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共识

    作者:张文宏;张大志;窦晓光;谢青;江家骥;陈新月

    作为国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ylated interferon,Peg-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的临床专家建议和共识,《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简称《专家建议》)于2007年在《中华传染病杂志》上发布,并于2010年和2012年分别进行了更新2].既往几个版本的《专家建议》描述了聚乙二醇干扰素适用人群(baseline guided therapy,BGT),根据治疗应答调整治疗方案(response guided therapy,RGT)的基本原则,以及根据不良反应进行剂量调整以及不良反应对症处理的方案.《专家建议》作为慢乙肝管理临床指南的补充,加深了临床医师对干扰素个体化治疗慢乙肝的认识,对合理应用干扰素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 HBsAg的再认识和临床应用

    作者:于蕊;侯金林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研究始于Blumberg等[1]在1965年首次发现“澳抗”,也就是HBsAg.HBsAg的发现是肝炎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随着建立起急慢性肝炎与血清中“澳抗”的关联性,研究者们才进一步明确了传染性肝炎的病原体之一,即HBV.HBsAg的发现为灵敏、有效的HBV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HBsAg的定性检测也使得研究者们很快阐明了HBV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近几年来,伴随着HBsAg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为我们重新认识HBsAg及其变化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提供了更多的依据[2].

  • 13例非典型淋巴增生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

    作者:蒋荣;齐振华;曹鹏飞

    目的 探讨非典型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ALPD)的诊断及治疗措施.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13例ALPD患者,行骨髓穿刺涂片、B超检查,部分患者行淋巴结活检、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IgH重排.采用干扰素α-1b 30 μg,皮下注射,每周2~3次;泼尼松5~15 mg,口服,每日2~3次.根据血常规WBC计数和成熟淋巴细胞比值变化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如果WBC、成熟淋巴细胞比值降低,则泼尼松逐渐减量至维持剂量,同时适时给予支持治疗.6个月后复查血常规,骨髓象,并行淋巴结、肝、脾B超检查.结果 治疗后,13例患者头昏、乏力、耳鸣、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均消失或减轻,其中11例患者在6个月内症状消失,2例减轻.治疗后外周血血常规指标、骨髓中异常淋巴细胞比值及网状细胞比值基本恢复正常.治疗6个月后行B超检查,患者淋巴结、肝、脾肿大恢复正常5例,部分恢复4例.结论 干扰素α-1b联合泼尼松治疗ALPD,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深入探讨.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陈郁梅;黄明寿;赖绮云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INF)治疗后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应用IN 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治疗48周,停药后随访48周,观察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的异常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并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213例接受INF治疗的患者中,有38例发生甲状腺功能异常,包括甲状腺功能减退有9例,其中6例桥本甲状腺炎、3例非自身免疫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有6例,其中3例Graves病,3例破坏性甲状腺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5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8例。治疗结束后随访48周,所有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均恢复正常。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696)、同期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OR=3.675)、体内预存抗甲状腺自身抗体(OR=2.008)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INF治疗后诱发甲状腺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患者使用IN F治疗时,尤其是体内预存大量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女性,要监测甲状腺功能相关指标,定期复查,预防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 阴道上皮内瘤变89例回顾性研究

    作者:王亚;贾英;吴瑾;罗鸣;段赵宁;刘婷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 A IN)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案.方法 整理2013年7月至2015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学检查确诊的89例VAIN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VAINⅠ26例,VAINⅡ27例,VAINⅢ36例.回顾性分析V A IN的发病高危因素、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结果 63例患者进行了新柏氏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异常46例(73.02%),其中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24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1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11例.66例患者进行了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高危型HPV阳性57例(86.36%).89例患者中既往或同时合并宫颈疾病70例(78.65%),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1(CIN1)7例,CIN212例,CIN326例,宫颈癌25例.89例患者中合并宫颈癌18例(术后失访排除1例),手术治疗同时治愈13例(76.47%);接受同步放、化疗3例,随访中病情未进展;局部应用干扰素后治愈1例.71例无癌患者中(随访中断排除4例)给予个体化治疗30例,治愈率为70.00%(21/30),其中手术治愈率为87.50%(7/8),电灼治愈率为77.78%(7/9);给予干扰素局部应用37例,治愈率为37.84%(14/37).结论 宫颈癌及CIN是VAIN发生的重要因素,宫颈病变时需警惕阴道病变的存在,给予残端阴道规律筛检.宫颈癌筛检模式适于VAIN,筛检异常必要时应转诊阴道镜以全面评估阴道.VAIN治疗需个体化,手术和电灼治愈率高.

