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药逆转肿瘤化疗多药耐药性(MDR)体外研究概述

    作者:蔡宇;孙桂芝

    化学药物治疗是治疗人体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肿瘤细胞耐药性常常限制了疗效进一步提高,并终使治疗失败.肿瘤细胞耐药类型较多,可分为内在耐药(IDR)和获得性耐药(ADR)两类;根据耐药谱的不同,可分为原药耐药(PDR)和多药耐药(MDR),自从Biedle和Riehm发现MDR现象以来,国内外对MDR进行了广泛、深入实验与临床研究,证明其机制主要包括[1]:P-糖蛋白(P-gp)过度产生;谷胱甘肽(GSH)依赖性解毒酶系统活性增加;DNA修复机制增强;DNA拓扑异构酶含量减少或性质发生改变.

  • 补肾益精方药对DNA空间结构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杰;崔成德;李涢;徐琦

    按照中医理论,肾藏精,其精气是构成人体和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肾所藏之先天之精是禀受父母生殖之精,与生俱来,是构成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分子生物学证明,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人体基本组成成分之一,在个体生长、发育、繁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黄芩对肺炎克雷伯菌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殷姿;欧宜文;李蓓;杨靖;欧琴

    目的 观察黄芩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抑制作用,分析其抗菌机制,为寻找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新途径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制备黄芩药液,以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试验菌株,采用试管法测定黄芩液对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和小杀菌浓度(MBC);通过细菌生长曲线和生物膜形成情况评价黄芩液对细菌生长的影响.不同浓度黄芩液作用后,取培养液上清进行电导率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分析其对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采用细菌沉淀荧光法进行核酸DNA和RNA含量及SDS-PAGE蛋白谱带定量分析;提取DNA拓扑异构酶,进行相关生物学活性测定,分析其对细菌合成的影响. 结果 黄芩液对肺炎克雷伯菌的MIC和MBC分别为(32±2.2) mg/ml和(64±3.6)mg/ml.不同浓度黄芩液均可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生长和细胞生物膜形成,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黄芩液作用24 h后肺炎克雷伯菌菌体蛋白、DNA和RNA减少.黄芩能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和Ⅱ活性,且呈浓度依赖. 结论 黄芩可通过抑制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抑制其生长,通过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和抑制细菌DNA拓扑异构酶活性,进而抑制细菌核酸和蛋白合成,发挥抑制细菌繁殖和侵袭作用.

  • 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白羽;刘金辉;李清祥;应颖

    目的 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方法 对环丙沙星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变异株采用诺氟沙星、亚胺培南,头孢唑啉、氟氯西林、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采用PCR扩增20株变异株的DNA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gyrA、gyrB、parC、parE基因片段并测序,研究基因突变与耐药之间的关系. 结果 20株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耐药变异株对诺氟沙星100%耐药,对氟氯西林57%耐药,对亚胺培南55%耐药,对左氧氟沙星48%耐药,对头孢唑啉36%耐药.20株变异株中,17株发生基因突变,包括gyrA基因QRDR区域发生突变15株,其中12株突变发生于编码83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Thr→Ile(ACC→ ATC);5株突变发生于编码87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Asp→Asn或Gly(GAC→ AAC或GGC);3株在83位和87位氨基酸密码子发生双点突变.gyrB基因QRDR区域发生突变3株;其中2株突变发生于编码470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Glu→Asp (GAG→GAT);1株突变发生于编码361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Phe→Try (TTC→ACG).parC基因QRDR区域发生突变13株,其中11株突变发生于编码80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Ser→ Leu (TCG→TTG);4株突变发生于编码84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Glu→ Lys (GAG→ AAG);2株在80位和84位氨基酸密码子发生双点突变.parE基因QRDR区域发生突变4株,其中1株突变发生于编码420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Asp→ Ash(GAC→ AAC);3株突变发生于编码425位氨基酸密码子,突变形式为Ala→ Val (GCG→ ACG).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主要DNA拓扑异构酶Ⅱ和Ⅳ的QRDR区域发生突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 DNA拓扑异构酶和端粒酶与白血病多药耐药关系

    作者:李守娟;顾健

    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成为许多肿瘤治疗成败的关键,也是血液肿瘤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水平对耐药的发生机制、逆转耐药的药物研究及相应的体内外实验等进行研究,指出多药耐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来白血病的不典型耐药机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本文从DNA拓扑异构酶和端粒酶与白血病耐药的关系出发,阐述了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抗凋亡机制,旨在为逆转白血病耐药及开发有效的逆转剂奠定理论基础.

