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Medicine and Nuclear Medicine 국제방사의학핵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2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3-4114
  • 国内刊号: 12-138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102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国外医学·发射医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飞跃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PET代谢显像剂11C-乙酸盐在临床中的应用

    作者:罗作明;吴华

    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是一种常用的肿瘤正电子显像剂,但对于炎性病变鉴别困难,易得出肿瘤假阳性诊断结果.PET代谢显像剂11C-乙酸能够弥补18F-FDG PET的某些不足,已用于各类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特别是在肝癌以及前列腺癌等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明显优于18F-FDG PET;基于11C-乙酸盐的特性,也常被用于心肌血流和灌注显像.

  •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和PET-CT在结直肠癌术后复发或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悦

    临床常规检查方法对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诊断及再分期有一定局限性,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作为一种功能代谢显像检查,能早期探测到肿瘤有无复发,准确鉴别术后瘢痕与复发,且能提供全面、准确的再分期信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但仍存在假阳性及假阴性诊断.PET-CT融合显像有助于PET图像的正确解释,定位、定性准确度高,应用前景广阔.

  •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及PET-CT在食管癌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吉刚;李春林

    食管癌的预后较差,切除术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术前正确分期对确定治疗方案尤为重要.PET是对CT、MRI、食管镜等常规检查的有益补充.受分辨率的影响,PET较难确定肿瘤的浸润程度,但对远处转移灶的诊断明显优于CT、MRI等常规检查,诊断复发性食管癌准确率较高,能有效鉴别手术瘢痕和复发,有效评价放疗、化疗的疗效.结合传统影像学检查,18F-氟脱氧葡萄糖PET及PET-CT能较为准确地进行术前分期,纠正不正确的治疗方案,改善食管癌患者的预后.

  •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点的肿瘤分子靶向治疗

    作者:郑玉民;王自正;王峰;范我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多种肿瘤发展和生长过程的重要因素,EGFR信号转导系统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血管形成、转移以及细胞凋亡抵抗中起关键作用.近,抗EGFR单克隆抗体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作为治疗EGFR阳性肿瘤的新方法进行临床应用,并且在对晚期和化疗耐药肿瘤的临床试验中表现出活性.本文综述了3类针对EGFR的靶分子药物.

  • 18F-氟脱氧葡萄糖和11C-胆碱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姜磊

    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和11C-胆碱(11C-choline)在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定性诊断方面各有优势,两者联用可以互相弥补不足,效果较好.18F-FDG对恶性SPN以及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11C-胆碱可以降低炎性病变的假阳性率,有利于恶性SPN脑转移的诊断.但11C-胆碱PET和18F-FDG PET一样无法显示细支气管肺泡癌、小细胞肺癌等代谢较低的SPN.有报道,18F-氟脱氧胸苷(18F-FLT)可用于对肿瘤进行良恶性鉴别、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被认为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PET显像剂.

  • 前列腺癌放射治疗进展

    作者:熊正平;张阳德;黄芳;梁赵玉;杨树仁

    现代计算机技术推动医学影像技术高速发展,高水平的图像技术又推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进入到更复杂、更高水平.放射治疗计划的设计由原来的二维图像和人工计算发展到了X射线图像和复杂的计算机运算.在治疗过程中,由于肿瘤代谢、抗原的差别,已经考虑到其与正常组织不同的生物学变量,使执行治疗计划时更加精确,如摆位误差、器官运动等已被全面系统地考虑,故又称四维放射治疗.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胰腺癌

    作者:姜炜;郭阳;徐玲;赵卫生

    目的 对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价.方法 对16例胰腺癌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病变体积26.5~116.5 cm3,肿瘤边缘单次剂量为3~5 Gy,治疗10~20次,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治疗后临床和影像手段随访.结果 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1.2%,合并疼痛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6/7患者黄疸消除,生存质量明显改善,中位生存期11个月,死亡原因多为远处转移;治疗副作用根据RTOG标准评价,68.7%患者有轻度早期反应,1例重度晚期反应.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胰腺癌是有效的局部控制手段,可明显的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并且治疗的并发症可以被临床接受,但肿瘤的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主要问题.

  •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健康影响的新报告

    作者:李雨;闵锐

    2006年4月24~26日在乌克兰基辅召开了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第20次年会,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题为"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健康影响"的报告,该报告首先回顾了当年事故情况,然后从事故的辐射剂量、甲状腺癌、白血病和非甲状腺实体肿瘤、死亡率、白内障和心血管病等多个方面叙述了WHO对该事故健康影响的总结,该报告被认为是研究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对人类健康影响的里程碑式事件.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核素显像研究进展

    作者:万建美;范我

    核素显像是一种较为理想和具有广泛用途的无创伤性检查技术,是目前惟一能定性、定量反映器官组织血流、代谢及功能改变的影像学方法.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中间物质进行显像,可发现早期病变.

