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上颌Ni-Ti丝用于下颌扩弓1例分析

    作者:刘芳霞;李谆;张小霞

    对上颌Ni-Ti 丝用于下颌扩弓1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13岁.主诉牙列不齐,要求正畸治疗.查:恒牙列,牙列式(7+77+7),(6+66+6)中性(牙合).21唇倾,弓外牙,13~23牙弓宽度32 mm,15~25牙弓宽度37 mm,33~43牙弓宽度23 mm,35~45牙弓宽度32 mm,上颌拥挤度4 mm,下颌拥挤度2 mm,覆(牙合)4 mm,覆盖4 mm,曲面体层摄影显示11与21,21与22有重叠阴影,头颅定位片未见异常.

  •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作者:刘晓玲;刘健;袁红梅;苟凌云

    1病例简介女,38岁,主诉:无明显诱因反复右上腹阵发性绞痛20余天,加重1d.现病史:患者于2017年10月10日起右上腹反复疼痛,向右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腹痛未明显缓解.当地医院初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入院给予输液抗炎治疗,腹痛缓解后再次发作,表现同前.既往史:2005年12月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体格检查:腹部平坦,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无腹肌紧张,莫菲征阴性,肝区无叩击痛,腹部移动性浊音阴性.实验室检查:直接胆红素10.0 μ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82U/L,脂肪酶80U/L,谷氨酰转肽酶521 U/L.

  • 新型食管支架安放回收装置在食管癌支架置入术中的应用

    作者:韩兴贵

    目的 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中应用新型镍钛记忆合金食管支架安放回收装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将中晚期食管癌合并吞咽困难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新型镍钛记忆合金食管支架安放回收装置进行食管支架的安放.另选取30例同期放射治疗并行常规胃镜下食管支架安放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置入成功率、吞咽困难、生存质量及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置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6个月Stooler吞咽困难分级为0级和I级的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Kamofsky评分得分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晚期食管癌支架置入术中应用新型镍钛记忆合金食管支架安放回收装置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空心钛支撑架结合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康复护理

    作者:高春红;李素云;喻姣花;彭凡;杨操

    介绍了对28例行空心钛支撑架结合自体骨移植手术治疗早期硬骨头坏死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加强体位管理,做好并发症的现察及预防,术后分阶段实施康复训练,循序渐进,直至能负重行走.2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所有患者髋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基本正常,尤其是疼痛明显减轻,效果满意.

  • 上颈椎肿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张艳平;唐顺玲;许蕊凤

    上颈椎位置较高,术后易出现呼吸抑制及并发症,有较大危险性.总结了对12例上颈椎肿瘤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推拉气管练习、呼吸练习及Halo-Vest架的护理;术后呼吸的观察、预防气道通气障碍及继发性脑损害、伤口负压引流的观察、疼痛护理、稳定性重建、功能锻炼.本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窒息,经气管切开后,好转;余11例均恢复良好.

    关键词: 颈椎 脊椎肿瘤 护理
  • 应用机用镍钛锉行根管治疗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马春梅

    目的:探讨在应用机用镍钛锉行根管预备中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284例使用机用镍钛锉预备根管病人的护理配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随时检查器械的完整性、正确标记工作长度、掌握器械更换顺序以及充分的根管冲洗是护理配合的重点.结论:正确熟练的护理配合既能节省治疗时间,又可降低医师及患者的疲惫感,提高工作效率.

  • 钛板在老年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胸骨固定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郭龙辉;张竞超;徐敬;王文义;吴立文;宋晓东

    目的 研究钛板在老年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胸骨固定中的作用.方法 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术中采用单纯钢丝固定胸骨,实验组60例,采用钛板联合钢丝固定胸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关胸时间、术后术口疼痛率、胸骨裂开率以及胸骨再固定术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术后术口疼痛率(11.7%,7/60)低于对照组(38.3%,23/60)(x2=11.378,P<0.05);实验组的术后胸骨裂开发生率(3.3%,2/60)低于对照组(13.3%,8/60)(x2=3.927,P<0.05);实验组胸骨再固定术的发生率(1.7%,1/60)低于对照组(11.7%,7/60)(x2=4.821,P<0.05).实验组的关胸时间(39±5)min比对照组(30±2)min延长(x2=13.386,P<0.05).结论 钛板联合钢丝固定胸骨增加了老年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关胸时间,但是比钢丝固定胸骨的稳定性增加,术口疼痛减轻,胸骨裂开率降低,从而降低了胸骨再固定的风险.

