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冉燕;李佳;易学东;罗亚文

    目的 探讨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水平及临床意义,并探计其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双抗体失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60例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及1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P-10水平,同时检测其肝功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乙型肝炎病毒DNA(HBV DNA).结果 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F-1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82.86±74.84)ng/L,(199.27±82.42)ng/L,(393.67±120.33)ng/L,(478.71±157.12)ng/L vs(66.93±15.83)ng/L(P<0.05或<0.01),随病情的加重有升高趋势:且与PTA、血清白蛋白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s 别=0.726,-0.756;均P=0.000),与血清总胆红素(TB)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s=0.457,P=0.000),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无相关性(Rs=0.200,P>0.05);血清IF-10水平在高HBV DNA及低HBV DNA栽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IP-10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的炎症损害程度.

  • 三氧化二砷与干扰素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增殖的影响

    作者:梁利杰;刘延方;刘少君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干扰素(IFN-α1、IFN-α2、IFN-β)及其两者联合对人类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的增殖的影响.方法 以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测定RPMI8226细胞的增殖活性,并观察不同类型、不同浓度干扰素和亚砷酸对RPMI8226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两者联合对RPMI8226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 As2O3对RPMI8226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IFN-α1对RPMI8226细胞生长无抑制作用,当IFN-α2浓度大于500 kU/L和IFN-β浓度大于1 000 kU/L时对RPMI822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且IFN-α2与As2O3联合对RPMI8226细胞增殖抑制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 As2O3对骨髓瘤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而干扰素须达到一定浓度才对RPMI8226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作者:陈一东;叶丰;周晓琳;宋友金;冯芳;谢迎春;庞兴学

    丙型肝炎呈世界分布,全球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为0.1%~10%,平均3%,约1.7亿~2亿人感染HCV[1].我国一般人群HCV感染率为3.2%,约3 800万人感染HCV[2].目前,我国丙型肝炎患者多应用普通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不能取得良好应答.

  • 慢性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翠英;孙杏丽;宁更献;王素平;耿建章;曹来福;唐亚芳;郭明方;戴二黑

    干扰素α(IFN-α)是早运用于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药物,是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双重治疗功效[1].IFNα的抗病毒作用比较广泛,对于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和阴性的患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尤其对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明显.干扰素治疗结束时,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HBeAg阴转率,报告多为20%~40%[2-4].

  • 地榆升白片治疗干扰素所致白细胞减少症32例

    作者:卢诚震;邹怀宾;李海;刘建勇;高敏;朱理珉

    干扰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慢性乙型及丙型肝炎的药物,但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常造成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常因此而延续或中断治疗,从而不能完成疗程,使疗效大大降低.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刺激骨髓造血虽然效果较好,但因其价格昂贵,应用受到限制[1].我们应用地榆升白片预防和治疗慢性乙型及丙型病毒性肝炎干扰素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现报告如下.

  •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手足口病疗效观察

    作者:逯建立;韩艳珺;贺媛媛

    手足口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手足臀出现散在的红色斑丘疹,部分呈疱疹,口腔黏膜、硬腭及咽后壁出现散在大小不等疱疹,大小数目不等,有时多个融合成片,并很快破溃形成溃疡,伴流涎、疼痛、拒食,常有发热,造成患儿摄入不足,影响预后,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高[1].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常规抗病毒治疗和局部用药治疗需要1周左右才能明显好转.这期间患儿烦躁不安,疼痛,流涎,不能进食,睡眠质量欠佳,尤其是婴幼儿拒乳,给患儿家庭造成了较严重的精神负担.因此,以口腔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手足口病患儿,治疗的首要目的是能短时间内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恢复患儿饮食,提高睡眠质量.我科对手足口病口腔疱疹患儿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 干扰素联合胸腺素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英辉;米立军;金国华

    乙型肝炎病毒是人类病毒感染中常见的类型之一.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已达1.2亿,其中仅有10%的携带者电镜下肝组织接近正常,大多数均有不同程度的病变,少数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治疗同题已逐渐受到重视,但目前对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尚无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应用干扰紊(安福隆)联合胸腺素(迈普新)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22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肝纤维化可逆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潘勤;谢渭芬;张忠兵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进展的主要中间环节.迄今为止,有关肝纤维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避免纤维化发生、延缓乃至阻断纤维化进展方面.然而近年来多项研究均提示,无论是消除致病因素或是应用有效的抗纤维化药物,都可能部分或完全逆转患者及模型动物中的肝纤维化,即肝纤维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逆的[1-20].现阶段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 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发病机制谈其免疫治疗策略

    作者:刘振中;王亚东;张苹苹;赵彩彦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主要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及原发或继发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有关.主要表现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T细胞以及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KC)的功能低下.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是抑制病毒复制,而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打破机体免疫耐受状态则更利于抑制甚至清除病毒.

