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국제부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870
  • 国内刊号: 12-139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郎景和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伏隔核因子1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一頔;汤小晗;卢美松

    化疗耐药是制约卵巢癌治疗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寻找逆转卵巢癌耐药的有效方法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研究表明,伏隔核因子1(nucleus accumbens-1,NAC-1)在卵巢癌中的过度表达不仅在其发生发展、转移复发中起重要作用,而且与化疗耐药密切相关。NAC-1通过调节药物耐药相关的多种信号通路,导致卵巢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降低。因此以NAC-1为靶点逆转卵巢癌耐药可能为治疗开辟新的思路,NAC-1特异性抑制剂联合其他化疗药物有望成为卵巢癌新的治疗策略。现就NAC-1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在宫颈癌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广娇;杨欣;郝敏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是促进血管形成的特异性调节因子。在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恶性转化中,VEGF-A通过诱导肿瘤血管生成为肿瘤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转移途径。在VEGF-A活化的血管生成通路中,各类关键分子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其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产生的E6、E7蛋白及激活免疫模式识别受体和调节细胞脂肪酸代谢的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s)等均参与VEGF-A上游信号通路的调控,而且多种微小RNA (miRNA)也参与VEGF-A转录后及下游信号通路的调控。VEGF-A与VEGF受体2(VEGFR-2)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存活、迁移和增加血管通透性等诱导宫颈癌血管生成。此外VEGF-A还能激活Delta样配体(DLL)/Notch信号通路,其在内皮细胞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综述VEGF-A的结构和功能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分子在宫颈癌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的研究,为明确宫颈癌的发病机制、寻找治疗靶点提供新思路。

  • MUC16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昕;汪希鹏

    MUC16,又名CA125,是一种表达于各类上皮细胞表面的高分子量糖蛋白,主要发挥保护和修复上皮的作用。MUC16是早期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重要肿瘤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近来研究发现,MUC16的异常表达与卵巢癌的不良预后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UC16可以通过与间皮素结合促进卵巢癌远处转移,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形成免疫突触帮助卵巢癌细胞实现免疫逃逸。MUC16还可以通过在卵巢癌中的过表达来影响肿瘤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增殖、迁移和转移,促进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尽管有关MUC16与卵巢癌的研究逐渐取得进展,但MUC16的生化结构及其在卵巢癌中具体作用机制仍处于研究阶段。综述MUC16的生化结构及其在卵巢癌细胞的免疫逃逸和卵巢癌增殖、迁移、侵袭和转移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皮如玉;李佳蕊

    卵巢癌起病隐匿,发现时多处于疾病晚期,目前在妇科恶性肿瘤的病死率中居首位,大多数患者死于肿瘤复发和耐药。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剂是一种卵巢癌靶向治疗的新药,能选择性抑制PARP功能以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大量试验显示,PARP抑制剂在具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的卵巢癌中有抗肿瘤作用,且有良好的耐受性。PARP抑制剂能显著延长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尤其对铂类敏感、携带BRCA基因突变的卵巢癌患者获益大。综述PARP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代表药物在卵巢癌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 微小RNA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菲;钱莉莉;吴大保;周颖

    卵巢上皮性肿瘤(EOC)是死亡率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也是导致妇女癌症死亡的第五大病因。为了延长晚期EOC患者的生存期,克服化疗耐药是治疗的重要措施。微小RNA(miRNAs)能调控与耐药相关的多种基因,是化疗耐药的研究热点。多种miRNAs在EOC中异常表达,联合检测血浆中miR-205和let-7f可以提高EOCⅠ期的诊断准确性;miR-484,miR-642,miR-217和miR-181a可预测耐药的发生,miR-509-3p,miR-145,miR-181a,miR-34可抑制铂类耐药细胞株的增殖;miR-34c是唯一的可作为无复发的独立预测标志物,miR-519与高级别浆液性癌(HGSOC)的低生存率有关。总结和讨论miRNAs在EOC诊断及治疗上的应用。

