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不同疗法的效果

    作者:马丽;沈玲;侯明杰;许超

    目的 比较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64例(64只眼)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2组其中接受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并视网膜光凝术者32例(32只眼)为A组;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并视网膜光凝术者32例(32只眼)为B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视力、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A、B两组术前分别为(0.72 ±0.19)和(0.74±0.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分别为(0.53±0.27)和(0.36±0.26),均获得显著改善(P=0.002,0.000),而B组优于A组(P =0.013).两组手术前后CM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复发率(25.0%)高于B组(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

    作者:周祁;毕燕龙;范斌;刘振兴;陈冉冉;付金玲;徐玉乐;隋桂琴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BRVO继发黄斑水肿连续病例67例(67只眼),均系采用雷珠单抗(10 mg/ml,0.05 ml)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分组:按照从发病到首次治疗的时间不同分为3组,第1组,<1周组;第2组,1周~3个月组;第3组,>3个月组.按照治疗规律分为按时组(每4周1次共2次,之后需要时用药)和按需组(先注射1次,之后需要时用药).随访内容为: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视力)、黄斑区中心1 mm直径范围的厚度(CRT)、FFA.随访期12 ~ 15个月,平均(13.2±1.3)月.结果 按从发病到首次治疗时间不同分组:在第1组,治疗后2个月的BC-VA为0.131±0.061,CRT为(268±21)μm.治疗后12个月的BCVA为0.086±0.042,CRT为(259±19)μm;在第2组,治疗后2个月的BCVA为0.276 ±0.112,CRT为(321±45) μm;治疗后12个月的BCVA为0.292±0.105,CRT为(268±290) μm;在第3组,治疗后2个月的BCVA为0.523±0.164,CRT为(441±67)μm,治疗后12个月的BCVA为0.387±0.142,CRT为(281±24) μm.第1组与第2组的BCVA比较各个随访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RT在治疗后2、4、6个月时,第1组和第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按治疗规律分组时,治疗后12个月,按时组的BCVA为0.208±0.091,按需组的BCVA为0.387±0.18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4.35,P<0.001);按时组的CRT为(290±46) μm,按需治疗组的CRT为(311±51) μm,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98,P=0.56).结论 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疗效确切,发病后早期治疗和按时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

  • 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联合复方丹参静脉滴注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疗效分析

    作者:冯亚兰;吴星伟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方丹参静脉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 )伴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5月就诊于我院眼科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发黄斑水肿患者79例(79只眼),分为2组。治疗组45例(45只眼)予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方丹参静脉滴注,对照组34例(34只眼)为单纯雷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统计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患者患眼佳矫正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的改变,以及平均球内注射次数。结果治疗后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佳矫正视力均有提高,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佳矫正视力提高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周,3个月,6个月治疗组黄斑水肿程度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治疗组与对照组黄斑水肿程度均有所下降,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治疗组黄斑水肿程度均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二者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周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至6个月时,治疗组显效患者与有效患者平均打针次数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减少,二者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雷珠单抗联合复方丹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发黄斑水肿与单纯雷珠单抗药物治疗比较,可以在更少的球内注射次数的基础上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情况,是临床上有效的治疗方式。

  • 剔络化瘀法联合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俊;李雪菲

    目的 探讨剔络化瘀法联合激光治疗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缺血型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30例(30只眼),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指导下的视网膜光凝治疗,并口服归元剔络化瘀方至少6个月(2个疗程).治疗前及中药治疗后3个月、6个月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比较治疗前后BCVA、视网膜中心凹容积、视网膜中心凹厚度的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1.视力疗效:治疗后6个月时,30只眼中痊愈4只眼(13.3%),显效5只眼(16.7%),有效14只眼(46.7%),无效7只眼(23.3%),总有效率76.7%.初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的患眼视力(logMar视力)分别为0.74±0.23,0.44±0.14,0.30±0.06,相邻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黄斑水肿疗效:治疗后6个月时,30只眼中痊愈4只眼(13.3%),显效8只眼(26.7%),有效14只眼(46.7%),无效4只眼(13.3%),总有效率为86,7%.初诊、治疗后3个月、6个月时的患眼视网膜中心凹厚度分别为(624.34±155.2) μm,(465.6±183.7) μm,(385.2± 144.8)μm;视网膜中心凹容积分别为(12.4±1.1)mm3,(11.9±1.2) mm3,(11.1±1.1) mm3.两项指标相邻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剔络化瘀法联合激光疗法对缺血型BRVO黄斑水肿有一定疗效,可以减轻黄斑水肿程度并提高患眼视力.

