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耐氧氟沙星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王前;宋媛媛;池俊英;王玉峰;赵雁林

    目的 探讨单耐氧氟沙星的结核分枝杆菌中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及外排泵基因PstB两种不同耐药机制的作用.方法 从国家结核病参比实验室2007年全国耐药基线调查菌株库中挑选单耐氧氟沙星的菌株17株.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gyrA和gyrB突变情况.提取gyrA和gyrB无突变菌株的RNA后反转录并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20个药物外排泵基因的表达量,对比菌株低抑菌浓度(MIC)试验结果,筛选可能与氧氟沙星药物外排泵的相关基因,并选用大肠埃希菌为模式生物构建表达载体,检测过表达目的外排泵蛋白的大肠埃希菌对氧氟沙星的耐药程度加以验证.结果 在17株单耐氧氟沙星的菌株中,有4株(4/17)检测到gyrA突变,其中包括90位点突变1株及94位点突变3株,上述突变均表现为高浓度耐药,其MIC均不低于4μg/ml.在gyrA和gyrB未突变菌株中,通过real-time PCR检测发现在高浓度耐药的2株菌株中,Rv0933和Rv2938的转录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低浓度耐药菌株,较对照株H37Rv转录水平高16倍和5倍.在对照组和转入pEASY-E1-Rv2938的大肠埃希菌中MIC均小于0.125 μg/ml,而转入pEASY-E1-Rv0933的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μg/ml.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gyrA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与氧氟沙星高浓度耐药相关,RstB可能是氧氟沙星特异性的药物外排泵基因,其高水平表达与氧氟沙星高浓度耐药相关.

  • 结核分枝杆菌DNA促旋酶基因突变与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卢峰岳;俞日霞;胡族琼;蔡杏珊;谭耀驹

    目的 分析MDR TB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的DNA促旋酶(gyr)基因突变特点,初步探究MDR-TB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与gy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低抑菌浓度(MIC)法筛选MDR-TB,对17株临床MDRTB菌株应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gyr基因的突变情况,分析细菌基因突变与耐药产生的相关性.结果 Mtb 1株标准菌株(H37Rv)未见gyr A亚单位基因(gyrA)和gyr B亚单位基因(gyrB)基因突变,所有17株临床菌株gyrA均存在95位AGC→ACC.12株耐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菌株中,10株gyrA产生了错义突变,突变率为83.3%;突变位点位于89位、90位、91位和94位;1株发生了gyrB突变,突变位点位于500位.耐莫西沙星的9株耐药株中,8株gyrA发生突变,占88.9%.结论 gyrA基因突变是Mtb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的机制之一;gyrA的错义突变主要发生在第89位、90位、91位、94位密码子上.

  • 成都地区人型支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张红艳;夏云;赵鹃;丁少川;缪晓燕

    目的 检测成都地区人型支原体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探索拓扑异构酶基因gyrA、gyrB、parC和parE突变与耐药性产生的相关机制,提供本地区耐药支原体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采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支原体进行鉴定,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耐药基因的扩增采用PCR方法,序列比对采用DNAMAN软件和BLAST进行分析.结果 人型支原体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2.4%(61/66)、87.9%(58/66)、71.2%(47/66)和66.7%(44/66).筛选出对喹诺酮类药物呈现不同药敏表型的人型支原体45株进行拓扑异构酶基因的扩增测序,其中对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耐药的31株均发生了GyrA S153L的氨基酸变异,变异率68.9%(31/45);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的41株均发生了ParC S91I的氨基酸变异,变异率91.1%(41/45).另外发现2株高水平耐药株发生了ParE A463S新的氨基酸变异,GyrB无氨基酸变异发生.结论 人型支原体对喹诺酮类的耐药主要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导致的氨基酸改变密切相关,不同的喹诺酮类药物对人型支原体的作用靶位不同且高水平耐药与多个基因的突变有关.

  • 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

    作者:欧阳顺风;陈斌

    盐酸左氧氟沙星又名左克,是新型喹诺酮类抗生素,具备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使用剂量小、血浆半衰期长达5~7 h等特点[1],目前已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其抗菌机制是抑制细菌DNA促旋酶,阻断DNA复制,起到快速杀菌的作用[ 2].但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不良反应.本文总结某高校医务所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静脉滴注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护理观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该医务所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使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患者共234例,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41.28±8.67)岁.