  • 外伤性颅骨缺损钛网修补38例治疗体会

    作者:潘宝根;韩胜;彭彦辉;蔡琦

    目的:探讨三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意义、时机及临床经验.方法:对38例外伤后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钛网固定可靠、无浮动,外观对称美观.无头皮感染及排斥反应,无咀嚼功能受限.结论:三维钛网是目前较为理想的颅骨缺损修补材料,条件允许下宜尽早进行,术中几点技巧的应用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

  • 聚维酮碘溶液对钛板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生物膜的体外抗菌活性

    作者:刘德军;郝坦坦;王万明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细菌生物膜(BBF)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在45枚钛板表面建立SA的BBF后,将其随机分成3组,每组15枚钛板.其中两组随机选取10枚钛板分别置于0.25%、0.5%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中作用5 min,另外一组作为空白对照组;各组中的其余5枚钛板经超声裂解后做细菌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3组活菌率比较以SPSS 17.0软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不同层的活菌率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对照组培养24 h后成熟BBF中层活菌率为(67.4±1.1)%,底层活菌率为(39.4±2.2)%.中层和底层的BBF活菌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t=35.81,P<0.01).0.5%、0.2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 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分别为(66.7±1.4)%,(38.2±3.2)%、(66.5±1.0)%,(39.1±2.4)%;0.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 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与0.25%聚维酮碘溶液作用5 min后的BBF的中层、底层活菌率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都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0.25%和0.5%聚维酮碘组钛板经超声裂解后的血平板细菌培养均可见SA菌落形成.结论 0.25%、0.5%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对钛板表面SA的BBF作用5 min无明显抗菌活性.

  • 新型外卡式人工全腕关节假体的设计与活动范围研究

    作者:杨俊宇;徐永清;蔡兴博;宋慕国;马金星;何晓清

    目的 通过测量及收集桡骨远端关节面解剖学数据,设计新型外卡式全腕关节假体;初步评价新型外卡式全腕关节置换后腕关节活动功能.方法 根据在50例成人腕关节正侧位片(由解放军昆明总医院影像科提供)测得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与尺偏角,结合已有文献数据及国外人工全腕关节设计经验,设计新型外卡式人工全腕关节系统,掌倾角和尺偏角分别设计为10°和7°.活动范围测量实验采用自身配对设计,以6具新鲜冰冻保存成人上肢标本,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根据实验操作台固定器形状进行包埋处理.将标本固定于三维运动实验台上,分别于腕关节近端、远端各固定4个红外线可识别的球形标记物,向上肢标本掌屈、背伸、尺偏、桡偏4个方向施加4 Nm的纯力矩,使腕关节相应做上述运动.记录0载荷和大载荷时腕关节运动状态的图像并通过Cotex 3.0运动捕捉系统软件记录并计算出腕关节在4个方向上的活动范围.术前测量完成后,对6例标本使用新型外卡式人工全腕关节进行全腕关节置换,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测量新型人工腕关节假体置换后腕关节活动度.比较6具标本置换前与置换后在掌屈、背伸、尺偏、桡偏4个方向上的活动度.应用配对t检验对前后数据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标本在行全腕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术程顺利,术后关节活动流畅.相同载荷下,术后腕关节在背伸、尺偏、桡偏方向的活动度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掌屈方向大活动度为(72.3 ±4.8)°,术后掌屈方向大活动度为(54.9 ±6.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P<0.01).结论 新型外卡式全腕关节的设计在活动范围方面基本满足了腕关节的生物力学要求,值得进一步探究其性能.

