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杏苏二陈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风寒证)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高向丽;王灵聪

    目的:探讨杏苏二陈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风寒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13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7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唑肟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唑肟联合杏苏二陈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和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的中医症状积分小于对照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孢唑肟联合杏苏二陈汤能够显著改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 重型渗出性多型红斑合并闭塞性细支气管炎1例报告

    作者:郑丽玲;林丽聪

    病历资料患儿,男,2岁3个月,以"气促3天,发热、皮疹、口腔破溃2天"入院.缘于入院前3天出现气促,无发绀,当地医院予"头孢唑肟、痰热清、甲强龙、氨茶碱"等治疗2天,气促好转,2天前出现发热,高达39.8℃,波动在38.5℃左右,2天前开始出现眼睑浮肿,眼红,伴脓性分泌物、睁眼困难,颜面部出现散在皮疹,后波及全身,高出皮肤表面,伴瘙痒,渐出现水泡,透明,随后出现口唇及口腔内广泛破溃,手足掌面出现散在红色皮疹,指端无脱皮、硬肿,无关节酸痛.既往史:否认近期使用"抗癫痫药物"病史,否认输血史,余无特殊.入院查体:体温38.8℃,神志尚清楚,精神倦怠,口吐黄白色泡沫痰,呼吸稍急促;全身皮肤散在疱疹,部分破溃结痂,以颜面为主,手足掌面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双侧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大约1.0cm×0.8cm×10.5cm,活动度可,质中;颈软,无抵抗,双眼结膜充血明显,见大量脓性分泌物,口唇及口腔内黏膜广泛破溃,舌苔厚,口腔内可见大量脓性物,咽部及双侧扁桃体未能查看到;双肺呼吸音粗,闻及大量散在痰鸣音及中小水泡音,未闻及干啰音;心率170次/分,律齐,心音尚有力,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肛周无脱皮、皮疹,肢端暖,未见紫花纹,神经系统未见阳性体征.

  • 嵌顿疝误诊胃肠炎一例报告

    作者:李洪丽;刘文龙

    1病例资料
      患儿,刘某,男,1岁8个月,主因夜间呕吐4次、发热、哭闹2小时来院就诊。患儿于夜间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呕吐4次,为胃内容物,量中等,非喷射状,伴发热,哭闹,无腹泻,于早晨八点来院就诊。询问家长既往无疝气病史。查体:体温38℃,脉搏90次/分,呼吸30次/分,神清,剧烈哭闹,营养可,查体不合作,口角无发绀,咽部无明显充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心音正常,律齐,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触诊不满意,四肢活动自如。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6.4×109/L ,N 78%,L 22%。便常规:黄色稀便,脓细胞5.89/Hp ,OB(-)。初步诊断:胃肠炎。即给予头孢唑肟1g静脉点滴。傍晚,患儿仍有呕吐,再次来院复诊。值班医生考虑输液不足12小时,且患儿精神尚可,哭闹略减轻,即嘱加强护理,继续口服药物,密切观察病情。患儿夜间仍哭闹不止,烦躁,精神差,即到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诊断为“嵌顿疝”,立刻进行手术治疗,几天后痊愈出院。

  • 热毒宁联合头孢唑肟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26例

    作者:蒯海斌

    目的 探讨热毒宁联合头孢唑肟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唑肟治疗,观察组给予热毒宁联合头孢唑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8%,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退热时间、扁桃体充血消退时间及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热毒宁联合头孢唑肟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效果显著,可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发热3个月,少语、肌张力增高2个月

    作者:严健华;郑可;沙悦;曾学军

    1 病例摘要患者,女,62岁,因"发热3个月,少语、肌张力增高2个月"入院.1.1 病史患者2009年5月因"抑郁症"住院10 d后出现发热,Tmax 39.0℃,每日1个高峰,多见于午夜,可自行降至正常.偶有咳嗽,无畏寒、寒战,无腹痛、腹泻,无尿急、尿痛等.当地医院诊断为"支气管肺炎",予"头孢唑肟"抗感染7 d后体温恢复正常.