  • 宫颈上皮内瘤变分子生物学指标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妮娜;瞿全新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性感染引起的,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其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从CIN发展为宫颈癌需要较长的时间。在CIN的进展过程中,许多基因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变化。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CIN和宫颈癌的组织中存在着一些表达异常的生物学标记物,这些生物学标记物与前驱病变级别和肿瘤是否发生转移相关,将这些基因作为CIN进展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进行检测,早期发现和诊断宫颈癌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综述CIN研究的前沿性分子生物学指标。

  • CD105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雨;向阳

    肿瘤血管的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至关重要,其可以满足肿瘤生长的代谢需要并为远处转移提供血管通路,因此被认为与肿瘤的预后密切相关。CD105又名Endoglin,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受体超家族的成员之一,在标记肿瘤新生血管中具有较好的特异性。近年来,CD105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预后判断,其在血管内皮细胞以外的肿瘤实质及间质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正逐步被揭示,全面了解CD105的生物学特性将为探究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机制、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靶点。

  • 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的相关肿瘤风险研究进展

    作者:陈醒;周应芳;白文佩

    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MHT)已被证实能有效缓解绝经期综合征,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激素疗法认识的不断深化,激素治疗的风险也不断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激素相关的肿瘤,如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乳腺癌等。目前已有很多临床研究阐述了激素治疗的相关肿瘤风险。有子宫的患者使用雌激素治疗(estrogen therapy,ET)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需加用孕激素(estrogen-progesterone therapy,EPT)保护子宫内膜;EPT连续用药比序贯用药能更好地保护子宫内膜;对于已患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早期患者使用雌激素并不增加肿瘤复发风险,并能改善生存质量。ET和EPT能增加卵巢癌的风险,且与病理类型有关;卵巢癌术后使用MHT并不增加复发的风险和死亡率,不影响预后。ET可能会降低乳腺癌风险,而EPT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乳腺癌患者不适用激素疗法。但是上述许多结果均需要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检验,有些问题还缺少相关研究,甚至有些结论互相矛盾。综述近几年的临床研究结果,深化对激素治疗的认识,为临床指导激素治疗提供新依据。

  • 林奇综合征与妇科肿瘤

    作者:王甜甜;张蓉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又称为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综合征(HNPCC),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常见的结直肠癌遗传形式。林奇综合征患者常会患有多种肿瘤,其中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与其关系为密切,可以视为林奇综合征的“前哨”肿瘤。在诊断患有林奇综合征的女性中,其患子宫内膜癌的终生风险(60%)会高于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结合临床表现标准及肿瘤分子学评估可以对其进行高效的诊断。在林奇综合征的女性患者中,应每1~2年(而不是每年)进行子宫内膜活检,在生育结束后行预防性手术可以起到有效的筛查及预防作用。对林奇综合征及其相关的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不断有新的研究进展,主要对林奇综合征的诊断、相关的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进行综述。

  • 拷贝数变异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康雅芳;孙蓬明

    在许多疾病中,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可作为有意义的疾病易感标志。从患者癌变和正常组织内获得的大量染色体拷贝数图谱不仅可以反映机体的变化,还能反映增加患癌风险的种系CNVs。测定CNVs的方法主要包括基因芯片技术、高通量测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荧光原位杂交等,其中基因芯片技术为突出。目前对妇科恶性肿瘤中CNVs变化的研究还较为有限。综述CNVs与一些妇科恶性肿瘤的密切关联,例如卵巢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并对相关CNVs进行综合挖掘及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妇科恶性肿瘤的进展、恶化机制,为肿瘤的防治,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piRNA在生殖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鸿娟;王亚楠;高树军;张媛媛;李光鹏;王煜

    Piwi蛋白相互作用RNA(p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3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目前研究提示piRNA通过与PIWI蛋白家族成员结合后,参与异染色质形成、生殖细胞的发育和维持DNA的完整性。piRNA与小干扰RNA (siRNA)及微小RNA(miRNA)均是近些年发现的非编码小RNA,在功能、分布和分子特征等方面存在着显著不同。piRNA在精子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目前对于piRNA的研究逐渐深入,认识也进一步提高。例如, piRNA的结构特点,发挥功能相关作用蛋白,在体内的分布与表达,在生物体内与PIWI发挥作用的方式以及功能。piRNA数据库的建立将对此类小分子RNA的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子宫内膜异位症新药开发的基础研究