  • 钛颗粒诱导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c1的表达

    作者:刘凤祥;朱振安;毛远青;李茂强;张书红;汤亭亭

    目的 探讨钙调磷酸酶(CN)/ 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途经在磨损颗粒诱导破骨细胞分化调节中的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11R-VIVIT肽和钛(Ti)颗粒对小鼠骨髓单核/巨噬细胞系细胞(BMMs)活力的影响;RT-PCR法分析Ti颗粒诱导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NFATc1 mRNA表达,并观察1R-VIVIT肽对Ti颗粒诱导NFATc1表达的影响;TRAP染色进行破骨细胞分化鉴定.结果 11R-VIVIT肽和Ti颗粒均不影响体外培养中的BMMs活力;Ti颗粒显著刺激破骨细胞分化(P<0.01)和NFATc1 mRNA表达;应用11R-VIVIT肽阻断CN/NFAT途径可显著抑制Ti颗粒诱导的NFATc1表达.结论 Ti颗粒刺激BMMs向破骨细胞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N/NFAT途径有关.

  • 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早期疗效

    作者:邱勇;孙旭;王斌;丁旗;朱泽章;钱邦平;俞杨;朱锋;马薇薇

    目的 探讨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PTR)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OS)的早期疗效.方法 本组共入选11例自2006年12月至2011年7月行VEPTR技术治疗的EOS患者.男性8例,女性3例,初次手术时年龄3.1~9.8岁,平均(7±3)岁.在初次手术时放置VEPTR器械,使用肋骨-肋骨连接和肋骨-腰椎连接.术后每6~12个月行撑开延长术1次.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顶椎偏移、胸椎高度和T1~S1高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患者初次术前、初次术后和末次随访影像学测量结果,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初次手术后随访12~52个月,平均(32±11)个月.全部患者共接受手术41次,平均3.7次/例;共进行VEPTR撑开延长手术30次,平均2.7次/例.本组患者平均8个月行撑开延长1次.从术前到末次随访,主弯Cobb角从78°±18°减少到55°±11°(=4.931,P<0.05),顶椎偏移和胸椎后凸角在初次术后明显减小,随访时又有轻度增大.胸椎高度从(13.3±2.0) cm增加到(17.2±2.4)cm(t =8.365,P<0.001),T1~S1高度从(24.4±3.8)cm增加到(32.5±5.3)cm(t =9.080,P<0.001).末次随访时与初次置入VEPTR术前相比,胸椎高度和T1~S1高度分别增加(4.0±1.3)cm和(8.1±2.6)cm.置入VEPTR术后,平均每次撑开术后胸椎高度和T1 ~ S1高度分别可增加(0.8±0.3)cm和(1.8±0.4)cm.本组中有6例(共8例次)发生术中和(或)术后并发症,包括肋骨抱钩移位、迟发性感染、术中胸膜破裂和腰椎螺钉松动.结论 VEPTR技术可有效控制EOS患者脊柱侧凸畸形的进展,并能保持脊柱和胸廓的生长,可作为EOS治疗的有效方法.由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需要严格控制适应证.

  • 三种植骨融合方法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维持椎间高度的影像学结果分析

    作者:朱希田;田野;王以朋;李晔

    目的 比较分析3种不同植骨融合方法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后维持椎间高度的影像学结果.方法 对2005年5月至2009年11月收治的77例接受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应用自体髂骨植骨(髂骨组)22例;未配端盖的钛网植骨(无端盖钛网组)21例;配有组配式端盖的钛网植骨(端盖钛网组)34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分布、年龄、次全切除椎体节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上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后缘高度(HPB),并观察钛网沉陷、髂骨块塌陷的发生率.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 术后随访24 ~46个月,平均(30±5)个月.末次随访时,端盖钛网组融合节段HAB相对于术后即刻降低值为(0.4±0.4)mm,与髂骨组[(0.9±0.6) mm]和无端盖钛网组[(1.1 ±0.8)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0.45 mm和-0.70 mm,P<0.05),髂骨组与无端盖钛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端盖钛网组融合节段HPB相对于术后即刻降低(0.6±0.5)mm,与髂骨组[(1.1 ±0.7)mm]和无端盖钛网组[(1.6±0.8) 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值差=-0.52 mm和-0.98 mm,P<0.05),髂骨组与无端盖钛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髂骨组中有10例(45.5%)患者术后发生髂骨块塌陷,其中9例(40.9%)为轻度塌陷(1 ~3 mm),1例(4.5%)为严重塌陷(>3mm).无端盖钛网组中有11例(52.4%)患者出现钛网沉陷,其中9例(42.9%)为轻度沉陷,2例(9.5%)为严重沉陷;端盖钛网组中有2例(5.9%)出现钛网沉陷,均为轻度沉陷.端盖钛网组沉陷率与髂骨组和无端盖钛网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423和15.551,P<0.05);但髂骨组和无端盖钛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配有组配式端盖的钛网在术后维持椎间高度方面优于未配端盖的钛网和自体髂骨,组配式端盖的应用可有效的降低钛网沉陷的发生率.

