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氟喹诺酮C3均三唑(口恶)二唑甲硫醚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作者:许秋菊;侯莉莉;仵钊锋;岳喜波;谢松强;黄文龙;胡国强

    目的 寻找抗菌氟喹诺酮转化为抗肿瘤活性的C3羧基有效生物电子等排体.方法 均三唑杂环作为抗菌氟喹诺酮氧氟沙星(1)C3羧基的等排体,用(口恶)二唑作为修饰杂环,设计合成了C3双异杂环均三唑(口恶)二唑甲硫醚目标化合物,6-氟-7-(4-甲基哌嗪-1-基)1,8-(2,1-氧丙基)-3-[5-(5-芳基-[1,3,4]-(口恶)二唑-2-甲硫基)-4H-[1,2,4]-三唑-3-基]-喹啉4(1H)-酮(6a~6j),用噻唑蓝(MTT)方法评价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 合成了10个新双异杂环硫醚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显著高于母体化合物氧氟沙星的活性.结论 均三唑杂环可作为C-3羧基的有效等排体.

  • 聚合物整体柱管内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测定血浆中的氟喹诺酮类药物

    作者:黄京芳;冯钰铸;林幸华

    目的 建立一种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MAA-co-EGDMA)]毛细管整体柱管内固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测定血浆中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方法 .方法 本实验系统优化了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在P(MAA-co-EGDMA)整体柱上的萃取条件,选用25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4.1)为固相微萃取携带液;解吸液及流动相均为25 mmol·L-1磷酸盐缓冲液(pH 2.1)-甲醇-乙腈(72:20:8);流速分别为0.04及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80 nm.结果建立的管内固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在预处理和测定血浆中的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时,无基质干扰现象,线性关系r>0.999 5,日内、日间精密度RSD<7%,检测限为1.1~2.6 μg·L-1.结论 作为一种将样品的预处理及预富集与色谱分离检测在线联用的新方法 ,该方法 对环境污染小,能够简便快速.准确及高灵敏度地检测血浆等生物样品中的药物含量.

  • 氟喹诺酮C-3(噁)二唑硫乙酰腙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Ⅳ)

    作者:李涛;高留州;谢玉锁;胡国强;黄文龙

    目的 寻找氟喹诺酮C-3羧基等排体噁二唑的修饰方法,提高其衍生物的抗肿瘤活性.方法 基于药效团与骨架跃迁原理,用功能基侧链硫乙酰腙类作为C-3等排体的修饰基团,设计合成了氟喹诺酮C-3(噁)二唑硫乙酰腙目标化合物.用MTT方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活性.结果 合成14个目标化合物,体外均显示潜在的抗肿瘤活性,尤其是修饰基含有羧基取代苯环的化合物其抗肿瘤活性与多柔比星的活性相当.结论 吸电子基酰腙作为C-3等排体的修饰基团值得关注.

  • 氟喹诺酮C-3稠杂环噻唑并均三唑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Ⅵ)

    作者:吴书敏;闫强;倪礼礼;谢玉锁;高留州;刘英杰;黄文龙;胡国强

    目的 为发现抗菌氟喹诺酮向抗肿瘤活性转化的有效修饰策略.方法 以均三唑为氧氟沙星C-3羧基的等排体、通过缩环合反应设计了C-3噻二唑并均三唑稠杂环目标化合物(5a ~5l,6a~6l).用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方法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体外培养的SMMC-7721、Capan-1和HL60 3种癌细胞株的抗增值活性.结果 合成了12个新型结构的C-3稠杂环目标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强于母体1和相应中间体硫醚酮5的活性,但弱于硫醚酮缩氨基硫脲化合物6的活性.结论 C-3稠杂环等排体的结构修饰值得进一步研究.

  • 氟喹诺酮类药物抗结核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与系统评价

    作者:白艳;刘斌;张颖;王瑾;刘又宁;王睿;曹江;梅和坤;唐铭婧

    目的 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统计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抗结核研究领域的研究概况,为抗感染工作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对纳入文献的年代、语言、期刊、作者及研究机构、文献类型、研究内容、被引频次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文献共9 526篇,符合要求是3 109篇.文献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中研究较多的药物是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单篇文章被引频次高的为181次,研究内容分析为氟喹诺酮类药物体外抗分枝杆菌活性、临床耐药情况、临床试验等.结论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二线抗结核治疗药物在对耐药、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中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联合用药可能降低其耐药发生率,但是关于氟喹诺酮类药物与其他抗结核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相对缺乏,今后可着重开展此方面研究.