    作者:余贵媛;金平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常见的妇科慢性疾病,发病率高,治疗时间长,好发于生育年龄妇女,可引起慢性盆腔痛、痛经、性交痛和不孕等。目前针对EMs的药物、手术治疗等方案均有缺陷,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大、时间久,手术治疗复发率高,故如何提高疗效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许多新的治疗药物正处于研究中,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抗血管生成药物、抗炎药物、促凋亡和抗增殖药物、干细胞相关疗法等,目前为止,这些新药的基础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其中一些药物已经进入了临床Ⅲ期试验,疗效正在被观察中,这些新药有望成为EMs药物治疗的新里程碑,为EMs患者带来福音。综述EMs新药开发的基础研究成果。

  • 合并阴道纵隔双宫颈的完全中隔子宫27例临床分析

    作者:马晓黎;刘雨声;郭银树;段华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矫治合并阴道纵隔双宫颈的完全子宫中隔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2013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27例宫腹腔镜联合矫治合并阴道纵隔双宫颈的完全中隔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原发不孕7例,自然流产10例,稽留流产3例,不良孕史7例。结果:27例患者一次手术成功率为100%,未发生术中、术后并发症。27例随访30~53个月,平均(41.56±6.33)个月。足月活产18例,早产1例,自然流产2例,未孕3例,因胎儿畸形引产1例,术后1例失访,3例术后因个人或疾病原因暂无妊娠计划,一直避孕。本组患者妊娠率由术前52.17%(11/23)上升至术后86.96%(20/23,χ2=6.33,P=0.01),而活产率由术前0(0/23)上升至术后82.61%(19/23,P=0.000),流产率由术前47.83%(11/23)下降至术后8.70%(2/23,χ2=6.86,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腹腔镜联合矫治合并阴道纵隔双宫颈的完全中隔子宫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殖预后,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降低流产率。

  • 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大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国华;王凤卿;李晓芳;李翔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商品名曼月乐)治疗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妇科检查子宫体积≥孕3个月或宫腔深度>11 cm的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1例。对照组给予注射GnRHa 4个周期;研究组注射GnRHa 4个周期后,给予放置LNG-IUS。分别记录两组注射GnRHa前(T0),GnRHa治疗结束(T1),GnRHa治疗后3个月(T3)、GnRHa治疗后6个月(T6)、GnRHa治疗后9个月(T9)、GnRHa治疗后12个月(T12)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及月经量评分。结果:GnRHa治疗后3,6,9和12个月,研究组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及月经量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GnRHa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3个月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及月经量评分均明显小于治疗前的水平(P<0.05),但治疗后6,9和12个月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及月经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GnRHa治疗结束时(即放置LNG-IUS时)及治疗后3,6,9和12个月的子宫体积、痛经评分及月经量评分均明显小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与单纯注射GnRHa相比,GnRHa联合LNG-IUS能更有效治疗大子宫腺肌病,短期内延长治疗效果,缓解临床症状。

