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국제부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870
  • 国内刊号: 12-139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郎景和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指征及处理原则

    作者:高永良

    年轻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应限于早期且组织学类型较好者,如高、中分化上皮性肿瘤而非透明细胞瘤。术后一般不影响预后,且妊娠结局良好。而对中、晚期患者一般不推荐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年龄相对较轻,而且在诊断时多为Ⅰ期肿瘤,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妊娠成功率甚高。对卵巢交界性肿瘤患者甚至可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其并不影响预后。生殖细胞肿瘤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文献报道多为无性细胞瘤,手术成功率较高。而对晚期或其他类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也有尝试保留生育功能手术,但这仅为个案报道,通常并不推荐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除非患者及家属有强烈意愿。对于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由于具体情况不同,手术应因人而异行个体化治疗。

  • 《第4版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组织学分类》解读

    作者:石一复

    相隔11年后第4版世界卫生组织(WHO)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己于2014年正式公布,与第3版相比有其特点和变更处,均应为妇产科和病理科医师了解,并在医学实践中逐步启用。

  •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年第41卷1~6期主题词索引

    作者:

    关键词: 妇产 科学杂志
  • 二甲双胍在合并代谢综合征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作用及机制

    作者:倪镌;寿华锋;楼寒梅

    二甲双胍作为一线降糖药物,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物异常集结的病理状态,与其有关的远期不良结局日益受到关注。研究发现,MS各环节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病机制关系密切,两者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具有抑制胰岛素抵抗、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及独特的抗肿瘤干细胞功能,可能发挥重要的负性调节作用,并可能成为MS人群预防及治疗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新型药物。

  • 雌激素受体及其变异体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作者:华腾;吴婷婷;汪宏波

    经典雌激素受体(ER)及其变异体、雌激素膜受体(mER)参与介导雌激素不同生物效应。多项研究表明,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目前普遍接受的子宫内膜癌形成的原因是子宫内膜受到过度雌激素刺激并缺乏孕激素拮抗。雌激素发挥其效应主要依赖ER,研究ER对了解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ER及其变异体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为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 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陈琪;张虹

    新辅助化疗的概念于1983年首次提出。目前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方面虽仍有争议,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作用优势逐步显现。新辅助化疗不但可以缩小肿瘤体积、提高手术切除率,而且可延长妊娠期宫颈癌患者的妊娠时间,使其获得存活新生儿。故新辅助化疗的出现为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晚期宫颈癌患者和妊娠期宫颈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综述新辅助化疗概念的提出、所存争议、作用机制及其在宫颈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 年轻女性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进展

    作者:王宇;白晶;李爱军

    近年来,年轻女性(年龄小于35岁)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目前肿瘤治疗原则是在延长生存期的同时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对年轻的宫颈癌患者而言,生存质量成为其选择治疗方式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女性。所以宫颈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日益成为医学界新的研究热点。现对近年来年轻女性患宫颈癌的病因、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及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对年轻宫颈癌患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

  • MIG6y调控孕酮反应及其肿瘤抵制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徐炜;施秀;戴辉华;王秀丽

    丝裂原诱导基因6(MIG6)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诱导反馈抑制因子,能调节EGFR的激活和稳定性。MIG6在作为孕酮靶基因的同时,又能调节孕酮对雌二醇的拮抗效应。MIG6还具有抑制肿瘤发生的能力,MIG6表达下调或缺失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孕酮抵抗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综述MIG6对EGFR信号的反馈调节机制、MIG6对孕酮效应的调节和MIG6与EMs孕酮抵抗及子宫内膜癌发生之间的关系,为克服EMs孕酮抵抗及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术后复发的关系

    作者:王雅卉;仝进毅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是一种癌前病变,可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国内对CINⅡ及以上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影响复发的因素较多,包括切缘阳性、宫颈管诊刮阳性、机体免疫力降低、高龄等。人乳头瘤病毒(HPV)与CIN复发的关系尚不十分明确,但基本能够确定HPV持续感染可增加CIN复发率,且HPV亚型和HPV负荷量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综述HPV对CIN复发的影响。

  • 肿瘤间质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晓黎;王建东;段华

    肿瘤间质包括间质肌纤维母细胞、上皮细胞、粒细胞等。大量研究表明,肿瘤间质可产生诸如蛋白酶、生长因子、免疫调节因子等大量分子,通过影响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内外双向的信号交换网络,参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细胞凋亡、黏附及迁移等过程,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近年研究表明,肿瘤间质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有关,已成为当前卵巢癌生物学干预治疗的热门靶点。