  • 人ω干扰素克隆、表达及体外抑制冠状病毒昆徐株作用的研究

    作者:杨子峰;朱宇同;张奉学;杨瑞仪;刘妮;赵昉

    目的 制备人ω干扰素(hIFN-ω)并初步研究其体外抗普通冠状病毒活性.方法 制备hIFN-ω cDNA,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纯化后,测定了hIFN一ω的抗滤泡口膜炎病毒(VSV)和冠状病毒昆徐株活性.结果 成功地获得了hIFN-ω GST融合蛋白,利用WISH-VSV系统检测hIFN-ω的抗病毒活力为7.81×104 kU/L;与基因工程α干扰素(IFN-a2b)的比较发现,hIFN-ω可以明显抑制冠状病毒昆徐株的活性,而IFN-α2b未见此活性.结论 hIFN-ω具有抑制冠状病毒昆徐株的活性,有独特的抗呼吸道病毒作用;不同的干扰素亚型对不同的病毒敏感性有所差异.

  • 糖皮质激素联合干扰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周玉玲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干扰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2012年我院收治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60例,将其按收治时间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应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运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进行治疗,均连续治疗60 d.运用尼莫地平评分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比较治疗后两组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活动能力、肺弥散功能方面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刺激性干咳、呼吸困难、活动能力及肺弥散功能方面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IFN-γ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疗效显著,能够明显延缓病情的进展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血浆皮质醇、IFN-γ、IL-4的影响

    作者:何亮;钱燕宁;陈宇;陈平;林桂芳

    目的 探讨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血浆皮质醇(Cor)、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20例,心功能Ⅱ级或Ⅲ级,射血分数>0.4,随机分为2组(n=10):单纯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的疼痛程度.于麻醉诱导前、术后4 h和1、3、7 d取外周血,测定血浆Cor、IFN-γ、IL-4的浓度.结果 血浆Cor浓度的比较:与麻醉诱导前比较,GA组术后4 h、1 d升高,GEA组术后4 h升高(P<0.05);与GA组比较,GEA组术后4 h、1 d降低(P<0.05).血浆IFN-γ浓度的比较:与麻醉诱导前比较,2组术后4 h和1、3 d均升高(P<0.05);与GA组比较,GEA组术后1 d升高(P<0.05).血浆IL-4浓度的比较:与麻醉诱导前比较,GA组术后4 h降低(P<0.05).IFN-γ/IL-4比值的比较:与麻醉诱导前比较,2组术后4 h、1 d升高(P<0.05);与GA组比较,GEA组术后1 d升高(P<0.05).结论 胸段硬膜外阻滞可降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血浆Cor水平,提高IFN-γ/IL-4比值.

  • 凯因益生伴侣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杜辉;周海华;张俊霞

    目的:探讨凯因益生伴侣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基础保肝、降酶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α-2b干扰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凯因益生伴侣颗粒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清HBsAg水平、血清HBV-DNA水平、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结果治疗12周后干预组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总胆红素( TBi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4周、8周、12周干预组血清HBsAg水平、血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不同血清HBsAg水平的患者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2周,干预组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因益生伴侣颗粒联合干扰素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与单纯干扰素用药相比,具有明显的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清HBsAg水平及血清DNA水平、降低血清HBeAg/HBeAb转换率的效果。

  • 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艳

    目的:观察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O11年5月-2O13年4月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7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联合妇炎灵胶囊治疗,两组均治疗为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3个月后的复发情况。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观察组患者治愈16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效2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患者治愈9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9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治疗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组患者复发3例,复发率为1O.7%;对照组患者复发9例,复发率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干扰素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胸腺肽α1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倪慧慧;尹蔚华;朱艳芳

    目的:研究胸腺肽α1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014年8月收治的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胸腺肽α1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复常率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乙肝病毒基因(HBV DNA)转阴率。结果研究组 ALT、AST 复常率及 HBsAg、HBeAg、HBV DNA 转阴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出现1例恶心,对照组未出现任何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胸腺肽α1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 HBsAg、HBeAg、HBV DNA 转阴率及 ALT、AST 复常率,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Hes-1和干扰素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检测意义

    作者:郭连峰;邱雷;李娜;杜红丽;张建东

    目的 探讨 Notch信号通路中的靶基因 Hes-1 和 IFN-α、IFN-β、IFN-γ 三种干扰素与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125例HCV感染患者,根据是否转归为肝硬化分为HCV感染组和HCV肝硬化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 采集HCV肝硬化组、HCV感染组和对照组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提取RNA,将其反转录为cDNA,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Hes-1和IFN-α、IFN-β、IFN-γ. 结果 3组Hes-1和IFN-α、IFN-β、IFN-γ水平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结论 Notch信号通路中的靶基因Hes-1和IFN-α、IFN-β、IFN-γ在HCV慢性感染时明显升高,且在HC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中,Hes-1和IFN-α、IFN-β、IFN-γ的水平更高.

