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内科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朱崇正

    目的:观察研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地借鉴和参考.方法:把我院在2010-2011年收治的35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患者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合并1组、合并2组、对照1组、对照2组.合并1组与对照1组患者给予阿莫西林和清热解毒片进行治疗,合并2组与对照2组患者给予头孢唑林钠和利巴韦林口服液进行口服治疗.结果:把合并1组、合并2组、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治疗疗效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用中西药联合口服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还具有经济、安全等优点.

  • 09年某区域市场糖尿病患者口服用药情况分析

    作者:许燕莺

    健康是一个人一生大的财富,拥有健康的身体才是每个人生活幸福、快乐的前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有糖尿疾病人数不断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8亿多人患有糖尿病,在我国将近有3000--4000万左右人患有糖尿病.

  • 对医院住院患者口服用药方法的一些思考

    作者:郑军;郑颖洁

    我国各级医院,住院患者口服用药的服用方法大同小异:首先由各科(或中心药房摆药室)护士每天依照患者病历上医生所下医嘱,将口服药平均分放于3~4个小药杯里,然后发予患者使其服下或协助其服下,后收回空药杯.

  • 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口服用药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唐明珠

    总结了老年慢性病患者家庭口服用药情况及护理.服药情况主要有老年患者记忆力差,服药种类多,对药物治疗的目的 、服药时间、方法不够理解,不能严格按医嘱规律服药.针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口服用药进行科学指导,严格监督,可有效控制原发疾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整体健康水平.

  • 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艳丹

    目的:观察抗菌药物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4例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英德市中医院治疗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头孢呋辛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口服头孢呋辛治疗,均在治疗7d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淋巴结大小,并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4.59%)与对照组(91.8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白细胞(WBC)恢复时间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淋巴结的大小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变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菌药物能够有效治疗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但是与静脉注射抗菌药物相比较,口服抗菌药物不但应用起来方便,其治疗效果肯定,同样能够达到静脉注射治疗的效果.

  • 全反式维A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毒副反应及其处理

    作者:孙关林

    1引言全反式维A酸(ATRA)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疗效好(完全缓解率高达85%至90%)、不诱发DIC、不抑制骨髓功能、口服用药、治疗方法简便等优点,已被公认为治疗APL的首选药物之一.但仍可发生一些毒副反应,应予注意.2一般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口干和口角皲裂占71.5%至90%,多数症状较轻.白细胞增多占70%至80%,可能与骨髓腔隙间白细胞急骤增殖有关.头痛、头晕占46.6%.消化道反应(恶心、胃纳减退等)占41.2%.骨、关节疼痛占22.5%.肝功能损害12.4%,表现为ALT、胆红素等升高.皮疹4.1%.外阴部阴囊皮炎疱疹1.9%,严重者可引起感染,渗出与溃疡.水肿(面部及上肢)1.1%,甘油三酯增高国内少见.上述副反应程度一般较轻,通常在继续用药1周至2周后会减轻或消失.经对症处理患者多能耐受,不影响治疗.如口干、口角皲裂,可使用0.9%氯化钠稀释的甘油润湿,或使用生津滋阴中药如玄参汤代茶.骨关节疼痛,使用止痛药物可缓解症状.白细胞数超过10.0×109/L加用羟基脲等化学治疗药物.外阴皮炎可使用0.9%氯化钠局部湿敷,或涂敷肾上腺皮质激素软膏,并发感染时加用抗生素.上述副反应较重者在减少用药剂量或暂停用药后副反应即可改善.其它罕见的副反应有骨髓坏死与股骨头坏死、可逆性骨髓纤维化、血小板增多和高血钙等.

  • 运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对住院病人口服给药流程的改造

    作者:陈妙霞;陈华丽;李晓玲;李艳芳

    目的 运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 FMEA)对住院病人用药流程进行改造,以减少口服用药缺陷的发生.方法 根据FMEA方法,成立流程改进工作小组;列出口服用药的流程;指出子流程下可能导致差错的环节及原因;提出优先解决的问题及流程整改方案;跟踪整改的成效.结果 流程改进后失效模式的优先风险数值及口服用药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改造前后比较,均P <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FME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前瞻性发现流程中潜在的漏洞,使护理管理者能"因病施治",充分发挥系统防御对缺陷的屏蔽功能.

  • 探讨住院老年患者口服用药不安全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作者:黄炎辉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口服用药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护理对策,以避免发生服药意外.方法 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患者在口服用药中出现的20例不安全事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住院老年患者口服用药不安全的原因与护士对老年住院患者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老年病人自身因素问题、护士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老年病人服药有关.结论 加强护士对口服用药知识的培训、做好老年患者及家属、陪护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口服用药的安全管理意识、加强对老年病房的管理力度,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老年病人住院期间服药的安全性.

