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Medicine and Nuclear Medicine 국제방사의학핵의학잡지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2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673-4114
  • 国内刊号: 12-138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6-102
  • 曾用名: 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分册);国外医学·发射医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樊飞跃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在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悦;高硕

    淋巴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作为一种全身性功能代谢显像手段在淋巴瘤的诊断、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的评价及残留肿块性质的判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较常规影像学检查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得到临床的广泛认可,但仍有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

  •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监测实体瘤放化疗疗效的应用进展

    作者:宋少莉;黄钢

    利用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监测肿瘤放疗或化疗的疗效以及区分残余或复发病灶已广泛用于临床.18F-FDG PET定量分析肿瘤在治疗开始时的变化可以预测肿瘤对治疗的反应性及患者的预后,并可根据肿瘤的反应性调整治疗方案.利用18F-FDG PET早期预测肿瘤对放、化疗的反应性,在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减少无效治疗所带来的副作用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能.

  • 18F-氟脱氧葡萄糖PET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杨忠毅;管樑

    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影像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此主要从PET的发展、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的检出、假阳性与假阴性的情况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等方面综述 18F-FDG PET在体检中的临床应用.

  • PET及PET-CT在放射治疗计划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滔;严惟力;黄钢

    肿瘤放射治疗已进入PET及PET-CT引导的生物适形治疗时代,PET及PET-CT改进和优化了综合治疗计划的实施,改进了放疗计划的实施目的,精确了肿瘤放疗靶区的制定,同时在靶区勾画过程中大大减少了不同医生所勾画靶区的差异,并减少了勾画靶区的偏倚,通过准确靶区范围而使治疗-效益比提高.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活体标记示踪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作者:董庆玉;陈丽

    骨髓基质干细胞因具有不断自我更新和向多种细胞分化的能力而备受关注.通过干细胞移植并诱导其向各种受损组织细胞分化,可促进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为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为更深入认识移植细胞实现其修复功能的机制,需要有效的标记方法追踪移植细胞在受者体内的分布、迁移、增殖和分化情况.

  • 应用MRI评估肾功能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雅青;郭燕;孟悛非

    MRI提供丰富的肾脏实质及大血管的形态学诊断信息及肾脏各项功能参数,近年来得到较大发展.就肾功能相关的各种MRI技术包括传统序列成像、血氧饱和依赖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动脉自旋标记等非定量分析方法;对比剂增强首次通过法、MR肾图等定量分析法进行了综述.

  • 小儿肠套叠的影像学分析

    作者:关如东;刘强

    目的 探讨临床影像学诊断方法在婴幼儿肠套叠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50例肠套叠患儿行超声及空气灌肠X射线检查.结果 婴幼儿肠套叠临床表现为腹痛、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包块等.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腹腔内"同心圆征"、"套筒征",空气灌肠X射线检查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功效.结论 临床可疑为肠套叠者宜先行超声筛查,空气灌肠X射线检查整复效果显著.

  • 二维电离室矩阵在调强适形放疗剂量学验证中的应用

    作者:张晓军;王建华;涂彧

    剂量学验证是放射治疗中质量保证的重要一环,也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应用于临床时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随着放射物理技术的发展,新设备和新方法在不断应用,为临床放射治疗提供了更好、更便捷的质量保证与控制手段.二维电离室矩阵(MatriXX)是一种快速的剂量测量系统,是目前较先进的调强治疗实时二维验证系统之一,它可以测量照射野的剂量分布和强度分布,在剂量学验证中,可以极大地简化验证工作量,提高验证效率.

  •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核医学研究进展

    作者:黄代娟;张永学

    动脉粥样硬化涉及到全身多处重要的动脉,是导致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尤其是不稳定斑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疾病病理生理学的不断发展,显示出包括"金标准"X射线血管造影在内的常用显像方法的一些不足以及对更加完善的显像技术的需求.分子核医学技术利用核素标记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中间物质或其表面的血栓进行显像,无创伤性地检测斑块的数量、进展程度、分布和组成,为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 RGD肽及其衍生物在肿瘤显像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浩;施培基;周晓靓;王荣先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存在于多种生物细胞外基质中,能特异性识别细胞表面整合素并与之结合,从而介导多种重要的生命活动.外源性RGD肽与肿瘤细胞表面整合素结合后,可作为体内RGD肽类物质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肿瘤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附与迁移、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且具有靶向性标记肿瘤显像以及作为抗肿瘤药物和基因治疗的靶向性传导系统的作用.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抗肿瘤应用中的进展

    作者:张敏;李彪;张一帆

    人类完整基因组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步阶段.研究发现,包括肿瘤在内的许多疾病与某些基因表达的失活有关.导致基因失活的表观遗传机制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和染色质高级结构中其他成分的修饰,这些修饰改变染色质构型,导致基因转录调节发生变化,基因转录的失调导致细胞增殖失常,从而致癌.这些可逆失活的基因如果重新表达可能抑制肿瘤生长.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正是基于这种思路被应用于包括甲状腺癌在内多种肿瘤研究,并为失分化甲状腺癌的再分化及放射性碘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