  • 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脾栓塞术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熊锦华;曹建彪;李绍祥;陈力强;范公忍

    目的 探讨失代偿期丙型肝炎(丙肝)肝硬化脾栓塞术后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就诊的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脾栓塞术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于脾栓塞术后予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对照组仅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两组均治疗24周. 比较两组治疗4周、12周、24周后血常规、肝功能,以及抗病毒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观察组除红细胞外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 05或P<0. 01 ) ,且随检测时间的变化各时间点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Child-Pugh评分、丙氨酸转氨酶( ALT)、总胆红素( TBIL)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多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Child-Pugh评分、ALT、TBIL和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 01). 观察组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早期病毒学应答(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和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且两组基因1型和非基因1型患者各病毒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或P<0. 01 );观察组基因1型与非基因1型患者各病毒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或P<0. 01),对照组仅SV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对于肝功能相对较好的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行脾栓塞术后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改善患者血常规和肝功能,病毒应答率高,且不良反应可控.

  • 儿童慢性丙型肝炎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中发生惊厥的临床分析

    作者:徐志强;甘雨;闫建国;王璞;曹丽丽;朱世殊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丙型肝炎(CHC)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中发生惊厥的临床特点及应对策略.方法 解放军302医院2002年1月-2012年1月收治489例1~6岁CHC住院或门诊患儿,观察统计应用普通干扰素或聚乙二醇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疗过程中发生的惊厥病例,分析惊厥的诱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预后.结果 489例儿童CHC中发生惊厥17例,均为干扰素所致单纯性热性惊厥,惊厥持续时间短,恢复较快,未引发癫痫等不良后果,不影响干扰素的继续使用.结论 正确认识儿童CHC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中发生惊厥的临床特点,合理应对,对保证抗病毒治疗的成功率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 急性炎症因子临床意义与检测及其在高原医药学中的应用展望

    作者:王育伟;王荣;谢华;尹强;贾正平;李文斌;王延玲;王昌

    为探索急性炎症因子作为参与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物质在高原医药学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系统分析了急性炎症因子白介素-1β、低氧诱导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C、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临床意义及检测方法,从而为高原病发病机理及抗高原反应药物研究中提供研究依据和策略.

  • 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与常规抗病毒治疗对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脑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作者:高毅;宋春兰;郭彩丽;崔亚杰;付书琴;陈莹华;李利平;成怡冰

    背景 手足口病(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以手、足、臀部及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临床特征,少部分患儿进展为重症病例,出现惊厥、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部分患儿会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临床对该病的治疗多以常规抗病毒及对症治疗.目的 比较雾化吸入不同剂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INF-α-1b)和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对重症HFMD合并脑炎患儿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2月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HFMD患儿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40例.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利巴韦林治疗,将剂量为10 g/kg的利巴韦林加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分2次进行静脉滴注;低剂量组给予重组人INF-α-1b注射液2μg/kg,雾化吸入,2次/d,连续治疗5 d;高剂量组给予重组人INF-α-1b注射液4μg/kg,雾化吸入,2次/d,连续治疗5 d.治疗后第1、3、5天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水平;观察患儿临床特征改善情况(皮疹消退时间、热程),检测治疗前后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结果 治疗方法 和时间在CRP水平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 、时间在CRP水平上主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方法 和时间在NSE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 、时间在NSE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治疗后第1、3、5天NSE水平比较,对照组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高于高剂量组(P<0.05).治疗方法 和时间在S-100B蛋白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 、时间在S-100B蛋白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其中,治疗后第1、3天S-100B蛋白水平比较,对照组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高于高剂量组(P<0.05);治疗后第5天,对照组S-100B蛋白水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P<0.05).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皮疹消退时间和热程均短于对照组,高剂量组皮疹消退时间和热程短于低剂量组(P<0.05).3组治疗后中性粒细胞计数比较,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低于对照组,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 在重症HFMD治疗中,雾化吸入重组人INF-α-1b在脑保护、临床疗效方面优于静脉滴注利巴韦林,并且雾化吸入高剂量重组人INF-α-1b在脑保护作用方面优于低剂量重组人INF-α-1b,所以应根据个体病情及耐受性选择合适剂量.

305 条记录 6/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