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一标本分离的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相关性分析

    作者:施德仕;邵海枫;王卫萍;黄梅;张晓文

    目的 对从同一标本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摩根摩根菌进行耐药机制相关性分析.方法 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检测介导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相关基因;接合试验、质粒提取和耐药基因周围序列分析耐药的可传递性、耐药质粒的同源性及耐药基因的遗传背景;提取外膜蛋白分析菌株外膜蛋白的改变.结果 2株分离菌均产碳青霉烯酶并扩增出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的KPC-2型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成功传递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耐药基因被携带在2个大小不同但耐药基因周围序列完全相同的质粒上;其中摩根摩根菌耐药株缺失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103的外膜蛋白同时出现36×103的外膜蛋白而肺炎克雷伯菌则缺失了外膜蛋白OMPK36.结论 2株分离菌均携带KPC-2基因.该基因由2个大小不同的质粒携带,同一复合转座子介导了KPC-2基因在2株细菌的不同质粒上转移.同时外膜蛋白缺失参与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

  • 摩根摩根菌中质粒介导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检测

    作者:杨玮;蔡加昌;胡燕燕;周宏伟;张嵘;陈功祥

    目的 研究碳青霉烯耐药摩根摩根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耐药机制.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2月从杭州市中医院分离到7株碳青霉烯不敏感的摩根摩根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细菌的低抑菌浓度(MIC);接合试验、质粒图谱分析、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等研究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分离自急诊监护病房的6株摩根摩根菌PFGE条带完全相同或相差1~3个条带;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的1株摩根摩根菌与其他6株PFGE条带差异明显.7株摩根摩根菌的耐药模式基本相同.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MIC值差异较大,分别为8μg/ml(耐药)、1μg/ml(敏感)和0.25~0.50μg/ml(敏感或中介耐药).7株摩根摩根菌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和环丙沙星耐药,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或敏感,对阿米卡星敏感.接合试验使大肠埃希菌EC600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由敏感变为耐药,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也均耐药.摩根摩根菌及转移接合子均含有一个约为60kb的质粒.PCR扩增及测序表明摩根摩根菌及转移接合子均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且携带qnrS1基因.结论 首次在摩根摩根菌中检测到KPC-2型碳青霉烯酶,KPC-2是引起摩根摩根菌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的主要原因.

  • 摩根摩根菌中qnrD基因分布及基因特性研究

    作者:张晓蕾;邹安庆;张亚培;叶建中;马传玲;周铁丽;曹建明

    目的 分析摩根摩根菌中qnrD基因的流行分布及所在质粒大小.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摩根摩根菌共100株,琼脂稀释法测定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其低抑菌浓度(mininal inhibotory concentrations,MICs)值,以PCR检测qnrD基因及其他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plasmid-mediated quinolone resistance,PMQR)基因,同时检测PMQR基因阳性菌株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和AmpC酶基因,采用PFGE分析qnrD基因阳性菌株间的同源性,Southern杂交方法对qnrD基因进行定位并确定所在质粒的大小,接合转移试验检测qnrD基因的可转移性.结果 PCR检测及测序发现30株(30%)摩根摩根菌携带PMQR基因,包括17株qnrD基因阳性菌株,14株aac(6')-Ib-cr基因阳性菌株,5株qepA阳性菌,几乎所有PMQR基因阳性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表现为敏感性降低,PCR检测及测序确认30株菌均携带blaDHA-1,6株携带ESBLs基因(4株携带blaCTX-M-14,1株携带blaCTX-M-3,l株携带blaCTX-M-24型ESBLs),4株携带blaTEM-1β-内酰胺酶基因,17株qnrD基因阳性菌株中,5株菌(29.4%)同时携带aac(6')-Ib-cr基因,分别有4株(23.5%)和2株(11.8%)菌同时携带blaCTX-M-14和blaTEM-1,1株qnrD基因菌株同时携带aac(6')-ib-cr基因,blaCTX-M-14和blaDHA.1.PFGE结果显示17株qnrD基因阳性菌没有同源性,Southern杂交结果显示所有菌株的qnrD基因均定位于质粒,其质粒大小主要为2.7 kb,少部分菌株的qnrD基因可能同时位于5.1 kb大小的质粒,多次接合转移试验均未成功获得携带qnrD基因的接合子.结论 本研究摩根摩根菌中PMQR基因分布广泛,qnrD基因为流行,其次是aac(6')-ib-cr基因,本研究摩根摩根菌中qnrD基因携带率高达17.0%,基因定位确认该基因主要位于2.7 kb大小的不易转移的质粒,同时也可能位于5.1 kb大小的质粒,本研究发现1株同时携带qnrD、aac(6')-lb-cr、blaCTX-M-14和blaDHA-1基因的摩根摩根菌.