  • 131I-Tyr-octreotide的标记方法学及其生物学分布的研究

    作者:苏燕;王峰;王自正;孟庆乐;张乐乐;蒋娥

    目的 探讨131I 采用氯胺-T氧化还原法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Tyr-octreotide的可行性和标记物的稳定性,并研究其在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和非小细胞肺癌荷瘤鼠SPECT显像.方法 采用氯胺-T法制备131I-Tryr-octreotide,并测定标记物的放化纯、胶体含量及正常小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不同时间点眼球取血后处死,测定血液及各主要脏器的放射性,计算%ID/g.对非小细胞肺癌荷瘤鼠模型进行131I-Tyr-octreotide显像研究.结果 采用氯胺-T法131I标记Tyr-octreotide的佳条件:磷酸缓冲液(0.2 mol/L)0.15 ml,Tyr-octreotide(lg/L)10μl,Na131I(3.7MBq)0.1 ml,氯胺.T(30 g/L)4μl,迅速混匀反应2.5 min,之后加入Na2S2O5(30g/L)5μI终止反应,放化纯可达97%,6 h后放化纯可达83%,胶体含量为1.02%.小鼠体内分布实验表明,肾脏和肝脏对131I-Tyr-octreotide的摄取高,胃肠消化器官次之,其他脏器摄取较少;对肿瘤组织具有较好的亲和力.结论 131I-Tyr-octreotide采用氯胺-T法标记具有标记率高、方法简便和迅速、体外稳定性较好、无需进一步纯化等优点.在小鼠体内主要经肝、肾系统代谢,血液清除快,有望成为以生长抑素介导的生物靶向诊断和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分子药物.

  • 心血管核医学分子影像研究进展

    作者:尹小花;张永学

    心血管分子影像研究是一项崭新且具有巨大临床应用前景的课题,核医学影像是目前分子影像学的主流技术之一,具有无创伤性、灵敏度高、合乎生理条件、可定量等优点,代表了分子影像学发展的前沿.近年来,核医学在心血管分子影像的研究中取得了突出成绩,为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研究以及基因治疗的监测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及相关显像剂摄取研究

    作者:梁杰;陈跃;匡安仁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GnT)通过影响糖链的改变而间接关系到肿瘤的发展与癌症患者的预后.研究肿瘤组织的糖基转移酶变化,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机制.随着新型肿瘤葡萄糖类似物显像剂的发展,显像机制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为肿瘤的无创伤性诊治提供新途径.

  •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和受体显像对抑郁症的研究

    作者:原凌;刘建中;武志芳

    抑郁症的影像学检查有结构性脑成像和功能性脑成像,CT和MRI检查脑结构的异常既不显著又不具有特异性,而PET和SPECT提供了在活体内对抑郁症进行局部脑血流灌注和中枢神经递质与受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抑郁症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 电离辐射诱导旁效应的研究现状

    作者:肖瑶;韩玲

    旁效应是一种电离辐射引起的间接效应,其危险评估受到广泛的重视.随着一些新的先进技术的出现,旁效应机制研究有了新进展,为解释旁效应的发生及调控机制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辐射诱导的适应性效应及其分子机制

    作者:袁德晓;潘燕;沈波;邵春林

    辐射适应性效应是一种生物防御机制,是指低剂量辐射可以增强细胞对随后高剂量照射的抵抗能力,从而降低高辐射引起的各种损伤.目前为止,RAR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研究主要涉及DNA损伤修复、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对抗氧化应激系统以及应激反应蛋白,参与细胞信号传递的分子主要包括蛋白激酶C、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53蛋白、共济失调性毛细血管扩张突变基因及DNA依赖性蛋白激酶.

  • 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与肿瘤组织乏氧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影响

    作者:郭阳

    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与组织乏氧关系密切.在各种实体肿瘤组织内,有大量的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的表达,其表达与肿瘤细胞对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抗性有关,并增加肿瘤的局部侵袭能力和转移能力,临床上,实体肿瘤患者中约有一半在肿瘤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程度的贫血,在贫血的肿瘤患者中使用红细胞生成素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RNA干涉治疗脑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峰生;陈肖华

    RNA干涉(RNAi)是由双链RNA引发序列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RNA干涉(RNAi)技术的出现为胶质瘤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策略.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有新的可能用于RNAi治疗脑胶质瘤的靶标基因被发现,其治疗脑胶质瘤作用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导致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或增加肿瘤细胞化疗敏感性的机制来实现.

  • 参加首届全国肿瘤核医学新技术研讨会的感想

    作者:李小东;王荣福

    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肿瘤核医学组举办的首届全国肿瘤核医学新技术研讨会于2007年8月10~12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这是一次范围广、水平高、规模大的学术会议,全国17个省市及解放军共2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