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干预方法探讨

    作者:陈壮桂;李鸣;纪经智;陈虹;陈岩峰;陈奋华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免疫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入选的48例患儿分为2组,治疗组患儿28例,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IVIG 400 mg/(kg·d),连用5 d;或IVIG 1g/(kg·d),连用2 d.对照组患儿20例,予更昔洛韦(GCV)5~10 mg/(kg·d)连用5 d.并予对症支持治疗.选择20例正常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结果 健康儿童CD4(%)、CD8(%)及CD4/CD8比值分别为(34.12±3.53)%、(26.22±4.43)%及(1.41±0.3);IVIG组分别为(24.2±4.3)%、(36.4±6.8)%及(0.72±0.12);GCV组(23.7±5.1)%、(37.3±7.8)%及(0.67±0.13),健康对照组与两组IM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IVIG组患儿治疗后CD4(%)升高、CD8(%)下降及CD4/CD8比值升高(P<0.05);而GCV组患儿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变化(P>0.05);IVIG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较GCV治疗组消失快(P<0.05),IVIG组患儿治疗有效率88.7%,GCV组患儿治疗有效率59.2%(χ2=3.97,P<0.05);IVIG组患儿平均住院日为(9.2±4.3)d,较GCV组(13.8±5.1)d明显缩短(t=-4.24,P<0.05);结论IM患儿除了病毒感染导致的直接影响外,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IVIG免疫干预治疗优于单纯抗病毒治疗.

  • 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陈壮桂;纪经智;陈奋华;陈岩峰;陈虹;步军;孙建华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于2000年7月至2006年3月入院的24例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入选患儿常规抗生素治疗,明确病原后予对因治疗,对照组应用更昔洛韦,每次5 mg/kg,每12 h 1次,疗程14 d;治疗组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每日400 mg/kg,疗程10 d.观察项目:①临床指标:住院天数、肺部体征开始消退时间.②实验室指标:血常规、肝功能、HCMV-DNA量的变化.③随访观察: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一次,包括临床表现、体征和FQ-PCR测定HCMV-DNA拷贝数.结果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治疗组有效率81.8%,治疗组有效率53.8%,两组疗效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9,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日为(23±5.6)d,对照组为(28.6±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4,P<0.05).肺部体征开始消退天数分别为(7.45±1.37)d和(9.58±2.61)d,存在统计学差异(t=-2.415,P<0.05).对照组有2例因WBC<0.5×109/L,plt<25×109/L,而终止治疗,1例治疗过程中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疗效与更昔洛韦相近,相对于更昔洛韦,在治疗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性肺炎,特别是合并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不同类型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随访研究

    作者:王晓慧;邹丽萍;吴沪生;方方;吕俊兰;肖静;丁昌红;陈春红;王旭;金洪;周文敏;蔡伏雨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及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近5年住院诊治的108例GBS患儿,其中本组75例患儿均在急性期应用大剂量IVIG 400 mg/(kg·d)静点治疗5 d,收集患儿的临床、电生理资料和治疗效果,并对患儿病情恢复进行随访.结果 75例GBS患儿中急性运动性轴索型GBS(AMAN)34例(45.3%),急性炎症性脱髓鞘多发性神经病(AIDP)32例(42.7%),急性运动感觉性轴索型GBS(AMSAN)3例(4.0%),神经失电位型4例(5.3%),难以分类2例(2.7%).AIDP型起病达病情高峰时间明显比AMAN型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042,P<0.01);病情高峰时Hughes功能障碍评分,AIDP和AMAN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997,P>0.05).二者在呼吸肌麻痹、颅神经麻痹及植物神经症状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IDP型患儿感觉障碍症状明显多于AMAN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475,P<0.05).经IVIG治疗后AIDP和AMAN型肌力开始改善平均时间分别为(5.59±3.63)、(7.21±4.68)d,二者经治疗肌力开始改善时间AIDP型较AMAN型短,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t=-1.5702,P>0.05);肌力提高1级所需时间AIDP和AMAN型分别为(8.88±4.39)、(12.67±8.35)d,二者经治疗肌力提高一级的时间AIDP型比AMAN短4 d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89,P<0.05).本组无1例死亡,随访调查的病例中AIDP型和AMAN型治疗后完全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41,P>0.05).结论 AMAN型患儿临床进展速度较AIDP型快,除感觉神经受累方面AIDP型多于AMAN型患儿外,二者在肌无力严重程度、呼吸肌麻痹、颅神经麻痹及植物神经受累方面无明显差异.经IVIG治疗AIDP型临床恢复比AMAN型快,但AIDP和AMAN型长期预后无明显差异.