  • 五味子乙素降低苯并芘对HTR-8/SVneo细胞毒性作用的体外研究

    作者:董渠龙;侯海燕;陈俊;高秀霞;陈亚琼

    目的:探索苯并芘[Benzo(a)pyrene,BaP]是否对人早孕胎盘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HTR-8/SVneo具有毒性作用以及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是否可以降低BaP的毒性作用。方法:以HTR-8/SVneo细胞为载体,构建BaP对HTR-8/SVneo细胞的染毒模型和Sch B对HTR-8/SVneo细胞的保护模型,利用MTS细胞增殖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BaP单独给药和Sch B联合BaP给药对HTR-8/SVneo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0.01,0.1μmol/L浓度的BaP并不抑制HTR-8/SVneo细胞的增殖(P>0.05),而1,10,100μmol/L浓度的BaP对HTR-8/SVneo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且随着其作用时间(6,12,24,36和48 h)的延长而增大,但作用24 h后其抑制作用趋于平衡,通过绘制HTR-8/SVneo细胞的生长曲线发现,20μmol/L的BaP对HTR-8/SVneo细胞作用24 h后的抑制作用佳,其抑制率达到24.95%;0.01,0.1,1μmol/L浓度的Sch B并未抑制HTR-8/SVneo细胞的增殖(P>0.05),高于10μmol/L的Sch B抑制HTR-8/SVneo细胞的增殖(P<0.05)。0.25,0.5,1,2μmol/L的Sch B可以降低BaP的毒性作用且对HTR-8/SVneo细胞没有毒性作用,且其保护作用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大(P<0.05),其中2μmol/L的Sch B对HTR-8/SVneo细胞的保护作用强,保护率达到17.84%。结论:BaP对HTR-8/SVneo细胞具有毒性作用,而一定浓度范围内的Sch B可以有效地降低BaP的这种毒性作用。

  • 五味子乙素对BaP致HTR-8/SVneo侵袭力损伤的保护

    作者:王梦;梁婧;侯海燕;董渠龙;陈亚琼

    目的:以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human trophoblast HTR-8/SVneo,简称HTR)细胞株为研究载体,研究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对苯并芘(benzo[a]pyrene,BaP)致HTR细胞侵袭力损伤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BaP染毒组、不同浓度Sch B(0.5,1,2μmol/L)干预染毒组,通过新型四唑化合物(MTS)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明确BaP染毒及Sch B干预剂量;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BaP染毒后以及Sch B干预后细胞侵袭力的改变。结果:①MTS检测细胞增殖情况: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浓度BaP作用后细胞增殖明显下降(P<0.01),不同浓度Sch B (0.5,1,2μmol/L)干预后细胞增殖情况优于BaP染毒组(P<0.05)。②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与对照组相比,BaP染毒组细胞侵袭力明显下降(P<0.01),不同浓度Sch B干预组细胞侵袭力也呈下降趋势(P<0.05);与BaP染毒组相比,Sch B干预组细胞侵袭力明显提升(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BaP会对HTR的细胞增殖及侵袭力造成损伤,Sch B可以预防BaP对HTR细胞增殖造成的损伤,同时提高细胞侵袭力。

  • 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1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胡丽芳;李岚;黄文珍;刘彤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53例为观察组,同期入院体检正常的孕妇53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Gal-1的浓度,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胎盘组织Gal-1蛋白的表达。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Gal-1浓度分别为(38.59±9.02)ng/L和(27.33±8.31)n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84,P<0.001)。观察组胎盘组织Gal-1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632,P<0.001)。结论:Gal-1可能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或可成为有价值的预测子痫前期的生物标记物。

  • 天津市区2008-2015年度活产儿出生体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作者:李宝娟;李卫芹

    目的:了解2008—2015年度天津市区活产儿出生体质量的变化趋势,为将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母亲居住在天津市市内六区(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南开区、河北区、红桥区),2007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娩出的孕满28周的活产儿为调查对象,描述出生体质量、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和巨大儿发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2008—2015年度天津市区活产儿平均出生体质量、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和巨大儿发生率在不同年份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06,P<0.001;χ2=72.684,P<0.001;χ2=92.818,P<0.001)。2008—2015年度天津市区活产儿平均出生体质量和巨大儿发生率2009年度高,2010年度起呈逐年下降趋势,2015年度出现小幅上升。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2009年度低,2010年度起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2008—2015年度天津市区活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参考值,控制出生体质量仍是天津市围生期保健工作的重点。

  • 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地塞米松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

