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部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张江华;宋创业

    患者男,30岁,主因发现左侧颈部肿物2周入院.患者于2周前无意中发现左侧颈部肿物,约杏核大小,无红肿、疼痛、寒战、畏寒,无午后低热、夜间盗汗.因无明显特殊不适,未治疗.后肿物逐渐增大,2010年11月4日就诊某市医院,超声检查示:左侧颈部肿物,未治疗.2011年11月10日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门诊以"颈部肿物"收入院,患者病程中精神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常.查体:颈软,双侧不对称,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于左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见大小约3.0 cm×3.0 cm隆起型肿物,质硬,固定,右侧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

  • 鳃裂瘘管一例

    作者:刘晓琴;耿智慧

    患者,男,16岁,2004年2月9日入院.自出生后不久发现右颈侧有一小孔,常有黏性分泌物溢出.体检:右侧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中下1/3交界处有一瘘口,挤压有分泌物溢出,味臭,从颈部瘘口注入40%碘油,摄颈部正侧位片,有一管状影向上走行进入右侧颌下,临床诊断为第二鳃裂瘘管.见附图.全身麻醉下行鳃裂瘘管切除术,瘘口周围1%利多卡因+4滴盐酸肾上腺素浸润,以瘘口为中心,做梭形切口,分离皮肤及皮下组织,由瘘口注入美兰做标记,缝扎瘘口,沿标记瘘口向上分离,做阶梯切口2个,分离瘘口直达右侧颌下,经口检查美兰由右侧扁桃体窝内溢出,证实瘘口另一端开口于扁桃体窝,为防止咽瘘,未经口腔切除,于颌下缝扎切断,注入95%酒精,置引流逐层缝合切口,包扎.术后病理诊断为鳞状上皮覆盖肉芽组织,符合第二鳃裂瘘管.术后随访至今未复发.(附图见封4).

  • 侵及咽旁间隙的腮腺深叶肿瘤1例

    作者:马丽;马艳

    1 病例报告女患,28岁,以咽部异物感半年求治我院.半年前,无意中发现咽部异物感,同时吞咽受限,自已发现咽部有一肿块.将悬雍垂推向左侧.曾到当地医院耳鼻喉科求治,未得到明确诊断及治疗.入院后查体:腮腺未触及阳性体征,颈部颌后窝可触及中等硬度包块,活动度可,约2.0 cm× 3.0 cm大小.腮腺造影:未能显示肿块与腮腺之间关第.MR:包块约4.5 cm×3.5 cm大小,与腮腺无低密度间隙分隔.咽旁间隙脂肪向后推移,茎突向内移,颈内动脉后移,肿块包膜不完整,边缘欠清晰,呈哑铃状,瘤内有低密度粘液变性.结合以上几点,决定手术切除.全麻显效后,取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面神经解剖常规切口,联合入路.解剖并保护颈鞘和舌下神经,拉起二胶肌和下颌骨进入咽旁间隙,摘除肿物.面神经解剖常规切口:解剖面神经,摘除腮腺浅、深叶.术后病理回报:右腮腺多形性腺瘤(侵入咽旁间隙),3个月后随诊,愈合良好,未见复发.

  • 甲状腺上动脉穿支皮瓣:解剖研究和临床系列

    作者:Jeremy L. Wilson;Warren M. Rozen;P.G.Dip.Surg.Anat;Richard Ross;Michael W. Findlay;Mark W. Ashton;Felix C. Behan;朱利娜;魏峰;高景恒

    前颈部多余的组织非常适合做头颈部再造术中筋膜皮瓣的供体,这是因为前颈部皮肤与头颈部皮肤质地相似,且有很多穿支.然而,为避免血管危象,既往的尸体研究已限制了该部分皮肤作为较长或较大皮瓣的供体的使用.本研究的目的 是确定此类皮瓣的血管基础,并修改之前的皮瓣设计,提供用途广泛、可靠的甲状腺上动脉穿支皮瓣.本研究回顾了45例颈部CT血管造影片,评估前颈皮肤的血供情况.以上述发现为基础,8例患者接受头颈部再造术,术中使用的皮瓣以该区域主要穿支为基础.所有患者体内均找到了直径大于0.5mm的穿支,位置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线处2cm半径范围内.作为筋膜穿支,该穿支在颈筋膜深层出现,且在颈部同侧穿过颈阔肌,邻近中线.90例患者中,89例发现甲状腺上动脉穿支,1例发现甲状腺下动脉穿支.8例患者均接受术前成像,以甲状腺上动脉穿支为基础的皮瓣设计均成功完成手术.本研究证明,甲状腺上动脉穿支皮瓣是可靠的血管解剖部位,适用于头颈部缺损广泛的再造术.

