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从蜡烛果中分离得酚酸苷类化合物

    作者:李秋萍;郗砚彬

    作者从蜡烛果植物叶和茎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2种新的酚酸苷类化合物parmentins A(1)和B(2),以及5种已知化合物β-谷甾醇和豆甾醇的混合物(3)、β-谷甾醇葡萄糖苷(4)、异香草酸(5)、香草酸(6)和对羟基苯甲酸(7)。

  • 从海洋海绵 Agelas 藻中分离得溴吡咯生物碱类化合物

    作者:李秋萍;郗砚彬

    作者从海洋海绵 Agelas 藻中分离鉴定出5种新的溴吡咯生物碱类化合物2-bromokeramadine(1)、2-bromo-9,10-dihydrokeramadine (2)、tauroacidin C(3)、tauroacidin D(4)和mukanadin G(5),以及3种已知溴吡咯生物碱类化合物 keramadine (6)、tauroacidin A(7)和taurodispacamide A(8),并评价了其抗菌活性。

  • 从埃及羽扇豆种子中分离得新的黄酮碳苷类化合物

    作者:李秋萍;郗砚彬

    作者从埃及羽扇豆植物种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2种新的黄酮碳苷类化合物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基-8-C-[β-D-呋喃芹菜糖基-(1→2)]-β-吡喃葡萄糖苷(1)和芹菜素-6-C-β-D-吡喃葡萄糖基-8-C-[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吡喃葡萄糖苷(2),以及1种已知黄酮碳苷类化合物芹菜素-7-O-β-D-呋喃芹菜糖基-6,8-二-C-β-吡喃葡萄糖苷(3)。

  • 从肾叶山蚂蝗中分离得戊二烯查尔酮类化

    作者:李秋萍;郗砚彬

    合物作者从肾叶山蚂蝗全植物中分离鉴定出3种新的戊二烯查尔酮类化合物renifolins A-C(1~3),以及7种已知的戊二烯查尔酮类化合物(4~10),并以紫杉醇为阳性对照药通过 MTT 法评价了其对抗5种人类肿瘤细胞株(NB4、A549、SHSY5Y、PC3和MCF7)增殖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化合物3~8和10对某些肿瘤细胞株表现出中等细胞毒性,其IC50值为4.2~8.8μM。

  • 从山楝茎皮中分离得无环二萜类化合物Aphanamixins A~F

    作者:李秋萍;郗砚彬

    作者从山楝茎皮中分离鉴定出6种新的无环二萜类化合物 Aphanamixins A~F(1~6),以及2种已知化合物 nemoralisin 和 nemoralisin C,并评价了其抗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
      山楝茎皮干燥粗粉(4.0 kg),用95%乙醇回流提取,过滤,浓缩,得乙醇提取物(500 g)。将乙醇提取物悬浮于蒸馏水中,依次用己烷、乙酸乙酯萃取,得乙酸乙酯萃取物(150.0 g)。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用乙酸乙酯/己烷梯度洗脱,得5个部分(Frs. A~E)。Fr. B(3.5 g)经硅胶柱色谱分离,用己烷/丙酮洗脱,再经制备HPLC分离,用甲醇/水洗脱,得化合物6(5.0 mg)。Fr. C(2.8 g)经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用氯仿/甲醇洗脱,得3个部分(Frs. C1~3)。Fr. C2(850.0 mg)经制备HPLC分离,用甲醇/水洗脱,得化合物1(25.0 mg)和4(5.0 mg)。Fr. D(1.5 g)经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用氯仿/甲醇洗脱,得4个部分(Frs.4A~D)。Fr.4D(85.0 mg)经制备柱色谱分离,用甲醇/水洗脱,得化合物3(7.0 mg)。Fr. D(1.7 g)经反相C18硅胶柱色谱分离,用甲醇/水洗脱,得4个部分(Frs.4A~D)。Fr.E(2.8 g)经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用甲醇洗脱,再经制备HPLC分离,用甲醇/水洗脱,得化合物2(8.0 mg)和5(10.0 mg)。与阳性药阿霉素(IC50<2μM)相比,化合物Aphanamixins A–F在抗HepG2、AGS、MCF-7和A-549肿瘤细胞株增殖时均表现出较弱的细胞毒性(IC50>10μM)。

