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产气荚膜梭菌和阴沟肠杆菌致胫腓骨骨折伤口感染1例分析

    作者:王燕;隋秀丽;宫浩

    对产气荚膜梭菌和阴沟肠杆菌致胫腓骨骨折伤口感染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56岁.主诉粉碎机零件砸伤右下肢,疼痛、肿胀、活动受限1个月余,于2007-10-08入院.自诉1个月前不慎被粉碎机零件砸伤右下肢,急到当地私人诊所清创包扎,用夹板固定制动,经换药发现夹板处皮肤坏死,急诊来我院治疗.

  • 阴沟肠杆菌251株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杨秀云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的科室分布特征及耐药情况,为控制和预防阴沟肠杆菌的感染及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09-11-2011-10阴沟肠杆菌的感染情况,对分离的251株阴沟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WHONET 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1株阴沟肠杆菌占同期全部细菌的8.1%,呼吸道标本的检出率高,构成比69.2%,其次是尿液,构成比10.3%;251株阴沟肠杆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美洛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0.8%~19.9%)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在40%以上,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与头孢菌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的耐药率相比,耐药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阴沟肠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临床应加强对该菌的耐药性检测与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用药,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 阴沟肠杆菌外膜蛋白缺失与头孢西丁耐药的关系

    作者:李向阳;杨锦红;陶洪群;缪汉强

    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外膜上的外膜蛋白与头孢西丁耐药的关系.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M100-S9文件的确认试验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超声破碎法提取ESBLs和外膜蛋白(OMP),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ESBLs活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OMP的成分.结果头孢西丁耐药的9株阴沟肠杆菌菌株中,有6株菌株缺少分子量为18 000蛋白区带,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其中有5株产生ESBLs;2株菌株有18 000蛋白区带,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1株菌株不缺少外膜蛋白,产生ESBLs,但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对头孢西丁敏感的产ESBLs菌株,不产生头孢西丁水解酶,也不缺少外膜蛋白.结论 18 000外膜蛋白缺失与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耐药有密切关系.

  • 两种检测阴沟肠杆菌AmpC酶方法的比较

    作者:周志慧;李兰娟;俞云松;裘云庆;马亦林

    目的建立一种新的简便易行的AmpC酶的表型筛选方法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表型筛选和三维试验,对144株阴沟肠杆菌进行AmpC酶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并检测部分菌株的等电点和ampD基因.结果 144株阴沟肠杆菌表型筛选结果显示高产AmpC酶的菌株共有35株,占24.31%(35/144).表型筛选与三维试验相比总符合率为89.58%(129/144).2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反的有5株菌,其中4株菌的等电点条带均不能被氯唑西林抑制,另1株菌株等电点检测有5条带(其中2条被氯唑西林抑制).3株ampD基因阳性菌株测序结果显示均存在71,72,75位氨基酸发生改变,其中有2株还存在101位氨基酸改变.结论表型筛选法检测AmpC酶结果可靠、方法简便,易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 多重耐药产PER-1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研究

    作者:余方友;傅颖媛;胡龙华;贾坤茹;韩立中;倪语星

    目的研究多重耐药阴沟肠杆菌017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的机制 .方法使用双纸片扩散法和改良三相试验对阴沟肠杆菌017进行β内酰胺酶的表型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确定基因型别.结果阴沟肠杆菌017经双纸片扩散法证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经三相试验证实该菌除了产ESBLs外,还同时产AmpC酶.PCR产物经测序长度为579 bp,与GENEBANK的PAPER1A基因序列100%符合,确定为PER-1基因.结论阴沟肠杆菌017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主要原因是PER-1型 ESBLs和AmpC酶所致.

  • 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耐药与ampR调节基因的研究

    作者:张丁丁;范昕建;杜琼;钟亚玲;饶绍琴;黄文方

    目的 对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检出率、耐药性及ampR调节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探讨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性与ampR调节基因的关系.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对阴沟肠杆菌进行药敏试验,酶粗提物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经表型筛选法筛选,对其中2株去阻遏高产突变株和1株高度诱导株产AmpC酶的ampR基因行PCR扩增并对产物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阴沟肠杆菌产AmpC酶株的检出率为26.1%.产AmpC酶株中检出去阻遏高产突变株9株,高度诱导株2株,阴沟肠杆菌去阻遏高产突变株ampR基因的氨基酸序列Asp-135→Asn发生突变.结论 产AmpC酶细菌多呈多重耐药,亚胺培南是治疗产AmpC酶细菌感染的较可靠的药物.阴沟肠杆菌ampR基因突变可能与其去阻遏表达有关.