  • 甲状腺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比较

    作者:安晓燕;呼敏

    甲状腺手术是颈部常见手术,因其特殊的部位和面颈部是人体血管和淋巴分布密集的地方.术后伤口渗出液和组织液较多,给引流和护理带来一定困难.传统的引流方法是在术侧气管旁胃-乳胶引流片,经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戳口及皮肤切口端引出体表,后用皮肤缝线缝扎乳胶片引流物[1].现将传统引流方法和改进后的引流方法进行比较,总结如下.

  • 颈部巨大鳃裂囊肿1例

    作者:李雪盛;郭红光;李进让;孙建军;刘亮

    资料患者男性,46岁.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2个月"于2011年9月27日入院治疗.患者2011年7月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颈部肿块,大小约5 cm×4 cm,质硬、无压痛;局部皮温不高.在本院门诊行B超引导下进行左侧颌面部囊性包块抽吸术,抽出泥沙样褐色液体,但病理检查"未见异常".2011年8月中旬,患者出现颈部包块疼痛,并在10余天内迅速增大.曾行抗感染治疗,疼痛明显减轻,但包块无明显缩小.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颈部鳃裂囊肿",遂来本院行手术治疗.术前检查:左颈部包块质硬、半固定,与皮肤无粘连,无明显压痛,大小约10 cm×7 cm(图1).CT检查:颈部圆形囊性包块,边界清楚(图2).患者术前常规检查无手术禁忌,于2011年9月29日行手术治疗.术中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见肿物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粘连严重;横行切断胸锁乳突肌,暴露肿物,见其位于颈鞘前方,大小约10 cm×7 cm;吸出部分囊内脓血性分泌物减压后,沿肿物周围仔细分离,完整切除肿物(图3).术后病理报告:病变符合鳃裂囊肿,伴炎性反应.术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 颈动脉体瘤切除颈内动静脉重建一例

    作者:朱晋;周洪斌;邹欣荣;王鹤;胡志浩

    我院于2004年5月19日收住1例左颈部肿块患者.患者女性,41岁,沿海渔民,因发现左侧颈部无痛性肿块15年入院.起病初肿块较小,近3年生长较快,但无声嘶等其他不适.查体:可见左胸锁乳突肌前缘、下颌角下方局限性隆起,可扪及5 cm×4 cm×4 cm肿块,质地较硬,无明显压痛,有明显搏动感,左右可推动,上下活动度差,未闻及血管杂音.B超及CT检查:肿瘤位于左颈总动脉分叉处,前壁分界较清,后壁欠清晰,颈内动脉包括颈总动脉分叉处完全被肿瘤包埋并推向后方,颈外动脉及颈内静脉均被推向前方且相互连通.B超彩色血流(CDFI)可见其内呈条索状丰富血流,诊断为左颈部肿块.临床初步诊断为左颈动脉体瘤.

  • 舌体"鱼刺"左颌下穿出一例

    作者:邹爱萍;姜晓钟

    患者,王某,男,68岁.患者于97年10月28日中午进食时,不慎被"非洲带鱼"的鱼刺刺入舌部,当时感到一阵疼痛,用手触摸,感到舌表面有一硬物,自己用镊子夹取,未取出.当即下午来我科门诊,要求取出鱼刺.检查舌前1/3相当于左侧下颌第3、4牙舌背表面有一创伤,未触及明显条索状异物.于10月29日来院行B超检查,提示:舌体异物(鱼刺).即在局麻下行舌背处切开取异物,切口长3.0cm,结果未发现异物.一周后伤口拆线,伤口无异常.11月14日(术后两周),患者无意中感觉左颈上部有一肿块,自服抗生素,肿块未消退,用手触摸肿块,似有一条索状异物抵达皮下,11月15日即到医院就诊.检查发现左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可触及肿块,肿块中央似有一硬尖物抵达皮下.即在局麻下切开取出鱼刺.该鱼刺长1.80cm,两侧的小刺呈倒锥状排列.