  • 激素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江利敏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等常规药物,治疗组予以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0.2 g?kg-1?d-1)治疗,对照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500 mg/d)递减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统计学方法:两组有效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起效时间及住院天数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治疗组29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0.6%,起效时间为(3.83±1.35)d,平均住院时间为(22.03±3.05)d,对照组20例有效,总有效率为62.5%,起效时间为(6.90±1.42)d,平均住院时间为(40.15±5.16)d,两组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5,t=2.361、2.962,P值均<0.05).结论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较单用甲基强的松龙起效快,疗效显著,且能缩短平均住院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及预防紫癜肾临床研究

    作者:孙胜涛

    目的 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及预防紫癜肾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难治性过敏性紫癜67例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0.4 g/(kg·d)静脉滴注,连续5d冲击治疗,并随访半年.结果 观察组皮肤紫癜消退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便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关节肿痛、血管神经性水肿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半年,观察组肾损害发生率为8.6%(3/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11/32)(JP<0.05).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明显缓解难治性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预防紫癜肾损害.

  • 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及危重的膜性肾病的临床观察

    作者:姚秀松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治疗难治性及危重的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已经确诊难治性及危重的膜性肾病患者16例分为两组,每组8例,对照组在原激素及环磷酰胺的基础上加大两种药物剂量,治疗组在原激素及环磷酰胺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剂量为0.05 g/(kg·d),连用7d.合并感染者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对于有重度水肿的患者给予扩容利尿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脂、感染、胸腹腔积液及水肿变化的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尿蛋白、白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治疗组血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感染控制情况、胸腹腔积液情况、水肿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原激素及环磷酰胺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可以降低难治性及危重的膜性肾病患者尿蛋白含量、提升血浆白蛋白,增加尿量、减轻水肿、控制感染,安全性好,有临床推广价值.

  • 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郑蓉

    目的 比较甲泼尼龙联合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4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44例、B组45例和C组45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采取抗病毒、抗感染、降颅压、退热、补充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A组患儿给予甲泼尼龙2 mg/(kg·d),连续3d;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续5d;C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1000 mg/(kg·d),连续2d.观察三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的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患儿退热时间、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分别为(4.09±2.01)、(3.54±1.48)d和(3.27±1.74)、(2.35±1.51)d,均显著少于A组的(4.85±2.16)、(3.92±1.6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的退热时间及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均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2周后的脑脊液转阴率和皮肤疱疹愈合时间相当.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增高[93.3%(42/45)、95.6%(43/45)比81.8%(36/44)](P<0.05).C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稍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疗效确切,使用丙种球蛋白大剂量冲击治疗时症状改善更迅速,可有效缩短病程,阻止疾病进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肺炎血清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

    作者:尹绪凤;雷勋明

    目的 研究丙种球蛋白对新生儿肺炎血清相关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生儿肺炎患儿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临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免疫指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00%(48/50)比72.00%(3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1,P<0.01).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口周发绀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39±1.46)d比(6.32±1.61)d、(4.21±0.93)d比(5.36±1.08)d、(0.83±0.15)d比(1.16±0.22)d、(2.53±1.04)d比(4.47±1.13)d和(7.68±0.87)d比(10.03±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IgG、IgA、IgM、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10.32±2.86)g/L比(6.88±0.83)g/L、(1.14±0.13)g/L比(0.91±0.25)g/L、(0.94±0.21)g/L比(0.85±0.27)g/L、0.516±0.068比0.385±0.063和1.89±0.35比1.57±0.33],而CD8+明显低于对照组(0.303±0.046比0.349±0.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可明显提高新生儿肺炎患儿的疗效,促进各项临床体征恢复,同时也能提高患儿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能力,是一种高效的治疗方案.

  • 小儿粒细胞减少症54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广龙;蒋瑾瑾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B组(CVB)感染与粒细胞减少症之间的关系;观察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对粒细胞减少症治愈费用的影响.方法比较粒细胞减少症组与健康对照组CVB感染率;比较粒细胸减少症组中两个CVB感染阳性和阴性组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对比应用和未应用IVIG两组粒细胞减少症治愈所需的医药费.结果粒细胞减少症患儿CVB感染率为26.1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粒细胞减少症患儿感染组与非CVB感染组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应用和未应用IVIG的粒细胞减少症患儿治愈所需的医药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VB感染可能为粒细胞减少症另一重要病因;CVB感染对中性粒细胞的抑制作用不比其他因素强;应用IVIG并不明显增加粒细胞减少症患儿治愈的医疗费用.

  • 不同静脉丙种球蛋白给药方法治疗川崎病的效果比较

    作者:杜忠东;赵地;杜军保;鲁珊;衣京梅;侯安存;周忠蜀;丁国芳;北京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 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IVIG)对川崎病患儿疗效及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45家医院2000-2004年间川崎病患儿的IVIG治疗情况,共1052例(男680例、女372例)患儿纳入研究,年龄2月~13.8岁.按IVIG给药方法 分成2 g/kg单次给药(单次组)、1 g·kg-1·d-1连续2 d(2 d组)及400~600 mg·kg-1·d-1连续4~5 d(4~5 d组)3组.观察指标参考IVIG无反应性发生率及急性(发病1~2周)和亚急性期(发病3~6周)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单次组、2 d组和4~5 d组分别有292、656和104例患儿.2 d组IVIG无反应性发生率(61/292,20.9%)显著高于单次组(65/656,9.9%)及4~5 d组(9/104,8.7%,P<0.01).急性期冠状动脉并发症、心包积液、二尖瓣反流的发生率3组间差异无统计意义,但亚急性期单次组冠脉并发症(5.1%)及冠状动脉瘤发生率(1.6%)低于4~5 d组(11.6%和4.7%)和2 d组(9.8%和5.4%,P=0.035~0.047).结论 IVIG 2 g/kg单次给药方案可减少冠状动脉并发症和IVIG无反应性的发生率,可能是川崎病目前较好的IVIG治疗方案.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疗效的影响

