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Medicine and Nuclear Medicine 국제방사의학핵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2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3-4114
  • 国内刊号: 12-138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102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国外医学·发射医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飞跃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细胞示踪影像学技术的发展

    作者:张华;姚振威

    随着细胞治疗的不断深入,采取有效的活体细胞示踪技术评价细胞治疗后的疗效并监测移植细胞的分化增殖、迁移及生存状况,对细胞治疗后脏器功能改善机制的深入研究及指导未来细胞治疗的临床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活体细胞示踪成像技术成为细胞治疗由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推广的关键技术之一.笔者主要就当前细胞示踪影像技术(主要是MRI及光学成像)的发展及其可行性作一综述.

  • 99Tcm-RGD显像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血管形成早期诊断的初步探讨

    作者:郝林军;王雪梅;郝晋

    滑膜血管翳形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RA)基本、重要的病理表现,可导致软骨和骨破坏及关节重塑,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其中,血管形成在血管翳的侵蚀和破坏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增强了血管翳的侵袭性,促进了软骨和骨破坏.血管形成从RA病程的早期便开始作用并贯穿整个病程.因而观察血管形成对于RA的早期诊断、活动期判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99Tcm标记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的多肽是一种能与整合素ανβ3受体有高度的选择性和亲和力,并能在体反映血管形成情况的显像剂.因而可以利用99Tcm-RGD SPECT观察RA的滑膜血管翳形成和发展过程及血管形成拮抗剂抑制RA血管形成的规律,从而为RA的生物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并寻找到更多的新靶向治疗药物.

  • BRAF基因突变对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治价值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斌;潘明志

    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基因同源体B1(BRAF)基因突变是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常见的基因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PTC的发生、发展与BRAF基因突变密切相关,BRAF基因突变对PTC的诊断及治疗指导的价值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现有的临床证据显示,不能单纯依赖BRAF基因突变制定PTC患者的手术方式、指导初始危险度分层及术后选择放射性碘治疗.索拉非尼和司美替尼可改善放射性碘抵抗性PTC患者的预后,但其疗效与患者BRAF基因突变与否无显著相关性.

  • 肿瘤血管生成的SPECT分子显像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梅;张芳;黄建敏

    肿瘤血管生成与肿瘤生长、转移有着密切的关系.肿瘤血管生成被各种蛋白分子调控,其中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ανβ3整合素、细胞外基质蛋白、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等.它们已成为肿瘤血管生成分子影像及靶向治疗研究领域的重要分子靶点.研究并利用这些蛋白分子准确无创地评估肿瘤新生血管及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成像方法,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 创伤性脑损伤PET显像研究进展

    作者:于明明;王振光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由外伤引起的脑组织损害,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及病死率.传统医学影像学技术难以做出诊断.PET作为一种定量测定脑糖代谢及脑血流量变化的显像技术,可以比较精确地显示TBI所致的脑功能变化.目前,18F-FDG PET显像通过评价脑内葡萄糖代谢及脑血流量变化对TBI做出诊断.笔者对TBI18F-FDG PET显像及脑血流灌注显像进行综述.

  • 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肺吸入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江涛;陈跃

    肺吸入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因其缺少典型的临床症状,常常直到造成严重的肺损伤时才被发现,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诊断肺吸入至关重要.肺吸入的发生机制复杂多样,临床特征不典型,又因对其缺少特异的诊断技术与方法,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时机的患者不在少数.在欧美国家,放射性核素显像是临床上诊断肺吸入的常用方法,但在国内相关的研究报道较少,笔者就放射性核素显像在肺吸入诊断中的进展作一综述.

  • 辐射诱导的外泌体在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徐金苹;袁德晓;张江虹;邵春林

    外泌体(Exosomes)是一种在细胞内形成并分泌到细胞外的具有膜结构的小囊泡体,直径约为40~100 nm,内含大量microRNAs(miRNAs)及蛋白质,可通过信息传递在细胞间通讯中发挥重要作用.肿瘤细胞通过外泌体可以促进癌基因、功能蛋白分子、肿瘤相关miRNAs的转移,引起肿瘤微环境的改变和重编程,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及转移产生影响.笔者对肿瘤外泌体的结构特点、生物合成与分泌机制,特别是辐射诱导的外泌体在肿瘤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11C-蛋氨酸PET/CT显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惠君;董萍;沈国华;李林