    作者:谭白菊;李玉梅;冯小平;李小琼

    目的:探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地塞米松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免疫功能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住院的ICP患者78例,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观察组采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用地塞米松联合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细胞介素12(IL-1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2组产后胎盘组织中TNF-α的表达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妊娠结局与围生儿状况同样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TBA、TBIL、ALT、AST及IL-12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DBIL、TNF-α及产后胎盘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各指标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CP,在缓解患者临床体征、降低血胆汁酸及改善肝功能等方面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并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妊娠结局及围生儿状况。

  • 复发性流产患者综合保胎治疗成功后母婴结局分析

    作者:杨彩霞;张颖;唐淑稳;陈金铃

    目的:对复发性流产(RSA)综合保胎治疗成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母婴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年龄小于35岁,孕早期住院予综合保胎治疗成功的,并且于我院分娩的RSA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选择同期无自然流产史、未经保胎治疗于我院分娩的孕妇10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出血、羊水、胎儿、新生儿情况,新生儿随访至生后12周。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产妇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排除死胎及畸形引产,2组产妇出血量、羊水情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新生儿评分,性别比,早产、巨大儿、新生儿出生缺陷、12周黄疸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产妇足月分娩孕周和孕足月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RSA综合保胎治疗安全有效,未发现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可以临床推广。

  • 孕期运动研究进展

    作者:韩璐阳;陈丹青

    大量研究表明,适宜的孕期运动可以缓解下腰背痛和尿失禁等妊娠期生理不适,减轻妊娠期焦虑,降低巨大儿和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促进自然分娩,改善孕妇生活质量和妊娠结局。孕期运动对提高子代学习记忆能力也有帮助。虽然孕期运动对母儿安全有益,但也有研究显示产科医生和孕妇对孕期运动具体方案缺乏正确认识。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结合可以帮助孕妇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改善心肺功能和保持体形。在了解孕妇既往运动史和身体状况,使孕妇掌握正确的呼吸技巧,学会评估运动强度后,应鼓励孕妇积极参与孕期运动。综述近年来孕期运动对母儿的影响,并从运动类型、运动开始和持续时间、运动频率、运动强度及安全保护措施等方面介绍孕期运动研究进展,旨在为孕妇制定安全、适宜的孕期运动方案提供指导。

  • Irisin在妊娠合并糖尿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宁娟;李华萍

    妊娠合并糖尿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原有糖尿病基础上合并妊娠,即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是妊娠期首次发生的糖尿病,即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合并糖尿病易发生不良妊娠结局。肥胖在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运动则通过减轻肥胖以改善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病情。近年研究发现Irisin可能是运动改善糖脂代谢的调控因子。Irisin是一种由骨骼肌运动产生的肌肉因子,其主要作用于脂肪、肝脏及胰岛细胞等与糖脂代谢相关的靶器官。研究表明在肥胖、糖尿病、GDM患者中,Irisin与血糖、血脂、能量代谢水平、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分泌能力有关。Irisin具有促进脂肪细胞燃烧,抑制肝糖异生,增加胰岛细胞再生等作用。Irisin可能与肥胖相关的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亦可能通过改善肥胖,减少胰岛素抵抗而有望成为肥胖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防治靶点。

  • 宫内环境变化对子代大脑海马发育影响的分子机制

    作者:孙乐;倪云翔;丁之德

    海马是执行大脑认知、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的重要区域,其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与多种行为学异常和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海马的发育受到基因与环境的共同影响,其中胚胎期各种母体和外界环境因素引起的宫内环境变化均可对胎儿及出生后新生儿的海马组织结构与功能产生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分子机制包括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IGF-2等与海马代谢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和信号转导的改变等。现主要从产前应激(prenatal stress, PS)、母体慢性疾病和子宫胎盘功能不全等各种孕期宫内环境改变对胎儿神经系统,尤其是对海马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表没食子酸酯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及机制的研究

