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同一标本分离的2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机制相关性分析

    作者:施德仕;邵海枫;王卫萍;黄梅;张晓文

    目的 对从同一标本中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摩根摩根菌进行耐药机制相关性分析.方法 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检测介导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相关基因;接合试验、质粒提取和耐药基因周围序列分析耐药的可传递性、耐药质粒的同源性及耐药基因的遗传背景;提取外膜蛋白分析菌株外膜蛋白的改变.结果 2株分离菌均产碳青霉烯酶并扩增出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的KPC-2型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成功传递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耐药基因被携带在2个大小不同但耐药基因周围序列完全相同的质粒上;其中摩根摩根菌耐药株缺失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103的外膜蛋白同时出现36×103的外膜蛋白而肺炎克雷伯菌则缺失了外膜蛋白OMPK36.结论 2株分离菌均携带KPC-2基因.该基因由2个大小不同的质粒携带,同一复合转座子介导了KPC-2基因在2株细菌的不同质粒上转移.同时外膜蛋白缺失参与了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

  • 植生拉乌尔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的初探

    作者:解春宝;喻华;肖代雯;杨永长;姜伟;刘华;黄文芳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1株植生拉乌尔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2010年1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骨科1例患者的引流液分离出1株植生拉乌尔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13种抗菌药物的MIC;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EDTA协同试验检测金属酶β内酰胺酶;PCR扩增检测A类碳青霉烯酶( KPC)、B类碳青霉烯酶( NDM、IMP、VIM、SIM)、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CTX、TEM、SHV)]和AmpC酶(FOX、EBC、ACC、DHA、CIT、MOX)基因。结果药物敏感性试验显示菌株对包括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内的9种抗生素均耐药,对美罗培南的MIC高达32 mg/L。该菌仅对亚胺培南保持中介,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和多黏菌素B敏感。菌株的改良Hodge试验和EDTA协同试验均为阳性。 PCR扩增B类碳青霉烯酶基因IMP和2种ESBLs基因CTX、SHV为阳性,其PCR产物经测序后同GenBank数据库比对后证实分别为IMP-4、CTX-M3和SHV-12。其余耐药基因均为阴性。结论在植生拉乌尔菌中检测出IMP-4,且IMP-4合并产ESBLs可能是该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4,37:459-462)

  • 海南9株携带blaNDM-1基因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和确认

    作者:李天娇;李成学;陈淑萍;王旭明;符生苗;李晓娟;黄涛;符惠群;林翀

    目的 分离和研究海南地区发现的携带blaNDM-1基因肠杆菌科细菌.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海南省临床上对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或中介的肠杆菌科细菌30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PI20E进行菌种鉴定和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药敏试验;亚胺培南/亚胺培南和抑制剂复合物(IP/IPI) E-test试纸条法协同试验检测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菌株,试验菌株进行NDM-1耐药基因PCR特异性扩增,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测序分析;将阳性菌株进行质粒接合试验,并对接合前后的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0株目标细菌经IP/IPI E-test试纸条法协同试验检出阳性菌株21株,再经PCR扩增和测序获得9株携带blaNDM-1基因的耐药菌株,其中4株为肺炎克雷伯菌,2株为大肠埃希菌,2株为阴沟肠杆菌,1株为产气肠杆菌.这些携带blaNDM-1基因菌株对广谱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经质粒接合转移试验后,9株试验菌全部接合成功,这9株细菌的接合子药敏试验结果表示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药物敏感性有较大差异,对氨曲南、头孢吡肟和头孢替坦的药物敏感性有轻度差异,其他药物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结论 海南发现的耐碳青霉烯酶类肠杆菌科细菌主要携带blaNDM-1基因,产碳青霉烯酶是肠杆菌科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且其NDM-1可通过质粒在不同菌株之间传递.