  • 诱导型AmpC酶和结构型AmpC酶的检测与产酶菌株感染的治疗进展

    作者:杨启文;徐英春

    在细菌耐药机制中,耐药酶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其中AmpC酶在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机制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特别是质粒型AmpC酶的出现,使AmpC酶获得了与ESBLs相同的进化背景,使其可以在相同菌种间甚至不同菌种间将耐药质粒相互传播,从而使人类对抗AmpC酶的斗争更加艰难[1-3].AmpC酶属Bush1型酶或AmblerC类酶,是不被克拉维酸抑制的"丝氨酸"头孢菌素酶,主要存在于肠杆菌,枸橼酸杆菌,粘质沙雷菌,摩根摩根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菌属中.AmpC酶可分为诱导型、结构型、质粒型[4] .本文将着重阐述诱导型AmpC酶与结构型AmpC酶在检测方法和临床治疗上的差异.

  • 68株摩根摩根菌对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冯丽

    目的:进行摩根摩根菌对临床16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的分析.方法:将临床分离的68株摩根摩根菌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摩根摩根菌对氨苄西林及头孢唑林、头孢呋新的耐药率高达100%~84%;对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达74%~66%;对三代头孢敏感率达84%以上;对秦能和舒普深100%敏感.

  • 摩根摩根菌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德忠;季青;饶冠利;周文聪

    目的 了解摩根摩根菌临床分离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头孢菌素酶(AmpC)、金属酶(MBLs)、碳青霉烯酶(KPC)情况,并分析其对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ESBLs和AmpC及MBLs采用三维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采用改良Hodge试验进行检测,并以K-B法测定17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102株摩根摩根菌单产ESBLs 15株,检出率为14.71%;单产AmpC 8株,检出率为7.84%;单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3株,检出率为2.94%;所有菌株中未检出碳青霉烯酶(KPC);同产ESBLs及AmpC 6株,检出率为5.88%;未发现其他双产酶菌株.摩根摩根菌非产酶分离株对17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低于50.0%;摩根摩根菌产酶分离株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培南的耐药率低于15.0%,与非产酶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P<0.05).同产ESBLs+ AmpC与耐亚胺培南摩根摩根菌分离株呈多重耐药.结论 我院摩根摩根菌分离株产生多种β-内酰胺酶,且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比较严重,建议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免耐药菌株的产生.

  • 摩根摩根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磊;杨雪静;陈益民

    目的 分析摩根摩根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临床分离的80株摩根摩根菌的来源与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痰液标本与其他类型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多种临床标本均可分离到摩根摩根菌,以痰液标本居多,占58.75%;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41.25%,其次为急诊内科,占31.25%.20种抗菌药物中,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为丁胺卡那霉素(98.75%)、头孢吡肟(91.25%)、氨曲南(87.50%)、亚胺培南(86.25%);痰液标本与其他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等9种抗菌药物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对此9种药物的敏感性要显著高于痰液标本分离到的摩根摩根菌.结论 对摩根摩根菌引起的感染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治疗,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不同部位的摩根摩根菌感染应选用不同种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效果.

  • 摩根摩根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

    作者:施德仕;蒯守刚;邵海枫;王卫萍;张晓文

    目的 分析从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3株摩根摩根菌(M1、M2和M3)的耐药机制和传播方式.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 ERIC)-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分析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特异性PCR扩增检测细菌编码β-内酰胺酶的基因;接合试验和提取质粒进行酶切分析耐药基因可传递性和耐药质粒的同源性;耐药基因两边序列测序分析耐药基因的遗传背景;提取外膜蛋白电泳分析菌株外膜蛋白的改变.结果 3株分离菌和对应的接合子均扩增出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2型基因,其中M1和M2为相同克隆株;质粒接合试验成功传递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KPC-2基因被携带在酶切后片段完全不同的3个质粒上,耐药基因的遗传背景却相同:3株菌均缺失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000的外膜蛋白而出现36000的外膜蛋白.结论 3株菌来自2种克隆株,均携带KPC-2基因.该基因由3个不同的质粒携带,同一可移动序列可能介导了KPC-2基因在3株细菌的不同质粒上转移.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及外膜蛋白缺失可能共同导致了所分离的摩根摩根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