  • 倍频固体激光治疗早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随访观察

    作者:梁俊芳;孙景莹;戎君

    目的 观察倍频固体激光早期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倍频固体激光早期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35例(35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经光凝后视力提高27眼,占77 %,视网膜水肿消退32眼,占91 %,FFA结果提示有效者79 %,中心视野暗点减少及不变者占77 %.结论 用倍频固体激光早期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中加强随访观察,及时补充光凝是治疗本病的关键.

  • 中药治愈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1例

    作者:韩梦雨;金明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为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临床上多发于颞上象限,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ME)为其常见并发症之一,ME是引起BRVO患者视力下降的主因[1-2].BRVO继发ME的治疗手段主要是药物和激光光凝治疗.既往黄斑区格栅样激光光凝(macular laser grid photocoagulation,MLG)疗法被认为是BRVO继发ME的标准治疗方法.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疗法与糖皮质激素玻璃体腔注射也取得较好疗效.

  • 曲安奈德与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高志强;金学民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及贝伐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继发黄斑囊样水肿( CM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河南省焦作市五官医院眼科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85例(85只眼)因BRVO继发CME而分别接受贝伐单抗及曲安奈德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治疗用药不同,将其分为贝伐单抗组和曲安奈德组两组。其中,贝伐单抗组45例(45只眼),患者接受贝伐单抗1.25 mg(0.05 ml)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组40例(40只眼),患者接受曲安奈德2 mg(0.05 ml)玻璃体腔注射。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重复注射次数、佳矫正视力( 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 CMT)、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两组患者CMT及眼压以均数±标准差( x珋±s)的形式表示,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的CMT及眼压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13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重复注射次数、BCVA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贝伐单抗组和曲安奈德组分别有29例(64.4%)和17例(42.5%)患者注射次数≥2次,两组患者≥2次重复注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治疗后6个月贝伐单抗组患者佳矫正视力≥0.4者30例(66.7%),曲安奈德组佳矫正视力≥0.4者25例(62.5%),两组患者术后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3,P >0.05)。治疗前贝伐单抗组患者CMT为(500±140)μm,治疗后1周为(315±89)μm,治疗后1个月为(325±102)μm,治疗后3个月为(360±118)μm,治疗后6个月为(386±129)μm;治疗前曲安奈德组患者CMT为(485±138)μm,治疗后1周为(320±122)μm,治疗后1个月为(316±108)μm,治疗后3个月为(366±132)μm,治疗后6个月为(390±115)μm。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贝伐单抗组和曲安奈德组两的组C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25,P >0.05)。两组CMT的术后各时间点比术前变薄( F时间=5.63,P <0.05)。再对各组内各时间点的CMT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贝伐单抗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1,5.43,5.25,2.27;P <0.013),曲安奈德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2,3.23,4.13,2.12;P <0.013)。治疗前贝伐单抗组患者眼压为(13.70±2.67) mmHg (1 mmHg=0.133 kPa),治疗后1周为(14.20±3.16)mmHg,治疗后1个月为(14.07±2.22)mmHg,治疗后3个月为(14.37±2.02)mmHg,治疗后6个月为(14.61±2.28)mmHg;治疗前曲安奈德组患者眼压为(14.00±2.16)mmHg ,治疗后1周为(19.45±3.20)mmHg,治疗后1个月为(22.47±2.38)mmHg,治疗后3个月为(25.62±3.10)mmHg,治疗后6个月为(20.10±2.20)mmHg。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曲安奈德组眼压高于贝伐单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15.43,P <0.05)。曲安奈德组眼压上升幅度高于贝伐单抗组(F交互=5.78,P<0.05)。再对各组内各时间点的眼压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贝伐单抗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1,3.43,0.79,1.02;P >0.013),曲安奈德组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2,16.67,19.45,12.51;P <0.013)。贝伐单抗组有2例(2只眼)患者治疗后1 d角膜上皮出现小片状剥脱,4例(4只眼)患者注射部位结膜下出血,全部病例均未出现眼压升高、并发性白内障、感染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曲安奈德组有4例(4只眼)患者治疗后1 d角膜上皮出现小片状剥脱,14例(14只眼)患者发生眼压升高(≥30 mmHg),1例(1只眼)患者发生继发性青光眼,1例(1只眼)患者发生并发性白内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173, P <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与贝伐单抗治疗BRVO继发CME均可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并提高视力,但均需重复注射。但使用曲安奈德治疗后并发症多,而使用贝伐单抗治疗后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 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雪霞