  •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型检测和同源性分析

    作者:杨丽君;陈坚;杨燕;林迪;成军;陈东科;曾贤铭;孙长贵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基因分型和菌株同源性.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75株,采用MIC法检测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纸片法表型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PCR、DNA测序以及BLAST比对等方法确定菌株耐药酶基因型,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分析菌株同源性.结果 17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Hodge试验阳性140株,阳性率80.0%(140/175).102株携带blaKPC-2基因,占58.3%(102/175),6株携带blaIMP-4基因,占3.4% (6/175).11.4%(20/175)菌株携带blaDHA-1基因.28.6%(50/175)菌株ESBL表型试验阳性.有89.1%(156/175)菌株携带blaSHV基因,63.4% (111/175)菌株携带blaTEM基因,50.3%(88/175)菌株携带blaCTX-M基因.66.9%(117/175)菌株同时具有3种以上耐药基因.REP-PCR指纹图谱扩增条带数3~8条,产物长1600bp,短200 bp,分为12个谱型,其中以G型为主,有71株(40.6%),其次为F型有35株(20.0%).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以blaKPC-2基因型为主,其次为blaIMP-4基因型;ESBL以blaCTX-M-14基因型为主.在某些医院存在克隆株流行,北京A医院与杭州地区流行株不同,北京A医院以G型为主,杭州地区以F型为主.(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318-323)

  • 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奇异变形杆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张嵘;胡燕燕;孙谦;蔡加昌;周宏伟;陈功祥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TCU)出现的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降低的奇异变形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10年8-10月,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个ICU病房分离到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19株奇异变形杆菌.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采用药物敏感性试验、接合试验、质粒图谱分析、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等技术研究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19株奇异变形杆菌均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或敏感性降低,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或敏感.19株奇异变形杆菌共分为3个克隆株,克隆A 14株,克隆B4株(2株亚克隆B1,2株亚克隆B2),克隆C1株.14株克隆A的酶切条带完全相同.克隆B的2个亚克隆之间仅相差1条条带.接合试验使受体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性明显降低.克隆A和亚克隆B2的菌株含相对分子质量约45 000 bp的质粒,而亚克隆B1的接合子Jzr69则含相对分子质量约54 000 bp的质粒,克隆C菌株接合失败.特异性PCR扩增、序列分析及质粒DNA电泳图谱证实该19株奇异变形杆菌均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结论 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奇异变形杆菌在医院ICU病房流行,存在克隆传播现象.

  • 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的基因分型研究

    作者:刘萍;张坚磊;刘晔华;穆红

    目的:研究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和基因分型。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天津第一中心医院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52株。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常规药敏试验,使用改良Hodge试验确证碳青霉烯酶的表型。采用多重PCR技术检测菌株携带的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 MLST)分型技术对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分型。结果药敏试验显示所有菌株具有多重耐药,对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全部耐药,耐药率100%(52/52),ST11型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93.5%(43/46),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97.8%(45/46),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97.8%(45/46),对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为17.4%(8/46),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 ST101型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3/3,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2/3,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3/3,对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为3/3,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 ST709型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1,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1/1,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1/1,对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为1/1,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 ST1393型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1,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1/1,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1/1,对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为1/1,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 ST2068型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1,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为1/1,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1/1,对复方磺胺甲唑的耐药率为1/1,对替加环素的耐药率为0。 PCR检出46株产KPC-2型耐药基因菌株,5株OXA-48型菌株,1株DNM-1型菌株。 MLST分型ST11型是主要型别,共46株,均为碳青霉烯酶KPC-2型,产NDM-1型碳青霉烯酶的菌株MLST分型为ST2068型,产OXA-48型的5株菌MLST分型中3株为ST101型,1株为ST709型,1株为ST1393型。结论本院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基因为KPC-2型,另外有散在OXA-48和NDM-1型;MLST分型主要为ST11,为我院感染治疗及防控病原菌的传播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依据和参考。

