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胃肠道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李权

    目的:探讨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应用多种抗体标记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BC法).结果:12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中,男12例,女2例,平均年龄48.5岁.MACT淋巴瘤8例,大β细胞淋巴瘤3例,伯基特氏淋巴瘤1例.结论:胃肠道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发,MACT淋巴瘤多见,掌握组织学分类有助于临床的正确治疗和预后判断.

  • 胃肠道淋巴瘤64排螺旋CT与MRI影像学特点分析

    作者:孙晓云;甄鑫;张强;徐晓燕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64排螺旋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选取41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包括23例胃淋巴瘤和18例肠道淋巴瘤;同时选取32例胃间质瘤患者和4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对照.比较胃淋巴瘤与胃间质瘤、肠道淋巴瘤与结肠癌的CT、MRI影像学特点.结果 CT扫描显示,大部分浸润型胃淋巴瘤患者的胃黏膜完整,胃壁不规则增厚且多呈稍低密度或等密度影;常规增强扫描后,胃黏膜明显强化.MRI检查显示,肿瘤组织在T1WI上多呈稍低或等信号,在T2WI上多呈稍高或等信号.胃淋巴瘤门静脉期平均CT值和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别为(65.02±21.15)Hu和(0.81±0.10)×10-3cm2/s,均低于胃间质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淋巴瘤和胃间质瘤的发病部位(胃窦、胃体、胃底)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道淋巴瘤CT扫描显示,肠道管腔狭窄或扩张,肠道管壁增厚且多呈等密度影;常规增强扫描后,增厚肠道管壁均匀强化,在T1WI上呈稍低或等信号,在T2WI上呈稍高信号.肠道淋巴瘤平均ADC值为(0.89±0.17)×10-3cm2/s,低于结肠癌的(1.27±0.32)×10-3c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道淋巴瘤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其CT值及ADC值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赵宝玉;边大鹏;汪欣;汤坚强;万远廉;刘玉村;吴涛;潘义生;王鹏远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1983年至2004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接受治疗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患者35例,对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术前诊断率仅为20.0%;18例胃淋巴瘤中16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行根治性切除;17例肠道淋巴瘤均手术治疗,其中14例行根治性切除;Ann Arbor临床分期为:ⅠE期14例,ⅡE期10例,ⅢE期1例,ⅣE期10例.MALT淋巴瘤与非MALT淋巴瘤在年龄、性别及发病部位及早晚分期上差异无显著性.MALT淋巴瘤组手术根治率(92.9%)高于非MALT淋巴瘤(68.4%),MALT淋巴瘤组淋巴结转移率(42.9%)明显低于非MALT淋巴瘤组(84.2%).结论 胃肠道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胃淋巴瘤与肠淋巴瘤在性别、年龄、手术根治性及临床分期方面无明显区别;MALT淋巴瘤组确诊时分期较早,手术根治率高,淋巴结转移率低,预后优于非MALT淋巴瘤组.外科手术是诊断和治疗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主要方法.

  • 胃肠道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

    作者:陈铟铟;孙玲玲;戴颖钰;马新星;李勇刚;郭亮

    原发于胃肠道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 lymphoma,PTCL)罕见,占全部胃肠道淋巴瘤的4%~6%[1]。 PTCL临床进程凶险,对化疗反应差,5年生存率仅为10%~45%[1-2]。而国内缺乏对胃肠道PTCL影像表现的报道。笔者搜集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肠道PTCL共12例,探讨其CT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 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病理新分类形态分析

    作者:王洪伟;刘兰涛;陈雅隽

    目的依据病理分析的手段,对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分类形态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和探索。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已被确诊为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病灶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高度恶性 B细胞黏膜相关组织型淋巴瘤伴有低度恶性成分的病例所占分析比例较大。结论通过以上方法分析,总结为胃肠道淋巴瘤病症与淋巴结淋巴瘤病症属于不同类型,不可等同视之,胃肠道淋巴瘤病症在临床病理分析中有其独特的特征表现,需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分析诊断。

  • 41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组织学类型

    作者:王晓江;刘群;廉开红;曾艳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GI-NHL)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组织学类型.方法 收集41例经病理确诊的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分期与组织学分类.结果 本组病例多为IE、IIE病人(61.0%);原发于胃的淋巴瘤多为IE、IIE病人(80.0%); MALT型淋巴瘤17例,DLBCL19例.结论 GI-NHL原发于胃的淋巴瘤大多为IE、IIE病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要的组织学类型.

