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四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复治耐多药肺结核对比研究

    作者:聂玉生;梁瑞武;温冬梅;侯瑛萍;赵国清;杨河;王钊;耿玉庆

    目的比较和评价环丙沙星(C)、氧氟沙星(O)、左氧氟沙星(V)、司帕沙星(SP)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复治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经细菌学证实的168例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和4个研究组,同期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方案为3HRZEAK/5HL2ZE/4HL1E,4个研究组系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在前8月分别加用C、O、V、SP.分析比较满疗程及随访2年的痰菌、X线变化及药物不良作用.结果满疗程时,含C、O、V、SP各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70.0%、73.3%、86.7%、93.5%,对照组为40.0%;X线病灶有效率分别为86.6%、86.6%、90.8%、90.3%,对照组为60.0%;空洞闭合率分别为53.3%、58.8%、85.7%、70.6%,对照组为18.8%.经统计学处理,上述3项指标各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各研究组间的痰菌阴转率C组与O组效果相近(P>0.05),V组与SP组效果相近(P>0.05);V或SP组优于C或O组(P<0.05).X线病灶有效率和空洞闭合率各研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随访2年,各研究组痰菌复发率分别为5.0%、5.0%、4.0%、3.8%,对照组为35.7%,各研究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期各研究组分别有1例X线病灶恶化,对照组有5例X线恶化,6例空洞恶化.X线变化各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分别联用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4种氟喹诺酮类药治疗复治耐多药肺结核,可提高痰菌阴转率,降低复发率,是安全可靠的抗结核药物.其中,左氧氟沙星或司帕沙星优于环丙沙星或氧氟沙星.

  • 氟喹诺酮类药物致肾脏严重不良反应51例分析

    作者:宋东奎;王瑞;张莉蓉;梁欣

    目的: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肾脏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资料.方法:查阅国内检索类中文医药期刊,归纳有关FQs肾脏不良反应的报道.结果:FQs肾脏主要不良反应有血尿、间质性肾炎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结论:FQs的肾脏严重不良反应少见,但较严重.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肾功能.

  •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

    作者:宫小明;于金玲;孙军;万进;崔晓娜;高彦

    目的 建立动物源性食品中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麻保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恩诺沙星,二氟沙星,噁喹酸,氟甲喹)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方法 样品用EDTA-Mcllvaine缓冲溶液提取,PEP-2固相萃取柱净化,ZORBAX C18(4.6 mm×250 mm,5 μm)分离,荧光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麻保沙星,噁喹酸,氟甲喹配制标准品浓度在30 ~ 360 μg/L,其余5种在15 ~ 18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二氟沙星的检出限为2 μg/kg,达氟沙星的检出限为0.5μg/kg,麻保沙星,噁喹酸,氟甲喹的检出限为8 μg/kg,各种组分回收率在77.6% ~98.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8% ~9.4%.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对人体危害较小,能够满足不同基质检测的需要.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作者:韩丽婷

    氟喹诺酮类药物因其具有抗菌谱广、药动学特性好、抗菌作用强、使用方便、无须皮试等特点而受到临床欢迎,但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次于头孢菌素类,针对其在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我们应该分析原因,并制订出合理的应对措施.合理使用药物,降低不良反应引发的危害,确保临床安全用药,才能更好发挥氟喹诺酮类药物应有疗效.

  •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牛奶中9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研究

    作者:陈晓红;姚浔平;施家威

    氟喹诺酮类(fluoroquinolones,FQNS)是新一代合成广谱抗菌药.据统计,在医院用量上呈逐年增加.随着临床用量的加大,不良反应报道也逐渐增多.此外,氟喹诺酮类也是兽医临床上的常用药品,动物用药后的药物残留可以通过食物链传播,同样会引起人类不良反应现象的发生,影响人类健康.为此,对动物体内FQNS的残留检测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常见的氟喹诺酮残留检测方法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以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等[1-4],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已较多用于卫生检测中[5-12],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牛奶中9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

  •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市场分析

    作者:蔡冉;蔡德山

    在全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个临床常用的品种,与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和氟喹诺酮形成了抗生素的鼎足之势.2006年全球畅销药500强中的抗感染类药物数量已达77个.是19大类药物居于首位的品种.其市场份额已达到了355.50亿美元,以10%的比重居于第三位,但是增长速度已逐渐渐放慢,仅比上一年增长了1.79%.