  • 高颈段髓外肿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世余

    我院从1985年至1999年12月,共手术治疗高颈段髓外肿瘤15例,占同期脊髓肿瘤的12.3%,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男10例,女5例,年龄29~65岁,平均42.5岁。病程1个月至3年。首发症状以手或上肢根性疼痛9例;有确定感觉障碍平面11例;肢体活动障碍12例:其中四肢肌力0~2级3例,3级5例,4级4例;有胸闷、呼吸困难3例。 二、辅助检查:Quekensetedt试验9例,完全阻塞4例,不全阻塞5例。脑脊液蛋白测定记录9例中,4例<0.4g/L,4例介于0.4~1.0g/L,1例脑脊液凝固。椎管造影6例,显示杯口状充盈缺损。颈椎MRI 9例均发现椎管占位性病变。 三、肿瘤部位及性质:C1~C2 4例,C2~C4 4例,C3~C4 7例,其中2例C1~C2肿瘤延续到枕大池及后颅凹内。髓外硬膜下肿瘤9例,硬膜外肿瘤2例,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4例。15例中神经鞘瘤8例,脊膜瘤3例,神经纤维瘤、转移性恶性肿瘤各2例。 四、手术方法:采用了两种入路,(1)颈后中线入路9例,取枕项部沿中线纵切口,切除枕骨、颈椎棘突和椎板,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2)颈外侧入路6例,对于C1~C3椎管内肿瘤,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做纵切口,在乳突根部弯向后方,磨开横突孔,游离椎动脉,纵形切开硬脑膜,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对于C4椎管肿瘤,取胸锁乳突肌后缘纵切口,切除肿瘤。 五、结果:本组行肿瘤全切13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2个月,四肢肌力恢复至2级的1例,3级的3例,4级的7例,5级的4例。临床治愈12例,好转1例,复发2例,系硬膜外转移癌。讨论 一、手术入路的选择:高颈段髓外肿瘤进入枕大池或钻出椎间孔,故应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颈后中线入路可显露延髓和高颈髓的背侧和后外侧,若切除一侧小关节突,可显露硬膜囊外缘3.5~4cm以内的区域。因此,较小的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肿瘤,无论是位于脊髓的腹侧、外侧或背侧,都可经此入路切除,对于哑铃型肿瘤,若椎旁肿瘤较小,也可切除。若椎旁肿瘤较大,可行分期手术,先经颈后中线入路切除椎管内肿瘤,再经颈外侧入路切除椎旁肿瘤。颈外侧入路可从侧方显露颈髓的腹侧和外侧,较好地显露椎间孔、椎管内肿瘤及椎动脉。其优点为:(1)从侧方进入椎管,不需牵拉脊髓;(2)避免损伤椎动脉;(3)直视肿瘤与脊髓界面,避免损伤脊髓。 二、术中注意事项:(1)经颈后中线入路切除哑铃型肿瘤、沿神经根切除椎间孔内肿瘤时,常遇到汹涌的静脉性出血,为连接椎内、外静脉丛的椎间静脉破裂出血。应在直视下用双极电凝烧灼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忌盲目烧灼,以免损伤椎动脉。(2)切除高颈段腹侧肿瘤时,先由囊内分块切除,待体积缩小后再仔细轻柔分离包膜,用弱电流双极电凝烧灼供瘤血管,钝性加锐性分离,切除残留肿瘤和包膜。(3)对于肿瘤将脊髓压成薄片者,术中要特别保护脊髓,避免牵拉和强行分离,以免影响神经功能的恢复。(4)术中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脊髓的营养血管。一旦损伤,术后神经功能不能恢复。(5)对于长入颅内的高颈段脊髓肿瘤,打开后颅凹进行切除时,要特别注意对椎动脉和后组颅神经进行保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块切除肿瘤,轻柔分离粘连,仔细辨认血管和神经走行,这些步骤是防止造成误伤的关键。