  • 慢性丙型肝炎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王蔚;尹有美;于立新

    目的 评价两种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经济效果.方法 将75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α干扰素(IFN-α-2a)组和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组,观察两组的疗效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 IFN-α-2a组疗效与PEG-IFN-α-2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成本-效果比较低.结论 治疗慢性丙型肝炎,IFN-α-2a组较PEG-IFN-α-2a组更经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研究进展

    作者:蔺朝妮

    维生素D是一组具有生物活性的脂溶性类固醇激素,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是循环中维生素D的主要形式.在人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保持骨骼健康.在过去几年间,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维生素D在人体内还有其他一些重要作用,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抗纤维化和抗病毒作用等.近期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在慢性丙型肝炎(CHC)中较为普遍,提高维生素D水平可增加CHC患者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中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新文献,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维生素D缺乏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进展

    作者:吕睿

    中国是全世界感染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病毒(HBV)人数多的国家,全世界3.5~4.0亿的慢性乙肝(CHB)病毒携带者中有超过1/3的人在中国,约有9 300万HBV携带者,其中约有2000~3000万为CHB患者.目前中国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CHB导致的肝脏损害和肝癌.近年来,CHB的抗病毒治疗取得了极大进展,数以百万的乙肝患者从中获益,其中"长期抗病毒治疗"是CHB治疗的核心.目前公认的主要抗HBV药物有普通干扰素-α(inter-feron,IFN)、聚乙二醇IFN-α (PegIFN-α)、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其中PegIFN-α、ETV、TDF被推荐为初治乙肝患者的一线用药,但TDF在我国尚未上市.本文就上述药物抗HBV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作者:张家伟;卢锋;董宇

    目的 评价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对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该科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198例,将其随机分为1001组96例和1002组102例,2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1001组加用安慰剂治疗,1002组加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结果 1001组住院期间21例死亡,死亡率为21.9%,明显高于1002组的10.8%(11/102),且1002组在发热消退时间、抽搐消失时间、自主进食恢复时间方面均优于100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发现1002组患者生活状态优于100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能够促进病情康复,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临床结局.

  • 炎琥宁注射液单用与干扰素联用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比较

    作者:袁艳;贾丽

    目的 比较炎琥宁注射液单用与干扰素联用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该院治疗的198例流行性腮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字法将入选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9例.对照组给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临床相关指标、并发症及用药不良反应等.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及腮腺消肿时间、腮腺疼痛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与干扰素联用治疗小儿流行性腮腺炎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愈率,安全性良好.

  • 尿毒症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作者:蔡福景;胡益冰;丁继光;杜庆玮;王晓峰;孙庆丰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尿毒症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4例尿毒症合并HCV感染患者,初始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治疗,每周1次,皮下注射,并联合利巴韦林200 mg,每天1次.根据血红蛋白(Hb)水平调整利巴韦林剂量.观察治疗前,治疗后4、12、48、72、127、158、167周HCV-RNA,Hb,血小板计数(Plt),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观察治疗疗效及其安全性.结果 4例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1例4周时、3例12周时均未检测到HCV-RNA,2例随访48周时、1例随访20周时仍检测不到HCV-RNA,1例12周时检测不到HCV-RNA,未进一步随访.4例患者均因出现Hb下降而调整利巴韦林剂量.3例患者出现Plt减少,但可维持耐受.结论 尿毒症合并HCV感染可以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较好,需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1b型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作者:李小芬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1b型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00例1b型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PEG-INFα-2a每周180μg联合利巴韦林15 mg/(kg·d)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普通干扰素α-2b(INFα-2b)600万U隔天1次联合利巴韦林15 mg/(kg·d)治疗。治疗48周后停药,随访24周。分别统计两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ETVR)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及随访24周时的持续病毒性应答(SVR)率、ALT复常率,进行分析比较,并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结束时ETVR率为86%,SVR率为57.5%,明显高于对照组(ETVR率为64%,SVR率为3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时两组患者ALT复常率及随访24周时ALT复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INF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1b型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普通INFα-2b联合利巴韦林,不良反应相当。

  • 干扰素配合阿奇霉素治疗沙眼衣原体性宫颈炎疗效研究

    作者:王媛

    目的:研究干扰素配合阿奇霉素治疗沙眼衣原体型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沙眼衣原体型宫颈炎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口服阿奇霉素0.5 g进行治疗,每天1次,10 d为1个疗程,同时给予干扰素置于阴道深部进行治疗,每2天1次,14 d为1个疗程;对照组患者采取口服多西环素片0.1 g进行治疗,每天2次,10 d为1个疗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配合干扰素治疗沙眼衣原体性宫颈炎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且费用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答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赵殊棋(综述);石统东(审校)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5~4.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而慢性乙型肝炎(CHB)容易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阻止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是CHB患者的一线抗病毒药物之一,具有疗程确切、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高及治疗结束后持续应答率高等优点,为实现长期病毒学应答、阻止疾病进展提供了良好的治疗前景,但同时也存在有效率不高(仅30%~40%)、费用高、不良反应多等缺点。因此,明确PEG-IFN治疗CHB患者应答的相关预测因素,能使治疗策略达到优化(高应答率、低经济成本)。本文就 PEG-IFN 对CHB患者治疗应答的相关预测因素作一综述。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作者:张璐;路遥;李明慧;谢尧