  • 阴沟肠杆菌纸片扩散药敏试验中抑菌环内菌落分析

    作者:张磊;丁柳;庄杰;王军;吕晓菊

    目的分析阴沟肠杆菌纸片扩散药敏试验中头孢菌素抑菌环内菌落出现原因,并为纸片法药敏结果正确解释提供依据.方法从药物敏感性、β内酰胺酶等电点、诱导性和染色体DNA指纹图等方面对抑菌环内菌落和其原始株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5/35株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在头孢菌素抑菌环内出现小菌落.抑菌环内菌落分析显示,17株属AmpC β内酰胺酶完全去抑制突变个体,8株属部分去抑制突变个体.结论阴沟肠杆菌纸片扩散药敏试验中头孢菌素抑菌环内菌落是其去抑制突变而高产AmpC β内酰胺酶个体.医院感染中的阴沟肠杆菌是一个在药物敏感性上存在异源性的群体.对其抑菌环内出现耐药菌落,在排除污染后,应解释为耐药.

  • 纸片双抑制剂平行抑制试验有效分析阴沟肠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作者:蒋晓飞;韩立中;阮斐怡;蒋筠翡;刘英;倪语星;吕元;洪秀华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速有效分析阴沟肠杆菌是否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方法.方法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阴沟肠杆菌029、阴沟肠杆菌O29M和阴沟肠杆菌1194E.用纸片双抑制剂平行抑制试验(DDIST)、临床和实验标准协会/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化委员会(CLSI/NCCLS)推荐的用于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ESBLs的纸片法和E-试验MIC法对本院连续的不重复的58株阴沟肠杆菌临床菌株进行ESBLs分析,用一系列ESBLs特异引物对其中27株耐头孢他啶或头孢噻肟的菌株进行扩增,以验证上述各种方法的准确性.结果PCR法从20/27株阴沟肠杆菌中扩增到ESBLs 基因,DDIST法检出20株ESBLs产株,CLSI/NCCLS法仅检出4株,E-试验MIC法检出0株.结论纸片双抑制剂平行抑制试验是一种能快速有效分析阴沟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方法.

  • 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临床株ampC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作者:佘丹阳;刘又宁

    目的 克隆一株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阴沟肠杆菌的ampC基因,并研究其编码的AmpCβ-内酰胺酶的特性.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阴沟肠杆菌ECLC074的ampC 基因,将扩增的目标片段连接入pMD18-T 进行双链测序后,进一步克隆入pACYC184质粒,用获得的pACYC184/ampC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MC4100.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阴沟肠杆菌ECLC074, 大肠杆菌 MC4100 及大肠杆菌 MC4100重组菌的抗生素敏感性, 采用三维试验及等电聚焦电泳研究β-内酰胺酶的特性.结果 DNA测序及限制性酶切分析结果表明,阴沟肠杆菌ECLC074的ampC 基因已被克隆入pACYC184质粒,大肠杆菌 MC4100重组菌和阴沟肠杆菌ECLC074均产生一种等电点为7.8的β-内酰胺酶,该酶具有AmpCβ-内酰胺酶的耐药表型特征.结论 阴沟肠杆菌的ampC基因可以被克隆入pACYC184质粒,并能在大肠杆菌 MC4100中表达,这为深入研究染色体AmpCβ-内酰胺酶创造了条件.