  • 幽门螺杆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的研究

    作者:梁晓;刘文忠;徐蔚文;萧树东

    背景:耐药菌株的出现是近年来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H.pylori)成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对常用抗生素克拉霉素和甲硝唑耐药.左氧氟沙星是一个新近用于根除H.pylori的抗生索,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是有效的补救方案,但关于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以及耐药机制目前知之甚少.目的:监测H.pylori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观察耐药倾向,探讨可能的耐药机制.方法:对2003年在仁济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的连续26株临床菌株行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和甲硝唑敏感性试验;选取8株敏感株(2株标准菌株)行左氧氟沙星体外选择耐药试验;以修饰内切酶位点的指定引物人工将Hinf Ⅰ酶切位点引入左氧氟沙星耐药菌株(体外人工选择分离株和临床株)的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然后以Hinf Ⅰ行酶切以鉴别gyrA基因91位密码子是否存在突变.结果: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8%(1/26),2株对克拉霉素耐药的菌株均对左氧氟沙星敏感.体外选择耐药试验的8株菌株中有5株选择分离出耐药菌株,但均为低度耐药菌株.4株体外人工选择分离耐药菌株均为gyrA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域(QRDR)中编码Asp1的密码子突变,5株临床耐药株中有4株为91位密码子突变.结论:目前H.pylori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低,左氧氟沙星是较好的根除H.pylori方案的可选药物之一.由于体外试验较易选择出耐药,因此需监测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gyrA基因QRDR中编码91位Asp的密码子突变在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机制中占主导地位.

  • 宋内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降低的相关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范建中;蒋琰;陈衍;俞云松

    目的 研究宋内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降低的相关耐药基因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131株宋内志贺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采用PCR法检测DNA旋转酶A亚单位(gyrA)、拓扑异构酶ⅣC亚单位(parC)基因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并对PCR结果进行测序分析,同时用PCR法对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和氨基糖苷乙酰转移酶变异基因aac(6’)-Ib-cr]进行筛选.结果 131株宋内志贺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达100%,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全部敏感,对四环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3.9%、92.8%和93.2%.94%的萘啶酸耐药宋内志贺菌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出现下降.萘啶酸耐药菌株gyrA均发生单点83位丝氨酸→亮氨酸(Ser→ Leu)突变,但parC未发生突变;未检出qnr和aac(6')-Ib-cr基因.结论 萘啶酸耐药宋内志贺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降低,其产生的主要机制为gyrA发生83位Ser→Leu替换.

  • 喹诺酮抗性决定区域位点突变诱导解脲脲原体耐喹诺酮类药物的系统评价

    作者:朱小飞;彭红新;李岷

    目的 系统性评价解脲脲原体(Uu)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信息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2000年至2014年5月,查找研究Uu对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的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合计176株耐喹诺酮类Uu.统计分析结果显示,GyrA、yrB、ParC和ParE基因的突变率分别为65.3%、0.0%、62.8%和9.0%,共报道23种氨基酸改变.结论 Uu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以Gyr4、ParC基因或GyrA/ ParC双基因突变导致相应氨基酸改变为主,ParE介导的耐药较为少见,GyrB基因突变尚未发现.

  • DNA芯片快速检测淋球菌gyrA基因突变

    作者:周文明;张学军;曹慧敏;杨森;孙良丹;赵建龙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DNA芯片,用于快速检测淋球菌gyrA基因突变.方法根据淋球菌gyrA基因的序列信息设计探针并制作DNA芯片,PCR扩增并荧光标记包含gyrA基因突变的目的DNA片段,与芯片杂交,同时以测序法为对照.结果 50份泌尿生殖道拭子全部可用DNA芯片检测出来,芯片检测结果与药敏结果符合率为100%,与测序结果二者符合率为98%.结论DNA芯片检测淋球菌gyrA基因突变具有快速、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可以应用于临床耐药性检测.