  • 从垂枝长叶暗罗的树干皮中分离得到抗疟原虫成分

    作者:高越(译);郗砚彬(校)

    作者从垂枝长叶暗罗的树干皮中分离鉴定出2种已知化合物(1和2),以及4种新的克罗烷型二萜类化合物:cleroda-3-ene 吡咯-15,16-dione(3),cleroda-3-ene 吡咯烷-15,16-dione (4),cleroda-3,13(14)E-二烯-15,16-二酰胺(5),和cleroda-3-ene-15,16-二酰胺(6)。采用WHO Mark III Microtest测定法,对这些化合物的抗疟原虫效果进行评估。这些化合物均显示了抗疟原虫活性,其 IC50范围为4.5~213.8μM。

  • 从黑老虎根中分离得木脂素类化合物及其抑制内毒素诱导的 NO 产生活性

    作者:李秋萍(译));郗砚彬(校)

    作者从黑老虎根中分离鉴定出3种新木脂素类化合物14-O-demethyl polysperlignanD(1)、毛南五味子甲素E(16)、coccilignanA,以及15种已知木脂素类化合物(2~15和18),并评价了其抑制NO产生活性,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MTT试验表明在抑制NO产生的有效浓度范围内,所有化合物均不会对 BV-2细胞产生显著的细胞毒性。

  • 从单叶藤橘属植物鸡矢藤中分离得2种甘遂烷衍生物及其细胞毒活性

    作者:李秋萍;郗砚彬

    者从单叶藤橘属植物鸡矢藤茎和叶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出2种新的甘遂烷衍生物paramignyols A(1)和B(2),并对其抑制鳞状细胞癌(KB)、黑色素瘤(SK-Mel-2)、肺腺癌(LU-1)和乳腺癌(MCF-7)4种人类肿瘤细胞株生长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化合物1和2对4种人类肿瘤细胞株均表现出有效的细胞毒活性,IC50值为3.55~10.50μM。

  • 从朱蕉叶中分离得甾体皂苷类化合物并评价其细胞毒性和抗菌活性

    作者:李秋萍(译);郗砚彬(校)

    作者从朱蕉叶分离鉴定出3种新的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fruticoside H(1)、fruticoside I(2)和 fruticoside J(3),以及5种已知化合物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O-[6-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槲皮素-3-芸香糖苷、芹菜素-8-C-β-D-吡喃葡糖苷和杜鹃素,并评价了其对人恶性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和抗菌活性。

  • 陈皮表面优势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药效物质的影响

    作者:刘素娟;张鑫;王智磊;贺仪;蒲秋华;陈林;陈鸿平;刘友平

    目的:研究陈皮表面分离的优势真菌对主要药效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平板涂布法从陈皮表面分离纯化得到优势菌株,结合显微与分子鉴定方法进行鉴定,采用HPLC法和UV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陈皮的主要药效成分.结果:从陈皮表面分离到优势菌为黑曲霉和黄曲霉;陈皮反接黑曲霉与黄曲霉后药效成分发生了改变,二者的改变存在差异,且不同黑曲霉菌株影响药效成分的改变也具有差异,其中1株黑曲霉菌株对陈皮药效成分改变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总黄酮、橙皮皮苷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产生了5个明显的新化学成分.结论:真菌代谢转化与陈皮药效物质变化具有相关性,在陈皮陈化过程起重要作用,其生长代谢消耗药效物质,产生成分改变.从微生物转化角度阐释陈皮“陈久者良”的科学内涵.