  •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房颤动

    作者:王朝荣

      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房颤动(甲亢性房颤)经内科正规治疗后仍然房颤持续者,治疗棘手。而施行双侧甲状腺大部切除术,危险性较大。我院于1983年7月~1999年11月,采用结扎甲状腺上、下极动脉加服益气养阴汤治愈甲亢性房颤9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9例中,男4例,女5例,年龄28~48岁,平均34岁。病程2~4年。甲状腺中等肿大,无气管压迫症,均有心悸、不安、头晕、多食、多汗等症,心率116~134次/分。心电图示:心房颤动。甲状腺B超、血T3、T4均示甲亢。2 治疗方法  在常规口服卢戈氏碘液后,留置导尿、中心静脉插管,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两侧甲状腺上、下极动脉结扎术。  卢戈氏碘液的口服方法:第1天3滴,1天3次,第2天4滴,1天3次,第3天5滴,1天3次,依次类加至第13天15滴,1天3次,直至进行手术。麻醉成功后,于胸骨上凹上方2横指处作弧形切口,两侧达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将切口上下皮瓣于该肌下进行钝锐性分离,上至甲状软骨,下至胸骨上凹,再切开颈白线和甲状腺假包膜,在真假包膜间将甲状腺与甲状腺前肌群(包括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等)分离,然后用甲状腺拉钩于右侧甲状腺上极水平将前肌群向前向外侧牵拉开,显露甲状腺上动脉进入腺体的部位,贴近上极,经该血管周围置入2根2号丝线,进行甲状腺上动脉的双道结扎。再于右侧甲状腺下极水平将前肌群向外向前牵开,显露甲状腺下动脉进入腺体的部位,稍远离下极处,经该血管周围置入2根2号丝线,进行甲状腺下动脉的双道结扎均不切断血管,经处理后的右侧甲状腺腺体马上由原来的鲜红色转变为暗红色,体积也有缩小。同法处理左侧甲状腺上、下动脉。查术野无活动性出血和渗出后,逐层缝合各层切口。

  • 巨大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治疗

    作者:胡安琦;陆献成;丁勇兴

    甲状腺肿瘤手术操作的常规是分离皮瓣后,于正中线切开颈深筋膜,由内向外分离甲状腺叶前侧.而对于一些肿瘤巨大、肿瘤血管丰富并将血管推向后外侧时,常规方法较难处理.我科1992年2月~1999年2月,对72例甲状腺肿瘤患者中39例,采用胸锁乳突肌前缘进路方法手术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小切口甲状腺结节摘除术

    作者:

    我院采用小切口行甲状腺结节摘除术14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美容效果满意. 一般资料:14例均为女性.19~56岁,平均32.5岁.均为孤立性甲状腺结节,直径0.8~3.0cm,平均2.6cm.位于左侧叶者9例,右侧叶者4例,峡部1例. 手术方法:颈丛阻滞麻醉或局麻.颈根后加垫呈颈后伸位.取结节水平处顺皮纹横切口,长2~3cm.切开皮肤,电刀切开浅筋膜颈阔肌.以手指在颈深筋膜浅层的浅面钝性上下分离.沿胸锁乳突肌前缘(结节在侧叶)或颈白线(结节在峡部)切开颈深筋膜浅层,如遇颈前静脉则切断、结扎.钝性拉开颈前肌群,暴露甲状腺侧叶或峡部,探查结节,依其特征决定行单纯结节摘除或侧叶加峡部切除术.