  • 氟喹诺酮体外诱导肺炎克雷伯菌外排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

    作者:韩菊梅;叶晓光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体外诱导肺炎克雷伯菌外排蛋白表达的差异.方法取临床分离对喹诺酮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20株,分2组,每组10株,1组作对照组,观察组将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环丙沙星逐级诱导,后成为耐药株,观察2组细菌在不同浓度抗生素应用后的差异,并比较观察组的10株敏感菌和诱导后耐药菌在应用外排泵抑制剂前后低抑菌浓度(MIC)及SDS-PAGE电泳外排泵膜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环丙沙星从小至大剂量体外诱导出高度耐药株的出现,其53KDa外膜蛋白TolC表达增多.应用外排泵抑制剂利血平后,70%诱导耐药菌MIC有明显下降.结论喹诺酮体外诱导可使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出现,TolC表达增多表明外排泵在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外排泵抑制剂的应用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有一定的遏制作用.

  • 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防耐药突变的比较

    作者:邓晓慧;孙春莉;郑亚蕾;王月花;郑风劲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与加替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的防耐药突变作用. 方法 肉汤法富集受试菌菌液,接种含不同浓度左氧氟沙星及加替沙星琼脂平皿,测定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对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及其耐药突变体的防耐药突变浓度;菌落计数法描绘菌落恢复生长曲线;测定ATCC700603及突变体的耐药突变窗及选择指数;结合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参数确定临床治疗方案. 结果 左氧氟沙星较加替沙星的防耐药突变浓度与细菌耐药选择指数大;菌落恢复生长曲线显示加替沙星的平台期窄于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较左氧氟沙星的突变体耐药突变窗增宽幅度小. 结论 加替沙星防止肺炎克雷伯菌发生耐药突变作用强于左氧氟沙星.

  • 大肠埃希菌中氟喹诺酮耐药机制功能分析

    作者:崔生辉;李景云;马越;胡昌勤;张力;金少鸿

    目的 分析拓扑异构酶的突变和外排泵系统在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对大肠埃希菌中拓扑异构酶不同点突变的功能进行了准确测定,同时也对大肠埃希菌中不同外排泵及膜蛋白的功能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不同的菌株中,acrAB或tolC的切除所引起细菌耐药性的变化不同.对拓扑异构酶点突变的功能分析显示,gyrA中的点突变(S83和D87)在喹诺酮耐药机制中起主要作用,没有gyrA上的点突变,parC上的点突变(S80和A108)对细菌的耐药性不产生影响,但单独gyrA上的点突变(S83和D87)也仅导致敏感菌株对萘啶酸耐药,而对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仍表现为敏感.当对喹诺酮敏感的大肠埃希菌K-12同时具备gyrA(S83L和D87N)和parC(S801和A108V)上的点突变后,重组菌株对氟喹诺酮会自然产生耐药性,而并不需要过度表达的外排泵.结论 拓扑异构酶的突变在大肠埃希菌氟喹诺酮药物的耐药机制中起主要作用,对氟喹诺酮药物耐药的菌株通常应同时具备gyrA和parC上的点突变.

