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作者:季秋晴;沙岩;王丹;刘苗;周阳;周红丽

    肠杆菌是医学、兽医临床感染中常见的致病菌,大肠杆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主要与菌体中存在的外排泵有关.研究肠杆菌的多重耐药机制将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指导.在肠杆菌科中发现抗生素抗性基因存在基因水平转移,表明肠杆菌适应抗生素药物的分子进化机制.此外,Mar操纵系统是肠杆菌科外排泵表达的重要调节系统,可以调控肠杆菌科抗性基因表达终影响肠杆菌对抗生素的多重耐药性.肠杆菌耐药菌株既有致病性又有抗性.在大肠杆菌多重耐药较为严重的情况下,其MarR调控子如何控制对AcrAB外排泵的表现方式,继而引发大肠杆菌多重耐药性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蝇类携带致病肠杆菌分离及耐药性检测

    作者:钟玮;杨雨;刘杨;赵锋;黄筱宇;陈琳;裴晓方

    目的 了解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口岸蝇类携带致病肠杆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通过布放蝇笼捕捉蝇类,使用添加有头孢菌素(20 μg/ml)的麦康凯平板从捕获的蝇类中分离其携带的致病肠杆菌,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实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测试及耐药基因型测定.结果 从2011年4月至2011年9月捕获的蝇类中分离到致病肠杆菌48株,其中大肠杆菌37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铜绿假单胞菌3株,嗜水气单胞菌2株.对分离到的48株肠杆菌进行抗生素耐药性实验,对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头孢噻吩和头孢呋辛耐药,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不耐药.所有菌株均对8种或8种以上的常见抗生素耐药.分离的大肠杆菌(n=37)和肺炎克雷伯菌(n=6)均产ESBL,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98.1%,对头孢他啶耐药率11.5%.对产ESBL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测试,TEM型为常见型(67.4%),SHV型(16.3%)多见于肺炎克雷伯菌,未发现同时产生ESBL和AmpC的-超广谱层内酰胺酶(SSBLs)菌株.结论 从双流国际机场口岸环境内蝇类分离到致病肠杆菌多重耐药,且携带有产ESBL的耐药基因.

  • 中国安徽阜阳劣质婴儿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

    作者:刘秀梅;裴晓燕;郭云昌

    2004年中国安徽阜阳劣质婴儿配方粉事件引起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为了调查婴儿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状况,根据美国FDA和加拿大实验室的方法,建立了婴儿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分离鉴定技术.从87份阜阳劣质奶粉样品中检测到11份阪崎肠杆菌阳性样品,污染阳性率为12.6%.用API 20E和Qualicon BAX(R)系统鉴定了11株阪崎肠杆菌.这是国内首次从婴儿配方粉中分离到阪崎肠杆菌菌株.

  • 市售配方粉中阪崎肠杆菌检测方法的比较

    作者:裴晓燕;郭云昌;余东敏;刘秀梅

    目的 比较和分析两种不同的阪崎肠杆菌定性检测方法的区别.方法修改采用美国FDA和ISO阪崎肠杆菌检测方法,同时对194份市售配方粉进行定性检测.结果经过选择性增菌和分离.第二法中待鉴定的阪崎肠杆菌疑似菌落只有8个,明显少于第一法,而且其特征性菌落易于辨认.运用两种方法分别检测到4个和5个阳性样品,其中第二法检出的1个阳性样品在第一法中未检出.结论第二法中的选择性增菌液肉汤mlST-Vm和阪崎肠杆菌显色培养基的选择性明显优于第一法中相应的培养基.可以大大减少工作量,简单省时.

  • 从进口浓缩营养粉中检出阪崎肠杆菌

    作者:王志强;许龙岩;李志勇;凌莉

    为保证供特殊人群食用的营养食品的安全,对进口浓缩营养粉进行监测,从中检出1株阪崎肠杆菌.提示特殊食品的监测十分必要.

  • 阪崎肠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与健康危害

    作者:裴晓燕;刘秀梅

    阪崎肠杆菌是肠杆菌科的一种,1980年由黄色阴沟肠杆菌更名为阪崎肠杆菌.阪崎肠杆菌能引起严重的新生儿脑膜炎、小肠结肠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达50%以上.目前,微生物学家尚不清楚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来源,但许多病例报告表明婴儿配方粉是目前发现的主要感染渠道.阪崎肠杆菌的生物学性状及其对人群的健康危害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被报告.