    作者:周菲菲;董天睿;王晶;刘艳秋;倪锦红

    目的:探讨表没食子酸酯(EGCG)对人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SKOV3细胞分为4组,即阴性对照组(以正常培养液培养)、EGCG低浓度组(1μmol/L EGCG)、EGCG中浓度组(10μmol/L EGCG)和EGCG高浓度组(100μmol/L EGCG)。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各组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 Hoechs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电镜观查细胞形态,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表达。结果: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显示,EGCG低、中、高浓度组SKOV3细胞的增殖率为(81.33±3.71)%、(67.00±7.21)%和(54.67±3.84)%,与阴性对照组(101.00±3.0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oechst33258染色结果显示,EGCG低、中、高浓度组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16.77±2.48)%、(24.33±3.70)%和(39.67±4.11)%,与阴性对照组[(2.00±1.4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结果显示,随着EGCG作用浓度的增加,SKOV3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程度逐渐明显。此外, EGCG可以升高Caspase-3表达水平。结论:EGCG通过增强Caspase-3表达诱导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中的疗效和并发症比较

    作者:江彩霞;程忠平;万悦竹;嵇承栋

    目的:重新评价腹腔镜(laparoscopy,LPS)与开腹(laparotomy,LPT)应用于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知网(CNKI)、维普等数据库,查找建库至2015年9月2日期间关于LPS与LPT应用于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疗效比较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终纳入26篇临床病例对照研究(CCT)共1456例患者,其中LPS组661例,LPT组795例。2组研究对象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或体质量、肿瘤分型或分期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LPT组相比,LPS组术中失血量少、输血率低、淋巴结切除总数少、术后肛门排气及下床活动时间早、疼痛轻、术后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低、随访时间短、术后复发率及病死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LPT组相比,LPS组手术时间长、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盆腔淋巴结切除数、术中并发症、术中脏器损伤、肿瘤破裂发生率、术后辅助化疗率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LPT相比,LPS下早期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出血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未发现在盆腔淋巴结切除数、术中并发症、术中脏器损伤、肿瘤破裂发生率、术后辅助化疗率方面的优势;复发率及病死率则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符合目前肿瘤根治性治疗兼顾微创的趋势,值得临床推广。

  • 输卵管残端妊娠12例诊治分析

    作者:何素丽

    目的:探讨输卵管残端妊娠发生机制及诊治。方法:收集2010年8月—2016年1月我院输卵管残端妊娠病例12例,分析其诊治过程。结果:输卵管残端妊娠发生与盆腔炎症、输卵管残端瘘、受精卵游走有关。输卵管残端妊娠经腹腔镜诊治有可行性。结论:单侧输卵管切除术后再次发生异位妊娠需警惕输卵管残端妊娠的可能性。

  • P-J综合征伴两种妇科恶性肿瘤一例报告

    作者:张五一;戴良图;张华

    针对近期收治的P-J综合征合并两种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详尽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报告。该患者病理诊断明确指出患者右卵巢低分化转移性腺癌与宫颈微偏腺癌,为不同组织来源,组织形态各异,应属双原发恶性肿瘤,即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发生2种妇科恶性肿瘤,且根据既往病史及辅助检查,患者诊断为P-J综合征。P-J综合征同时合并2种妇科恶性肿瘤均极其少见。同时针对妇产科患者多发癌的病因进行分析讨论。P-J综合征又称黑斑息肉病,是由皮肤黏膜黑斑合并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很高的外显率。一般认为本病并非腺瘤,不属于癌前病变,但有少数合并小肠恶性肿瘤的报道。希望通过对此罕见病例的深入分析为以后的妇产科多发癌的诊疗提供理论支持。

  • 复方苦参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急性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成双;柳卜华;栾朝辉;王志美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混悬液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所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AR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肿瘤妇科行宫颈癌放射治疗后所致ARP患者72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40 mL生理盐水+5 mL复方苦参注射液+5 mg地塞米松+庆大霉素16万U;对照组给予45 mL生理盐水+5 mg地塞米松+庆大霉素16万U保留灌肠,每晚1次,疗程14 d,治疗结束1周后比较2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5%(34/38)与对照组70.06%(24/34),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卡氏评分较放疗前均降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放疗后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保留灌肠治疗宫颈癌放疗后ARP,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简便易行,可以推广应用。

国际妇产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