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非综合征性唇腭裂与干扰素调节因子6和转化生长因子α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相关性

    作者:沈亚;程璐;万伟东;陆祖宏;廖联明;崔毓桂;刘嘉茵

    目的 探讨核心家庭中干扰素调节因子6(IRF6)基因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A)基因的部分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突变与非综合征性唇腭裂(NSCL/P)的关系.方法 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华东地区83例患者及其父亲和(或)母亲的IRF6基因、TGFA基因的部分SNP位点,随机选各位点部分产物测序,以验证基因芯片测定结果,比较患者组与父母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并对核心家庭的数据进行单倍型相对风险分析(HRR),对含杂合子父母的核心家庭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结果 各位点随机测序的产物基因型与相应芯片检出的基因型完全相同,患者与其父母各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F6的1个位点V274I可能与(NSCL/P)相关(HRR:x2=4.5816,P<0.05,TDT:X2=4.787,P<0.05),另一个位点rs2235375 2种检验均为阴性,TGFA 2个位点HRR结果有统计学意义,而TDT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RF6可能是中国华东人群(NSCL/P)的易感基因之一,TGFA与此病关系需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 HBsAg和HBV e抗原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贾继东;李海

    HBsAg和HBV e抗原(HBeAg)定量检测的发展有助于监测患者血中HBV抗原的动态变化,在干扰素治疗过程中优于单纯监测HBV DNA.长效干扰素治疗12和24周,HBsAg水平及其下降幅度与患者治疗结束及随访期间持续性病毒学应答甚至HBsAg转阴相关.HBsAg定量测定程序的标准化和HBeAg定量测定试剂的研发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能够准确预测疗效和改变治疗方案的时间点和具体定量临界值也需进一步大样本临床研究来确定.

  • 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儿童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董漪;张鸿飞;徐志强;陈大为;甘雨;王丽旻;王福川;闫建国;张敏

    目的 研究干扰素(interferon, IFN)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HBeAg阳性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儿童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给予26例入选患者IFN(3~6 MU/m2,隔日1次)联合LAM[3 mg/(kg·d)]治疗48周,观察基线和治疗12、24、36、48周的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定量、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24、36、48周时HBeAg清除率分别为30.8%、42.3% 、53.8%和53.8%,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3.1%、34.6%、46.2%和46.2%,HBsAg清除率分别为0、11.5%、19.2%和19.2%,HBs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0、3.8%、19.2%和19.2%,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分别为38.5%、53.8%、73.1%和84.6%,ALT复常率分别为88.5%、92.3%、92.3%和96.2%.随着疗程的延长,HBeAg清除/血清学转换率、HBsAg清除/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和ALT复常率均逐渐升高(P均<0.05).未见明显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结论 IFN联合LAM治疗HBeAg阳性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儿童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安络化纤丸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疗效观察

    作者:王淑萍;钱宜丹;柯芳;李方;张晓库;樊满齐

    目的 观察安络化纤丸联合干扰素(interferon,IFN)α-1b(运德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将129例慢性乙肝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安络化纤丸组(AL组)40例、IFN α-1b组(IFN组)43例和安络化纤丸联合IFN α-1b组(AL+IFN组)46例.3组患者在治疗0、24、48周及停药24周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同时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监测肝功能、乙肝标志物、HBV DNA滴度和肝脏影像学变化等指标,对各治疗组(每组3例)患者进行肝脏活体组织检查,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 AL组、IFN组、AL+IFN组3组比较,治疗48周时总有效率分别为70.0%、72.0%、91.3%;停药24周随访时总有效率分别为75.0%、74.4%、86.9%,AL+IFN组优于AL组和IFN组(P均<0.05).AL+IFN组治疗后PCⅢ、HA、CⅣ、L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均<0.05);AL+IFN组与AL组、IFN组治疗后及随访时比较,PCⅢ、HA、CⅣ、LN水平也降低明显(P均<0.05).在治疗48周时、停药24周时,AL+IFN组HBeAg阴转率和HBV DNA阴转率高于AL组(P均<0.05).AL+ IFN组与IFN组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安络化纤丸联合IFNα-1b较安络化纤丸单用具有更好的抗肝纤维化、抗病毒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可能更有利于阻断慢性乙肝的发展.

  • 替比夫定单药或联合干扰素体外对SH-SY5Y细胞系线粒体的影响

    作者:韩丽娜;于岩岩

    目的 研究单用替比夫定(LdT)或联合干扰素(interferon,IFN)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系的线粒体超微结构和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含量的影响.方法 用CCK-8细胞毒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单用LdT或联合IFN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观察药物对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研究分析药物对细胞mtDNA含量的影响.结果 LdT>1000 μmol/L时能够显著降低细胞活力(P<0.05),随着处理时间延长细胞活力逐渐降低.在TEM下,在单用LdT或与IFN联合处理的细胞中,未发现有线粒体数量和超微结构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结果提示,随着LdT浓度增加,mtDNA含量未下降,并且与IFN联合处理的细胞mtDNA含量也未降低.结论 单用LdT或与IFN联合应用不能改变线粒体超微结构以及抑制mtDNA合成.

