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二维电泳和质谱技术鉴定肝细胞癌相关N-连接糖蛋白

    作者:王明丽;韩大正;晁玮霞;刘瑞敏;赵云岗;张天;齐义军

    目的 鉴定与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相关的差异表达N-连接糖蛋白.方法 采用刀豆凝集素A(ConA)、晶状体凝集素(LCH)、雪花凝集素(GNA)等3种植物凝集素组成的亲和层析柱,分别从肝永生化细胞系L02和HCC细胞系Huh7、PLC5、SNU449中纯化N-连接糖蛋白、二维电泳分析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斑点,质谱、生物信息学等技术鉴定差异表达蛋白,Western blotting验证了转录调控肿瘤蛋白(TCTP)、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和膜联蛋白A2(annexin A2)在肝永生化及HCC细胞和HCC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规律,体外侵袭实验检测TCTP沉默后对SNU449的侵袭力影响.结果 质谱、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共鉴定出42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子/异质体(HCC细胞中高、低表达的蛋白/异质体分别为14个、28个),代表32个蛋白质分子,其中的22个蛋白含有至少1个N糖基化位点(NetNGlyc l.0预测).这些差异表达的蛋白主要参与氧化还原内稳态维系、碳水化合物/能量代谢、糖酵解、抗凋亡等生物学过程.Western blotting检测表明,TCTP、EpCAM和annexin A2在6个肝癌细胞系PLC5、HepG2、SNU449、Huh7、HCC7721和SNU473及肝癌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siRNA介导的TCTP沉默明显抑制了HCC细胞系SNU449的体外侵袭能力.结论 TCTP、EpCAM和annexin可能参与了HCC发生发展过程,TCTP可能成为HCC靶向治疗的分子靶点之一.

  • 抑癌基因甲基化在肝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代航;刘念洲;左国庆;龚建平

    肝细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多因素、多阶段共同作用引起.其中DNA甲基化异常是表观遗传学上研究为深入的一种致癌机制.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的甲基化异常,特别是高甲基化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全面深入阐述抑癌基因DNA甲基化异常在肝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了解肝癌的特性,优化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提供了新的视野.

  •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慢性肝病

    作者:李蒙蒙;贾岩;王飞虾;王玲;张峰;邵江娟;郑仕中

    线粒体不仅作为细胞能量的代谢中心,而且在参与物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含有多种限速酶用于嘧啶和血红素合成、氧化磷酸化、自由基生成和解毒、胆固醇和神经递质代谢,以及凋亡程序的执行.线粒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线粒体形态结构的改变、ATP合成减少、活性氧物种的过度产生、动力学失衡和mtDNA损伤.因功能受损参与多种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肝脏疾病、肾脏疾病、糖尿病以及DNA损伤反应相关的癌症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关于线粒体功能障碍与慢性肝病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旨在为靶向线粒体治疗肝脏相关疾病提供研究思路.

  •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对人肝癌细胞体内外抑制效应的研究

    作者:朱光辉;徐波;夏金堂;翁杰锋;李书华

    目的 观察PEG启动子调控腺相关病毒介导的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7(MDA-7)在体内外抑制肝癌细胞的生物学活性,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MDA-7基因用于肝癌基因治疗的应用前景.方法 构建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PEG-MDA-7表达系统,体外感染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细胞内MDA-7蛋白;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变化.构建肝癌细胞HepG2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尾静脉注射rAAV-PEG-MDA-7,观察其对肝癌生长的抑制作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MDA-7蛋白浓度;TUNEL法分析MDA-7对肿瘤细胞的凋亡诱导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分析MDA-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PEG-MDA-7可特异性转染HepG2细胞,MDA-7蛋白在HepG2细胞中高效表达,并呈时间依赖性.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PEG-MDA-7可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GO/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多,G2/M期的细胞显著减少(P<0.05).全身系统性给予rAAV-PEG-MDA-7后,血清中可持续检测到MDA-7蛋白,且注射后2周浓度达高峰(200 ng/m1);肿瘤生长受抑制,抑瘤率为62%(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DA-7在肿瘤组织中表达;TUNEL结果显示rAAV-PEG-MDA-7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结论 构建出的重组腺相关病毒rAAV-PEG-MDA-7表达系统具有良好的肿瘤靶向性,通过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其凋亡发挥抗肝癌作用.

  •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影像学研究现状

    作者:陈亮;江新青;夏建东

    肝细胞癌(heID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亚洲人肝脏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出现症状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早期肝癌的手术切除率高,晚期肝癌多已经失去手术机会,预后极差.因而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 高尔基体糖蛋白73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巴明臣;卢晓玉;崔书中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程度较高、进展较快、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我国HCC多发生于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基础上,开发敏感性、特异性高的血清标记物用以监测肝病患者是提高HCC早期诊断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1-2].