  • 喉神经鞘瘤1例

    作者:曹宝刚;雷大鹏;潘新良;袁英

    患者女,50岁,因声音嘶哑10个月伴憋气半个月于2004年4月30日入院.查体示右杓会厌皱襞及右室带区有一圆形、表面光滑、边缘清晰的肿物,突向右侧梨状窝,右侧声带不能暴露,越过中线,可见左侧声带后1/3,活动可,左侧梨状窝正常.CT检查示右杓会厌皱襞肿瘤.直接喉镜下取活检病理报告为鳞状上皮及柱状上皮覆盖,纤维组织呈慢性炎症.气管切开插管全身麻醉后,平右甲状软骨板中份作横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至胸锁乳突肌前缘,暴露胸骨舌骨肌及肩胛舌骨肌,向外牵拉,沿甲状软骨上缘切断甲状舌骨肌,切开甲状软骨膜,中间达甲状软骨切迹前缘,剥离甲状软骨外骨膜至甲状软骨板中份,切除甲状软骨板上1/2,暴露肿瘤,瘤体包膜完整、表面光滑、质硬,切开甲状软骨内软骨膜,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完整取出瘤体,肿瘤直径约2cm,质韧,复位缝合甲状软骨外软骨膜于会厌前间隙的黏膜下组织,分别对位缝合甲状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及颈阔肌,关闭切口,皮下放置引流管.术后10d拔除鼻饲管,12d拔除气管套管.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呼吸平稳,发声、饮食正常.术后病理报告为喉神经鞘瘤.

  • 鼻咽癌放疗后致死性大出血2例

    作者:刘龙飞;田勤菊

    例1,男,53 岁.右耳闷,听力下降2周,无鼻塞及头痛症状,右鼓膜内陷,中耳腔积液,鼻咽部未查,按分泌性中耳炎治疗.1995年11月15日因右侧头痛,伴有回吸鼻涕带血,右侧颈深上部胸锁乳突肌前缘有一2cm×2cm的包块,质硬,无压疼,不活动,边界清,收住院后检查鼻咽部见右侧咽隐窝饱满,表面不光滑,取活检,病理诊断为咽隐窝低分化鳞癌.

  • 中耳结核并耳后骨膜下脓肿、颈淋巴结结核1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李永团;陈瑛;荣宝刚;丁元萍;丁寿玲

    患儿男,5个月.因右耳流脓发热1周,耳后红肿3d入院.在他院CT检查诊为急性中耳炎并耳后骨膜下脓肿,静滴红霉素治疗效果不好.检查示T37.8℃,右外耳道后上壁塌陷,耳道狭窄并有稀薄脓性分泌物,鼓膜看不清,耳后区红肿,耳后沟消失.脑于听觉诱发电位右耳60dB,左耳正常.血常规:WBC 18.7×109/L,N 0.42,L 0.58,Hb 10.7g/L,肺部X片未见异常.手术见耳后皮下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及较多灰白色肉芽组织,质脆,合并外耳道后上壁骨质鼠咬状破坏,鼓膜大穿孔,快速冰冻病理示炎性肉芽组织,行右耳鼓窦单纯凿开术.术后应用西力欣等药物治疗,患儿持续低热.术后半月发现右耳道流脓及有较多的肉芽组织,同时右颈上部胸锁乳突肌前缘有约1cm大的肿块2个,活动差,表面皮肤稍红.遂行第2次手术,术中见原切口下、中耳腔、外耳道内较多肉芽组织,听小骨消失,面神经管水平段暴露,颈部肿块光滑圆形,内有与耳部病变类似的肉芽组织及脓液,行中耳鼓窦根治及颈部肿物切除术.2次手术中分泌物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后病理报告为结核.改用利福平、异烟胼等抗结核药物治疗,切口用链霉素药液换药,半月后愈合.随诊2月及半年后中耳腔完全上皮化,无肉芽增生.

  • 颈椎旁脊索瘤1例

    作者:孟庆冕;杨彩虹

    患者,女,53岁,以"咽堵伴右颈部肿块3月"于2008年5月29日人院.既往有青光眼病史10余年并曾手术对症治疗.体检:右侧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上部可见肿物隆起,表面尚光滑,边界清,约3.5 cm×3 cm,质韧无压痛,不随吞咽上下活动.