    目的:观察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BRVO)继发黄斑囊样水肿( CM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眼底疾病科收治的42例(42只眼) BRVO继发CME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药物联合眼底激光治疗组(21只眼)和单纯眼底激光治疗(21只眼)。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CME情况及视力变化情况比较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结果治疗后3个月,药物联合眼底激光组黄斑囊样水肿减轻者18只眼(85.7%),黄斑囊样水肿未减轻者3只眼(14.3%);单纯眼底激光治疗组黄斑囊样水肿减轻者7只眼(33.3%),黄斑囊样水肿未减轻者14只眼(66.7%),两组患者CME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6,P <0.05)。药物联合眼底激治疗光组视力提高者13只眼(61.9%),视力不变者5只眼(23.8%),视力下降者3只眼(14.3%);单纯眼底激光治疗组视力提高者5只眼(23.8%),视力不变者12只眼(57.1%),视力下降者4只眼(19.1%),两组患者视力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6.58,P <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眼内炎症、白内障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治疗BRVO继发的CME安全、有效,其效果优于单纯眼底激光疗法。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伴黄斑囊样水肿所致黄斑板层裂孔一例

    作者:李琳;卢宁;李继鹏;马东丽

    患者女性,69岁,因左眼突发视力下降5个月,于2006年3月10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时患者左眼视力0.25,眼压17 mm Hg(1 mm Hg=0.133 kPa),角膜透明,前房清晰,晶状体皮质少许点状混浊,玻璃体透明.采用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可见视盘色淡红、边界清,视网膜颞上分支静脉旁及黄斑部点状出血、硬性渗出(图1A).黄斑中心凹及上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囊样水肿,并伴有大量毛细血管扩张.

  • 第八届拓普康杯图片展获奖作品选登(一)

    作者:汪东生;于立波;马英楠;王越;张阳;吕刚;杜虹;高磊;党光福

    图片简介 A图示视网膜血管瘤伴视网膜前出血;B图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C 图示角膜变性;D 图示瞳孔残膜(散瞳前);E图示瞳孔残膜(散瞳后);F图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G图示双眼视网膜血管畸形(右眼);H 图示双眼视网膜血管畸形(左眼);I图示双眼视网膜血管畸形(拼合图);J图示前房硅油;K图示前房硅油(放大);L图示“一帆风顺”。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

    作者:汪东生;张学静

    点评:左眼视网膜颞上支分支静脉阻塞。多光谱眼底分层成像检查,结果显示:550~620 nm波长显示放射性颞上片状出血斑,说明出血深度主要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间;黄斑及其上方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囊样水肿。此外,还可见颞上分支静脉第1分支被动脉压迫,形成明确的动脉交叉压迹(在580 nm波长的检查图像中典型)。随着波长的加大,590 nm时脉络膜血管图像部分显现,到860 nm时脉络膜血管图像完全显现。在此过程中,出血斑的范围逐渐缩小、变淡,随之脉络膜血管形态逐渐显露清晰。

  • 2011年科林杯眼科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登(四)

    作者:王敏;王立;刘敏;宫媛媛;黄莉亚;林冰;黄厚斌;叶秀榕;王梁川

    图片简介 A图示“牵牛花”;B图示视网膜色素变性;C 图示黄斑前膜;D 图示“玫瑰花瓣”;E 图示眼底自发荧光;F图示球内异物术后眼底像;G图示“霜枝”;H图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I图示“电镜分辨率”;J图示视乳头异物;K图示视乳头水肿;L图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 2011年科林杯眼科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登(一)

    作者:王敏;王立;刘敏;宫媛媛;黄莉亚;林冰;黄厚斌;叶秀榕;王梁川

    图片简介 A图示“牵牛花”;B图示视网膜色素变性;C 图示黄斑前膜;D 图示“玫瑰花瓣”;E 图示眼底自发荧光;F图示球内异物术后眼底像;G图示“霜枝”;H图示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I图示“电镜分辨率”;J图示视乳头异物;K图示视乳头水肿;L图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 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书文

    目的 评价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20例,随机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采用诺迪康胶囊治疗,并联合西医药针对病因治疗、防治血栓形成和激光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西医药治疗.2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统计疗效.结果 总显效率中西医结合组为86.6%,西医组为73.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为优.