  • DNA拓扑异构酶Ⅰ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周仕国;施能木;施作霖

    目的研究骨肉瘤中TopoI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TopoⅡ、Ki67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opoI、TopoⅡ和Ki67在67例骨肉瘤、10例骨样骨瘤、15骨软骨瘤及15例正常骨组织中的表达,分析相互间的关系,对其中31例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67例骨肉瘤中,TopoI、TopoⅡ与和Ki67的表达率分别为22.39%、44.78%和40.30%,均明显增高,同患者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TopoⅠ、TopoⅡ的表达率与应用于临床的抗DNA拓扑异构酶化疗药物有效率相近.结论骨肉瘤中有小部分患者对于新的以TopoⅠ为靶点的化疗药物敏感,对骨肉瘤组织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opoI、TopoⅡ可能作为骨肉瘤患者选择化疗方案一个较为简单又有意义的指标.

  • P-糖蛋白、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DNA拓扑异构酶Ⅱ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作者:董严明;黄恺;杨兴无;杨春明

    目的 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过氧化物酶标记链霉卵白素法(SP法)检测42例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两者相关性. 结果 P-gp、GST-π和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8.1%、92.9%、73.8%.P-gp和GST-π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关系;而TopoⅡ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性,随分化程度的降低而阳性表达率增高(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gp和GST-π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P-gp和TopoⅡ及GST-π和TopoⅡ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P-gp、GST-π和TopoⅡ在胆道恶性肿瘤中均有较高的表达水平,提示从未接受化疗的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较高的原发性耐药.联合检测这3个耐药蛋白的表达,对指导临床化疗有一定作用.

  • 核基质成分-拓扑异构酶Ⅱ与肿瘤耐药

    作者:冯建航;许丽艳;李恩民

    DNA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Topo)是核基质成分之一,是一种调整DNA拓扑结构的核酶,在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故而成为许多抗肿瘤化疗药物的靶.针对Topo Ⅱ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同样面临着耐药问题.简要综述了近年来Topo Ⅱ与肿瘤耐药关系方面的研究进展.

  • 宫颈癌组织中拓扑异构酶Ⅱ、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石王伟;邹倩;黄利鸣;石新兰;黎家华

    目的:探讨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isomeraseⅡ,TopoⅡ)及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和宫颈癌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8例正常宫颈组织、28例CIN及58例浸润性宫颈癌进行TopoⅡ和P-gp的检测.结果:TopoⅡ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均有表达,但在CINⅢ和宫颈癌中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和CIN I组.P-gp在正常宫颈组织中无阳性表达,在CIN Ⅰ、CINⅡ、CINⅢ组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浸润性宫颈癌组.TopoⅡ的表达与浸润性宫颈癌组织学分级无关,而P-gp在低分化癌的阳性率明显低于中高分化癌.结论:TopoⅡ是检测肿瘤细胞增殖的一种免疫标记物,其在宫颈癌中明显高表达,选择TopoⅡ抑制剂进行化疗有助于提高化疗效果.P-gp在宫颈癌的耐药机制中可能不起主要作用.

