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L-茶氨酸减轻叠氮钠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线粒体损伤

    作者:吴波拉;虞希冲;杜冠华

    目的 研究L-茶氨酸对叠氮钠(NaN3)诱导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线粒体损伤的影响其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L-茶氨酸及NaN3与SH-SY5Y细胞系共同孵育,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力,以JC-1测定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来观察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caspase-3、caspase-9和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随着NaN3浓度的增高,细胞活性逐步降低,提前2h给予茶氨酸(0.25、0.50和1.00 mmol/L)能明显降低NaN3 (0.25 mmol/L)孵育24h对细胞的毒性并逆转线粒体跨膜电位的下降(P<0.05);2)茶氨酸在0.25~1.00 mmol/L浓度范围内能显著逆转NaN3诱导的SH-SY5Y细胞内caspase-3、caspase-9和细胞色素c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P<0.05).结论 茶氨酸可以通过稳定SH-SY5Y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减轻细胞线粒体的损伤.

  • HRE介导的NT-3表达上调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张军峰;史利利;张力;李红波;张建水;祁存芳;刘勇;徐曦

    目的: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中观察低氧反应元件(HRE)介导的神经营养因子-3(NT-3)缺血/低氧调控表达及其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重组反转录病毒(RV-5HRE-NT3及RV-5HRE-EGFP)或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注射入大鼠脑内3 d后,用大脑中动脉线栓阻塞法( t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T-3的表达,用TTC染色法检测脑梗死体积,用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用Reglodi评分法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情况。结果大鼠tMCAO 3 d后RV-5HRE-NT3组中NT-3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和RV-5HRE-EGFP组,且着色较深;tMCAO后第1、3、7和14天,RV-5HRE-NT3组中的NT-3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RV-5HRE-EGFP组(P<0.05)。在RV-5HRE-NT3组中,tMCAO 3 d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明显减小( P<0.05), tMCAO 3和7 d后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百分比也明显减少( P<0.05)。 RV-5HRE-NT3注射可以改善大鼠tMCAO后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HRE介导的NT-3低氧反应性表达上调可以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 星形胶质细胞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吕风月;赵咏梅

    帕金森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星形胶质细胞可能参与了其发病过程,一方面,它可以通过释放神经营养因子、谷胱甘肽等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在帕金森病中发挥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可能通过释放一些促炎症因子而推动帕金森病的发生和发展.

  • Nrf2/ARE/HO-1通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新靶点

    作者:王玉敏;崔其福;赵伟丽;张俊毅;王洪权

    调节Nrf2/ARE/HO-1通路在氧化应激相关性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通过药理学途径调节Nrf2/ARE/HO-1通路,可以抑制帕金森病神经毒剂诱导的神经毒性损伤.因此,筛选调节此通路的化合物有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病潜在的新靶点.

  • NO供体/前体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林永忠;孙长凯;沙琳

    一氧化氮(NO)在脑缺血损伤中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毒性双重作用[1].缺血超早期(6 h内),NO具有扩血管、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以及调节脑血流等作用,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脑缺血时,静脉给予NO供体/前体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NG)/L-精氨酸(L-arginine,ARG),因血压降低等副作用,未发现其脑保护作用.本研究通过介入给药,观察NG和ARC;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及血清N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其是否能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 帕金森病内科治疗新策略

    作者:樊文辉;陈彪

    目前左旋多巴仍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但所有的治疗措施仍停留在对症治疗阶段,并且长期应用左旋多巴会产生难以纠正的症状波动及异动症.针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多种抗氧化应激、延缓细胞凋亡、改善线粒体功能及持续性多巴胺受体刺激的药物逐渐被应用于对帕金森病的治疗,这些药物有望延缓疾病进程,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

  • 核转录因子KappaB在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汪晶晶;周名雄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appaB(NF-κB)在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搜寻并分析清华同方以及Pubmed数据库上近5年有关NF-κB和脑缺氧缺血再灌注的资料.结果: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NF-κB参与了缺氧缺血再灌注后的脑损伤过程,但对于它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结论:NF-κB在脑缺氧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脑损伤及神经保护的双重作用.