  • 皮肤母细胞性NK细胞淋巴瘤

    作者:耿振宏

    皮肤淋巴瘤可以是原发性的,也可以继发于淋巴结或其他解剖部位的淋巴瘤,在淋巴结外淋巴瘤中其发生仅次于胃肠道淋巴瘤,为常见.皮肤淋巴瘤包括许多组织学遗传学类型,有一些是近年才被逐渐认识的罕见类型.

  • 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检测在原发性胃肠道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姜黄;郑丽华;杨金花

    目的:探讨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中的良恶性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存档蜡块45例,采用HE常规染色及SP免疫组化方法进行组织学分类,运用PCR半巢式扩增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PCR产物。结果IgH FR3A和IgH FR3A+FR2A在MALT淋巴瘤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60.7%(17/28)和75.0%(21/28),在DLBCL中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60.0%(9/15)和73.3%(11/15),在MCL中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100.0%(1/1)和100.0%(1/1)。IgH FR3A在胃肠道淋巴瘤中的阳性检测率为60.0%。IgH FR3A联合IgH FR2Ad在胃肠道淋巴瘤中的阳性检出率为73.3%(33/45)。结论采用PCR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能够作为淋巴瘤诊断的有效辅助手段,有助于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的良恶性做出正确的诊断。

  • 胃肠道淋巴瘤TCRγ基因重排分析及其意义

    作者:韩西群;贺莉;宋兰英;朱梅刚;赵彤

    胃肠道淋巴瘤是常见的结外淋巴瘤之一,其诊断较为复杂,误诊率高.诊断通常要根据临床症状、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综合判断.由于T细胞受体γ(TCRγ)基因重排发生在T细胞分化的早期,并且在两种不同表型的T细胞(αβ和γδ)中都存在TCRγ基因重排,因此,TCRγ基因重排成为检测淋巴瘤T细胞单克隆基因重排常用的靶基因.我们选用TCRγ通用引物,采用PCR、琼脂糖凝胶电泳及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检测并分析了40例胃肠道淋巴瘤基因重排的情况,探索这些方法在胃肠道淋巴瘤诊断和研究中的意义.

  • 胃恶性淋巴瘤的X线误诊分析

    作者:杨大兴

    胃恶性淋巴瘤为少见病,系指原发于胃壁内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占全部胃肠道淋巴瘤的1/3.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即与胃癌、胃溃疡、胃炎等临床表现相似.

  • 原发胃肠道淋巴瘤伴上消化道大出血多学科综合诊治

    作者:郑文;刘卫平;涂梅峰;林宁晶;朱军

    1病历资料患者男,73岁.因“反复便血4个月”于2011 -09 - 27入我院.入院前4个月(2011 年5 月)患者进食辛辣食物后出现鲜血便,覆于大便表面,量约数滴.此后间断出现上述情况,自认为“痔疮”出血,未行诊治.20 d 前(2011年9 月)上楼时突发头晕、大汗、心悸,休息后缓解,院外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66g/L,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正常.

  • 6例胃肠道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陈丹

    目的 研究胃肠道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选择2010年3月~2012年9月间在我院进行诊治的6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对淋巴细胞及上皮细胞运用多种抗体进行标记,对免疫组织进行化学染色.结果 对所选的胃肠道淋巴瘤进行组织学分类,根据部位的不同分类如下.3例MACT发生在胃部,其中有2例发生了大B细胞转化,转化为高度恶性的MACT-LA.1例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在胃,1例发生在回肠,1例Bccrkitt淋巴瘤在结肠.其中胃及回肠穿孔各1例.结论 胃肠道淋巴瘤多见于B细胞淋巴瘤,多见的为MACT淋巴瘤,明确组织学分类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作用.

  • 应用PCR方法检测慢性胃炎儿童胃液中幽门螺杆菌

    作者:高静云;高庆双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病原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肠道淋巴瘤的主要致病因素,并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1996年被WHO列为"一级致癌因子"[1].检测幽门螺杆菌的实验室方法很多,但各有利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研究采用胃粘膜Hp细菌培养作为诊断Hp的金标准,探讨PCR方法诊断Hp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

  • 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之t(14;18)染色体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的研究

    作者:张子臻;倪醒之;沈艳滢;殷晓璐

    目的:探讨胃肠道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之染色体t(14;18)(q32;q21)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与DLBCL亚型分类及病人预后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胃肠道DLBCL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45例胃肠道DLBCL组织中之t(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情况;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该45例胃肠道DLBCL中之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在45例胃肠道DLBCL病人中,10例(22%)存在t(14;18)(q32;q21)易位,10例(22%)存在Bcl-2基因扩增.t(14;18)(q32;q21)易位阳性者与阴性者间的亚型分类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基因扩增阳性者与阴性者间之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及Bcl-2基因扩增与Bcl-2蛋白表达间均属无关(P>0.05).结论:t(14;18)(q32;q21)染色体易位与胃肠道DLBCL的免疫表型分类相关,生发中心B细胞(germinal center B cell-like,GCB)型与非GCB型间存在分子遗传学差异.而检测Bcl-2基因扩增对判断胃肠道DLBCL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内镜超声在十二指肠淋巴瘤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一例