  • 肿瘤化疗的多药耐药

    作者:李宏;赵丽嫣

    多药耐药(muti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细胞免受化疗药物攻击的重要细胞防御机理,也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 BLAP75蛋白与DNA螺旋酶BLM以及拓扑异构酶TopoⅢα的相互作用

    作者:徐畅;陈凤华;杜利清;王彦;曹嘉;吴红英;刘强

    目的 确定BLAP75蛋白与BLM蛋白及TopoⅢα蛋白的相互作用及作用位点.方法 构建一系列携带MBP标记的不同BLAP75载体,通过体外纯化蛋白结合实验检测BLAP75与BLM、TopoⅢα的相互作用位点,并在真核细胞中通过免疫共沉淀方法进行验证;运用RNA干扰(RNAi)技术特异性抑制BLAP75的表达,并利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其对BLM和TopoⅢ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BLAP75与BLM和TopoⅢα蛋白的结合位点位于BLAP75的N端区域; BLAP75与BLM的直接相互作用需要DNA的介导;当BLAP75蛋白表达量减少时,BLM和TopoⅢα蛋白量也随之减少.结论 细胞内BLM和TopoⅢα蛋白均结合在BLAP75的氨基端部分;BLAP75对TopoⅢα和BLM的蛋白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 酪氨酰-DNA磷酸二酯酶: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

    作者:胡翥;王浩文;安林坤

    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会造成DNA拓扑异构酶介导的DNA损伤.为了保持基因的稳定,细胞需要在多种修复酶的参与下代谢或修复这些损伤的DNA.酪氨酰-DNA磷酸二酯酶l(TDPl)和酪氨酰-DNA磷酸二酯酶2 (TDP2)是近年来发现的两种DNA修复酶.它们可以分别水解DNA 3'端和5'端的酪氨酰磷酸二酯键,处理由DNA拓扑异构酶介导的DNA损伤,从而导致肿瘤细胞耐药,因此是潜在的肿瘤治疗靶点.本文讨论了其作为肿瘤治疗靶点的理论依据,分析了其抑制剂与拓扑毒剂或其他DNA损伤剂联合使用治疗肿瘤的可行性.

  • 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钟润娴

    本文首先阐述了喹诺酮类药物的构效特点,其次,分析了喹诺酮类药物的安全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小鼠凋亡相关新基因TFAR19 cDNA的克隆化和序列分析

    作者:宋泉声;韩文玲;刘红涛;马大龙

    目的:了解一个细胞凋亡相关新基因TFAR19在不同种属间的序列同源性.方法:利用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ed sequence tag, EST)拼接技术、RT-PCR、DNA序列测定技术及计算机分析技术.结果:首次成功进行了小鼠TFAR19 cDNA 编码区的cDNA 克隆化和序列分析,发现小鼠和人TFAR19 在核苷酸水平上有81.4%的同源性,在氨基酸水平上有高达96%的同源性.功能区分析发现,小鼠TFAR19 cDNA序列含编码126个氨基酸的开放性读码框架,含1个可能的cAMP和cGMP依赖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4个可能的PKC 磷酸化位点.其C端的"EDDADY"序列与人DNA拓扑异构酶I141-147位残基序列完全相同.结论:小鼠TFAR19是与人TFAR19高度同源的新基因, 与DNA拓扑异构酶I可能有功能相关性.

  • 模拟失重条件下成骨细胞核基质DNA拓扑异构酶Ⅱβ的改变

    作者:王瀚;胡泽兵;孙中洋;张连昌;李东韬;赵学武;张舒

    目的:研究模拟失重条件下DNA拓扑异构酶Ⅱβ蛋白表达与分布位置的改变,从而间接了解细胞核基质结构的改变。方法培养大鼠乳鼠颅骨原代成骨细胞并随机分为模拟失重组与对照组。以回转器建立细胞模拟失重模型,之后间接免疫荧光染色与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间细胞中DNA拓扑异构酶Ⅱβ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细胞DNA拓扑异构酶Ⅱβ免疫荧光强度降低且失去原有的均匀分布。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细胞DNA拓扑异构酶Ⅱβ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模拟失重可导致成骨细胞DNA拓扑异构酶Ⅱβ表达降低且分布位置不均,提示模拟失重下细胞核基质结构发生改变。