  • 黏质沙雷菌耐药性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胡丽庆;吕火祥

    目的 探讨黏质沙雷菌分离株的整体耐药特点,研究其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方法 收集2007至2010年从宁波市第一医院不同病区分离(剔除重复菌株)黏质沙雷菌247株,用Vitek2 -Compact及配套革兰阴性杆菌药敏卡(GNS)检测其药敏情况,对筛选出的20株耐碳青霉烯类菌株进行PCR检测其耐药基因.结果 黏质沙雷菌对头孢曲松、氨曲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0.4%( 174/247)、64.8% (160/247)、57.4% (142/247);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5%( 8/229)、5.4%( 13/241)、5.9%(14/237)、8.1% (20/247).PCR检测20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黏质沙雷菌中,1、7、12和16号的AmpC染色体基因表达是阴性参考菌株的98.3、102.3、121.5、87.3倍;共有12株黏质沙雷菌分离株同时携带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KPC-2型碳青霉烯类酶.黏质沙雷菌所携带的CTX-M以CTX-M1、CTX-M2、CTX-M9为主;2株菌携带有SHV基因;2株菌携带有SME基因;2株菌携带有TEM基因;5株菌膜孔蛋白基因ompC和ompF均缺失;仅1株ompC基因缺失;2株菌ompF基因缺失.结论 黏质沙雷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原因比较复杂,以产β内酰胺酶为主.开展对耐药菌株的进化和多耐药基因的研究,有利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降低抗生索对耐药菌的选择压力及控制耐药菌株的蔓延.

  • 浙江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研究

    作者:杨青;周志慧;符一骐;周华;陈衍;俞云松

    目的 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浙江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收集浙江省11个地区11家三级医院2009年和2010年临床分离的302株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应用eBURST软件对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进行分析;应用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的OXA型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多位点序列分型将302株鲍曼不动杆菌分为17个ST型.eBURST分析发现其中11个ST型均属于克隆复合体92(CC92),其遗传背景对应欧洲克隆Ⅱ谱系.CC92是浙江省主要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流行克隆,占所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94.4% (285/302),且在所研究的11家医院均有分布.97.4%(294/302)的菌株bla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C92在浙江省内多家医院流行播散.blaOXA-23是浙江省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携带的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303-307)

  • 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引起新生儿感染的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金炎;王勇;邵春红;张炳昌;李平;范会

    目的 研究新生儿感染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机制及耐药基因的传播方式.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山东省立医院201 1年4月至2013年10月儿科患者分离的非重复CR-KP;PCR扩增耐药基因并测序;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耐药菌携带质粒;接合转化试验证明携带耐药基因质粒的可移动性,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对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PCR和SDS-PAGE方法对菌株的外膜孔道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37株CR-KP,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89.2%(33/37)、83.8%(31/37)、97.3%(36/37),对替加环素、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黏菌素敏感率为100%(37/37),对其他大多数药物耐药.PCR检出携带blaNDM-1、blaIMP-4和blaIMP-8的菌株分别为67.6%(25/37)、35.1% (13/37)和2.7%(1/37),其中同时携带blaNDM-1和blaIMP-4的菌株2株.PFGE显示所有菌株携带2~4个质粒,接合试验证实blaNDM-1和blaIMP--4可以通过质粒传播.MLST分型发现37株CR-KP分别属于ST20、ST17、ST54、ST705、ST290型,提示新生儿患者中出现分别由携带blaNDM-1和blaIMP-4肺炎克雷伯菌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SDS-PAGE提示所有菌株无外膜蛋白缺失.结论 本院新生儿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酶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了blaNDM-1或blaIMP-4型碳青酶烯酶,并且发现了同时携带2种碳青霉烯酶的肺炎克雷伯菌.