  • 阪崎肠杆菌-食品安全控制的新目标

    作者:刘秀梅

    自1961年英国首次报道阪崎肠杆菌引起婴儿脑膜炎病例以来,世界上相继有多个国家报道了新生儿阪崎肠杆菌感染事件,婴儿配方奶粉与疾病的暴发密切相关.在2003年第35次食品卫生法典大会上,美国和加拿大提出了有关控制婴幼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危险性框架,指出1岁以下的易感婴幼儿感染阪崎肠杆菌后有生命危险.2004年第36次食品卫生法典大会一致通过并设立了以加拿大为首的起草工作组,加速修订婴幼儿食品国际卫生操作规范,制定阪崎肠杆菌和其它可能导致婴幼儿健康危害的相关病原菌的微生物标准.

  • 2011年第2季度我院细菌的分析报告

    作者:刘志雪

    随着临床医生对细菌检测的重视,以及细菌变异,细菌耐药的增多,特别对第2季度4~6月送检的标本加以检测,共送检标本846份.共检出菌550株,检出率65%.检验结果:①革兰氏阴性菌230份,占阴性菌的41.8%;肠杆菌44例,占阴性菌的19%;大肠埃希氏54例,占阴性菌的23.5%;绿脓杆菌26例,占阴性菌的11%;志贺沙门氏36例,占阴性菌的15.6%;肺炎克雷伯30例,占阴性菌的13%;枸橼酸杆菌18例,占阴性菌的7.8,气假单胞12例,占阴性菌的5%,其他7例.

  • 阪崎肠杆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的研究

    作者:裴晓燕;郭云昌;刘秀梅

    目的 对阪崎肠杆菌食品分离株进行核糖体分型,并分析其分型效果.方法采用杜邦Riboprinter~(TM)指纹图谱分析仪对2株阪崎肠杆菌标准菌株和28株分离株进行核糖体分型,运用BioNumerics数据库软件建立相应的核糖体指纹图谱数据库,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核糖体分型将2株阪崎肠杆菌标准菌株和28株分离株分成26种核糖体带型,其中22种带型分别对应1株阪崎肠杆菌试验菌株,其他4种带型分别对应2株试验菌株,不同带型之间的低相似度为31.58%.所有菌株的酶切条带数为10个左右,酶切条带分子量范围位于1~50 kb之间.同时,使用BioNumerics软件对结果进行分群和多维尺度分析,可见核糖体分型主要分为4个群.结论 自动化核糖体分型可以方便快捷的实现阪崎肠杆菌的分型.

  •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用于肠杆菌检测的研究现状

    作者:李文桂;陈雅棠

    肠杆菌是肠道疾病的一种病原体.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新的核酸扩增技术,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简便快速等优点,可用于肠杆菌的快速诊断.本文拟就LAMP检测肠杆菌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 儿科患者中对碳青霉烯类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和耐药基因的研究

    作者:董方;徐樨巍;宋文琪;许宏;刘锡青;常梅

    目的 研究儿科临床分离的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和产生碳青霉烯酶的耐药基因特征.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分离出的46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测定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值,按照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 2011年推荐标准判断结果.使用改良Hodge试验和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确证.使用PCR方法进行碳青霉烯酶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46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26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占56.5%,13株为阴沟肠杆菌,占28.3%,7株为大肠埃希菌,占15.2%.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不敏感率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69.2%和80.8%,阴沟肠杆菌76.9%和100%,大肠埃希菌85.7%和100%.46株肠杆菌科细菌,改良Hodge试验阳性40株(87.0%),双纸片协同试验阳性41株(89.1%).IMP基因阳性38株(82.6%),其余8株均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目前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菌株中,肺炎克雷伯菌多,占56.5%.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不敏感程度低于美罗培南,对碳青霉烯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产生B类金属酶,均为IMP基因型.

  • 由肺部感染患者肺泡灌洗液及痰液中分离出生癌肠杆菌1例报道

    作者:杨少芳;高颖;任建平

    患者男,74岁,2010年2月行牙龈活检提示为腺癌.2011年7月19日因进行性消瘦,精神差,为求进一步治疗入院.入院后给予消炎,纠正心律失常,营养支持,后又因胰腺假性囊肿并肺部感染,建议患者及家属行CT等完善的检查以明确诊断,但被拒绝.经肺泡灌洗液和深部痰液培养及药敏提示,有生癌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复合型、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合并克柔假丝酵母感染[1-3],除抗生素治疗外,真菌感染,仅对伏立康唑敏感,但患者输注后出现房颤、血压下降,经对症治疗后,未见好转.患者全身状况进行性衰竭,伴随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低蛋白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终于2011年8月26日抢救无效死亡.

  • 头孢噻肟钠与清开灵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刘苗苗

    头孢噻肟钠(商品名康霸)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谱广,为白色、类白色或黄色结晶粉末 .对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等肠杆菌、革兰阴性菌有强大活性.清开灵是一种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药物,为棕黄色或棕红色的澄明液体,多用于热病、神昏、中风偏瘫、神志不清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两者存在配伍禁忌,现报告如下,以供临床用药参考.

