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Medicine and Nuclear Medicine 국제방사의학핵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2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3-4114
  • 国内刊号: 12-138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102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国外医学·发射医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飞跃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不同海拔地区部分正常人血管收缩及舒张物质的测定分析

    作者:陈文韩;谢蓉星;周白丽;于梅花

    目的 了解不同海拔地区部分正常人血浆内皮肽(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肾上腺髓质素(ADM)浓度变化,探讨其在低氧状态下对正常人生理的影响.方法 不同海拔地区的正常人均抽空腹晨血注入到抗凝管内,分离血浆后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矾ET、CGRP和ADM的水平.结果 中度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正常人ET及ADM有显著性差异(q=3.60,q=5.89,P<0.01),而CGRP无显著性差异;高海拔地区与中度海拔及低海拔地区比较三项测定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海拔地区正常人血浆ET和CGRP均与ADM呈负相关,提示二者可能与ADM构成一个平衡系统,它们共同在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海拔地区ADM的增高也可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和自我平衡的反应.

  • PET-CT在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晓昕;田月琴

    PET-CT可无创性检测心肌血流灌注、定量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并提供冠状动脉解剖影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观察粥样斑块性质,对心肌存活性、心脏功能测定都有重要临床价值.将以上各种信息综合应用于临床,则对冠心病的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

  • PET-CT图像融合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适形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蔡晓君;秦颂兵;徐晓婷;周菊英

    三维适形放疗(3D-CRT)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重要放射治疗技术,在制定NSCLC的3D-CRT治疗计划过程中,应用PET-CT图像融合技术,对靶区勾画、放疗计划的优化、放疗疗效评价及随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内分泌性眼病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6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袁卫红;张怡;罗志航

    目的 测定内分泌性眼病患者外周血中的细胞因子,包括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水平变化,寻找IL-6及IGF-1与内分泌性眼病的发病情况以及病情变化的关系.方法 30例内分泌性眼病患者、30例无突眼甲亢患者、健康对照组30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对以上3组患者人血清IL-6、IGF-1进行测定.结果 内分泌性眼病组患者血清IL-6、IGF-1的水平较无突眼的甲亢组(t=4.20、t=4.00,P<0.01)和健康对照组0=420、t=4.05,P<0.01)显著升高,而且IL-6、IGF-1的水平变化随内分泌性眼病患者眼病的分级程度增加而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外周血中IL-6、IGF-1水平与内分泌性眼病的发病密切相关,而且IL-6、IGF-1的水平与内分泌性眼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正电子显像剂11C-匹兹堡化合物B的化学合成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陈贵兵;吴华;彭添兴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11C-匹兹堡化合物B(11C-PIB)作为新型B-淀粉样蛋白(Aβ)正电子显像剂,能够特异性地检出AD的特征性病理学改变,为AD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乃至疗效评价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

  • 腹腔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定量检测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攀;杨昌伟;刘毅;杨尚旭;吴雁;郑家深

    目的 探讨腹腔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定量检测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促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4例腹腔血患者β-HCG的水平,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 异位妊娠者腹腔血β-HCG水平[(3916.4±197.1)IU/L]显著高于静脉血β-HCG [(809.4+78.8)IU/L],有统计学意义(t=15.28,P<0.01);与正常妊娠者静脉血β-HCG[(1287.3±455.3)IU/L]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t=10.21,P<0.01);其阳性准确率可达100%.结论 对异位妊娠并有腹腔出血的患者,采用腹腔血检测β-HCG水平诊断异位妊娠,简便、快速、准确,值得临床推广.

  • 99mTc-枸橼酸盐显像鉴别骨转移癌与良性退行性骨病变

    作者:郭睿;晋建华;任媛;李思进;李险峰;张晓娟

    目的 探讨99mTc-枸橼酸盐(99mTc-citrate)显像在骨转移癌与良性退行性骨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骨显像阳性患者39例(92个病灶)在显像后的2~7 d内行99mTc-citrate显像,并分别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经病理学、影像学、临床随访等证实.结果 定性分析:23例(48个病灶)骨转移癌患者的99mTc-citrate显像示72.92%病灶(35/48)呈异常浓聚;16例良性退行性骨病变者99mTc-citrate显像示88.64%病灶(39/44)无异常浓聚.半定量分析:99mTc-citrate显像示48个骨转移灶的病灶与健侧放射性摄取比(RUR)=1.47±0.42,44个良性退行性骨病灶RUR=1.09±0.38,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2.887,P<0.01);而99mTc-MDP显像示48个骨转移灶RUR=1.96±0.25,44个良性退行性骨病灶RUR=1.87±0.21,差异无显著性(t=1.178,P>0.20).结论 对99mTc-MDP骨显像阳性患者,99mTc-citrate显像在鉴别骨转移癌和良性退行性骨病中具有一定价值.