  • 养血清脑颗粒对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李建华;陈春花;杨磊;王珂;韩晶岩;周长满

    目的 探讨养血清脑颗粒对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用两血管阻塞法(2-VO)结扎30 min再灌注损伤模型,将蒙古沙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手术前90min灌胃法给药预防组.用Nissl染色法观察蒙古沙鼠海马CA1区细胞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CA1区表达谷氨酸盐合成酶(G1 Syn)和Caspase-3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蒙古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1d及2d预防给药组Nissl染色结果显示,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量比模型组明显增多(分别为P<0.01,P<0.05);再灌注5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存活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再灌注1d及2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表达谷氨酸盐合成酶(G1 Syn)的阳性细胞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分别为P<0.01,P<0.05);再灌注5d预防给药组海马CA1区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与模型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Caspase-3的表达在再灌注1d时预防给药组免疫阳性细胞数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升高(P<0.05),但是再灌注2d及5d时预防给药组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无显著降低(P>0.05).TUNEL结果显示预防给药组凋亡细胞相应减少.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能通过谷氨酸盐合成酶选择性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bcl-2基因转染PC12细胞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吴永青;刘彦文;邱鹏新;张清秀;葛坚

    目的研究基因bcl-2对神经元的生物活性作用. 方法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cl-2,采用脂质体介导将重组质粒导入PC12细胞,Western blot和原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外源基因表达;10 μmol/L\,50 μmol/L和100 μmol/L顺铂处理转染重组质粒的实验A组细胞,同样条件处理转染空质粒的对照B组细胞,72 h后比较两者存活的细胞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两者的细胞周期指数. 结果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cl-2,并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获得了稳定表达Bcl-2的细胞克隆;10 μmol/L\,50 μmol/L和100 μmol/L顺铂处理后,实验A组存活的细胞数分别为276±13、185±11和108±10,而对照B组中存活的细胞数分别为100±9、12±3和2±2,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实验A组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为8.81%,比对照B组25.79%明显减少. 结论 bcl-2能够拮抗顺铂对神经元的损害作用,促进神经细胞存活,其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来完成.

  • 大鼠脑损伤后氨基胍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倪衡建;何志贤;张志军;杨学峰;胡燕

    目的探讨大鼠脑损伤后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抑制剂--氨基胍(AG)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额叶锐器损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氨基胍(AG)治疗组和生理盐水(NS)对照组.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NO含量;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iNOSmRNA和iNOS阳性细胞表达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G治疗组创伤区及周边NO含量、iNOSmRNA和iNOS阳性细胞表达量较NS组明显降低,凋亡细胞数量也相应明显减少.结论AG能选择性地抑制iNOS表达,减少NO过量产生,从而减少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缺血后适应对树鼩脑缺血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过磷酸化的调控作用

    作者:李霞;李树清

    目的 观察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磷酸化在树鼩脑缺血后适应(PC)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50只健康成年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4h组、脑缺血24 h组、后适应4h组和后适应24 h组(每组n=5),其中10只动物做HE染色(n=5)及电子显微镜观察(n=5).本实验通过光化学反应建立树鼩血栓性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4h夹闭患侧颈总动脉3次(每次5 min)实施缺血PC.采用TTC染色观察树鼩脑梗死面积的变化,通过HE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脑皮质和海马组织学改变及其超微结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层总STAT3(t-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脑缺血后皮层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皮层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线粒体肿胀、嵴溶解,以缺血24 h损伤为明显,脑梗死面积达到(24.78±2.06)%.而皮层p-STAT3蛋白表达随缺血时间延长呈增高趋势,缺血4 h p-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高(0.24±0.1,P<0.01),缺血24 h p-STAT3蛋白表达则持续增高(0.32+0.1,P<0.01).缺血PC处理后皮层血管内皮细胞水肿好转,皮层及海马神经元损伤减轻,脑梗死面积减小为(17.67 +1.90)%(P<0.01).与缺血组相比,缺血PC 4 h p-STAT3蛋白表达进一步升高(0.41±0.09,P<0.01),缺血PC 24 h p-STAT3蛋白表达增高更加显著(0.70±0.11,P<0.01).结论 树鼩脑缺血可导致STAT3磷酸化代偿性增强,缺血PC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促进STAT3过磷酸化有关.