  • 短肠综合征的早期营养支持一例

    作者:赵明利

    患者男,53岁,因“小肠部分切除术后23 d,发热3d”入院.患者因“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栓塞、急性肠梗阻”于2011年3月10日在外院急诊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小肠大部分切除+腹腔冲洗引流+腹壁减张缝合术.外院手术记录示术中将大部分小肠切除,残留小肠约50 cm,其中空肠40 cm,回肠10 cm,保留回盲瓣及全部结肠.术后病理证实肠系膜静脉及肠壁小静脉内多发性血栓形成伴血管栓塞.患者术后予抗感染、抑酸、生长抑素及全肠外营养支持等治疗.术后出现低钾低钠血症,予以纠正;术后血白蛋白逐渐由41 g/L降低至29 g/L.3月30日患者出现发热,高38.7℃,腹壁切口可见少量渗液,予头孢唑肟后未见明显好转,4月2日再次出现高热、尿少,体温升至39.9℃,予补液、地塞米松、速尿等处理后应家属要求转至我院继续治疗.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差,尿少,肛门排气排便少,因卧床未称体重.查体:体温38.4℃,身高168 cm,体型中等;腹部平坦,腹部正中见长约12 cm手术瘢痕,部分愈合欠佳,可见脂肪液化样渗液;腹中部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肠鸣音弱,约1~2次/min.

  •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作者:任玉倩;崔云;张育才

    1病例介绍患儿,女,8岁,因“高热伴皮疹13 d”入院。患儿入院前两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39.0℃,发热前有寒战,发热时躯干可见红色皮疹,热退后消退,口服退热药效果欠佳。当地医院检查血常规:WBC29.79×109/L,中性粒细胞89%,超敏CRP 105.78 mg/L,予静脉头孢唑肟、地塞米松治疗2 d后仍发热,热峰41.0℃,并伴有左下腹阵发性疼痛,遂转诊至当地上级医院住院治疗。血常规:WBC (21.29×109 L/~33.92×109/L)及CRP(128~177 mg/L)呈现进行性升高趋势。 PCT(2.27 ng/ml)、A SO(964 IU/ml)、铁蛋白(>1500 ng/ml )升高,肺炎支原体抗体1∶80。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心肌酶谱、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抗Sm、抗SSA、抗SSB)正常,脑脊液检查正常。胸部CT示两肺炎症伴胸腔积液,心包少量积液。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胸腔积液、脓毒症”,先后予以多种抗生素治疗。住院第2天躯干皮疹蔓延至颜面部,无关节肿痛。治疗1周后体温仍波动于40~41℃,转至我院。自发病以来精神可,胃纳睡眠可,体重无下降。既往体健,否认结核接触史,否认毒物及疫区接触史。

  • 作者:

    关键词:
  • 头孢唑肟钠致急性溶血性贫血

    作者:张寒钰

    1例70男性患者因肺炎给予头孢唑肟钠3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2次/d.首次给药后约20 min,患者突发腰痛、寒战、意识模糊.体格检查见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1×109/L,中性粒细胞0.8,红细胞计数3.2×1012/L,血红蛋白91 g/L,网织红细胞计数0.081,总胆红素98 μmol/L,间接胆红素80 μmol/L,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尿呈浓茶色,胆红素(+),潜血(+++),红细胞0~2个/HP.考虑头孢唑肟钠致急性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给予水化及碱化尿液治疗.停用头孢唑肟钠,改用磷霉素抗感染.第5天复查,患者黄染消失、尿色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4×109/L,红细胞计数4.2 ×1012/L,血红蛋白131 g/L,网织红细胞计数0.015,总胆红素17 μmol/L,间接胆红素10 μmol/L;尿胆红素(-),潜血(-),红细胞0~1个/HP.