  • 肝癌合并巨大舌鳞状细胞乳头状瘤1例

    作者:吴福顺;金京春;朴哲;李彩锦

    患者,男,47岁,因反复口腔溃疡3年,舌变大1年,伴疼痛1个月于2012年6月17日入院.患者于3年前开始反复出现口腔溃疡,未予以重视,到附近诊所就诊,口服用药症状无改善,具体用药情况不详,后就诊于多个口腔医院,未能明确诊断,自行用药症状亦未见好转,于1年前开始伴有舌变大,1个月前伴疼痛,口服镇痛药物,症状无改善,就诊我院门诊发现口腔散在溃疡,舌黏膜增生,伴疼痛,拟诊口腔溃疡查因收入风湿免疫科诊治.既往发现丙型病毒性肝炎10年,未行抗病毒治疗.

  • 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混合液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的应用研究

    作者:施小彤;刘敬臣;赵丽妮;江朝秀

    目的比较在使用氯胺酮、咪达唑仑混合液作为小儿麻醉前用药时口服给药法和肌肉注射给药法的优缺点.方法选择小儿择期手术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术前口服氯胺酮(5.0 mg/kg)、咪达唑仑(5.0 mg/kg)和500 g/L葡萄糖混合液,对照组肌肉注射氯胺酮(5.0 mg/kg)和咪达唑仑(5.0 mg/kg)混合液.观察给药时反应,入手术室时的镇静情况,用药前后各时段患儿的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术后精神状态和有无并发症.结果观察组94%的患儿给药时合作,对照组仅有1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患儿的呼吸频率和心率较观察组明显增快,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清醒时间及麻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随访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的患儿观察组为6%,对照组为5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口服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混合液作为小儿麻醉前诱导用药安全可靠,其效果优于肌注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混合液.

  • 联合用药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菌痢

    作者:郑应文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常见的肠道感染性疾病,临床治疗经验丰富多样.但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加之肠道感染时小儿常伴有恶心、呕吐,以及年龄较小的婴幼儿口服用药困难,故近年来急性菌痢时全身用药及口服给药常不能及时收到满意疗效,而致临床症状缓解期延长,使病情加重等.我们采用氟哌酸、黄连素及思密达联合保留灌肠治疗53例菌痢患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布洛芬安定混合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高热惊厥70例分析

    作者:王道强;杨秋莲;王晓楠

    小儿高热病因复杂,常与感染并存,是小儿时期常见症状,其中尤以热性惊厥常见,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脑损害,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及智力发育,积极有效的控制惊厥和退烧是治疗的重要措施.采用布洛芬安定混合液保留灌肠具有止惊退热的双重作用,使用方便,患儿无痛苦,是静脉和口服用药困难者的重要替代方法,能有效地保证严重惊厥的及时抢救.

  • 全反式维A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毒副反应及其处理

    作者:孙关林

    1引言全反式维A酸(ATRA)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具有疗效好(完全缓解率高达85%至90%)、不诱发DIC、不抑制骨髓功能、口服用药、治疗方法简便等优点,已被公认为治疗APL的首选药物之一.但仍可发生一些毒副反应,应予注意.

  • PDCA循环在住院病人口服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许阳子;金琳;梁云芳;叶静;李泳;徐娟华

    目的:观察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在住院病人口服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进行现状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干预.将33875位口服用药的住院患者分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将前后两组口服用药发生不安全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组口服用药发生不安全的例数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有显著性差异(χ2=34.188,P<0.05).结论:PDCA循环的质量管理方法有效降低了住院病人口服用药不安全发生率,保证了护理安全,提升了护理质量.

  • 小儿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复合液对围术期焦虑的影响

    作者:施小彤;刘敬臣;谢玉波;赵丽妮

    目的:观察小儿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复合液对围术期焦虑和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选择小儿择期手术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B组:口服咪达唑仑0.5 mg/kg和氯胺酮5 mg/kg;C组:口服咪达唑仑0.8 mg/kg和氯胺酮5 mg/kg.观察对口服药的接受程度、起效时间、镇静程度和抗焦虑情况、心率、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术后精神状态和有无并发症等.结果:3组患儿均很好地接受口服用药;术中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稳定,无术后精神状态和并发症;C组起效时间更短;C组镇静和抗焦虑的作用较强,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口服咪达唑仑复合液(咪达唑仑)0.8 mg/kg和氯胺酮5 mg/kg混合液,其镇静和抗焦虑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是较理想的小儿术前用药.