  • 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大鼠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再复氧损伤后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

    作者:唐凡人;余萍萍;王莉;郭霜;杨琴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预处理对大鼠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再复氧损伤后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体外皮质神经元氧糖剥夺150min,复氧培养24 h.实验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5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组.免疫荧光法鉴定神经元,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微管相关蛋白2(MAP-2)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的表达,并计数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和数目.结果 培养细胞均高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MAP-2.白藜芦醇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加(0.551±0.009比0.436±0.013,P<0.01),而凋亡则明显降低(18.3%±1.3%比35.3%±1.9%,P<0.01),上调MAP-2(0.790±0.102比0.462±0.063,P<0.01)和GAP-43(0.768±0.084比0.424±0.065,P<0.01)蛋白的表达,增加神经元突起的长度(89.510±6.939比61.538±9.14,P<0.01)和数目(6.347±1.002比3.040±0.608,P<0.01).结论 白藜芦醇预处理能减轻氧糖剥夺/再复氧对神经元的损伤,促进神经元突起的生长.

  • 血必净在心肺复苏大鼠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吴毅;成翔;衣昕;季达峰;韩笑;黄中伟

    目的 探讨中成药血必净对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Utstein模式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4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在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血必净和生理盐水.10d后采集鼠脑连冷冻切片后利用3D-Doctor三维重建血必净组和生理盐水组大鼠脑损伤区域并测算脑损伤面积与体积;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损伤区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成功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率50%;三维重建生理盐水组和血必净组大鼠鼠脑,经3 D-Doctor 4.0测算,血必净组鼠脑皮质损伤面积和梗死灶体积均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心肺复苏模型大鼠脑损伤区周围皮质出现凋亡细胞;给予血必净治疗后,与生理盐水组比较,血必净可以下调损伤区周围皮质神经细胞的凋亡指数(AI).结论 大鼠心肺复苏脑损伤后,给予血必净治疗后能减少大鼠脑内皮质损伤区面积和梗死灶体积,抑制损伤区周围皮质神经细胞的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通过调节小胶质细胞活化改善缺氧致脑室周围白质损伤

    作者:杜阳;姚琳丽;杨阳;高明;郝爱军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通过影响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对缺氧导致的脑室周围白质损伤(PWMD)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1d龄新生小鼠10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及治疗组,后两组经缺氧箱缺氧法制备脑室周围白质损伤模型,造模前及造模后2h给予治疗组存活鼠腹腔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之后每日1次,1d、3d、7d后各处死3组部分动物.取全脑切片进行免疫荧光双标检测小胶质细胞的募集以及炎性因子的分泌情况;取脑室周围白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炎性因子分泌水平;利用RT-PCR法检测致炎因子和抑炎因子的分泌以及两类活化小胶质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变化情况;治疗组结束给药于7d,分别于5d、8d、10d、12d、30d进行神经行为学实验,观察其感觉运动功能的发育.结果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够促进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改善脑瘫症状,改变活化小胶质细胞中M1型细胞和M2型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使促炎性因子分泌降低,抑炎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分泌升高,改善损伤导致的神经发育异常及神经行为缺陷.结论 利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预脑室周围白质损伤可以抗炎,并可以诱导小胶质细胞向神经保护方向转化,调节炎性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