  • 同时携带blaNDM-1和blaKPC-2基因的一株阴沟肠杆菌检测及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赵晓杰;姜飞;康海全;邓丽华;顾兵;马萍

    目的 探讨一株同时携带NDM-1和KPC-2基因的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机制及其分子传播机制.方法 菌株分离自2013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痰液.采用改良Hodge试验和金属酶初筛试验检测菌株是否产碳青霉烯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blaMUS-1、blaVIM-1、blaVIM-2、blaIMP、blaKPC-2、blaNDM-1、blaOXA-48和blaGES等碳青霉烯酶基因,并对阳性片段进行基因测序;通过质粒接合、转化实验证实耐药基因是否由质粒介导,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阴沟肠杆菌改良Hodge试验和金属酶抑制试验均为阳性,PCR产物测序证实该菌株携带NDM-1和KPC-2基因,其中NDM-1基因携带在54×103bp的IncX型质粒上,KPC-2基因携带在42×103bp未分型质粒上.药敏试验发现该菌株仅对四环素(2μg/Ml)和替加环素(1μg/Ml)敏感.患者经替加环素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后症状好转.结论 阴沟肠杆菌携带的NDM-1和KPC-2基因可由质粒介导传播,临床上应结合药敏试验治疗该菌引起的感染.

  • 阴沟肠杆菌引起的原发性颈椎间盘炎一例

    作者:孟飞;张迪;张计成;徐佳欣;马雷;孟宪中

    患者,女,27岁,从事渔业买卖.主诉颈肩部疼痛1个月,双上肢疼痛半个月于2014年9月1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出现颈肩部疼痛,有时呈痉挛性,并出现发热,体温39℃,于北京某社区医院诊断为“落枕”,治疗(不详)10 d后体温恢复正常.发病第3天于北京某医院行颈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未见异常.半个月前患者出现双上肢疼痛,就诊于新乐县医院,于2014年9月12日行颈椎核磁共振(MRI)检查示:“椎体间信号异常改变”.后转入我院.

  • 医院内产β-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的检测

    作者:邱清芳;丁兆明;任福荣

    目的了解医院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阴沟肠杆菌的流行情况. 方法用改良三维实验检测86株阴沟肠杆菌中表型可疑产酶的菌株. 结果检出产酶菌26株,其中高产AmpC酶17株,ESBLs 4株,同时高产AmpC酶和ESBLs 5株;产酶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菌. 结论及时准确检测阴沟肠杆菌的产酶株,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缓对细菌耐药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 Thr70残基替换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底物特性的影响

    作者:佘丹阳;刘又宁

    目的:研究阴沟肠杆菌AmpC酶第70位苏氨酸(Thr)残基突变对其底物特性的影响.方法:PCR(聚合酶链反应)法克隆野生型ampC基因,PCR定点突变法在野生型ampC基因上构建点突变,使野生型AmpC酶的第70位Thr分别被异亮氨酸(Ile)、天冬酰胺(Asn)或丝氨酸(Ser)替换.琼脂稀释法测定β-内酰胺抗生素对各重组菌的低抑菌浓度(MIC),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野生型或突变型AmpC酶对β-内酰胺抗生素的相对水解率.结果:Thr70被Asn或Ser替换对阴沟肠杆菌AmpC酶的底物特性没有明显影响,也没有改变重组菌的耐药特性;Thr70被Ile替换后,AmpC酶对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和头孢噻肟的的相对水解率分别升高了约120倍、4倍和6倍,并使头孢呋辛对重组菌的MIC增加了16倍.结论:Thr70替换为Ile可以增强阴沟肠杆菌AmpC酶对氧亚氨基头孢菌素的水解活性,其机制可能与Thr70和Gln219之间的氢键连接因突变消失有关.

  • 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DHA-1型AmpC酶基因的研究

    作者:冯长海;沈定霞;曹敬荣;罗燕萍

    目的:研究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DHA-1型AmpC酶及其基因类型.方法:利用3-氨基苯酚硼酸对AmpC酶的抑制作用检测阴沟肠杆菌的AmpC酶,通过接合实验分析质粒携带ampC基因的转移,用多重PCR及DNA测序技术测定AmpC酶基因,将序列测定结果用EMBO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对头孢西丁和头孢噻肟不敏感的59株临床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AmpC酶阳性53株,接合实验成功3株,进一步用PCR及DNA测序技术测出此3株阴沟肠杆菌及其接合子细菌的质粒ampC基因类型为DHA-1型.结论:从我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阴沟肠杆菌中检测到AmpC酶,并成功获得3株接合子细菌,从接合子细菌的质粒中检测到DHA-1型ampC基因.