  •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CT与99mc-亚甲基二膦酸盐骨显像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对比研究

    作者:叶慧;莫逸;谢爱民;彭翔

    目的 探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与唧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全身骨显像对转移性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93例经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同时接受18F-FDG PET-CT和99mTc-MDP全身骨显像(时间间隔在1周之内),对比分析两种显像结果,骨转移的诊断通过随访2年,由病理、X射线片、CT或MRI检查结果综合决定.结果 93例恶性肿瘤患者中,经过2年随访或病理证实骨转移44例,其中18F-FDG PET-CT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5.4%、91.8%和93.5%,99mTc-MDP全身骨显像分别为90.9%、63.3%和76.3%.18F-FDG PET-CT对转移性骨肿瘤诊断的灵敏度与99mTc-MDP全身骨显像相近,但特异度(t=2.53,P<0.05)和准确率t=2.47,P<0.05)均明显高于99mTc-MDP全身骨显像.结论 PET-CT对转移性骨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在放射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郑慧芬;涂彧

    随着放疗在脑部肿瘤治疗中的广泛应用,放射性脑损伤的诊断和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18F-氟脱氧葡萄糖PET通过对脑组织细胞代谢功能的检测,能够早于形态学检查发现放射性脑损伤,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鉴别放射性脑坏死与肿瘤复发,以指导临床治疗.

  • 99mTc-HL91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乏氧组织的应用研究

    作者:林伟;邬恒夫;武兆忠;邓力平;刘影;吴长伟;丁志辉

    目的 探讨99mTc-4,9-二氮.3,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99mTc-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乏氧组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例对照组和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于起病7 d内进行脑乏氧显像,同时进行了CT或MRI检查.其中2例分别于第一次显像阳性后9 d和12 d进行第二次乏氧显像.结果 对照组未见脑实质有明显核素浓聚,左侧,右侧比值为0.98±0.04.1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乏氧显像阳性11例,阳性率64.7%,其患侧/健侧比值为1.54±0.5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081,P<0.05).结论 99mTc-HL91显像可以区分乏氧与坏死的脑组织,对指导治疗、评价疗效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PET在儿童颅内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马妍;高硕

    儿童的颅内肿瘤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自血病,占小儿恶性肿瘤的第二位.PET作为一种安全、无创性功能显像方法,能够提供生化、代谢等方面的信息,在儿童颅内肿瘤的恶性度分级、指导活检和外科治疗以及预后评价等方面初步显示出一定的应用价值.

  • 鼻咽癌放疗致放射性脑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邱新峰;刘强

    放射性脑损伤是鼻咽癌放疗后的晚期并发症之一.随着鼻咽癌患者生存期的延长,MRI等影像学手段广泛开展,放射性脑损伤病例逐渐增多.

  • 影像学结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右中叶肺不张的结果分析

    作者:汪俊剑

    右中叶肺不张是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病症,其病因复杂,及时明确病因对治疗及预后极为重要.为了探讨其病因,我院呼吸科自1998年10月~2006年6月间对42例该病患者进行了胸部X射线平片、CT和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 儿童肾脏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邵虹;朱铭

    影像学检查可为儿童肾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不同方法有着各自的优势和价值,超声检查以其便捷、无电离辐射、价廉著称,宜于随访;核素肾脏显像的特点是能提供肾脏功能及尿液的排泌过程;泌尿系磁共振造影则具有一次检查同时获得清晰的解剖结构和肾脏功能等优点.

  • 放射免疫导向治疗真菌感染灶的研究

    作者:蒋宁一;熊玥

    由于广谱抗生素、皮质类同醇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使致病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大,寻找更好的抗真菌疗法是医学研究方向之一.电离辐射可以快速有效的杀死微生物,也可以抗真菌.研究表明,通过特异性抗体标记的靶向放射免疫治疗方法将可能成为抗真菌的一种有效治疗途径.