  •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表型与外排泵表达水平的关系

    作者:刘永芳;吕晓菊;宗志勇;俞汝佳;高燕渝;陈慧莉;李晓芳;蒋胜;韩乾国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临床菌株外排泵抑制剂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活性的影响;探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IMP)和美罗培南(MEP)的耐药性与其外排泵表达水平关系.方法 对IMP耐药的Pa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进行外排泵抑制剂carba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one(CCCP,107株)与Pile-Arg-β-naphthylamide(PAβN,71株)的抑制试验,观察IMP和MEP的MIC变化;对32株对IMP和MEP不同耐药表型的P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种外排泵基因(mexA、mexD、mexF)的表达量.结果 联合外排泵抑制剂后,IMP、MEP耐药率与之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IMP联合CCCP、PApN前后耐药率X2值分别为0.338和0.086,P>0.05;MEP联合CCCP、PABN前后耐药率X2值分别为1.065和1.458,P>0.05.MIC值没有变化的菌株占50%以上;仅8株P且的MIC值降至原MIC值的1/4.在27株碳青霉烯类耐药Pa株中,24株(88.9%)存在外排泵高表达;其中3种外排泵(MexAB-OprM、MexCD-OprJ、MexEF-OprN)均高表达的菌株数量多,13株,占54.2%.MexAB-OprM和MexCD-OprJ同时高表达以及MexAB-OprM和MexEF-OprN同时高表达菌株分别有3株,各占12.5%.仅MexEF-OprN高表达及仅MexAB-OprM高表达的菌株分别为2株,各占8.3%;未见仅MexCD-OprJ高表达者.3种外排泵基因mexA、mexD、mexF在对IMP及MEP均敏感的菌株中表达水平分别为0.48±0.48、0.48±0.53和0.30±0.41,与碳青霉烯类耐药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类耐药组的表达水平高于对IMP及MEP均敏感组的表达水平.MexA的表达水平在IMP、MEP均耐药组和IMP耐药、MEP敏感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高于后者.结论 当外排泵抑制剂CCCP和PAβN浓度分别为5μg/ml和20μg/ml时,对碳青霉烯类抗Pa活性影响较小,不能明显增强其对耐药菌的抗菌活性.MexAB-OprM的高表达与MEP耐药性有关,而MexCD-OprJ和MexEF-OprN的高表达与IMP耐药性有关,与MEP耐药性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肠杆菌科细菌中质粒介导的KPC-2型碳青霉烯酶的检测

    作者:张嵘;蔡加昌;周宏伟;陈功祥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出现的碳青霉烯耐药的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耐药机制.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2月,从我院2个ICU病房分离到对碳青霉烯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21株黏质沙雷菌、10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大肠埃希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性一致序列-PCR(ERIC-PCR)分析这些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用接合试验、质粒消除试验、质粒图谱分析、等电聚焦电泳(IEF)、特异性PCR扩增和序列分析以及外膜蛋白分析等技术研究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21株黏质沙雷菌为同一克隆株;10株肺炎克雷伯菌亲缘关系相近.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MIC为2~8μg/ml,肺炎克雷伯菌K10为128和256μg/ml.所有菌株接合试验均获得成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接合子的MIC由原来的≤0.125μg/ml上升到1~2μg/ml.IEF、PCR扩增和序列分析证实黏质沙雷菌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等电点(p1)为6.7]和pI为6.5的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产TEM-1(pI5.4)、KPC-2、CTX-M-14(p17.9)和pI为7.3的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产KPC-2、CTX-M-15(pI 9.0)和pI为7.3的B内酰胺酶;所有接合子均只产KPc-2一种β内酰胺酶.所有接合子质粒DNA的EcoR Ⅰ、Hind Ⅲ和Bcu Ⅰ限制性酶切图谱完全相同.外膜蛋白的十二烷基磺酸钠一聚丙烯酰胺电泳和基因序列分析发现肺炎克雷伯菌KIO由于OmpK36基因中存在插入序列ISEcp1而导致OmpK36膜孔蛋白的缺失.结论我院ICU病房出现大量碳青霉烯耐药的黏质沙雷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KPC-2是引起这些细菌对碳青霉烯耐药或敏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KPC-2合并膜孔蛋白缺失可导致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高水平耐药;同一种编码blaKPC-2的质粒在3种不同属的细菌之间传播.