  • 大剂量克林霉素静滴引起晕厥2例

    作者:凌春燕

    例1女,62岁.于2003年3月28日因胆囊炎,发热来急诊中心就诊.既往患有胆结石症、胆囊炎史,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 37.8℃,P 85次·min-1,BP110/80 mmHg(1 mmHg=0.133 kPa).给予克林霉素1.8 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静滴治疗.当液体输注约1/3量时,患者突发晕厥,全身大汗,口角歪斜.呼吸平稳,心肺检查无异常.立即停止输液,数分钟后患者清醒.后换用头孢唑肟(益保世灵)注射液,未再复现上述症状.

  • 超剂量应用头孢唑肟钠致溶血性贫血死亡

    作者:刘丽华;何鑫;马红玲;陈沈珏;张明香

    1例76岁男性患者因支气管肺炎给予头孢唑肟钠2 g静脉滴注、2次/d,用药前WBC 10.8×109/L,中性粒细胞0.94,RBC 3.8×1012/L,Hb 121 g/L,TBil 12.6 μmol/L,IBil 8.7 μmol/L,Scr 151 μmol/L,BUN 10.7 m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35 ml/min.第11天输注第22剂头孢唑肟钠约10 min时,患者出现腰痛、膀胱胀痛和皮肤、巩膜黄染.立即停止输注该药,导尿管引流出酱油色尿液约200 ml.实验室检查示WBC 15.7×109/L,中性粒细胞0.68,RBC 1.1×1012/L,Hb 73 g/L,网织红细胞0.023,TBil 83.8 μmol/L,IBil 61.8 μmol/L,Scr 127 μmol/L,BUN 11.9 mmol/L,D-二聚体9.8 mg/L,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尿胆红素(++),潜血(++),镜检红细胞2~3个/HP.给予水化、碱化尿液和输注甲泼尼龙、洗涤红细胞等治疗,但患者尿量持续减少,黄疸加深,约8 h后抢救无效死亡.考虑急性溶血性贫血为超剂量应用头孢唑肟钠所致.

  • 利用LC-MS和二维色谱相关光谱技术识别HPLC色谱图中杂质峰

    作者:陈珍珍;张斗胜;王楠;冯芳;胡昌勤

    采用二维色谱相关光谱技术,实现质控HPLC方法与LC-MS色谱系统色谱峰的相互识别.本文采用HPLC-DAD(中国药典2010版方法)得到头孢唑肟和头孢地尼混合降解杂质的色谱图,建立降解杂质标准色谱光谱数据;采用LC-MS的方法结合MassWorks软件的应用鉴别出头孢唑肟和头孢地尼的主要降解产物;通过计算光谱相关性对杂质色谱峰进行归属.色谱二维光谱相关法在不同色谱系统下能够准确定性,在没有杂质对照品的情况下,可为质控HPLC方法中的杂质峰的归属提供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

  • 比较头孢唑肟与其他14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作者:钟巍;肖永红;肖秀美;李耘

    目的研究头孢唑肟对β内酰胺酶,特别是对CTX-M型超广谱酶的稳定性,并与临床常用β内酰胺抗生素比较.方法以超声破碎细菌得粗制β内酰胺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抗菌药物浓度,计算酶对底物水解率,并以头孢噻吩水解率为100%,计算其他被测药物的相对水解率.结果青霉素类以及第1代头孢对各型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均较差;14个酶中,11个对头孢呋辛的相对水解率在50%以下;第3代头孢菌素的酶稳定性较青霉素类及第1,2代头孢菌素增加;头孢唑肟、头孢他啶的酶稳定性好,与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相当,大多数酶对其相对水解率<10%,且对CTX-M型酶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头孢噻肟和头孢曲松;美洛培南对各型酶均呈高度稳定;MIC值与酶稳定性结果一致.结论头孢唑肟对所测β内酰胺酶稳定性强,与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氨曲南相当,对CTX-M型酶的稳定性优于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 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肟治疗急性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申莲莲

    目的 比较乳酸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肟治疗急性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辽东湾分院收治的急性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头孢唑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乳酸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炎症吸收时间、开放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淀粉酶、血清尿素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尿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水肿型胆源性胰腺炎的抗感染治疗过程中,乳酸左氧氟沙星的疗效优于头孢唑肟,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和炎症因子,加速炎症吸收,促进患者生化指标恢复正常,且安全性高.