  • 临床分离87株摩根摩根菌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研究

    作者:宗志勇;吕晓菊;过孝静;雷秉钧;刘自贵;陈知行

    目的:探讨摩根摩根菌临床分离株对抗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摩根摩根菌感染和研究细菌耐药性提供参考.方法:研究我院1998年1月-2001年 6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87株摩根摩根菌,测定其对常用的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药敏结果. 结果:从痰、尿、血、创面分泌物、脓液、胆汁、咽拭子、腹腔引流液、粪便、直肠拭子和前列腺液的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87株摩根摩根菌.这87株菌对1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如下: 阿米卡星87.4%,哌拉西林-三唑巴坦82.8%,头孢吡肟78.2%,妥布霉素70.1%,头孢他啶70.1%,头孢噻肟67.8%,头孢曲松66.7%,亚胺培南65.5%,氨曲南 64.4%,头孢西丁64.4%,环丙沙星55.2%,庆大霉素43.7%,哌拉西林42.5%,复方磺胺甲繟唑33.3%, 氨苄西林-舒巴坦8.1%,头孢呋辛1.2%,头孢唑林1.2%.结论:对摩根摩根菌所致感染推荐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和头孢吡肟为一线治疗药物.摩根摩根菌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存在多重耐药菌株,对其耐药性和耐药机制应加强监测和研究.

  • 1株与福氏志贺菌Y变种交叉凝集的摩根摩根菌鉴定结果

    作者:胡海燕;裘先前;许照美

    目的:分析研究摩根摩根菌与福氏志贺菌Y变种的生物学关系,以避免志贺菌的误诊。方法分离培养后,结合形态学、血清学及生化试验确定检验结果。结果该菌株与福氏志贺菌Y变种发生交叉凝集,根据形态学、生化试验确定为摩根摩根菌。结论摩根摩根菌与福氏志贺菌Y变种存在共同抗原。

  • 摩根摩根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分析

    作者:贾坤如;熊建球;胡龙华;胡晓彦;桂炳东

    目的 了解摩根摩根菌的临床分布状况及其耐药性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方法 常规方法进行菌株分离,经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等初筛,再经VITI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部分药敏采用K-B法.结果 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检测到60株摩根摩根菌,主要分布在痰液(43.3%),其次为创面分泌物(20.0%),该菌种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唑啉耐药性严重,耐药率几乎为100.0%;其次为氨苄西林/舒巴坦、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耐药率均>50.0%;耐药率低的为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为0.0%.结论 已在多种标本中检测到摩根摩根菌,该菌耐药性较严重,对其引起的感染可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进行抗感染治疗.

  • 摩根摩根菌致肺内感染合并脓胸1例

    作者:史宝玉;谭晓武;王丽;郭启玲

    我们于2006年3月从1例胸膜炎患者的胸水中分离出摩根摩根菌,现报道如下.

  • 磷霉素联合中药对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科细菌的体外药敏实验

    作者:杨玮;齐艳;钱香;闫涛;楼正青

    目的:研究磷霉素联合5种中药单、复方对产KPC肠杆菌科细菌体外药敏实验的抑菌效果.方法:2012年7月~ 2013年6月从杭州市中医院分离到的20株碳青霉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其中有11株肺炎克雷伯菌,7株大肠埃氏菌,2株摩根摩根菌.改良Hodge实验及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细菌KPC碳青霉烯酶的产生情况.琼脂稀释法分别测定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磷霉素、大黄、黄芪、黄连、金银花、鱼腥草及磷霉素联合中药单复方对待检菌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20株对碳青霉烯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均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体外药敏试验显示敏感率,亚胺培南为5% (1/20)、厄他培南为10%(2/20)、磷霉素为65%(13/20)(根据EUCAST标准≤32μg/mL);中药中黄芪的抑菌效果好,MIC为25 ~ 50 mg/mL,黄连其次,MIC为50~ 100 mg/mL;大黄、鱼腥草、金银花抑菌效果差,但金银花、金银花加黄连黄芪复方、鱼腥草加黄连黄芪复方对摩根摩根菌抑菌效果明显,MIC为12.5 ~25 mg/mL;磷霉素联合中药后,除高度耐药株外,大部分菌株MIC值均降低了1~3个稀释度.尤其是磷霉素抗菌活性不佳的摩根摩根菌株,联合除鱼腥草外其他中药后磷霉素的MIC下降可达6个稀释度.结论:通过琼脂稀释法测定的中药抑菌效果有限且与菌株是否产KPC酶无关.联合中药抗碳青霉烯不敏感的肠杆菌细菌感染可降低磷霉素MIC,提高药物效能.

  • 摩根摩根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芳;金炎;刘芸;吴晓本;李娟;李钿

    目的 探讨摩根摩根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 收集由不同临床科室患者痰液、血液、尿液、脓液、胆汁等标本中分离出的摩根摩根菌共80株,常规进行菌株培养,革兰染色、氧化酶试验初筛后进行菌株鉴定,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并分析菌株分布情况.结果 80株摩根摩根菌主要分离自痰液[42.50%(34/80)],其次为创面分泌物[25.00%(20/80)].该菌种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为100.0%,对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大于50.0%,对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头孢吡肟耐药率为0.结论 在多种临床标本中均可检测到摩根摩根菌,该菌耐药性较严重,且呈现多重耐药,临床应加强监测其耐药情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