  • 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何汉江;谭立志

    喹诺酮类(quinolone)是一类以1,4-2氢-4-氧-3喹啉羧酸为基本结构的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喹诺酮耐药基因突变

    作者:吴旋;伍严安

    目的 通过运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研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表型与其染色体上gyrA和parC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对90株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采用基因外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PCR扩增鲍曼不动杆菌的gyrA和parC基因,对PCR产物进行DHPLC检测及DNA测序.结果 90株鲍曼不动杆菌中,对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耐药率分别为63.3%和60.0%;同源性分析可分成9种基因型,90株扩增出了343 bp的gyrA基因和327bp的parC基因产物.9种基因型中,3种表型耐药的基因型PCR产物经DHPLC检测均出现异常双峰或者多峰.测序证实gyrA基因存在83位Ser→Leu突变,parC基因在80位同样出现Ser →Leu突变,同时parC基因还存在多个位点的同义突变;敏感株运用DHPLC检测只出现单峰,测序未发现突变.结论 运用DHPLC检测可以快速发现细菌耐药基因的突变,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的高频突变相关.

  • 国内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Meta分析

    作者:明德松;邓勇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相关耐药机制.方法 计算机检索CNKI、WanFang Data、CBM、VIP、PubMed、EMbase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12月,查找来自中国的有关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合计723株耐喹诺酮类铜绿假单胞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检出率在淮河以北地区分别为88.0%、13.3%、31.4%和16.7%;在淮河以南地区分别为64.6%、50.0%、35.4%和11.5%.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aac(6’)-Ib-cr淮河以北地区检出率为0(0/66),淮河以南地区检出率则为39% (25/64),主动泵出系统表达率为68.1%.结论 在我国,铜绿假单胞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机制以gyrA基因突变为主,其主动泵出系统是重要的耐药机制,而DNA拓扑异构酶Ⅳ的异常及质粒介导的耐药是次要机制.

  • 非伤寒沙门菌耐喹诺酮类药物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晶;孙自镛

    对腹泻患者的大便培养分离出的非伤寒沙门菌对耐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综述.非伤寒沙门菌耐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①细菌细胞中的靶位基因-Ⅱ型拓扑异构酶即DNA促旋酶(GyrA和GyrB)和拓扑异构酶Ⅳ(ParC和ParE)的突变,导致其构型发生改变和功能丧失而使细胞的DNA降解及菌体死亡;②非靶位基因突变导致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和膜上主动外排泵的激活,使细菌细胞内药物蓄积浓度低于有效浓度导致耐药.

  • 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耐药机制

    作者:唐曼娟;杨祚升;吴移谋

    肠球菌属革兰氏阳性菌,是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具有固有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是新一代广谱全合成抗菌药,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随着新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广泛应用,肠球菌对此类药物的耐药株日益增多.耐药机制主要涉及两个方面:药物靶位-拓扑异构酶Ⅱ的改变和药物的主动外排.

  • 淋病奈瑟氏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圣文;陈群

    概述了淋病奈瑟氏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DNA促旋酶GyrA亚基及拓扑异构酶ⅣParC亚基改变,外膜孔蛋白改变,MtrCDE蛋白泵,遗传物质转移在淋病奈瑟氏球菌对喹诺酮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出GyrA和ParC同时突变可产生高水平耐药性;孔蛋白不仅有运输药物的功能,而且同宿主免疫系统对细菌的反应及细菌对宿主的攻击能力密切相关,这些功能也影响着药物对细菌的作用;泵蛋白MtrCDE表达有正负两种调控方式,淋病奈瑟氏球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受其控制.

  • 细菌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非喹诺酮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青成;徐志

    研究表明,对细菌的复制阶段进行干扰对抑制细菌的繁殖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是细菌复制所需的2个酶,是良好的抗菌药作用靶点,如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作用靶点就是DNA促旋酶(革兰阴性菌)和拓扑异构酶Ⅳ(革兰阳性菌).然而,由于长时间、广泛的使用,细菌通过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作用位点的突变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己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尽管如此,由于与作用靶酶结合位点的差异,耐喹诺酮类的致病菌对其它非喹诺酮类抗生素可能依然敏感,故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概述了近5年来细菌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非喹诺酮抑制剂的新研究进展,以启迪科学家更合理的设计此类化合物.

  •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陈艳成

    喹诺酮类(quinolones)抗菌药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人工合成的化学药物,其结构含4-喹诺酮母核,对细菌DNA促旋酶选择性抑制而发挥杀菌作用.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与其他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临床具有广泛适应症.本文就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基础与临床应用作一概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