    作者:杜忠东;赵地;杜军保;鲁珊;衣京梅;侯安存;周忠蜀;丁国芳;北京小儿川崎病流行病学调查协作组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应用时间对IVIG无反应性及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北京45家医院2000-2004年有IVIG治疗资料的川崎病患儿,按IVIG使用时间分成早期组(病程1~4 d)、常规组(第5~9天)及晚期组(≥10 d)3组.疗效评价参考MG无反应性及急性期(发病1~2周)和亚急性期(发病3~6周)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共有1052例(男680例、女372例)患儿纳入研究,年龄2个月~13.8岁,其中早期、常规及晚期组各有108例、763例和181例.早期组IVIG无反应性发生率(28.7%,31/108)显著高于常规组(11.9%,91/763)和晚期组(7.2%,13/181,均P<0.01).早期组和常规组相比,急性期及亚急性期冠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7.6%(19/108)比18.3%(140/763),5.9%(4/68)比5.5%(25/452),均P>0.05],晚期组急性期及亚急性冠脉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高于早期和常规组[33.7%(61/181)和12.8%(15/117),均P<0.01)].结论 川崎病病程1~4 d应用IVIG增加了患儿IVIG无反应性的发生率,发病≥10 d应用则增加了冠脉并发症的发生率,第5~9天可能是好的IVIG使用时间.

  • 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血清TNF-α的影响

    作者:牛峰海;蔡文仙;单继平;王瑜;舒志荣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病因未明的儿童急性发热性疾病,特征为广泛的中小血管炎症,常伴有冠状动脉损害,严重的并发症是冠状动脉瘤[1],它逐渐替代风湿热而成为儿童主要的后天性心脏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价值.笔者动态研究了川崎病患儿丙种球蛋白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以探讨其与发病的关系.

  • 丙种球蛋白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宇清;赵紫烟;邵维传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renal syndrome,HFRS),是Hantan病毒造成的多器官功能损害,临床表现复杂多变,病情危重.其中,患者血小板在短时问内急骤减少是造成机体和组织广泛、严重出血的重要原因,也是本病的重要致死原因之一.

  • 孕产妇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点及救治分析

    作者:张建菊;李光民;高慧

    甲型H1N1流感是由H1N1亚型流感病毒毒株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近期在我国也发生流行.为了解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的特点,提高其临床救治水平,现将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月收治的9例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重型多肌炎并系统性红斑狼疮一例

    作者:李玲;李媛;齐文成

    静脉输注大剂量丙种免疫球蛋白(hdIVIG)治疗多发性肌炎,国外早有应用[1],但国内少见报道.我们用此法治疗重症多发性肌炎(PM)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例,取得显著疗效.

  • 静脉丙种球蛋白改善肾移植患者致敏状态

    作者:宋文利;刘俊铎;李代红

    受者致敏是导致肾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和加速性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也会增加急、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影响移植物的远期预后.本研究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静丙)在体外和体内对肾移植致敏受者体内血清群体反应抗体(PRA)及淋巴毒交叉配型试验(CMX)的影响.

  • 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黄芪注射液治疗格林- 巴利综合征32例临床观察

    作者:吕素君

    格林-巴利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是一组急性或亚急性发病,病理改变为周围神经炎性脱髓鞘,临床表现为四肢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004-07-2007-01,笔者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大剂量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GBS 32例,并与单纯丙种球蛋白治疗24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 儿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方法研究

    作者:李土桂;付四毛;刘玉玲;郭小玲

    目的 探讨儿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不敏感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5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其中20例患者为儿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不敏感川崎病患者,为不敏感组,其他30例为敏感组.然后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外周血血红蛋白(Hb),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血沉(ESR)等指标,以及对比伴随冠状动脉病变和不伴随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的类似指标,对患者的IVIG耐药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敏感组的男女比例明显低于不敏感组,敏感组的ALB显著高于不敏感组(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和ALB是导致IVIG耐药的高危因素.敏感组与不敏感组,伴随冠状动脉病变和不伴随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之间的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VIG不敏感川崎病患儿容易发生冠状动脉病变,性别和ALB可能是患者IVIG耐药的高危影响因素,临床主要要有继续IVIG治疗和糖皮质激素(GCs)治疗等.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56例疗效观察

    作者:岳爱红;田庆玲;历红

    川崎病是小儿较常见的一种结缔组织病.近年来已成为小儿继发心脏病变的首位疾病.我院1995年4月至2005年12月共收治川崎病56例,均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体会如下.

  • 氨磷汀联合中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12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果丽实;刘艳春;徐琪;柴铁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机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和血小板破坏增多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有70%患者可获得缓解,约有9%的ITP成为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对后者的治疗目前仍是临床非常棘手的问题[1].

92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