  • 氟喹诺酮等抗菌药对我院常见菌株耐药情况分析

    作者:刘燕娟;郝建峰;袁晨光;叶志强;闫晓岚;扈新爱;彭吉芳

    目的:了解我院2003年11月~2004年4月分离的细菌菌株对氟喹诺酮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药物药敏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我院常见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阿米卡星、氨曲南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敏感性较高.结论:了解我院常见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耐药状况,对有效控制感染,降低患者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 2009-2011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应用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朱玲琦;许丽雯

    目的:回顾分析2009-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药应用及耐药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调查2009-2011年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用药量、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耐药情况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帕珠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为我院目前使用多的氟喹诺酮类药,氟喹诺酮类药对革兰阴性菌耐药情况严重,临床使用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用药.结论:氟喹诺酮类各品种有不同的特点,临床应根据药物特性合理选用.氟喹诺酮类药耐药情况严重,应进一步加强监管以促进合理用药.

  • 我国西南地区2000年~2001年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分析

    作者:夏培元;彭永富;刘松青

    目的:调查分析2000年~2001年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我国西南4省市医院中的用药情况,评估其现状和趋势.方法:对西南4省市共51家医院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品种、用药金额、DDDs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年~2001年西南4省市51家医院共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10个品种;2000年与2001年的用药金额分别为74208227元和93660193元,年度增长26.21%,用药金额上升主要是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和依诺沙星的用量增加所致;2001年较2000年的DDDs减少17.58%,但平均DDD金额分别为21.54元和21.52元,无明显差异;两年中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洛美沙星滴眼液和滴鼻液用量较大.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在西南地区是一类应用普遍的抗菌药物.一些较新的氟喹诺酮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和司帕沙星的用量增长迅速.

  • 2005年我院住院患者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黄春新;林慧

    目的:为了解我院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对2005年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利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WHO推荐的ATC分类和约定日剂量DDD分析方法,用DDDs、抗菌药物使用密度、抗菌药物费用密度、抗菌药物平均日用金额来评价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院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结果:我院现有氟喹诺酮类注射剂11个品种,口服剂13个品种,使用金额占抗菌药物的12.7%,DDDs、抗菌药物使用密度158734.07DDD,366.18 DDD/(1000人天),抗菌药物费用密度11332.45元/(1000人天),平均日用费用为30.95元/DDD;各品种使用差异大.注射剂DDDs和使用密度是口服剂的1.53倍,抗菌药物费用密度注射剂是口服剂的61.66倍:平均日用金额注射剂是口服剂型约40倍.结论:本研究提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我院应用广泛,应加强应用规范化,注意调节某些药品的管理模式和应用频度,减缓细菌耐药的产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机制及治疗

    作者:张庆;张蕾

    随着三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等针对G杆菌抗菌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G杆菌得到控制,而G+球菌有上升趋势.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是常见的医院感染G+球菌.也是重要的耐药菌.现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90%对青霉素耐药,耐甲氧西林的分离率也很高,如湖北地区11所医院1998~1999年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33.3%[1];广州地区1999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53%[2].虽然糖肽类抗生素是目前公认的治疗耐药G+球菌感染有效的抗生素,但20世纪80年代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ancomvcin-resistant Enterococei,VER),近期又出现糖肽类中介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Glycopeptide-intermediateStaphylococcus Aureus,GISA).鉴于此,笔者对糖肽类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耐药机制及抗菌药物应用对策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 肠球菌GyrA基因突变和多重耐药泵与氟喹诺酮耐药性关系研究

    作者:闫东辉;许淑珍;苏建荣

    目的 探究肠球菌GyrA基因突变和多重耐药泵与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方法 全部试验菌株使用VITEK 2-Compact仪器和GPI卡进行鉴定.通过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法检测对左氧氟沙星(Levo)与环丙沙星(Cip)耐药的30株粪肠球菌和10株屎肠球菌GyrA基因有无碱基发生突变,并通过基因测序确定其突变类型.检测了30株粪肠球菌在M-H琼脂中加入终浓度为20μg/mL利血平后Cip MIC值的改变.结果 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40株对Levo和Cip同时耐药肠球菌均扩增出GyrA基因,其中有24株粪肠球菌和4株屎肠球菌的单链泳动带与粪肠球菌ATCC 29212和敏感菌株的单链泳动带相比较出现异常.其中粪肠球菌在第87位上有密码子改变:GAA变为GGA;屎肠球菌在第83位有密码子改变:AGT变为TAT,这些突变均可引起氨基酸的改变.在M-H琼脂中加入利血平可以提高部分粪肠球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结论 用PCR-SSCP法检测40株肠球菌的GyrA基因并通过测序分析,显示有70%(28株)肠球菌碱基发生了突变,说明GyrA基因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决定区(QRDR)突变是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此外还有药物泵出等耐药机制的存在.