    胶质瘤是常见的颅内原发肿瘤,其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常规影像学方法在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预后判断、复发与坏死的鉴别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PET是反映肿瘤生物学特性的一种理想的非侵入性的功能显像方法,而PET/CT则实现了功能代谢图像与解剖形态图像的同机融合,为胶质瘤的诊断提供了功能代谢信息,弥补了常规影像的不足.目前已有多种分子影像途径及示踪剂用于脑胶质瘤的定位诊断及疗效监测.其中,11C-蛋氨酸(MET)PET/CT在脑胶质瘤的诊断、分级、预后评估、浸润范围的勾画、活检计划及放疗计划的制定、放疗后坏死病灶组织和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笔者就近年来11C-MET PET/CT显像在脑胶质瘤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耐辐射奇球菌中多效蛋白PprA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美婷;马云;何淑雅

    耐辐射奇球菌(DR)是研究辐射抗性的模式生物,PprA蛋白(pleiotropic protein promoting DNA repair)是DR中一种特有的、促进DNA修复的多效蛋白.笔者对PprA蛋白在DNA损伤修复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等方面的功能进行了综述,另通过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结构域及与PprA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进一步了解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和途径.

  • PET/CT显像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振光;王洋洋

    肝细胞肝癌病死率很高,常规诊断发现时多是中晚期.PET/CT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技术,为分子水平上的功能成像.近年来,PET/CT在肝细胞肝癌的诊断、预后及疗效判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联合应用多种示踪剂可以提高PET/CT显像对肝细胞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笔者就以上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Tg、TgAb及TSH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前的预测分析

    作者:惠金子;赵德善

    目的 探讨患者术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浓度在预测甲状腺癌中的价值.方法 对1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术前研究,以术后病理结果作为甲状腺结节性质的诊断金标准进行对照,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55例,良性结节67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Tg和TSH;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TgAb;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甲状腺组织和颈部淋巴结.结果 甲状腺癌组的术前血清Tg水平(24.09±64.59) ng/ml和甲状腺良性结节组(23.37±112.14)ng/ml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92,P>0.05);甲状腺癌组的TSH水平(2.32±2.28)mIU/L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1.75±1.22)mIU/L,(Z=-2.107,P<0.05);甲状腺癌组Tg联合TgAb的阳性率(72.7%)高于甲状腺良性结节组(55.2%)(x2=3.975,P<0.05).各指标预测甲状腺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示,TSH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11[95%可信区间(95%CI):0.509~0.713],P<0.05,佳临界值2.31 mIU/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6%和50.9%;TSH∶Tg值的AUC为0.617(95%CI:0.518~0.716),P<0.05,佳临界TSH∶Tg值为0.11 IU/mg,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2%和50.9%;Tg曲线AUC<0.5.结论 术前血清Tg的异常升高不是甲状腺癌的独立预测因素,但其结合TgAb阳性、TSH∶Tg值>0.11 IU/mg可作为甲状腺癌的危险预测因素,可能是甲状腺超声检查的一种有效补充诊断手段.

  • 基因芯片表达分析4Gyγ射线对小鼠骨髓c-kit阳性细胞影响

    作者:张俊伶;路璐;李德冠;孟爱民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经4 Gyγ射线照射后c-kit(CD117,正常表达于干祖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阳性细胞与代谢过程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表达变化.方法 利用磁珠分选系统分选出骨髓c-kit阳性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4 Gy照射组.取1×106个c-kit阳性细胞进行照射,照射剂量率为0.99 Gy/min.照射后将细胞培养18h后取出,进行全基因组的高通量基因芯片检测,并进行Gene Ontology聚类分析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信号通路分析.结果 4Gyγ射线照射引起c-kit阳性细胞包括Pld5、Neu2、Bpgm、Alas2、Satl1、Rdh16、Mccc1、Sat2、Smug1、Cml5、Adhfe1、Idh3a、Slc27a5在内的13个基因表达上调3倍以上,包括Acss2、Phgdh、Psat1、Glb1、Gpam、Dus3l、Fuca2、Impdh1、Dlat、Glb1、Enpp4、Prim2、Mettl10、Slc27a2、Dera、Qdpr、Dus1l、Cdyl2、Dhodh、Srr、Spr、Mical2在内的22个基因表达下调3倍以上,这些基因主要参与嘌呤代谢、嘧啶代谢、三羧酸循环等信号通路.结论 4Gyγ射线照射能引起c-kit阳性细胞中与代谢过程相关的许多基因表达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基因有待进一步的实验验证.