  • 黄红钻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作者:韦玮;邓家刚;郝二伟;秦健峰;谢金玲;罗花;邓艳台;陈诗茵;张思鳗;侯小涛

    目的:研究“钻类”瑶族药“十八钻”之一的黄红钻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黄红钻干燥药材经粉碎,用70%乙醇水进行回流提取,得到粗提物,粗提物加适量的水分散,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对其中乙酸乙酯萃取部位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法、高效制备液相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化合物的谱学数据分析(包括1H-NMR,13C-NMR,MS),以及比对文献数据进行结构鉴定及确证.结果:从黄红钻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1),香草醛(2),松柏醛(3),4-羟基苯乙基乙酸酯(4),反式肉桂酸(5),反式阿魏酸(6),丁香酸乙酯(7),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8),反式阿魏酸乙酯(9),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乙酯(10),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1).结论:从黄红钻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大部分为小分子的酚酸类化合物,且所有的化合物均为从黄红钻中首次分离得到.以上结果为黄红钻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了依据.

  • 绒毛栗色鼠尾草的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曹桂云;黄娇;张启航;李珂珂;申丽

    目的:研究绒毛栗色鼠尾草(Salvia castane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HPLC柱色谱等方法对绒毛栗色鼠尾草7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绒毛栗色鼠尾草中分离出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1),β-谷甾醇(2),3-O-乙酰基齐墩果醛(3),齐墩果酸(4),5,5'-二丁氧基-2,2'-双环呋喃(5),丁草胺(6),亚麻酸乙酯(7),咖啡酸乙酯(8),香草酸(9),原儿茶酸(10),原儿茶醛(11),5-羟甲基-2-呋喃甲醛(12).结论:化合物3,5,6为首次从鼠尾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7~10和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 预知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李志峰;王琦;刘岩庭;李翔;欧阳胜;冯育林;杨世林

    目的:研究预知子Akebia trifoliat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根据所得单体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与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预知子中分离得到10个已知成分,分别鉴定为3-O-β-D-吡喃葡萄糖(1 → 3)-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1),3-O-β-D-吡喃阿拉伯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2),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3),3-O-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4),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常春藤皂苷(5),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 →4)]-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6),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α-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吡喃葡萄糖常春藤皂苷(7),28-O-β-D-吡喃木糖(1→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阿江榄仁酸皂苷(8),28-O-α-L-吡喃鼠李糖-(1→4)-O-β-D-吡喃葡萄糖-(1→6)-O-β-D-吡喃葡萄糖去甲阿江榄仁酸皂苷(9),3-O-β-D-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28-O-β-D-吡喃葡萄糖常春藤皂苷(10).结论:化合物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白及化学成分分离鉴定

    作者:戴鸥;仰莲;周勤梅;彭成

    目的:基于白及提取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研究对白及95%乙醇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为白及的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反复硅胶LH-20羟丙基葡聚糖(Sephadex LH-20)凝胶、制备薄层色谱、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方法对白及的乙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应用TLC,HPLC跟踪监测,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单体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质谱(MS),1H-NMR和”C-NMR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白及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黄素甲醚(1),红灰青素(2),8-C-对羟基苄基山柰酚(3),N-苯甲酰-L-苯丙氨酸-N-苯甲酰-L-苯丙氨酸酯(4),松脂醇(5),(E)-4'''-羟基苯乙基3-(4′-羟基苯基)丙烯酸酯(6),对甲氧基二氢肉桂酸(7),对羟基苯甲醛(8),对羟基苯甲酸(9),香草酸(10),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1),棕榈酸乙酯(12).化合物类型包括蒽醌类(1和2),黄酮类(3),氨基酸衍生物(4),木脂素(5),苯丙素(6和7),以及其他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8~11)和脂肪族(12).结论:化合物2,3,4,6,7,11和12均为首次从白及植物中分离得到.