  • 缺血后适应减轻树鼩缺血性脑水肿及脑梗死的机制

    作者:张川荛;俞志成;李树清

    目的 观察缺血后适应对树鼩血栓性脑缺血时大脑皮层脑水含量、局部脑血流、梗塞面积及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其对树鼩脑缺血时神经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88只健康成年树鼩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4h组、脑缺血24 h组、后适应4h组及后适应24 h组(每组n=8),另取8只动物做HE染色(n=3)及电子显微镜观察(n=5).本实验采用光化学反应诱导树鼩血栓性脑缺血而建立脑缺血动物模型,在脑缺血模型建成后4h夹闭缺血侧颈总动脉5 min,再灌注5 min,如此交替进行3个循环以建立缺血后适应模型.测定大脑皮层局部脑血流,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范围,并观察皮层及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脑缺血时神经元固缩,线粒体肿胀,嵴溶解或形成空泡,内质网肿胀,内质网池形成.缺血后适应能使海马CA1区神经元固缩减少,线粒体和内质网的病理改变减轻,细胞水肿改善.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24 h组脑水含量明显增加86.81%±1.08%,此时脑梗塞面积明显扩大33.00%±3.03%,局部脑血流明显降低(134.27±28.75) ml/min.缺血后适应24 h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81.04% ±1.04%,P<0.01);脑梗塞面积缩小(16.79%±1.29%,P<0.01);而局部脑血流明显增加[(195.25 ±21.18)ml/min,P<0.01].结论 缺血后适应可缓解树鼩缺血性脑水肿并缩小梗死范围,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局部脑血流有关.

  • Apelin/APJ系统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武菲;张秋玲

    Apelin/APJ系统在人与动物组织中广泛分布,不仅参与维持生理稳态,也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pelin/APJ系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能对抗兴奋性毒性损伤、氧化应激损伤以及损伤诱导的神经元凋亡.本文现就apelin/APJ系统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脑红蛋白研究进展

    作者:李中秋;张晓光;徐文琳;张成岗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是新近发现的神经系统特异的携氧球蛋白,主要以单体形式存在于神经细胞中.NGB与脊椎动物肌红蛋白(myoglobin,MGB)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具有较低但仍然显著的序列同源性,因此从进化角度以及功能上已将其明确归入携氧球蛋白家族.人NGB为单拷贝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4q24,含有四个外显子和三个内含子,可编码151个氨基酸.NGB在包括视网膜神经元在内的大多数中央和外周神经细胞中都有表达.生理条件下NGB呈亚铁脱氧六配位形态,具有较强的氧亲和能力.缺氧能够诱导NGB的表达,而高表达的NGB则能够保护神经元免受缺氧损伤,从而在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损伤中具有重要的神经保护功能.对NGB保护神经元的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可能对多种原因导致的缺氧性和退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带来全新的治疗方案.

  • 脑红蛋白与高原低氧性脑保护

    作者:韩淑芬;格日力

    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在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和少量内分泌腺体中大量特异性表达的携氧球蛋白,与氧有很高的亲和力,维持着神经元的氧平衡调节作用,它的发现在脑缺氧研究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高原的核心是缺氧,缺氧能够诱导NGB的高表达,从而提高对氧的携带运输能力,以维持脑组织的氧供和氧利用率,并能增强神经元的存活,免受神经系统的缺氧性损伤.脑红蛋白对脑细胞的保护机制除增强对局部组织供氧之外,可能还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或者是对保护机制的激活等作用.

  • 肝X受体与神经免疫研究进展

    作者:陶诗奇;崔翔;郭文琼;徐海伟;范晓棠

    肝X受体(liver X receptor,LXR)包括LXRα和LXRβ两种亚型,是一种氧化型固醇激活的核受体,因早发现在肝脏中富集而命名.近年研究发现LXR在中枢神经系统(CNS)中有重要功能,包括参与皮质板层神经元发育、维持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调节脂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新近研究发现,内源性LXRs在神经免疫调节方面亦有重要功能,LXRs激动剂通过抑制病理条件下神经系统的炎症反应而有效保护神经元,因而LXRs有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成为治疗CNS相关疾病的新靶点.本文就近年来LXR在调节神经免疫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作者:司沛沛;张策;杨小荣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作为NAD+依赖的脱乙酰基酶,通过对组蛋白及多种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修饰,参与基因转录、能量代谢以及细胞衰老过程的调节.近年研究发现,SIRT1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拟对SIRT1在几种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1638 条记录 5/82 页 « 12345678...818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