  • 摩根摩根菌中qnrD基因分布及基因特性研究

    作者:张晓蕾;邹安庆;张亚培;叶建中;马传玲;周铁丽;曹建明

    目的 分析摩根摩根菌中qnrD基因的流行分布及所在质粒大小.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摩根摩根菌共100株,琼脂稀释法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其低抑菌浓度(mininal inhibotory concentrations,MICs)值,以PCR检测qnrD基因及其他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同时检测PMQR基因阳性菌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和AmpC酶基因,采用PFGE分析qnrD基因阳性菌株间的同源性,Southern杂交方法对qnrD基因进行定位并确定所在质粒的大小,接合转移试验检测qnrD基因的可转移性.结果 PCR检测及测序发现30株(30%)摩根摩根菌携带PMQR基因,包括17株qnrD基因阳性菌株,14株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5株qepA阳性菌,几乎所有PMQR基因阳性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表现为敏感性降低,PCR检测及测序确认30株菌均携带blaDHA-1,6株携带ESBLs基因(4株携带blaCTX-M-14,1株携带blaCTX-M-3,l株携带blaCTX-M-24型ESBLs),4株携带blaTEM-1β-内酰胺酶基因,17株qnrD基因阳性菌株中,5株菌(29.4%)同时携带aac(6')-Ib-cr基因,分别有4株(23.5%)和2株(11.8%)菌同时携带blaCTX-M-14和blaTEM-1,1株qnrD基因菌株同时携带aac(6')-ib-cr基因,blaCTX-M-14和blaDHA.1.PFGE结果显示17株qnrD基因阳性菌没有同源性,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所有菌株的qnrD基因均定位于质粒,其质粒大小主要为2.7 kb,少部分菌株的qnrD基因可能同时位于5.1 kb大小的质粒,多次接合转移试验均未成功获得携带qnrD基因的接合子.结论 本研究摩根摩根菌中PMQR基因分布广泛,qnrD基因为流行,其次是aac(6')-ib-cr基因,本研究摩根摩根菌中qnrD基因携带率高达17.0%,基因定位确认该基因主要位于2.7 kb大小的不易转移的质粒,同时也可能位于5.1 kb大小的质粒,本研究发现1株同时携带qnrD、aac(6')-lb-cr、blaCTX-M-14和blaDHA-1基因的摩根摩根菌.

  • 大肠埃希氏菌312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杜迎雪;于魁忠;郭晓红

    对我院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及耐药谱的变化进行观察及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2-02~2005-01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得到大肠埃希菌312株.

  • 甲型副伤寒3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李国涛;鲁猛厚;谢玉桃;谭德明;彭仕芳

    目的 总结近年来甲型副伤寒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治疗与转归,以指导诊断与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31例甲型副伤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该组病例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多样,氟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其疗效佳,所有病例经其治疗后全部痊愈.结论 甲型副伤寒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依靠血和骨髓细菌培养.氟喹诺酮类及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治疗甲型副伤寒的临床主要用药.

    关键词: 副伤寒 氟喹诺酮
  • 氟喹诺酮药物浓度对预防肺炎链球菌耐药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进;肖永红;刘健;李耘;杨维维;关丽云

    目的探讨5种氟喹诺酮抗菌药物浓度(MPC)对肺炎链球菌耐药的预防作用,并比较MPC与MIC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首先采用标准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肺炎链球菌对5种氟喹诺酮药物的MIC值,计算MIC50和MIC90值;采用混菌法,测定MPC值,接种细菌浓度>1010,计算MPC50和MPC90值,并比较MPC/MIC.结果 (1)在5种药物中,莫西沙星的MPC50和MPC90值低,分别为1 mg/L和2 mg/L,以后依次为加替沙星2 mg/L和4 mg/L、司巴沙星4 mg/L和8 mg/L、左氧沙星8 mg/L和8 mg/L,而环丙沙星高,为16 mg/L和32 mg/L;(2)测定菌株对莫西沙星、左氧沙星的MPC/MIC范围主要在8~16,对加替沙星、司巴沙星的MPC/MIC范围主要在16~32,对环丙沙星的MPC/MIC范围主要在32~64.结论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和左氧沙星这些氟喹诺酮药物中比较新的品种,不仅抗菌谱广,而且MPC值较低,"突变选择窗"范围较窄,这些药物在预防细菌产生耐药突变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 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氟喹诺酮类致血糖紊乱的分析

    作者:许双临;黄维英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对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氟喹诺酮类抗感染治疗过程中出现血糖紊乱的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可能的机制及危险因素。结果氟喹诺酮类可能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药师建议氟喹诺酮类不作为此类患者的首选抗感染用药,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氟喹诺酮类,药师在临床开展药学服务时尤其需关注此类药物的用药安全。

  •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其耐氟喹诺酮机制的研究

    作者:雷延昌;桂希恩;冯国琴

    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的耐药性及其耐氟喹诺酮的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200株金葡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测定52株耐环丙沙星金葡菌对3种氟喹诺酮的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及利血平逆转实验分别检测耐环丙沙星金葡菌gyrA和grlA基因突变及norA基因表达。结果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占34%,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MRSA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79.4%,且对其他氟喹诺酮交叉耐药。52株耐环丙沙星金葡菌中42株(80.8%)检出gyrA基因84位点突变,grlA基因80位点和84位点突变分别有10株(19.2%)和14株(26.9%),gyrA或双基因突变株对环丙沙星的MIC显著高于单独 grlA突变株或不存在gyrA 84位点突变株(P<0.01)。利血平逆转后52株耐药菌对3 种氟喹诺酮的MIC显著降低(P<0.01)。结论金葡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特别是MRSA仅对万古霉素等少数抗菌药物敏感,目前氟喹诺酮不适宜治疗MRSA;临床分离金葡菌耐氟喹诺酮的机制大多涉及药物作用靶位gyrA和grlA的基因突变以及主动外排泵增强,耐药菌株grlA突变位点可能有地区差异。