  • 人肝细胞癌细胞凋亡

    作者:陈胜利;张静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是恶性细胞异常增殖和细胞凋亡异常的结果,虽存在着自发性凋亡,但肿瘤细胞的凋亡远不及其恶性增殖.肝癌瘤细胞的凋亡机制极为复杂.近年的研究提示,诱导肝癌肿瘤细胞凋亡是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之一.

  • 研究揭示慢性乙型肝炎肝脏损伤新机制

    作者: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中科院上海巴斯德所蓝柯研究组发现了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损伤新机制,相关研究日前在线发表于《病毒学杂志》.乙型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其主要致死原因是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慢性炎症引起的持续性肝细胞损伤和再生是失代偿性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的主要因素.早先的研究证明HBV对感染的肝细胞不具有直接的细胞毒性,然而在病理环境下,这个概念却需要被重新认识.

  •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作者:李瑜元

    全球约20亿人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HBV),其中3.5亿为慢性感染者,部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随着乙型肝炎(乙肝)疫苗的普及,我国儿童的感染率近年已显著下降,但成年患者还很常见.急性乙肝一般为自限性,不需抗病毒治疗.慢性乙肝的治疗包括抗病毒、抗炎保肝和抗纤维化治疗等,近年大量研究显示抗病毒是的治疗核心.

  • glypican-3、HepPar1和CD34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桂梅;侯宁;杨志慧;殷正进;曹晓卉

    目的 探讨glypican-3、HepPar1和CD34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01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glypican-3、HepPar1和CD34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意义,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HCC中glypican-3阳性率为83.2%,在癌旁正常肝组织内为(-).在HCC中HepPar1阳性率为90.1%.glypican-3和HepPar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微血管浸润、有/无肝硬化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CD34呈现特殊的HCC型微血管染色.结论 glypican-3、HepPar1和CD34联合使用对HCC的诊断有更显著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建议作为HCC诊断的首选一线抗体.

  • uPA、MMP-2和VEGF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廖文德;陈发龙;曾丽霞

    目的 进一步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明胶酶A(N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与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36例无转移无复发、22例侵袭转移和22例复发的HCC癌组织中的uPA、MMP-2和VEGF表达.结果 uPA、MMP-2和VEGF在侵袭转移组和复发组HCC的表达显著高于无转移无复发组(P<0.01),而前两组的表达之间无差异(P>0.05).uPA、NNP-2和VEGF在上述3组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uPA、MMP-2和VEGF可作为判断HCC不良预后的分子标记物,它们在HCC中发挥协同的促转移复发作用.

  • Arg-1、HepPar-1、GPC3和AFP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成琳;黄文斌;赵有财;赵建华;王劲松

    目的 观察Arg-1、HepPar-1、GPC3和AFP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肝细胞癌(HC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49例HCC和45例癌旁良性肝组织中Arg-1、HepPar-1、GPC3和AFP的表达.结果 ①Arg-1、HepPar-1、GPC3和AFP在H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5%、49%、69.4%和12.2%,在良性肝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7%、85.7%、0和4.1%,GPC3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肝组织(p<0.01);Arg-1在HCC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epPar-1和AFP(P<0.01,P<0.05),而与GPC3无明显差异(p>0.05).②Arg-1和HepPar-1阳性率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降低,而GPC3和AFP阳性率则随着肿瘤分化程度降低而升高,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3个指标中,Arg-1是HCC敏感的标记物,而GPC3是HCC特异的标记物,Arg-1和/或GPC3对HCC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Arg-1是一种新的诊断肝细胞癌的标记物,GPC3是一种诊断HCC比较特异的标记物,Arg-1和/或GPC3检测对HC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于低分化HCC,建议行Arg-1、HepPar-1、GPC3和AFP等抗体检测可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 肝细胞癌中Livin mRNA与SMAC蛋白的表达

    作者:陈军;曹骥;潘峥;覃思繁

    目的 通过检测凋亡抑制因子(Livin mRNA)和凋亡促进因子(SMAC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其与肝细胞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0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Livin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SMAC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SMAC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Livin mRNA和SMAC的表达与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及肿瘤细胞分化密切相关(P<0.05);SMAC的表达还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Livin mRNA表达与SMAC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Livin mRNA的高表达及SMAC的失活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及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P-糖蛋白在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薇;赵有财;王劲松;田智丹;黄文斌;赵建华

    目的 观察P-糖蛋白(P-gp)在肝细胞癌和正常肝组织毛细胆管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EnVision法对36例不同分化程度的肝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进行P-gP标记,观察其在毛细胆管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P-gp能清晰显示肝细胞癌及正常肝组织的毛细胆管结构.10例正常肝组织P-gp(+)(100%);36例肝细胞癌中29例(+)(80.6%),其中高、中、低分化肝细胞癌的阳性率分别为100% (7/7)、84.2%(16/19)和60%(6/10).结论 P-gp能特征性显示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的毛细胆管结构,可用于肝细胞癌的辅助诊断;其阳性率随肝细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降低.