  • DNA拓扑异构酶-肿瘤化疗的重要靶点

    作者:张乃哲;江平

    天然存在的DNA是以超螺旋形式存在的,DNA超螺旋的形成和解旋是由一类称为DNA拓扑异构酶的蛋白质介导的,DNA转录、复制、基因表达时必须解开超螺旋.本文对该酶的分型、提取、活性检测及功能特点等进行了简要综述,并对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的作用方式及抗癌机理,多药抗药性形成与TOPOⅡ的活性等着重进行了探讨,这无疑对新药开发及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 多药耐药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作者:张剑虹;张飞;刘军超;赵秀芳;白睿

    目的:研究P-gp、ToPoⅡ、GST-π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乳腺癌标本78例行SP法免疫组化法染色.结果:P-gp 阳性率为65.4%(51/78),Ⅲ期乳腺癌P-gp阳性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gp 阳性率与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GST-π阳性表达率为70.5%(55/78),在乳腺癌临床Ⅲ期中其阳性表达率高达76.2%,与临床Ⅰ、Ⅱ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阳性表达率与5年生存率呈明显负相关(P<0.05).ToPoⅡ的表达为64.1%(50/78),临床Ⅲ期表达明显低于Ⅰ,Ⅱ期.结论:化疗前检测P-gp,ToPoⅡ,GST-π的耐药基因蛋白,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及指导化疗有一定的价值.

  • 维康醇对DNA拓扑异构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历文;尹晓慧;段丽丽;陈杰鹏;周雪莹;朱晓琳;牛哲峰;张美侠

    目的 探讨维康醇对DNA拓扑异构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质粒pBR322超螺旋DNA为底物,采用凝胶电泳分别检测维康醇对拓扑异构醇Ⅰ (Topo Ⅰ)和拓扑异构醇Ⅱ(TopoⅡ)介导的pBR322 DNA解旋反应的影响.结果 维康醇对TopoⅠ介导的pBR322解旋反应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TopoⅡ的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维康醇的直接作用靶点可能是DNATopoⅡ,该药可能成为新的TopoⅡ抑制剂.

  • 一种钒配合物LMC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的抗肿瘤作用

    作者:莫晓媚;李静;李延团;耿美玉

    目的:探讨钒配合物LMC对拓扑异构酶Ⅰ、Ⅱ(Topo-Ⅰ、Topo-Ⅱ)的影响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DNA 松弛实验观察LMC对Topo-Ⅰ、活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在细胞水平观察了LMC的抗肿瘤作用.结果:LMC可明显抑制Topo-Ⅰ活性,对Topo-Ⅱ无明显抑制作用,对多种肿瘤细胞株A549、Hela、BEL-7402具有明显抑制生长的作用,且可将细胞阻断在G2/M期,而对正常细胞株L-02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钒配合物LMC具有抑制Topo-Ⅰ活性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 DNA依赖蛋白激酶和DNA拓扑异构酶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刘连新;姜洪池;朱安龙;王秀琴;周津;吴晻

    目的了解肝癌中DNA损伤修复/DNA重组有关基因的表达概况,探索在肝癌与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方法以肝癌及癌旁肝组织的总RNA反转录合成含有α-32P dATP的cDNA为探针,与Atlas微阵列表达分析膜进行差异杂交,并应用半定量RT-PCR和Northern杂交验证.结果放射自显影结果经Atlas ImageTM软件分析显示:在所分析的588种已知基因中,与DNA损伤修复/DNA重组相关的基因共有33个,其中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DNA拓扑异构酶(DNA TOPI)等4个基因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RT-PCR结果和DNATOP I的Northern杂交结果,均证实Atlas微阵列差异杂交的准确性.结论通过Atlas微阵列系统分析发现的这些基因表达改变,组成了一个肝癌特异的基因表达谱,是人类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肝癌的基因表达改变,一些与DNA损伤修复/DNA重组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为研究肝癌的发病机制和肿瘤的耐药性,提供了有益的线索.Atlas微阵列技术的应用,将为人类了解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提供一个较好的方法.

50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