  • 钛网椎间融合器在脊柱侧凸前路矫形矢状面形态维持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邱勇;贺永雄;王斌;俞杨;朱泽章;钱邦平

    目的探讨钛网椎间融合器在脊柱侧凸前路矫形中应用的作用、效果及意义.方法对36例胸腰椎或腰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前路手术,在矫形过程中在固定节段的每个椎间隙分别置入单个钛网椎间融合器.其中男性5例,女性31例,年龄14 ~22岁(平均17岁).结果患者术前、术后及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的侧凸Cobb角分别为56°、15°和18°,胸椎后凸Cobb角分别为30°、33°和37°,腰椎前凸(L1~S1)Cobb角分别为46°、56°和 51°.无死亡,无感染,无椎间隙塌陷.术中肉眼下乳糜管损伤1例(予以结扎),术后渗出性胸膜炎1例,两下肢短期皮温不等3例,胸腔积液2例(其中1例行穿刺引流).结论在脊柱侧凸前路矫形中应用钛网椎间融合器可以达到很好的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正,并可有效防止椎间隙的塌陷和防止腰椎后凸的形成.

  • 钛颗粒对大鼠成骨细胞影响的mRNA差异显示研究

    作者:马庆军;党耕町;H Takei;J Kim;KL Paul Sung

    目的观察钛金属颗粒对大鼠成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影响,寻找与假体周围骨溶解有关的新基因。方法在含10%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培养Wistar幼鼠成骨细胞,达80%丰满后加入0.1%钛颗粒,再培养24 h后收获细胞并提取总RNA。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比较处理组与对照组之间在mRNA表达上的差别。将有差别的表达带回收、扩增、克隆化,用于Reverse Northern杂交、Northern杂交及测序,将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比较。结果在处理与对照间找到35条差异表达带,经Reverse Northern杂交得到5个阳性克隆,经测序及NCBI数据库分析,其中被命名为G46T的基因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达92%同源,另外4个是新基因。结论钛颗粒可引起鼠成骨细胞基因表达的变化;G46T基因可能与假体周围骨溶解有关。

  • 镍钛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替代食管的实验研究

    作者:梁建辉;周星;彭品贤;郑兆斌;俞晓立

    目的观察镍钛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替代一段食管的可行性.方法镍钛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是由柔性硅胶膜覆盖镍钛合金网状支架作管体,距两端1 cm处管体上带有涤纶连接环的组合式人工食管.以10只猪作实验动物,分为Ⅰ、Ⅱ两组(每组5只),行手术切除一段长约7 cm的胸段食管,应用镍钛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替代建立实验动物模型,Ⅰ组用单纯镍钛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与正常食管做套入式端端全层吻合连接,Ⅱ组在Ⅰ组连接基础上,于镍钛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套入正常食管重叠处的食管外面加用涤纶条环绕固定.术后观察动物的进食及生长情况,3个月内每月做1次X线食管造影、电子纤维食管镜检查,处死3只术后66,100和123 d脱管的实验动物进行解剖,并对新生食管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两组共10只实验猪存活超过6个月以上,长的存活已达20个月余.全组无吻合口漏发生,所有实验动物在人工食管未脱落之前都能正常进食.7只实验猪在术后2~6个月内发生脱管,Ⅰ组3只术后3个月内脱管,脱管后发生新生食管狭窄,进食出现严重梗阻;Ⅰ组1只和Ⅱ组3只术后3个月后脱管,脱管后短时间内发生轻度新生食管狭窄,随后逐渐缓解,无进食困难.Ⅰ组1只、Ⅱ组2只实验猪超过术后10个月未发生脱管,新生食管无狭窄,进食顺畅.结论镍钛合金组合式人工食管替代猪被切除食管段,近期效果较好.