  • 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变化率对肝细胞肝癌患者单次TACE术后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

    作者:万绪明;许祖闪;侯红军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ADC)变化率(即△ADC)在肝细胞肝癌(HCC)单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后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48例确诊为中晚期HCC并于TACE术前、术后1个月接受常规CT、MRI扫描以及MRI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扫描的患者,建立所有患者的随访数据,随访中以肿瘤出现进展为随访结束点,记录患者治疗后肿瘤无进展生存期(PFS);以TACE术后1个月再次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肿瘤染色结果作为“金标准”,将病灶按治疗效果分为良好组、中等组及差组3组,并根据各组PFS绘制生存曲线.分别比较△ADC、CT及MRI 3种方法对TACE术后疗效的判定价值,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进行检验.结果 48例患者共56个病灶纳入分析,以“金标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良好组30个、中等组16个、差组10个,3组间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9,P<0.01),中位PFS分别为7.5、4.0和1.1个月;TACE术后各组ADC均升高,3组间△AD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41,P<0.01),且3组间生存曲线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26.57,P<0.01),中位PFS分别为7.5、4.6和1.8个月.经Kappa检验,△ADC与“金标准”疗效评价方法具有一致性(Kappa值为0.542,P<0.01);以MRI和CT评价治疗效果,其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328和0.260,P均<0.05),3组间生存曲线仅MRI评价方法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623,P<0.01).结论 △ADC能及时、客观地评价TACE治疗效果,对指导患者术后的后续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 颞骨MSCT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在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陈彩龙;林美福;周硕;王恩成;陈国宝;陈文新

    目的 探讨颞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种后处理技术在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术前和2例术后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SNHL)患者行颞骨高分辨率CT平扫,应用双斜径多平面重建、面神经曲面重建、双阈值重建+透明成像+三维融合等后处理技术,对鼓岬平面面神经垂直段与外耳道后壁的距离、圆窗宽度进行测量及对内耳结构进行分析.结果 ①50例术前患者中,内耳发育畸形7例,发病率为14.0%(7/50);慢性中耳乳突炎9例;另34例内耳、乳突未见明显异常.50例术前患者均清晰重建出内耳、听骨链三维结构,精确测量出鼓岬平面双侧面神经垂直段与外耳道后壁的距离[右侧(0.33±0.057) cm、左侧(0.33±0.068) cm]及双侧圆窗宽度[右侧(0.14±0.027) cm、左侧(0.14±0.025) cm],完整显示出面神经走行路径.②2例术后复查患者均清晰显示出电极位置及术后改变情况.结论 部分先天性SNHL存在内耳发育畸形,颞骨MSCT高分辨扫描能清晰显示内耳畸形,同时应用多种后处理重建及测量技术,可为婴幼儿人工耳蜗植入术前提供更精确的颞部解剖影像信息和术后评估.

  • MRI和1997年版Partin表对前列腺癌病理特征预测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作者:刘辰;杨悦;张雪宁;李小东

    目的 比较MRI与1997年版Partin表对前列腺癌病理特征预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51例前列腺癌患者并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统计资料具备术前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结果、临床分期、Gleason评分、盆腔MRI资料以及术后病理报告.分别将术前MRI及Partin表对前列腺癌器官局限性癌、包膜侵犯、精囊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4种病理特征的预测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检验MRI与Partin表预测前列腺癌病理特征的准确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应用Partin表预测器官局限性癌、包膜侵犯、精囊侵犯以及淋巴结转移4种病理特征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1、0.742、0.827、0.899;应用MRI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0.765、0.563、0.500.MRI与Partin表预测器官局限性癌和包膜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71、0.020,P均>0.05);预测精囊侵犯和淋巴结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286、0.499,P均<0.01).结论 Partin表预测前列腺癌4种病理特征具有临床诊断价值;MRI与Partin表预测前列腺癌器官局限性癌、包膜侵犯2种病理特征的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rtin表预测精囊侵犯、淋巴结转移2种病理特征的准确性高于MRI.

  • 超声误诊阑尾黏液囊肿一例

    作者:张跃鹏;田月丽;郑齐超

    阑尾黏液囊肿(appendical mucocele,AMC)是一种潴留性囊肿,是阑尾根部因慢性炎症而梗阻,黏膜上皮细胞不断分泌黏液,积存于阑尾腔内从而形成囊肿[1];其他少见病因为结核性腹膜炎后阑尾扭曲以及肿瘤等引起.AMC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术前诊断困难,多在阑尾及腹部手术中发现,或者患者有无痛性肿块,在行腹部CT时偶然发现.本研究报道1例超声误诊AMC为肠憩室炎的患者,以提高AMC诊断的准确率.

  • 盆腔融合异位肾一例

    作者:刘晋华;张宝牛;赵德善

    先天性肾脏畸形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器官异常形态,是因胚胎发育而出现的一种形态结构异常,其发生率占所有新生儿畸形的14%,以多囊肾、异位肾和肾缺如为多见[1].异位肾可位于机体不同的位置,如盆腔、下腰椎椎体旁、髂窝或胸腔内等[2],以盆腔异位为多见.单侧异位肾明显多于双侧异位肾.若出现双肾异位,通常位于同侧,伴有或不伴双肾融合.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