  • 肿瘤PET代谢显像剂及其特点

    作者:向玲;张永学

    随着肿瘤PET代谢显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肿瘤的诊断、治疗及评价等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各种代谢显像剂的研究也日趋深入.综述了各种PET代谢显像剂的基本特性和临床应用,并重点对反映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胆碱代谢的显像剂进行评价和比较.

  • 188R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类似物在荷人胰腺癌裸鼠体内分布及其显像研究

    作者:邓胜明;张玮;章斌;罗贤文;吴翼伟

    目的 研究188Re标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l类似物(IGF-1A)在荷人胰腺癌裸鼠体内的分布及其显像.方法 ①直接法标记188Re-IGF-1A并测定标记率.②建立荷人胰腺癌Patu8988裸鼠模型.③188Re-IGF-1A经瘤内注射荷人胰腺癌裸鼠瘤内,分别于注射后15 min、1 h、4 h、24 h、3 d、5 d进行SPECT平面显像.④188ReO4-经瘤内注射后15 min、1 h、2 h、4 h、24 h进行显像,取各时间组裸鼠(n=4)脏器和肿瘤组织,计算每克组织百分注入剂量(%ID/g)及肿瘤/非肿瘤组织放射性摄取比值(T/NT).结果 ①188Re-IGF-1A标记率为(94.07±0.32)%.②瘤内注射188Re-IGF-1A后,肿瘤部位放射性积聚量4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22,P>0.05),且随时间延长,肿瘤与其他脏器的T/NT呈上升趋势,其中肿瘤/肌肉在5 d时高,达到6531.79±4930.26.③瘤内注射188ReO4-后,在体内初始主要分布于甲状腺、胃、肿瘤、血液,随时间延长,肿瘤部位放射性计数迅速下降.④在24 h,瘤内注射188Re-IGF-1A组肿瘤及肾脏内%ID/g较188ReO4-组高,两者有统计学差异(t=5.877,t=13.287,P<0.01);两组肿瘤内%ID/g比值在24 h达到高,为74.10倍.⑤瘤内注射188Re-IGF-1A后,SPECT平面显像见瘤内浓聚,5 d时仅见肿瘤部位显影.结论 188Re-IGF-1A对胰腺癌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在肿瘤部位有较高的T/NT,可望作为胰腺癌治疗的药物.

  • 人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的辐射效应研究

    作者:李海军;程赢;乐晨;闵锐

    目的 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介导的细胞黏附能力变化与辐射剂量的关系.方法 人外周血细胞经不同剂量照射后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双色标记分析不同白细胞表面不同黏附分子表达,特异底物包被微孔板法和结晶紫染色分析检测单核细胞对不同底物的黏附能力.结果 单核细胞表面CD11b和粒细胞表面CD29表达下降与辐射剂量间存在良好量效关系,照射后单核细胞对底物β1-整合素和胶原蛋白I的黏附能力改变与辐射剂量存在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及功能改变展现出的与辐射剂量间的良好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将其作为评估生物受照剂量指标的可能打下基础.

  • 低剂量辐射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影响的研究

    作者:杨岩;王娟;王冠军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体外培养传代的第四代hBM-MSC,采用X射线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50 mGy、75mGy、100 mGv,剂量率为12.5 mGy/min,分别观察LDR后hBM-MSC生长曲线、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变化及细胞因子、干细胞因子(SCF)、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LDR后,hBM-MSC从72 h起生长明显加快;LDR照射hBM-MSC后,在G0-G1期百分率逐渐减少,S期百分率在照射后48 h、72 h逐渐明显增多,以75 mGy照射后72 h的S期百分率增多明显,为68.88%,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是LDR后在24 h、48 h有增多趋势,照射后72 h,凋亡细胞百分率有减少趋势;LDR照射hBM.MSC后24 h、48 h SCF分泌量均有升高趋势;50mGv、75mgy、100mGyX射线照射hBM-MSC后在培养的24 h、48 h,IL-6分泌量均有升高趋势;LDR照射hBM-MSC后,除50mGy照射后72h外,M-CSF分泌量在不同剂量照射后24 h、48 h、72 h均持续升高.结论 LDR后hBM-MSC从生长曲线、细胞周期与凋亡的变化及细胞因子表达量的变化均表现出兴奋性效应.

  • 中枢神经系统电离辐射效应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张玮;王利利;涂彧

    随着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临床上的放射性损伤也逐渐受到重视.电离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分子的作用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目前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探讨电离辐射作用下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脑屏障的损伤和修复,以及分子水平改变的可能机制和神经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防治放射性神经损伤提供有益的思路.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