  • 3种常用抗菌药物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周佳;曾芸

    目的 利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3种常用抗菌药物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方案进行评价,以供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方法 根据使用的抗菌药物不同,将四川省德阳市德阳第五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儿童CAP住院患者分为3组,依次为头孢他啶组(A组),27例;头孢唑肟组(B组),22例;美洛西林钠舒巴坦钠组(C组),35例.观察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同时引入决策树模型,对3种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 A、B、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63.64%、77.14%;总治疗成本分别为577.49、811.78、758.95元;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6.50、12.76、9.84;以小成本的A组为参考计算B组和C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9.28%和-15.44%.其中,A组成本低,C/E小,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3种抗菌药物治疗方案中,头孢他啶更具成本-效果优势,为治疗儿童CAP的首选.

  • 头孢唑肟所致过敏反应文献概述

    作者:王晨;高谦;李成建

    头孢唑肟为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本品可致过敏反应,现概述如下:1 过敏反应战克勤等报道[1],患女,80岁,因胆囊结石给予头孢唑肟钠1.5g+0.9% ml静滴,bid,治疗5天后患者感全身瘙痒,四肢出现红色药疹,双脚掌皮肤红肿,其上布满大小不等的水疱,个别大水疱破溃,有大量渗出液,即停药,予抗过敏对症治疗,4小时后全身皮疹逐渐消失.

    关键词: 头孢唑肟 过敏反应
  • 头孢唑肟钠引起急性血小板减少

    作者:朱颖辉

    1例32岁女性患者,因发热腰痛4d入院,诊断为急性肾孟肾炎,予静脉点滴头孢唑肟钠(2g,bid)治疗.用药第2天患者出现血小板急剧下降,无出血,立即停用头孢唑肟钠,患者血小板在1周内逐渐恢复正常.本文分析并总结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发生机制及血小板变化特点,以引起临床关注.

  •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麻风病后遗溃疡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四新;周志刚;张国新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麻风病后遗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6月湖北省孝感麻风防治中心收治的麻风病后遗溃疡患者6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注射用头孢唑肟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夫西地酸乳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75%(3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2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第8周,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第8周,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0(0/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88%(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头孢唑肟钠联合夫西地酸乳膏治疗麻风病后遗溃疡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溃疡情况,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

  •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奥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作者:张晓钰;刘冬;张晋;刘子昀;姜凤丽;乌伊萍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奥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奥硝唑注射液按照不同比例进行配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液中两种成分在室温下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外观及pH变化;结果:头孢唑肟钠与奥硝唑按不同比例配伍后,配伍液可发生沉淀或变色反应.结论:注射用头孢唑肟钠与奥硝唑注射液存在配伍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应避免配伍,在联合使用时应使用生理盐水冲管,并给予足够的间隔时间,以确保用药安全.

  • 3种用药方案治疗小儿肺炎的经济学评价

    作者:洪荣

    目的:评价3种用药方案治疗小儿肺炎的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120例肺炎患儿按治疗时所选的抗菌药物分为A(头孢甲肟组)、B(头孢唑肟组)、C(头孢美唑组)3组,观察其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3组的成本分别为481.6、282.8、418.6元;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85%、77.5% (P >0.05);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535.11、332.71、540.13;A、C组相对于B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AC/AE)分别为3976.00、1810.67.结论:B组方案较经济,但C组为佳方案.

101 条记录 1/6 页 « 12345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