  • 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牛彤彤;王海林;陈琳琳

    目的 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腔内注射治疗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26例患者诊为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共计26只眼,每只眼接受注射曲安奈德4 mg(4 mg/0.1ml),检查注射前、后的视力、眼底、眼压、荧光造影及OCT.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为5个月(1~8个月),平均视力:注射前0.1,注射后1 d:0.29;3 d:0.55;1 m:0.64;3 m:0.59.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平均黄斑厚度:注射前(931.60±312.37)μm,注射后:1周:(297.05±84.23)μm;1个月:(221.53±51.67)μm;3个月:(185.54±49.16)μm,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为34.62%,经药物或ALT治疗,眼压均恢复正常水平.无一例发生眼内炎.结论 眼内注射曲安奈德可明显的改善视力及减轻因分支静脉阻塞而导致的黄斑水肿,但其疗效并非持久,且存在一些并发症.

  • 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婵

    目的:探讨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辽宁省鞍山市双山医院收治的60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来院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饭后口服长春胺缓释胶囊,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珠单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珠单抗体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所致黄斑水肿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可改善患者视力,阻止血管内皮增生。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曲安奈德与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疗效观察

    作者:曾观金;钟景贤

    目的 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曲安奈德与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江门新会爱尔新希望眼科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入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雷珠单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联合曲安奈德和激光光凝方法,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logMAR BCVA分别为(0.4±0.1)、(0.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CMT为(184.7±44.6)μ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1.6±91.3)μm(P<0.05);试验组治疗后1环、2环、3环的P1波振幅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1环、2环、3环的P1波的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讨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曲安奈德与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减轻黄斑水肿程度,改善患者视功能.

  • 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崔莎;胡寅;黎智

    目的:探讨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襄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眼底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视力水平、黄斑水肿厚度、中央视网膜厚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4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视力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黄斑水肿厚度、中央视网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眼球后注射曲安奈德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囊样水肿,可有效改善视力和黄斑水肿厚度,安全性较高。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爽;王薇;洪慧;赵露;王艳玲

    目的 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颈内动脉狭窄及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病人56例(56眼)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选取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者36例(36眼),均进行多普勒彩超检查,测定颈内动脉的收缩期内径(systolic diameter,Ds)、舒张期内径(diastolic diameter,Dd)、收缩期血流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峰值(end 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斑块形成情况,计算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管壁运动度(wall motion degree,△D)、动脉紧张度、扩张性、压力-应变性系数(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僵硬度指数(stiffness index,β)、顺应性(arterial compliance,AC)、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将2组各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颈动脉斑块、颈内动脉狭窄发生比例及颈内动脉的IMT等指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内动脉管壁运动度(△D)、动脉紧张度、动脉扩张性、压力-应变性系数(Ep)及顺应性(AC)等指标,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僵硬度指数(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发生与颈内动脉狭窄及颈内动脉弹性功能参数的改变有一定的相关性.

  •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观察

    作者:韩崧;刘敬花

    目的 目的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采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有效性进行对比和观察.方法 选择我院确诊的90例(90眼)符合入组标准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性黄斑水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Ⅰ组、Ⅱ组、Ⅲ组,每组各30例(30眼),Ⅰ组患者单纯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05ml/0.5mg治疗,Ⅱ组患者单纯予以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治疗,Ⅲ组先予以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1周后再予以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前、治疗后3、6个月采用LogMAR视力表检查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OCT)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3、6个月的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3、6个月B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治疗后3、6个月的BCVA升高值均明显小于Ⅲ组(P<0.05).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3、6个月的CMT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Ⅰ组、Ⅱ组、Ⅲ组治疗后3、6个月的CM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Ⅱ组治疗后3、6个月CMT降低值明显小于Ⅲ组(P<0.05).Ⅲ组治疗3、6个月的临床疗效效果高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优于单纯注药或者单纯光凝的效果,对视力改善及促进黄斑水肿吸收的效果更快、更好.

200 条记录 2/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