  • 卵巢癌干细胞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尧晓芬;赖东梅

    近年有研究指出肿瘤可能是肿瘤干细胞性疾病。随着各种肿瘤干细胞不断被分离与鉴定出来,卵巢癌干细胞的分离与鉴定也取得了进展。卵巢癌干细胞是卵巢癌中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肿瘤干细胞可能是介导肿瘤转移和耐药的关键细胞。同时,研究发现上皮-间质转化(EMT)在肿瘤转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EMT可能介导肿瘤细胞获得干细胞特性。综述卵巢癌干细胞与EMT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卵巢癌的潜在治疗策略。

  • 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相关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珏;张可;潘璐;马胜林;钱建华

    卵巢癌是妇科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妇科肿瘤的首位。由于缺乏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早期筛查手段,多数患者(60%~65%)诊断时已为晚期。在卵巢癌中遗传性卵巢癌综合征(HOCS)占有一定的比例, HOCS的发生常与易感基因的突变有关。目前至少有16个基因已被确定与HOCS有关,其中乳腺癌易感基因1(BRCA1)和BRCA2的突变与HOCS关系为密切,而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相关DNA(RAD51C)、RAD51D和BRCA1相关的羧基端解旋酶基因1(BRIP1)为近期新发现的与HOCS相关的3个基因,对相关易感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可能成为早期卵巢癌诊断的有效手段。综述HOCS相关的易感基因。

  • 宫颈环行电切术治疗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作者:贺国丽;吴秀荣

    目的:探讨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对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Ⅲ)的治疗意义。方法:收集274例因CINⅡ~Ⅲ先后进行LEEP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资料,以子宫切除标本的病理结果与LEEP切除的宫颈组织标本病理结果做对照分析。结果:累腺现象在高级别CIN中常见,可达92.34%;LEEP组织切缘是否干净与病变是否残留无相关性(P>0.05);且切缘状况不能完全反映宫颈病变的实际情况。结论:LEEP是CIN的有效、简单治疗方法,但对于选择LEEP的CINⅡ~Ⅲ患者应充分告知利弊;子宫切除术仍应是一些患者的合适选择。

  • 子宫内膜息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胡小美;关铮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为妇女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常不合并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甚至恶性变,严重降低了妇女的生活质量。因此,明确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是防治该病的基础。目前多数研究认为其发生可能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异常分布以及局部内膜增生与凋亡的失衡等因素有关,但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此外,有报道称,酶的异常表达、细胞因子及遗传因素等亦可能参与其发生发展。所有相关因素需在严格的质量管理及数据控制下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综述对其发病机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现状。

  • 干细胞在宫腔粘连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芳;隋龙

    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 IUA)是一种常见的子宫内膜损伤性疾病。随着频繁的宫腔操作及宫腔镜手术的普及,IUA的发病率和检出率逐年升高,已成为女性继发不孕的第二大病因。目前针对IUA的治疗,轻中度患者通过传统治疗方法尚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对于重度或广泛内膜损伤的患者,子宫内膜再生和功能恢复已成为妇产科医生临床上棘手的问题。随着干细胞在再生医学领域的广泛研究,国内外学者相继证实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存在,为IUA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综述干细胞在IUA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 解脲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与Toll样受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圆圆;张洪文

    解脲支原体(UU)是人泌尿生殖道中常见的一种共生病原微生物,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科,1954年Shperd从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尿道中分离出来,能分解尿素,有其特异的生化结构及功能。多数研究表明,UU浓度大于106拷贝/mL时有单独致病意义,与临床多种疾病发生发展有关。近年又证实,UU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有关,且与HIV的传播有一定关系。 UU在人群中的致病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但是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因此,某些与UU相关的疾病仍缺乏有效的防治。近年来,Toll样受体(TLRs)在启动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在感染性疾病中,UU及其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可通过TLRs激活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宿主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探索这一机制,阐述其发病进程有望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 女性盆底重建中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

    作者:侯旻;吴氢凯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盆底支持结构缺陷、损伤及功能障碍造成的疾患,包括尿失禁(urinary incontinence,UI)、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粪失禁(fecal inconti-nence,FI)等。 PF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PFD的主要目标是恢复盆腔器官的解剖和功能,手术是PFD主要的治疗方法。当前盆底重建手术中应用的聚丙烯合成材料在降低术后复发率的同时,也存在排异、侵蚀等并发症,学者们仍然在探索组织相容性更好的盆底重建材料。纳米材料直径通常介于数十纳米至数微米之间,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高孔隙率,高度类似细胞外基质,利于细胞的黏附、分化和增殖,在女性盆底重建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综述纳米材料的分类、特性、制备技术及其在女性盆底重建中的研究现状。

  • 子宫腺肌病保守性手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马荣丽;关铮

    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为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可伴有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为子宫腺肌病的重要治疗方法。由于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要求保留生育能力,因此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性手术应运而生。目前子宫腺肌病的保守性手术主要包括:“三叶瓣”式病灶及肌层切除术、不对称性纵向病灶及肌层切除术、单纯病灶切除术、病灶切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或子宫神经去除术、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及肌层切除术、子宫体楔形切除术等。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有无生育要求、病变部位及范围决定。