  • 丰城鸡血藤的化学成分分析

    作者:廖辉;张凌;金晨;何玉琴;黄斌;赵艳红;周彩虹

    目的:研究丰城鸡血藤70%乙醇提取物中中等极性部位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利用硅胶柱、葡聚糖凝胶柱、反相硅胶柱、制备色谱等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核磁共振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并鉴定为刺芒柄花素(1),8-甲雷杜辛(2),黄芪醌(3),水杨酸(4),毛蕊异黄酮(5),染料木素(6),wistin(7),3',4',7-三羟基黄酮(8),紫铆花素(9),印度黄檀苷(10),mncodianin F(11),芒柄花苷(12),牡荆苷(13),4',8-dimethoxyl-7-O-β-D-glucopyranosyl isoflavone(14),(2S)-1-O-heptatriacontanoyl glycerol(15).结论:化合物2,11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3,8,9,13,14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 连翘提取物化学成分研究

    作者:罗彬;张进忠

    目的:研究连翘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连翘苷(1)、连翘脂素(2)、松脂素-β-D-葡萄糖苷(3)、罗汉松脂素(4)、松脂素单甲醚(5)、连翘酯苷A(6)、异连翘酯苷(7)、连翘酯苷G(8)、异槲皮素(9)、紫云英苷(10)、芦丁(11)、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5,8,9,10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 苦皮藤根皮的化学成分

    作者:朱文丽;沈国鹏;张海艳;赵天增

    目的:研究苦皮藤根皮醇提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分离纯化,通过NMR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celahin B(1),celastrine A(2),celahin D(3),苦皮素E(4),苦皮素A(5),celangulatin C(6),苦皮藤素XIX(7),苦皮素P(8),苦皮素H(9),苦皮藤素Ⅲ(10),苦皮素J(11).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苦皮藤中分离得到.

  • 三叶木通利尿活性部位筛选及其化学成分

    作者:郭林新;马养民;李梦云;乔珂;王健

    目的:筛选三叶木通利尿活性部位并对其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大鼠代谢笼对三叶木通藤茎9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和水溶部分的利尿作用进行测试.以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利尿作用显著的部位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方法并结合文献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正丁醇萃取物能显著增加大鼠尿量(P<0.01),其余各部位利尿作用不明显.在该部位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D-半乳糖(1),丁香酸-4-O-oαL-鼠李吡喃糖苷(2),常春藤皂苷元(3),肌醇(4),甘露醇(5),香草酸葡萄糖苷(6),丁香酸葡萄糖苷(7),常春藤皂苷元-3-O-α-L-阿拉伯吡喃糖苷(8)和β-谷甾醇-3-O-β-D-葡萄糖苷(9).结论:三叶木通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具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主要化学成分为苷类化合物.

  • 铁甲草化学成分

    作者:韩德凤;杜成林;王晓静

    目的:研究铁甲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凝胶柱色谱法,反相柱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铁甲草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香草酸(1),木犀草素-7-O-β-D-葡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3),大黄酚-龙丹二糖苷(4),5,7,4’-三羟基-3’-甲氧基黄酮(5),槲皮素(6),山柰酚(7),齐墩果酸(8),大黄素(9),大黄素甲醚(10),胡萝卜苷(11),β-谷甾醇(12).结论:其中化合物5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4,6,7为首次从铁甲草中分得.

  • 薄层扫描法测定皖贝精胶囊贝母素甲的含量

    作者:李成网;李清华

    皖贝精胶囊是我所研制的二类止咳祛痰新药,已申报生产,是由皖贝母[1](安徽贝母Fritillariaan huiensis)提取物制成,皖贝母为1990年批准的一类新药(中药材),其主要活性成份为异甾生物碱,经分离鉴定为贝母素甲,贝母素乙,异贝母甲素,贝母辛[1].从皖贝母中尚分得二萜成分ent-kaur-15-en-17-ol.ent-kaum-16β,17-diol和β-谷甾醇及胡罗卜甙[2],此外分得腺苷[3]也具有一定的活性.该制剂主要有效成分为总生物碱,贝母素甲是其主要成分之一,为了控制产品质量,我们选定总生物碱[4]和贝母素甲为控制指标.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5],本文探讨了贝母素甲薄层扫描定量方法,结果令人满意.

658 条记录 3/33 页 « 12345678...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