  • 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选用氟喹诺酮作为一线经验治疗的商榷

    作者:黄文杰;李理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重要的常见多发疾病,在美国,每年有400万成人患肺炎,50万人需住院治疗,死亡45 000人[1,2].结核病至今仍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全球约有1/3的人口感染结核,2006年约有160万人死于结核.肺炎链球菌及非典型病原体仍是CAP的重要病原体,但在亚洲,结核杆菌在CAP病原学中也占有重要位置.

  • 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中氟喹诺酮抵抗性大肠埃希菌的流行及意义

    作者:任祥斌;李连军

    目的:评估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中氟喹诺酮抵抗性大肠埃希菌的流行及意义并以此辨别高危人群.材料和方法:收集3个医疗机构从2009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136例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的男性患者的直肠拭子检测结果.其中33例从未做过活检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受试者均于接受前列腺活检之前完成问卷调查及直肠拭子检测.选用选择性培养基以分离氟喹诺酮抵抗性大肠埃希菌并观测敏感性.受试者于活检后7天通过电话接受问卷调查.

  • 志贺菌临床分离株AcrAB-TolC外排泵mRNA转录水平与氟喹诺酮耐药的相关性

    作者:刘奉云;张豪杰;杨贤;吴晓妹;祁伟

    目的 探讨志贺菌临床分离菌株AcrAB-TolC外排泵的3个组成基因(acrA、acrB、tolC)mRNA转录水平与其氟喹诺酮耐药水平.方法 收集2009至2015年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天津市儿童医院3家三甲医院就诊腹泻患者的非重复粪便样本,分离培养获得192株志贺菌临床分离菌株,采用K-B纸片法对所有菌株进行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将志贺菌株分为氟喹诺酮耐药组和氟喹诺酮全敏感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上述两组志贺菌临床分离株AcrAB-TolC外排泵基因在mRNA转录水平的相对表达量,使用SPSS 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氟喹诺酮耐药组志贺菌株共计9株(对3种及3种以上氟喹诺酮耐药的菌株),依次编码为F2、N8、F44、157、187、368、1113、3171和3327,氟喹诺酮全敏感组志贺菌株共计9株,依次编码为F13、1、22、174、186、377、1506、3283和3326;耐药组外排泵acrA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高于全敏感组菌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2);耐药组外排泵acrB和tolC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均值虽然高于全敏感组相应基因mRNA转录水平,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84、P=0.30,t=1.17、P=0.29).结论 受试菌株外排泵acrA基因mRNA转录水平增高与氟喹诺酮耐药存在一定的关联.

  • 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郑东钧;宋诗铎;祁伟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凝固酶阳性和阴性葡萄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 方法应用PCR-RFLP、PCR-SSCP技术及利血平逆转实验,检测gyrA基因的突变及norA基因的表达.结果 40株凝固酶阳性(70.2%)和2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7.8%)检出gyrA基因84位点突变;4株未检测出84位点突变的菌株SSCP带型与标准菌株SA42和SA42R均不同;利血平逆转实验发现88%的凝固酶阳性和7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存在norA耐药表型;36株凝固酶阳性和20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涉及两种耐药机制.结论 gyrA基因84位点突变可能是喹诺酮类药物靶位耐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他位点突变也可能存在;多数临床耐药分离株靶位改变和膜耐药双重耐药机制共存.

  • 沙门菌属parE基因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分析

    作者:舒磊

    目的 分析78株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沙门菌属携带parE基因情况及对氟喹诺酮类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用PCR方法扩增沙门菌属parE基因的序列,并采用基因库在线比对软件BLAST程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78株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沙门菌属中共检测到32株含有parE基因,选择其中10株阳性株进行测序,结果显示其74、107、115位碱基出现突变.结论 parE基因可能是引起沙门菌属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重要原因,在10株沙门菌属中携带的parE基因中共检出3个点突变,这些突变的产生为沙门菌属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抗药性以及交叉耐药产生了影响.

359 条记录 1/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