  • 产气荚膜梭菌和阴沟肠杆菌致胫腓骨骨折伤口感染1例分析

    作者:王燕;隋秀丽;宫浩

    对产气荚膜梭菌和阴沟肠杆菌致胫腓骨骨折伤口感染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6岁.主诉粉碎机零件砸伤右下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1个月余,于2007-10-08入院.自诉1个月前不慎被粉碎机零件砸伤右下肢,急到当地私人诊所清创包扎,用夹板固定制动,经换药发现夹板处皮肤坏死,急诊来我院治疗.

  • 阴沟肠杆菌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耀辉;谢凤云;周少雄

    目的了解本地区阴沟肠杆菌临床分离产诱导型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美国DADE产Mi-croScan AutoScarn-4型微生物分析仪及其NC21鉴定板和符合NCCLS标准的Ver Sion22分析软件,对66株阴沟肠杆菌检测产IB和对20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阴沟肠杆菌产IB株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不产IB株(P<0.005).结论本地区抗生素诱导阴沟肠杆菌检测产IB率较高,且耐药严重.

  • 阴沟肠杆菌251株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秀云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的科室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控制和预防阴沟肠杆菌的感染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09-11-2011-10阴沟肠杆菌的感染情况,对分离的251株阴沟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1株阴沟肠杆菌占同期全部细菌的8.1%,呼吸道标本的检出率高,构成比69.2%,其次是尿液,构成比10.3%;251株阴沟肠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0.8%~19.9%)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在40%以上,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与头孢菌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的耐药率相比,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临床应加强对该菌的耐药性检测与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 阴沟肠杆菌外膜蛋白缺失与头孢西丁耐药的关系

    作者:李向阳;杨锦红;陶洪群;缪汉强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外膜上的外膜蛋白与头孢西丁耐药的关系.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M100-S9文件的确认试验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超声破碎法提取ESBLs和外膜蛋白(OMP),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ESBLs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OMP的成分.结果头孢西丁耐药的9株阴沟肠杆菌菌株中,有6株菌株缺少分子量为18 000蛋白区带,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其中有5株产生ESBLs;2株菌株有18 000蛋白区带,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1株菌株不缺少外膜蛋白,产生ESBLs,但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对头孢西丁敏感的产ESBLs菌株,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也不缺少外膜蛋白.结论 18 000外膜蛋白缺失与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耐药有密切关系.

  • 两种检测阴沟肠杆菌AmpC酶方法的比较

    作者:周志慧;李兰娟;俞云松;裘云庆;马亦林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简便易行的AmpC酶的表型筛选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表型筛选和三维试验,对144株阴沟肠杆菌进行AmpC酶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检测部分菌株的等电点和ampD基因.结果 144株阴沟肠杆菌表型筛选结果显示高产AmpC酶的菌株共有35株,占24.31%(35/144).表型筛选与三维试验相比总符合率为89.58%(129/144).2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反的有5株菌,其中4株菌的等电点条带均不能被氯唑西林抑制,另1株菌株等电点检测有5条带(其中2条被氯唑西林抑制).3株ampD基因阳性菌株测序结果显示均存在71,72,75位氨基酸发生改变,其中有2株还存在101位氨基酸改变.结论表型筛选法检测AmpC酶结果可靠、方法简便,易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 多重耐药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研究

    作者:余方友;傅颖媛;胡龙华;贾坤茹;韩立中;倪语星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017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 .方法使用双纸片扩散法和改良三相试验对阴沟肠杆菌017进行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确定基因型别.结果阴沟肠杆菌017经双纸片扩散法证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经三相试验证实该菌除了产ESBLs外,还同时产AmpC酶.PCR产物经测序长度为579 bp,与GENEBANK的PAPER1A基因序列100%符合,确定为PER-1基因.结论阴沟肠杆菌017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是PER-1型 ESBLs和AmpC酶所致.

  • 从胰腺囊肿脓液中分离出致癌肠杆菌

    作者:孙恩华;李荣国;宋玉英

    2000年7月,我们从一例胰腺假性囊肿合并感染的患者脓液中,分离出一株致癌肠杆菌(Enterobacter Cancergenus),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44岁,因胰腺假性囊肿并感染入院.体温39.2℃,血常规WBC 13.01×109/L、N 0.86、L 0.14、ALT 135 U/L、GGT 313 U/L、TBIL 23.1 μmol/L、DBIL 8.1 μmol/L、AST 46 U/L、LDH 422 U/L、血AMK 152 U/L、尿AMY 1 540 U/L,CT显示胰腺假性囊肿,行胰腺假性囊肿感染切除术.术中取黄色脓液做细菌培养,并于术后第2天,取引流液做细菌培养,两次均培养出致癌肠杆菌.经用亚胺培南抗感染治疗后,痊愈出院.定.

153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