    作者:吴益群;许国强;单国栋;陈洪潭

    原发于胃肠道的淋巴瘤常常因内镜活检阴性而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EUS不但能够明确胃肠道黏膜表面的病变,还能了解胃肠道肠壁层次结构的变化和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因此,对普通内镜检查阴性的胃肠道淋巴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而且对该类疾病治疗效果的评估能力也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现将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淋巴瘤患者EUS诊断和随访复查的的经过分析报道如下.

  • 38例胃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内镜活检病理分析

    作者:刘旭妍;辛艳芹;王少烽

    原发性胃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non-Hodgkin's lymphoma,PGNHL),占胃肠道淋巴瘤的40%~50%,近几年发病有上升趋势.内镜活检是胃恶性淋巴瘤的早期也是唯一的诊断方法,因此研究其内镜活检病理特征,提高内镜活检的诊断率,对胃淋巴瘤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胃肠道淋巴瘤的病理诊断

    作者:王焱;周晓军

    一、概述胃肠道淋巴瘤指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是常见的来源于结外淋巴组织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约占结外淋巴瘤30%[1].

  • 18F- FDG PET- CT在胃肠道淋巴瘤与其他类型肿瘤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杜蕾雯;陈春晓

    目的探讨18F- FDG PET- CT检查在胃肠道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经病理明确诊断的35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病灶(原发病灶、转移淋巴结及治疗后残余病灶)的18F- FDG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选取同一时期具有明确病理诊断的胃肠道非淋巴瘤恶性肿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18F- FDG PET- CT检查SUVmax在胃肠道淋巴瘤不同病理类型之间,以及淋巴瘤与非淋巴瘤恶性肿瘤之间的可能差异。结果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病灶的SUVmax为14.66±8.23,明显高于非淋巴瘤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7.60±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胃肠道淋巴瘤患者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SUVmax为16.73±7.96,也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淋巴瘤的7.61±4.42(P<0.05)。结论18F- FDG PET- CT在鉴别胃肠道淋巴瘤(尤其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其他类型恶性肿瘤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9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胡月明;张志勇;刘丽云;徐晋珩;冯俊伟;王爱军

    目的:探讨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 enteropathy-associatied T-ce111ymphoma,EAT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EATL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Ⅰ型EATL主要由中等至较大的肿瘤细胞组成,核圆形或多角形,核仁明显。Ⅱ型EATL瘤细胞形态单一,体积中等或偏小,核圆形、深染,核碎屑和坏死常见。两种类型EATL背景中均可见组织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且肿瘤细胞弥漫表达 CD3、CD43、TIA-1,不表达 CD4、CD5、CD20、CD79a。Ⅱ型EATL弥漫表达CD56和CD8,Ⅰ型EATL不表达CD56和CD8,Ki-67增殖指数均>70%,EBERs原位杂交阴性。7例获得随访资料,其中4例患者术后10个月内死亡,3例患者术后18个月内死亡。结论 EATL是一种罕见的源于肠道上皮内T淋巴细胞的侵袭性淋巴瘤,临床主要表现为长期慢性腹泻、腹痛、发热及腹部包块等症状,部分病例可发生肠穿孔。诊断时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及免疫表型。

  • 胃肠道淋巴瘤的CT影像表现

    作者:陈勇;郝凯;尚英杰;杨文魁;张伟;薛鹏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17例经临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CT表现.结果 原发性胃淋巴瘤11例(浸润型6例、溃疡型2例、肿块2例及混合型1例),其CT表现及特征有:弥漫或局限性胃壁增厚.厚度不均.壁不光整.其增厚内缘呈分叶状或波浪状.3例浸润型中增厚胃壁内缘表面伴有深浅不一溃疡影.周围间隙存在,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原发性小肠淋巴瘤5例(浸润型3例和肿块型2例)、原发性升结肠淋巴瘤1例.其(T征象为:肠壁呈局限性或广泛性不均匀增厚.可伴肠管管腔狭窄.壁柔软.无明显梗阻征象,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其中2例见腹膜后及肠系膜血管周围增大淋巴结形成肿块.并包绕肠系膜血管及周围脂肪.结论 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表现多种多样.但有较为明显的CT表现及特征.正确掌握其表现特征将有助于胃肠道淋巴瘤的诊断.

3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