  • 大肠埃希菌质粒型碳青霉烯酶KPC-2检测和分析

    作者:蒯守刚;邵海枫;王卫萍;史利宁;张小卫;范明

    目的 研究普外科病区出现的4株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大肠埃希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机制.方法 用K-B纸片法和琼脂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三维酶抑制试验和EDTA-Na_2协同试验分析酶的性质,通过脉冲场琼脂糖凝胶电泳(PFGE)分析耐药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特异性PCR及序列分析、接合试验、碱裂解法提取质粒和质粒转化试验研究碳青霉烯耐药的分子机制.结果 4株大肠埃希菌对包括碳青霉烯在内的多种抗菌药物广泛耐药,PFGE显示4株分离株属于不同的克隆型,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主要由相对分子质量约56 000的质粒携带的KPC-2基因介导,转化试验显示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并未携带在同一质粒上.结论 我院出现碳青霉烯耐药的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主要由质粒介导的KPC-2基因引起.

  • 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研究与感控策略

    作者:刘丁;张莉萍

    国内外监测数据显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不断增多,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问题.高度关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能力建设,积极开展肠杆菌科细菌碳青霉烯耐药机制研究,切实提高实验室对CRE的检测水平,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监管,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CRE院感发生的有效措施.(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3,36:300002)

  • mCIM法检测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性能评价

    作者:闫玲;翟菁华;顾兵;马萍;张丽;王彦玲

    目的 评估改良的碳青霉烯类灭活法(mCIM)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能力.方法 以革兰阴性杆菌为研究对象,PCR技术检测菌株携带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结果为金标准,CLSI新推荐的mCIM作为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表型筛选方法,同时增加不同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厄他培南作为药物底物进行筛选能力的研究.结果 112株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革兰阴性杆菌检测到碳青霉烯酶编码基因阳性菌株70株,mCIM采用不同药物底物筛选肠杆菌科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P<0.05).mCIM采用不同药物底物筛选非发酵菌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P<0.05).mCIM筛选肠杆菌科与非发酵菌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特异度均为100%,敏感度肠杆菌科高于非发酵菌.mCIM更适用于肠杆菌科产碳青霉烯酶菌株的筛选,同时选用亚胺培南作为药物底物检测敏感度高.结论 mCIM法检测肠杆菌科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具有高敏感度与高特异性,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结果易于判读,适合在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开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8,41:321-323)

  • 四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筛选金属酶方法的比较

    作者:胡燕燕;周宏伟;孙谦;蔡加昌;陈功祥;张嵘

    目的 以EDTA为金属酶抑制剂,比较4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金属酶筛选的效果.方法 从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集产金属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杆菌30株(16株肠杆菌科细菌和14株非发酵菌)、产KPC肠杆菌科9株和产OXA鲍曼不动杆菌10株,用双纸片金属酶筛查试验分析IPM、MEM、PAN和ETP在加入EDTA前后抑菌环直径的变化.结果 当以抑菌环直径差值≥5 mm为假定判读标准时,PAN组的敏感度相对较高[66.7% (20/30)],其次为MEM组[63.3% (19/30)]和IPM组[60.0% (18/30)],ETP组差[43.3% (13/30)];当以抑菌环直径差值≥4 mm为假定判读标准时,MEM组和PAN组的敏感度达到80.0% (24/30).以抑菌环直径差值≥3 mm为假定判读标准时,IPM组和MEM组的敏感度达到90.0% (27/30),而PAN组和ETP组的敏感度为83.3% (25/30);在这3类假定判读标准下,4种抗生素的特异度均达到100%.用金属酶筛查试验筛选16株产金属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当以5 mm为假定判读标准时,PAN组的敏感度高[75.0% (12/16)];以4mm为假定判读标准时,PAN组的敏感度高达93.8% (15/16),远高于IPM组[75.0% (12/16)]、MEM组[68.8% (11/16)]和ETP组[68.8% (11/16)].结论 以EDTA为抑制剂的金属酶筛查试验,操作简便快捷,特异性高.不推荐使用ETP来筛查金属酶,对于革兰阴性杆菌的金属酶筛选可选择以≥4 mm为判读标准的MEM或PAN纸片;对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金属酶筛选试验可选择以≥4 mm为判读标准的PAN纸片;而对于非发酵菌的金属酶筛查试验,不推荐使用PAN.