  • 颈部黏液性脂肪肉瘤1例报告

    作者:张健;邹荣海;严国鑫

    患者男,15岁.因发现颈部无痛性肿物半年,于2010年2月5日入院.查体:右颈部颈动脉三角区域扪及一结节状肿块,大小约5.0 cm×7.0 cm×7.0 cm,质地软,边界不清,透光试验阴性.彩色B超检查提示右颈部胸锁乳突肌深面有一实性非均质团块,大小约8.1 cm×7.l cm×2.1 cm,界限清晰.术中见肿瘤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界限较清,呈分叶状,质地软.

  • 口腔颌面巨大蔓状血管瘤切除术麻醉1例

    作者:李荣花;张新建

    1 临床资料患者,男,39岁,以左面颈部肿物30年余为主诉入院.入院查体可见左侧面颈部从下颌角处沿胸锁乳突肌前缘至锁骨上窝约20 cm×20 cm×10 cm大小肿物,动度边界较不清,质软,表面皮肤呈不规则突起,部分皮肤呈紫色.口腔、咽部、舌根及左侧2/3舌体均为瘤体.CT示:左颈部及颌面部显示一巨大团块状系低混杂密度影,大断面约6.5 cm×13.2 cm.邻近结构受压移位,气管受压右移.诊断为蔓状巨大血管瘤.心电图显示:轻度心肌缺血.实验室检查:血小板44 g/L,血凝四项及其他检查均正常.ASA I级,拟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施血管瘤切除术.

  • 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肺同期双原癌同期根治一例

    作者:段楚骁;付圣灵;付向宁

    患者,女,62岁。进行性吞咽困难2个月余,未予特殊处理。后症状逐渐加重,术前半流质饮食。既往体健,无特殊病史。体检无特殊。外院胃镜示距门齿26~31 cm处可见菜花样肿物,病检示食管鳞状细胞癌。我院病理会诊示食管鳞状细胞癌,胸部CT提示右下肺结节。患者于全麻下行胸、腹腔镜食管中下段癌根治、胃代食管左颈部机械吻合、右下肺切除、预防性胸导管结扎、高位空肠造瘘术。行胸腔镜探查见右下肺结节直径约1.5 cm,表面胸膜无凹陷,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余肺未发现实质性肿块,无胸腔积液及肺不张。腔内直线切缝楔形切除右下肺肿块,快速冰冻切片报告“肺癌,腺癌可能性大”。考虑双原发癌可能,征求家属意见后行胸腔镜下右下肺叶切除。探查见中下段食管肿瘤5 cm ×4 cm ×3 cm,质中,伴食管旁、隆突下、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肿大。结扎切断奇静脉弓,游离胸段食管,清扫淋巴结,结扎胸导管。仰卧位,左颈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游离食管。腹腔镜下腹腔探查,未见转移灶,切开网膜,结扎胃短、胃左血管,将胃游离。上腹正中切口,制作管状胃,上提至颈部。横断食管,将胃与食管行左颈部机械吻合,减张缝合吻合口,闭合胃残端,行高位空肠造瘘。术后病理诊断:①右下肺高-中分化腺癌(支气管残端未见癌,送检5组、7组、10组、11组淋巴结共10枚未见癌)。免疫组化:TTF-1(+),CK7(+),CK20(-),VEGF-C (-),EGFR(+),ERCC-1(-),RRM-1(+),P53(-),Ki-67Li 约10%。②食管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侵及管壁全层(食管残端、胃断端、网膜、食管周围淋巴结、胃周围淋巴结、贲门淋巴结、胃左淋巴结、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共17枚未见癌)。免疫组化:PCK(+),CK5/6(+), P63(+),VIM(-),CK(-),CgA(-), Syn(-),CD56(-),TTF-1(-),Ki-67Li约80%。患者术后恢复良好,15 d出院,1个月内于肿瘤科行放疗。6个月后随访,患者诉一般情况可,进食正常。

  • DSA在颈动脉体瘤诊断中的作用(附二例报道)

    作者:邹爱萍;姜晓钟

    临床资料病例1,女性,30岁.住院号:255212.因左上颈部无痛性肿块2个月入院.查体:左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及内侧面,可触及肿块5.0cm×3.0cm×3.0cm,无压痛,可左右活动,上下动度差,未闻及血管音.

53 条记录 2/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