  • 阴沟肠杆菌Amp C酶的诱导性及对酶抑制剂的敏感性研究

    作者:张永龙;李家泰;赵鸣武

    目的 探讨阴沟肠杆菌Amp C酶的特性及对酶抑制剂的敏感性。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研究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坦联合对10株头孢他啶耐药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应用紫外法和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研究临床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Amp C酶的诱导作用以及3种抑制剂对Amp C酶的抑制作用。结果 舒巴坦不能增强头孢他啶的抗菌作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对头孢他啶耐药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亚胺培南对Amp C酶的诱导作用较强,酶抑制剂R0481220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结论 产Amp C酶的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可考虑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进行治疗。

  • 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程玉谦;宋诗铎;魏殿军;祁伟;郭文学

    目的:调查近期天津市社区和院内获得性阴沟肠杆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天津市八家三级甲等医院于2001年2月-2002年2月分离的95株阴沟肠杆菌.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软件分析.结果:阴沟肠杆菌感染中患者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占53.7%.主要疾病是肺感染,占85.3%.阴沟肠杆菌临床株对头孢唑啉的耐药率高,其次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氨苄西林,对三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在44.4%~66.7%.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对环丙沙星和阿米长星耐药率分别为25%和29.5%.结论:治疗阴沟肠杆菌引起的感染要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及氨基糖甙类抗菌药,重症感染可用亚胺培南.

  • 能量抑制剂CCCP对环丙沙星在阴沟肠杆菌内聚积的影响

    作者:葛庚芝;于树云;毕玲;司进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的聚积以及能量抑制剂间苯腙氯羰氰(CCCP)对细菌摄取环丙沙星的影响,探讨主动泵出机制在细菌对喹诺酮耐药性产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荧光光度法测定阴沟肠杆菌细胞内环丙沙星的浓度,并对应用CCCP前后细菌细胞内环丙沙星聚积稳态浓度进行比较.结果:受试菌对环丙沙星的摄取均在5 min内达到稳态浓度,耐药菌株的稳态浓度低于敏感菌株,应用CCCP后耐药菌细胞内的环丙沙星聚积浓度明显增加.结论:细菌细胞内能量依赖的环丙沙星聚积浓度的减少,在阴沟肠杆菌对环丙沙星产生的耐药性中具有一定作用.

  • 佳木斯地区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质粒介导头孢菌素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

    作者:于海东;辛华;王英;张文陆;王勇;马雷;杨慧

    目的 了解佳木斯地区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中质粒介导头孢菌素酶(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流行情况及主要的基因型别.方法 127株临床分离无重复大肠埃希菌81株与阴沟肠杆菌46株,采用酶提取物三维实验检测产AmpC酶和ESBLs菌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质粒型AmpC酶与ESBLs基因及其序列测定以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 46株阴沟肠杆菌中,单产AmpC酶者、单产ESBLs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s者分别占21.7%、28.3%、6.5%;81株大肠埃希菌中,单产AmpC酶者、单产ESBLs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s者分别占19.8%、38.3%、9.9%.大肠埃希菌ESBLs基因型为TEM、SHV、CTX-M,质粒AmpC酶基因型为DHA.阴沟肠杆菌ESBLs基因型为TEM、SHV、CTX-M,质粒AmpC酶基因型为DHA.结论 CTX-M型和DHA-1型分别是本地区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主要流行基因型.

  • 肺穿刺诊断阴沟肠杆菌肺炎1例

    作者:贺思云;韩红梅

    患者,男,55岁,因间断咳嗽、咳痰半年于2012年2月16日入院.患者2011年10月开始因受凉后出现间断性咳嗽,以早晨为主,咳痰,咳白色痰,量不多,不易咳出,活动后自觉胸闷,遇冷空气或刺激性气体咳嗽明显加重,但无发热、寒战、胸痛、气短等症状,在家口服阿莫西林无效后停服,因症状轻未重视.于2012年1月4日因胃出血就诊当地医院消化科,常规胸片检查左肺片状阴影,行胸部CT:左肺舌叶33 mm×28 mm球形病灶,中间见支气管充气征,边缘有短毛刺.

  • 阴沟肠杆菌性扁桃体炎早期抗生素选择失当

    作者:李欣

    1 病例资料女,65岁.因反复发热、咽痛20余天就诊.半年前曾因喉癌行垂直半喉切除术.本次病程初期患者在外院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应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钠、头孢他啶及替硝唑治疗,无好转.

41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