  • 干扰素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临床研究

    作者:曹振环;柳雅立;鲁俊锋;马丽娜;金怡;何智敏;陈新月

    目的 比较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ologues,NAs]单药、干扰素(interferon,IFN)单药、NAs+IFN联合治疗HBeAg阳性CHB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纳入2005年1月—2011年6月在我院接受48周抗病毒治疗的321例HBeAg阳性CHB,其中单用NAs治疗者162例(NAs组),单用IFN治疗者35例(IFN组),NAs联合IFN治疗者124例(联合组).比较3组治疗48周HBV DNA不可检测(<500 copies/ml)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sAg清除率和ALT水平.结果 治疗48周时,联合组、NAs组和IFN组HBV DNA不可检测率分别为85.5%、50.6%和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1.1%,高于NAs组(15.4%)和IFN组(25.7%),联合组与N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联合组与IFN组、NAs组与IF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联合组、IFN组和NAs组HBsAg清除率分别为7.3%、2.9%和0.0%;NAs组ALT下降幅度大,其次为联合组.结论 IFN联合NAs可提高HBeAg阳性CHB患者抗病毒疗效,是值得探索的优化治疗策略之一.

  • 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亚群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敏;徐向升;秦恩强;胡瑾华;童晶晶;段学章

    目的 检测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不同亚群的比例,并分析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慢性HCV感染者外周血NK细胞亚群的比例,并观察抗病毒治疗前后NK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与抗病毒疗效的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慢性HCV感染组外周血NK细胞中NKdim亚群比例低,NKnegative亚群高(P均<0.05);抗病毒治疗后NKbright亚群比例上升,NKdim亚群下降(P均<0.05);抗病毒治疗有效组NKbright亚群比例低于无效组,NKdim亚群比例高于无效组(P均<0.05).结论 慢性HCV感染者NK细胞亚群较健康人群有差异,且与抗病毒疗效相关.

  • 联合治疗策略在应答不佳/耐药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怡;黄春洋;魏飞力;何智敏;郑燕红;马丽娜;陈新月

    目的 比较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 Peg-IFN)+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ues,NAs]和NAs+NAs二种方案治疗NAs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和安全性,探求具有停药终点的优化治疗方案.方法 选择NAs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HBeAg阳性CHB患者110例,根据既往NAs用药史、耐药检测结果及个人意愿,采用Peg-IFN+NAs(IFN组)或NAs+NAs(NA组)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2组在治疗48周和96周时完全病毒学应答(HBV DNA <20 IU/ml)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HBsAg清除/血清学转换率.结果 IFN组58例,NA组52例,2组分别有45例和42例完成96周疗程.在治疗48周IFN组和NA组完全病毒学应答率分别为96.55%(56/58)和67.31%(35/52);96周分别为100%(45/45)和71.43%(30/42),IFN组均高于NA组(P值均为0.001).IFN组在治疗48周和96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20.69%、46.67%)高于NA组(5.77%、2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0.013).24、48、96周时IFN组HBsAg水平明显低于NA组.截至96周IFN组8例(17.78%) HBsAg清除,其中3例(6.67%)发生HBsAg血清学转换.NA组在治疗96周出现1例(2.38%)HBsAg清除.IFN组的HBsAg清除率高于NA组(P=0.045).结论 对于NAs治疗应答不佳/耐药的CHB患者,采用Peg-IFN+NAs和NAs+NAs的治疗方案均可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在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sAg清除方面,Peg-IFN+NAs联合治疗方案更具优势.采用以IFN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可使NAs应答不佳/耐药患者获得可靠的停药终点.

  • 手足口病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邹美银;章幼奕

    手足口病为儿童常见病,其中重型、危重型患者病情发展迅速,预后较差.本文就手足口病患者细胞因子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干扰素λ:慢性丙型肝炎治疗新方法

    作者:张野;聂青和

    HCV感染与多种重要的肝脏疾病相关,经典的治疗方法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 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虽然此疗法在约6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及持久病毒学应答,但由于造血系统和神经细胞的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目前,一个新发现的IFN家族:Ⅲ型IFN,即IFN λ(包括IFN λ1、IFN λ2和IFNλ3),又称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29、IL-28A和IL-28B,在抗病毒治疗方面较Peg-IFNα有一定优势。基因组学研究也发现,IFNλ的基因多态性与慢性HCV感染治疗预后相关。本文主要对IFNλ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抗HCV治疗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进展及新策略

    作者:程琦;施光峰

    近年来由于直接抗病毒药物的问世,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随着治疗上出现的问题,诸如治疗不佳、耐药等问题,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初选治疗方案以及临床治疗终点探索得到一定的补充和修正.此外,一些新的治疗药物也从不同治疗机制的角度陆续在研制.本文就目前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和新策略进行综述.