  • 121例氟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分析及合理应用

    作者:陶丽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对121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1例不良反应发生涉及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以左氧氟沙星和加替沙星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多表现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及皮肤过敏反应.结论 本类药物抗茵活性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关注其治疗作用的同时,应重视其不良反应,以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

  • 莫西沙星的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

    作者:刘中兴

    莫西沙星(moxifloxacin,MXFX)是由德国Bayer公司研制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物,为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莫西沙星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不易产生耐药并对常见耐药菌有效、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点.随着临床的应用,其疗效越来越被肯定.本文主要对其药理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作了简述.

  • 结核分枝杆菌gyrB 基因上三个天然突变对氟喹诺酮药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崔振玲;王洁;陆俊梅;黄晓辰;胡忠义

    目的:分析研究gyrB 基因上的三个天然突变位点(R485C 、D500N 和T539N )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 氟喹诺酮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方法:将野生型gyrB 基因和突变型gyrB 基因通过pVV16 质粒电转导入结核分枝杆菌H37Rv 中,并通过微孔板硝酸盐还原法检测重组子对三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MIC 值.结果:携带有R485C 、D500N 和T539N 的重组子对氟喹诺酮的抗性比野生型强(MIC 值至少为野生型的2 倍及以上);其中携带D500N 的重组子MIC 值是野生型的8 倍,携带R485C 的重组子抗性较野生型变化小.通过结核分枝杆菌DNA 螺旋酶的3D 模型分析显示,D500 和T539 位于氟喹诺酮与DNA 结合的区域,而R483 位于ATP 酶和B 亚基C 末端的铰链区(非酶活性区).结论:本研究首次研究显示gyrB 上3 个不同的天然突变可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对多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性的降低.

  • 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特点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是近20年来抗菌药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口服吸收好、组织分布广、细菌内渗透强、与其他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价格较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呈蔓延趋势,给临床治疗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也暴露了临床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就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特点做了简单的阐述。

  • 移动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氟喹诺酮类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许兆军;许小敏;刘鹏;张玉楚;陈童恩;杨群

    目的 研究移动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氟喹诺酮类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仪器及K-B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靶位DNA回旋酶编码基因(gyrA)与拓扑异构酶Ⅳ编码基因(parC)之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分析,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可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结果 24株菌株的gyrA、parC基因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 10株无突变,该10株中9株环丙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均为敏感.14株gyrA、parC基因氟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存在有义突变中有13株表现为环丙沙星和/或左氧氟沙星耐药.可移动遗传元件可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移动克雷伯菌的耐氟喹诺酮类药物原因主要gyrA、parC基因突变所致.无可移动遗传元件可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

  • 氟喹诺酮耐药与结核分枝杆菌中gyrA和gyrB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志锐;谢彤

    氟喹诺酮类药物虽然是二线抗结核药物之一,但它在治疗耐多药结核病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不断增加.而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主要是编码DNA解旋酶的gyrA和gyrB基因,其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突变与耐药性密切相关.目前,gyrA和gyrB基因中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突变类型有多种,但gyrB基因中与耐药表型相关联的突变位点较少,且常与gyrA基因中的突变共存.基于结核分枝杆菌gyrA和gyrB基因突变的分子诊断技术能快速检测氟喹诺酮耐药性,但仅限于常见的突变.而新型分子鉴定技术能检测所有有记录的结核分枝杆菌中与氟喹诺酮耐药相关的gyrA和gyrB基因突变.未来,对gyrA和gyrB基因突变的深入研究,将会改进和优化新型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氟喹诺酮耐药性的分子诊断技术.

  • 喹诺酮类药物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作者:席强

    喹诺酮类药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含有4-喹酮母核的一类抗菌药物,其中氟喹诺酮已成为该类药物的主流,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由于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以及价格便宜等特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药物的长期应用,不良反应和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喹诺酮类药物的现状及应用综述如下.

  • 氟喹诺酮类不良反应及相互作用

    作者:王丽华

    氟喹诺酮类药物为一类全合成抗感染药物,它们的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导致细菌DNA不能正常合成和修复,对G+菌和G-菌、衣原体均有较好作用.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

  • 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用药及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刘家尊

    目的 研究分析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180例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给药方式、累及气管及氟喹诺酮类药物用药种类等,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表现.结果 180例患者中27例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表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20~40岁患者、单一用药患者、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患者、累及消化系统患者、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患者占比较高.结论 在临床使用中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禁忌证和适应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联合用药、给药方式、用药种类等方案,并在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下进行用药,才能有效降低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359 条记录 4/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