  • 肝细胞癌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陈军;杨春;吴飞翔;曹骥

    目的 通过检测肝细胞癌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 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及免疫组化(IHC)法分别检测50例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28%(14150)和4%(2/50)(P<0.01).癌与癌旁组织p14ARF蛋白表达差异极显著(P<0.01).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和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术后复发、肝外转移、肿瘤大小、肿瘤个数及血清AFP值无关,而在肿瘤分化程度上p14ARF盯蛋白表达有显著差异,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则无差异.p14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启动子区甲基化是p14ARF基因失活的重要机制.p14ARF启动子区异常甲基化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在肝癌的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 Melan-A和Inhibin α在肾上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王辅林;宋欣;李向红

    目的 研究Melan-A和Inhibin α在肾上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78例肿瘤组织标本,包括5例正常或瘤旁肾上腺组织、17例肾上腺皮质腺瘤、8例肾上腺皮质腺癌、23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3例肝细胞癌和12例肾细胞癌.应用PowerVisionTMSystem法检测Melan-A和Inhibin α的表达.结果 Melan-A在正常或瘤旁肾上腺组织表达阳性率100%,肾上腺皮质腺瘤76.5%,肾上腺皮质腺癌50%.在肝细胞癌和肾细胞癌中均呈阴性表达.Inhibin α在正常或瘤旁肾上腺组织表达阳性率100%,肾上腺皮质腺瘤82.4%,肾上腺皮质腺癌75.0%.Inhibin α在肝细胞癌表达率23.1%,肾细胞癌16.7%,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呈阴性表达.结论 Melan-A和Inhibin α在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E-cadherin和N-cadher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表达

    作者:王成;于聪慧;李琳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E-钙黏附素(E-cadherin)与N-钙黏附素(N-cadherin)的表达情况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寻找它们与HCC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46例HCC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结果 46例HCC中E-cadherin呈低表达的有34例(73.9%),N-cadherin呈低表达的有30例(65.2%);10例正常肝组织中两种钙黏附素均呈高表达;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皆与HCC分化程度有关(P<《0.05),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r=0.579,P<0.01);对比转移倾向高危组和低危组,E-cadherin及N-cadhein的表达强度组间差别显著(Wilcoxon秩和检验P<0.05),高危组中表达强度更低.结论 E-cadherin和N-cadherin在HCC中的表达较正常肝组织低;E-cadherin与N-cadherin呈正相关;两种黏附素的低表达提示HCC的低分化和高转移倾向.

  • 伴有横纹肌肉瘤成分的肝细胞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定宝;沈丹华;赵琦

    目的分析伴有横纹肌肉瘤成分的肝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肝细胞癌伴有横纹肌肉瘤成分的病例进行病理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有明确的肝细胞癌及横纹肌肉瘤成分.免疫组化:肝细胞癌成分CK7(+)/(-),CK8、CK19、hepatocyte、AFP(+);横纹肌肉瘤成分Vim、myoglobin、desmin(+),MyoD1(+)/(-),AFP(+).结论肝细胞癌伴有横纹肌肉瘤成分是一种独特的肝恶性肿瘤,肿瘤中的横纹肌肉瘤成分可能来自肝细胞癌.

  • uPA和V-ATP酶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廖芝玲;林静;罗殿中

    目的 探讨uPA、V-ATP酶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RT-PCR方法检测45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组织uPA和V-ATP酶mRNA表达,以7例肝血管瘤作为对照组.结果 uPA mRNA在癌组、癌旁组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4.4%和28.6%,3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V-ATP酶mRNA在癌组、癌旁组及对照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6.7%、57.1%,3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以有/无肝内静脉癌栓形成和肝外转移将癌组分为转移和无转移两组,uPA、V-ATP酶mRNA在两组的表达均有差异显著(P<0.01);而它们的表达与乙型肝炎、病理分级、血清AFP水平以及肿瘤直径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肝细胞癌中uPA、V-ATP酶mRNA高表达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靶点.

    关键词: 肝细胞癌 uPA V-ATP酶 mRNA
  • 术后生存20年以上的肝细胞癌3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政红卫;王能进;孙燕;詹仁溥

    目的 通过探索肝癌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为临床治疗、预后判断提供足够依据.方法 对37例术后生存>20年的肝细胞癌(A组)和35例同期术后生存≤3年死亡的患者(B组)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和p53、c-myc表达特点的比较分析.结果 A组患者大部分67.6%来自于普查,肿瘤切缘>1cm,术后1个月AFP转阴率为96.8%,极显著优于B组的相应结果(P<0.01);在临床症状上,有/无肝炎史、有/无肝炎家族史方面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癌旁肝组织中,两组p53阳性率分别为24.3%和71.4%;c-myc阳性率分别为37.8%和80%,两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 普查发现的患者、单个肿瘤直径≤5cm、有完整包膜、无癌栓、组织学分级Ⅰ~Ⅱ级和癌周无硬化或轻度硬化是肝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p53和c-myc基因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与预后呈明显负相关.

5760 条记录 7/288 页 « 12...45678910...28728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