  • 药物过敏反应的七误区

    作者:白蓝

    近年来,药物过敏反应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药物通过静脉注射、肌肉注射以及口服用药等途径进入机体后,所引起的皮肤和(或)黏膜损害的不良反应.近年来,有关药物过敏反应的报道逐年增多,下面,列举几个常见的认识误区,给大家提个醒.误区1:中药不会引起过敏有些中草药也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发生休克、剥脱性皮炎等.

  • 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支原体肺炎的新方法--三阶段疗法

    作者:付弘智;汪琪

    支原体肺炎是小儿的常见病之一,儿科常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疗程需3周以上[1].阿奇霉素是新一代大环内酯类药物,其疗效好、副作用少,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之一.因其半衰期较长(40余小时),各药厂的说明书或药物手册多推荐间隔给药方案,即用药3~5 d,再停药3~4 d,为一疗程[2、3].各医院多采用序贯疗法,即先静脉给药1~2周,后改为口服用药1~2周[4].

  • 2015-2016年我院儿科门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口服用药使用分析

    作者:李晶;毕凌云;闫海清;付素珍

    目的:为临床儿科口服用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儿科门诊收治的1 07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口服用药处方,对药物类别、使用频率、用药合理性及处方规范性等方面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 070例患儿中,0~1岁和2~5岁年龄段分别占26.45%和37.76%,占比较高;主要疾病类型方面扁桃体炎和支气管炎分别占48.60%和15.42%,占比较高.抗菌药物、中成药(止咳平喘药)、辅助用药等几类药使用频率较高,分另别为51.78%、27.85%、28.79%;在抗菌药物中,青霉素类内酰胺酶抑制剂和第二代头孢菌素类使用频率较高,分别为43.74%和40.84%.用药合理率为92.15%,用药不合理率为7.85%;用药不合理表现为药物数量偏多(2.34%)、药物剂量偏大(2.06%)、药物剂型不合理(2.24%)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5.05%).处方规范率为91.31%,处方不规范率为8.69%;处方不规范均表现为药物处方书写不规范.结论:统计时段内我院儿科门诊的呼吸系统疾病患儿常用的口服用药为抗菌药物、中成药(止咳平喘药)及辅助用药,且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使用频率高;用药合理性及处方规范性总体较好,但在药物数量、剂型、剂量及抗菌药物使用等方面仍存在不合理之处,且药物处方书写不规范的问题仍然存在.

  • 基于患者口服用药关注内容调查的221份中成药说明书分析

    作者:李辛未;廖晖;宋建波;柴丽清;晋毅;李嘉睿;阎爱荣

    目的:为更好地完善中成药说明书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的门诊患者,就其口服用药时对中成药说明书内容的关注度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221份中成药说明书中患者所关注的内容标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分.结果:共发放问卷515份,回收有效问卷498份,有效回收率为96.7%.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患者对用法用量关注度高(92.4%),其次为注意事项和禁忌(88.0%和70.3%),之后是药物相互作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和老年用药(56.2%、46.4%、45.2%和42.4%).221份中成药说明书在服药方法(用法用量)的描述中,明确标注服药次数的有203份(91.9%),明确标注服药剂量的有160份(72.4%),明确标注服药疗程的有36份(16.3%);在服药禁忌(注意事项、禁忌、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儿童用药和老年用药)的描述中,明确标注人群禁忌的有124份(56.1%),明确标注症状禁忌的有82份(37.1%),明确标注饮食禁忌的有71份(32.1%).221份中成药说明书评分情况统计显示,评分为6分的说明书多,有52份;其次是评分为8分的说明书,有47份;而评分为满分(12分)的说明书仅有4份.结论:目前的中成药说明书对于患者关注度高的服药方法相关内容的标注情况相对较好,尤其在服药次数方面其指导性基本能达到要求;而对于患者关注度仅次于服药方法的服药禁忌相关内容的标注情况不理想,其指导性尚待提高.

  • 纳米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作者:刘向峰

    纳米粒用于口服用药具有诸多优点,开发潜力巨大,现已成为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纳米粒(nanoparticles,NP)为固态胶体颗粒,大小在10-1 000nm之间,依据制备工艺和材料的不同,也可称为纳米球(nanospheres,NS)和纳米囊(nanocap-sules,NC).药物可包埋或溶解在纳米粒的内部,也可吸附或偶合在其表面.作为一类新型的药物载体,纳米粒除了具有靶向性可改变药物的体内分布外,还兼具调节释药速度、提高生物利用度等优点,因而成为人们研究的前沿热点.本文针对近年来纳米粒的制备工艺、靶向释药以及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146 条记录 6/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