  • 慢性丙型肝炎治疗进展与展望

    作者:罗生强

    近年来,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drugs, DAAs)第一代NS3/4A蛋白酶抑制剂的上市,源源不断DAAs新药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及DAAs新药的陆续上市,为丙型肝炎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一个DAAs时代已经来到。WHO首次发布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美国及欧洲肝病学会在线也及时更新了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推荐意见。本文对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及展望进行简述。

  • 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徐东平;李进

    基于长效干扰素和利巴韦林(ribavirin,RBV)的经典抗HCV疗法不良反应较大,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抗HCV药物研发取得较快发展,以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DAA)的研发为活跃,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多种新的抗HCV治疗策略.其中,针对病毒不同靶位的DAA联合治疗初露锋芒,Ⅱ期临床试验表明,不用干扰素,甚至不用RBV的DAA联合治疗可取得很好疗效,24周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高可达100%,疗效可不受HCV基因型和患者IL-28B分型影响,患者耐受性通常良好.因此DAA联合治疗方案是今后治疗丙型肝炎的发展趋势.

  • 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治疗开创HBsAg转阴之路

    作者:陈新月;柳雅立

    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是目前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两大类药物,各有其优缺点,但单药总体治疗效果有限.两类药物联合治疗在10年前并不被推荐,然而近年大型前瞻性、多中心研究及临床实践均证实联合治疗可降低耐药率,提高HBeAg血清转换率,实现更多HBsAg清除.本文拟对干扰素与核苷(酸)类似物联合或序贯治疗的一些新证据进行阐释,并就联合治疗的前景进行展望.

  • 干扰素α-2b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作者:亢西;王芳

    目的 探讨合并2型糖尿病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接受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54例慢性乙肝患者中,合并2型糖尿病的18例为治疗组,未合并2型糖尿病的36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治疗前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2组患者均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 MU皮下注射,隔日1次,疗程1年.疗程结束后分别检测2组的肝功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并于治疗后1、12、24周随访检测HBV DNA,比较2组血糖变化及抗病毒应答状况.结果 治疗组接受干扰素治疗前后血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的情况下,合并2型糖尿病并不增加慢性乙肝患者采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的风险,也不降低患者对干扰素的应答.

  •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王蕻馨;张剑;李俊红

    目的:探讨应用重组人干扰素(interferon, IFN)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的临床效果和护理特点。方法选择重症HFMD患儿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喜炎平和利巴韦林静脉滴注以及退热和其他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重组人IFNα-1b 30μg雾化吸入。比较2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发热、手部、足部和肛周皮疹以及神经系统症状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IFN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重症HFMD,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均显著缩短,临床疗效显著。有效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是取得疗效的有力保障。

  • 干扰素治疗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合并慢性丙型肝炎1例

    作者:康姚洁;王冶;王煊;张婷婷;晁华

    甲状腺激素抵抗综合征(thyroid hormone resistance syndrome, THSR)为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病,甲状腺肿大、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之间不相称、血清甲状腺素(thyroid hormones, TH)水平明显升高而促甲状腺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正常或略增高但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相关症状和体征3点表现为此类患者共同的临床特点.目前全世界文献共报道1000余例,临床上常因少见而漏诊误诊.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的经典治疗方案是干扰素(interferon, 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在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常因甲状腺疾病而使得一些患者贻误甚至失去治疗时机.本文报道1例THSR合并CHC的患者从诊断到治疗的全过程.

  • HGV感染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南月敏;张进贵;尚翠;刘金星;曹治宸;谢永富

    1材料和方法1.1材料病例选自我院1992-05/1998-05门诊及住院肝炎患者共81例,其中男54例,女27例,年龄19岁~67岁,平均44.5岁.根据1995年北京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急性肝炎26例,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15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1例;慢性肝炎51例,轻度21例,中度26例,重度4例;慢性重型肝炎1例;肝炎肝硬变3例.

  • 肠外营养对晚期胰腺癌减黄术后化疗的影响

    作者:刘建东;才又红

    胰腺癌发病逐年增多.其特点为病程短,进展快,死亡率高,中位生存期6 mo[1,2].临床诊断多属中晚期,只能行姑息性减黄手术.

  • 河南省丙型肝炎病毒基因的分型

    作者:刘欣;王东升;张庶民;熊诗松;汲振余;祁自柏;王佑春;买凯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近年来国内外已对数十个HCV全基因或片段基因进行了序列分析,发现HCV有6种基因型(1~6)和11种基因亚型(1a-c,2a-c,3a-b,4a,5a,6a)[1-3].

305 条记录 2/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