  • 钛-羟基磷灰石功能梯度材料骨内置入的扫描电镜研究

    作者:唐晓军;邢树忠;宋晓玲;归来;储成林

    目的观察钛/羟基磷灰石功能梯度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及与骨发生骨结合的发生.方法将钛(Ti)/羟基磷灰石(HA)功能梯度材料和纯HA、纯Ti分别置入兔颅骨中,用扫描电镜进行形态学方面的观察.结果钛/羟基磷灰石功能梯度材料置入后,置入体周围形成新骨的时间早,各个时期新骨形成的量,成熟程度与纯HA相似,而均较纯Ti好,2个月时FGM和纯HA的骨性界面已分不清,材料与宿主骨结合成一骨性整体.而纯Ti与宿主骨之间有少量空隙,界面仍较清晰.结论Ti/HA FGM其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与骨发生骨整合,早期骨整合与纯HA相似而优于纯Ti.

  •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蝶骨大翼发育不良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盛汉松;王茂德;林坚;林逢春;李丹东;方均浩;张弩

    目的 探讨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合并蝶骨翼发育不良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手术并发症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合并蝶骨大翼发育不良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式及预后.结果 本例患者为女性,14岁,临床表现为右侧搏动性突眼、视力消失、头面部"咖啡斑".影像学检查发现右侧眼眶扩大和蝶骨大翼完全缺失.术中使用人工"塑形"的钛网在眼眶和颅中窝之间作为"衬托物",在钛网上再覆盖骨膜进行颅底缺损重建术,术后发生手术相关性感染,经过抗感染和引流治疗后感染控制.患者术后1个月眼球突出明显改善,眼球搏动消失,随访28个月症状无复发,颅骨未见吸收.结论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合并蝶骨翼发育不良是一种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进行个性化治疗.使用钛网经颅入路对蝶骨翼发育不良进行颅底重建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它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且未见颅骨吸收,但是存在手术相关的感染风险.

  • 原发性气管肿瘤与大气道阻塞的外科治疗

    作者:宋晓明;李玉萍;王连生;蒋仲敏;孟凡利

    采用手术及钛镍记忆合金支架治疗恶性肿瘤大气道阻塞28例.行气管袖式切除术10例,气管肿瘤局部切除术8例,肿瘤刮除+支架5例,单纯支架治疗5例.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5、10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53.6%(15/28)、35.7%(10/28)和10.7%(3/28).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表明,早期诊断、积极手术或支架置入及综合治疗是治疗原发性气管肿瘤及大气道阻塞及提高生存率的有效手段.

  • 自体骨与钛网两种颅骨修补方案的疗效分析

    作者:曹轲;李宗正;刘玉飞;武弋;段兴浩;杨振兴;黄德俊;万定;田立庄

    目的 探讨自体冰冻颅骨修补与三维CT成型钛网修补两种颅骨修补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及其原因.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216例因颅脑伤行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行自体冰冻颅骨修补的患者与同期139例行三维成型钛网修补的患者进行多中心对照研究,比较两方案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差异,以及不同时间窗修补术后术区近期(术后1个月内)及远期(术后1个月~3年)感染的差异.结果 两种修补方案的术中平均出血量(t=10.205,P =0.000)、平均手术时间(t=13.957,P=0.000),术后术区不适(x2=7.565,P=0.006)、惧冷热(x2=167.389,P=0.000)、怕震动(x2=146.654,P=0.000)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方案术后出现继发性癫痫(P=0.563)、术区凹陷变形(P=0.30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体骨早期修补组患者与钛网组全部患者相比,两方案术后整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7,P=0.931),但两方案的近期感染率(x2=3.860,P=0.049)及远期感染率(x2=3.962,P=0.04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控制自体骨组方案修补时间窗位在去骨瓣术后1~3个月内,临床效果较钛网修补的方案好,尤其在降低术后远期感染方面有明显优势.

674 条记录 2/34 页 « 12345678...33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