    干扰素(IFN)已广泛应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在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IFN的剂量和有效的疗程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然而,给予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FN 治疗会发生诸多不良反应,使患者难以坚持至疗程结束,甚至有的严重不良反应将导致必须立即终止治疗.因此,在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为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轻患者的痛苦,必须对IFN的不良反应进行有效处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并保证IFN 的使用剂量,从而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IFN有诸多不良反应,如流感样综合征、乏力、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腹泻、脱发、失眠、贫血、中性粒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甲状腺功能异常、视网膜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抑郁、焦虑)等.在临床实践中,以流感样综合征、外周血细胞下降、甲状腺功能异常、脱发、神经精神异常、呼吸道症状、眼科异常和皮肤并发症等为常见.以上IFN不良反应一般分为2类,一类是与剂量相关的,包括外周血细胞下降;另一类是与剂量无关的,包括流感样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异常、脱发、神经精神异常、呼吸道症状、视网膜病变和皮肤并发症等.这些不良反应均不是永久性的,在完成疗程停药后均将会消失.大多数患者有轻微的不适,可通过对症治疗、剂量调整或调整给药间隔时间来控制,仅6%的病例因严重不良反应而中断治疗.在慢性丙型肝炎标准抗病毒治疗方案中加入蛋白酶抑制剂等小分子化合物,可缩短疗程,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助于更多的患者完成疗程.

  • 海南省人民医院2008~2010年抗乙肝病毒药物使用分析

    作者:邢明媚

    [目的]探讨我院抗乙肝病毒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特点及用药发展趋势.[方法]根据我院2008~2010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我院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是干扰素类和核苷类.干扰素α-2b销售金额及比例逐年下降;聚乙二醇干扰素a-2a销售金额及比例逐年上升,其DDDc高.核苷类药物占有较大的比例,其中阿德福韦酯的销售金额及比例逐年下降,但仍在一个高的位置,恩替卡韦使用有上升的需求.[结论]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是治疗乙肝的重要方法,各种药物的作用特点各有不同,临床使用基本合理,其中聚乙二醇干扰素a-2a、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有在治疗上有更大的优势.

  • 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评价

    作者:梁敏;杨芳;杨方政;陈华明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治疗方法.方法 12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分为3组,选用干扰素(A组),干扰素加病毒唑(B组),干扰素加丙种球蛋白(C组)3种治疗方案.比较各组有效率、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C组临床症状及俸征均较A、B组消失快(P<0.05).3组有效率分别为74.42%、85.0%、97.62%,A组和C组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干扰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安全、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提高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治疗效果.

  • 细菌溶解产物胶囊对小儿哮喘及血清IL4、IFN-γ、IgE的影响

    作者:张水林;谷云先;胡建云

    目的:探讨细菌溶解产物胶囊(泛福舒)对小儿哮喘疗效以及对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以及免疫球蛋白E(IgE)的影响.方法:将64例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予支气管扩张剂及吸入糖皮质激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泛福舒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清IL-4、IFN-γ以及IgE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儿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l)、呼气峰流速(PEF)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但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较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IL-4、IgE明显下降,IFN-γ明显提高,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泛福舒能够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降低血清IL-4、IgE水平,升高IFN-γ水平,纠正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Th1/Th2)的偏移,调整患儿的免疫异常.

  •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慢乙肝的疗效观察

    作者:陆彤;姚玉梅;丁一生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注射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治疗慢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两组乙型肝炎病人分别用iRNA 4 mg肌肉注射和从皮下注射于腋窝淋巴结周围,每日1次,共60次;对照组采用alb基因工程干扰素(IFN α-lb) 300万单位肌注,每日1次,共60次,治疗时间均为6月。结果:皮下淋巴结周围注射iRNA对乙肝病毒DNA(HBVDNA)、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阴转率分别达40.91%、41.67%,IFN α-lb组为44.44%、47.62%;而肌肉注射iRNA为10.53%、13.04%。皮下淋巴结周围注射组疗效明显优于肌肉注射组(P<0.05),其近期疗效与干扰素相近。结论:皮下淋巴结周围注射iRNA治疗慢乙型肝炎效果明显,其近期疗效与干扰素相近,而价格较干扰素低,值得进一步观察评价。

  • 孟鲁司特对哮喘患儿血清IL-4、TNF-α、IFN-γ水平的影响

    作者:党晓慧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对哮喘患的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地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其中对照组的患儿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吸入,对于观察组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钠片口服.结果 对于治疗后,观察组的患儿血清IL-4、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哮喘疗效确切,值得应用.

305 条记录 15/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