  • 简介美国NCCLS抗生素药敏试验操作标准(2001年版)变更内容

    作者:胡继红;高振翔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在2000年召开的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委员会分会上,对1999年以及以前出版的需氧菌的纸片扩散法(M2)和稀释法(M7)药敏试验文件、表格等部分内容作了重要变更,更改内容编入2001年1月出版的第11版信息增刊(M100-S11)[1]. 在M2文件中有新增的信息22处,更改9处和删除1处; M7文件中有新增信息22处,更改6处和删除1处. 现将M100-S11文件中变更之处摘录整理,供读者参考. A组主要试验及报告的抗生素(A组);B组主要试验及选择性报告的抗生素(B组);C组补充试验及选择性报告的抗生素(C组);U组仅用于泌尿道的补充试验的抗生素(U组).对该组细菌有临床适应症但一般不允许用于常规试验与报告的抗生素(O组).M100-S11文件中新增加的药物有:口服头孢类cefditoren;脂肽类daptomycin; 卡巴配能类ertapenem;氟喹诺酮类gatifloxacin, gemifloxacin和 moxifloxacin;oxazolidinone类linezolid;青霉素类mecillinam;酮酯类telithromycin.

  • 我国28家医院中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及同源性分析

    作者:周志慧;张俊丽;瞿婷婷;俞云松;周建英;李兰娟

    目的 调查中国16个城市28家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碳青霉烯类抗牛素耐药情况、产金属酶情况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中国16个城市28家医院2006年7月到2007年7月临床分离的我国医院内病原菌耐药监测(NPRS)所保留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654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MIC,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同源性;Etest法进行金属酶表型筛选;PCR扩增及克隆测序分析金属酶基因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real time RT-PCR)检测金属酶的转录水平.结果 共筛选出275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株,其中259株为耐药株,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7.5%(245/654)和28.0%(183/654).275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中金属酶表型阳性率6.55%(18/275),金属酶基因型阳性率8.73%(24/275).6株金属酶基因型阳性而表型阴性菌株的金属酶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18株金属酶表型阳性菌株(Z=-2.335,P<0.05).259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菌株PFGE分属89个型,24株金属酶基因型阳性菌株来自6个城市,分为9个PFGE克隆型.结论 我国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率高;未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大范围单克隆株流行.产金属酶不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

  • 外排泵高表达和外膜蛋白缺失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耐药中的作用

    作者:衣美英;王鹏远;黄汉菊;刘玉村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PA)外科监护室(SICU)分离株对碳青霉烯的耐药机制.方法用Western 印迹和逆转录PCR测定外膜蛋白OprD、OprN表达水平和基因mexA的mRNA水平;用PCR扩增IMP、VIM金属酶基因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调控基因mexR,并测序.结果从SICU分离的49株PA,42株对碳青霉烯耐药,其OprD表达除PA42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或缺失,而正常表达OprD的7株菌,均对2种碳青霉烯敏感.27株菌高表达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高表达组对亚胺培南耐药率81.5%(22/27) 与低表达组耐药率86.4%(19/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 P=0.943);而高表达组对美罗培南耐药率44.4%(12/27)与低表达组耐药率13.6% (3/22)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7, P=0.020).14株表达了MexEF-OprN,但表达组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与未表达组耐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 P=1.000).8株高表达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的调控基因mexR发生变异,其中7株出现氨基酸替换,1株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未发现产IMP、VIM金属酶菌株.结论本院SICU分离的PA,对碳青霉烯耐药主要是由外膜蛋白OprD表达降低或缺失引起,与IMP、VIM金属酶无关;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的高表达对美罗培南的耐药起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与调控基因mexR变异有关.

  • 亚胺培南不敏感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基因的检测

    作者:沈瀚;宁明哲;周万青;曹小利;张之烽;张葵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酶基因在亚胺培南不敏感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亚胺培南不敏感的大肠埃希菌25株,K-B纸片法测定菌株对药物的敏感性;采用EDTA协同试验及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PCR法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25株大肠埃希菌呈现泛耐药现象,其中亚胺培南耐药15株,中度敏感10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1 5株,金属酶表型试验全部阴性;15株菌株检出KPC-2酶基因,未检出其它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 产KPC-2酶是造成该院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