  • 细胞凋亡显像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作者:王峰;王自正

    对不同放射性核素、不同螯合剂和配体合成凋亡显像剂annexin V的标记、合成、各自的生物学特性作了全面的评价,并对实验结果和临床应用作了总结和分析,体外试验及体内显像表明,放射性核素标记annexin V及其衍生物能较灵敏地探测凋亡事件,细胞凋亡在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及肿瘤形成等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凋亡显像能较好地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的心肌凋亡,可早期评价和预测肿瘤放疗、化疗疗效,有助于指导建立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对磁共振、超声、近红外线显像探测细胞凋亡作了分析,比较了不同影像学检查在探测细胞凋亡的优势和不足.

  • 18F-氟脱氧胸苷PET的肿瘤分子显像研究进展

    作者:谭业颖

    近年来,细胞增殖显像剂18F-氟脱氧胸苷(18F-FLT)受到重视.18F-FLT PET细胞增殖显像为肿瘤的诊断、分期、预后和疗效观察提供了非创伤性的手段,与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比较表明,18F-FLT与肿瘤细胞增殖的相关性明显高于18F-FDG,但敏感性低,而且不能反映所有类型的肿瘤细胞增殖情况.

  • SPECT在抑郁症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于璟;唐一源

    功能显像是研究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有效手段.在抑郁症研究中常用的SPECT方法有灌注显像、代谢显像和受体显像,分别反映脑组织的血流、代谢情况及受体的分布和功能.数据处理方法有感兴趣区法和统计参数图法.主要综述各种显像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特性、抑郁症患者SPECT脑显像的表现、血流异常的脑区及受体显像的发现,探讨SPECT在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分析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 18F-氟脱氧葡萄糖以外新型PET肿瘤显像剂

    作者:彭添兴;吴华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虽是一种非常敏感的技术,但其特异性不高,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其他一些用于研究氨基酸摄取、蛋白质合成、DNA合成、细胞增殖、三羧酸循环中其他底物的代谢改变、肿瘤乏氧性、免疫活性和受体的示踪剂有望成为新的肿瘤显像剂.这些药物主要包括18F、11C等标记的用于PET肿瘤显像的短半衰期放射性药物.

  • 宫颈癌辐射敏感性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红艳;贺桂芳;陈志华

    放射治疗前,对宫颈癌患者进行辐射敏感性检测以预测放疗效果的研究在肿瘤治疗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根据细胞基因表达水平预测辐射敏感性及基因治疗逆转宫颈癌放射抵抗成为研究热点.影响宫颈癌辐射敏感性的基因主要有细胞增殖、凋亡基因和肿瘤细胞乏氧相关基因等,而基因芯片法分析多个辐射敏感相关基因,对于预测宫颈癌的辐射敏感性和治疗可能更有意义.

  • 肿瘤辐射增敏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李玉;董丹;阎英

    辐射增敏作用机制非常复杂,迄今为止尚无明确的解释.其机制主要包括改变肿瘤微环境、清除自由基和电子、细胞周期同步化、抑制DNA损伤修复、促进细胞凋亡和生物还原作用.辐射增敏作用机制的研究在提高肿瘤放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 硫酸镁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后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利利;涂彧;周菊英;俞志英;秦颂兵;徐晓婷;李莉

    目的 探讨硫酸镁对电离辐射诱发的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成熟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硫酸镁实验用药组,用6 MeV电子线对实验大鼠进行20 Gy全脑单次垂直照射,分别于1 d、7 d、14 d和30 d处死,取其脑组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定总蛋白相对浓度,黄嘌呤氧化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浓度,并与空白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性显著下降(P<0.05),MDA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实验对照组相比,硫酸镁实验用药组大鼠脑组织中SOD活力在照射后7 d呈逐渐上升趋势,MDA浓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 早期使用硫酸镁可抑制辐射引起的脑组织中脂质过氧化的程度,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的损伤程度.

  • 放射性脑损伤分子机制及神经保护策略研究进展

    作者:高波;王学建

    放射性脑损伤(RBI)的潜在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RBI的形成是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胶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复杂的、动态的相互作用过程.随着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对RBI的神经保护治疗逐渐得到重视,提出了相应的神经保护策略.

  • 硼中子俘获治疗的微剂量学研究现状

    作者:孙文钊;张良安

    微剂量学研究在临床硼中子俘获治疗(BNCT)的计划设计和疗效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设计一套既能准确描述10B化合物及其反应产生的次级粒子在细胞、亚细胞水平的剂量不均匀分布,又适合于临床上使用的微剂量估算模式,一直是此领域的研究重点.为此,着重介绍了BNCT的微剂量估算方法及其近发现显著影响其精确度的因素.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