  • 炎症因子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关系

    作者:张琳;李小英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炎症因素等。近年来在PCOS中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IR)、肥胖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讨论的重点。炎症因子可直接或经由脂肪组织间接介导IR,脂肪组织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PCOS患者细胞因子表达异常,促使炎症反应的发生,并参与IR过程。此外,炎症因子可能直接参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紊乱,通过对性腺轴的直接作用,影响PCOS患者卵泡发育、成熟及排卵等过程。遗传因素方面,许多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与PCOS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联。

  • 子宫腺肌病及其不孕相关因素

    作者:高艳;宋静慧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关AM与不孕相关机制的研究也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虽然没有充分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AM与不孕有确切关系,但是随着AM影像水平及治疗水平的提高,间接证明AM与生殖能力低下有关。目前尚无具体诠释引起AM不孕的机制,结合AM发生的病理解剖学基础、病理生理学改变、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以及内分泌免疫学异常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探讨AM与不孕的关系。

  • 雌激素受体α与骨质疏松的关系

    作者:尹惠芬;狄文

    绝经后妇女因为体内雌激素活性的降低,发生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风险显著增加,但雌激素抑制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长期以来并不明了。近年来,随着基因敲除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通过分别敲除小鼠体内不同骨细胞中的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逐渐揭示了ERα在雌激素与骨质疏松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对研发预防及治疗骨质疏松药物等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由不同骨细胞中ERα对骨代谢的作用入手,分别分析阐明骨细胞、破骨细胞、成骨细胞祖细胞、成熟成骨细胞与骨细胞中的ERα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对于开发骨质疏松药物的新靶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围生期心肌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

    作者:徐欣然;崔洪艳

    围生期心肌病是指在妊娠晚期或分娩后5个月发生的特发性心肌病,临床表现为由于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引起心力衰竭,该病发生于既往健康的妇女,病因尚不明确。该病的发生率低,死亡率却很高,预后也有很大差异。临床症状主要有呼吸困难、咳嗽、颈静脉扩张、水肿等心力衰竭表现,个别患者可能发生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诊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心脏磁共振检查等。对该病可应用强心、利尿及抗凝药物治疗。有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超声心动图表现为迅速改善并恢复正常;而有些患者临床症状迅速恶化,药物治疗根本无效,由持续性左心室功能障碍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可以考虑使用机械性心室辅助装置及心脏移植等方法。综述该病在病因研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面的进展情况。

  •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许啸声;喇端端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是剖宫产术后罕见的并发症。子宫切口憩室不仅会引起月经淋漓不尽、不孕和慢性下腹痛等症状,更可能在再次妊娠时出现妊娠期或分娩期的子宫破裂,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临床医师对该疾病了解的增加以及影像学技术和微创技术的发展,诊断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病例逐渐增多。本文介绍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法,并对该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新进展进行归纳,但目前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的形成原因、诊断和治疗仍需要大规模样本及多中心研究。因此,临床应严格把握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以降低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发生。

  • 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Bcl-2,BAG-1,Ki-67,ER和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郭慧梅;高希焕;陆颖仪;冯文栋;王燕燕

    目的:探讨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AG-1),Ki-67,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在绝经前、后子宫内膜息肉(EP)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绝经前和30例绝经后患者EP组织Bcl-2,BAG-1,Ki-67,ER和PR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EP组织中Bcl-2、BAG-1和Ki-67的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ER和PR在2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后EP组织中Ki-67的表达低于绝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绝经前、后EP组织中Bcl-2,BAG-1,ER和PR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绝经后EP组织Ki-67与PR呈正相关(P<0.05),其他各组间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Bcl-2,BAG-1,Ki-67,ER和PR可能在EP的病理改变的不同时段中发挥重要作用。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的研究

    作者:奚滕滕;崔秀娟;孙燕娜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的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2月门诊应用曼月乐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的患者60例,观察放置曼月乐6个月后的子宫内膜活检病理变化及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及月经模式的改变。结果:2例由于阴道持续性点滴出血提前取出,58例子宫内膜转归正常。放置曼月乐前后子宫内膜厚度、RI分别为(1.52±0.33) cm、(0.62±0.14)cm和0.64±0.07、0.79±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I分别为1.98±0.51、1.96±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曼月乐后经量明显减少,24例表现为月经稀发,32例表现为闭经。结论:曼月乐是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过长的简单有效方法,对子宫动脉血流的影响是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 去卵巢大鼠心脏结构和心肌细胞的改变

    作者:杨慕坤;崔广霞;陈醒;席思思;张婧;王珂;秦丽华;白文佩

    目的:研究去卵巢大鼠心脏结构、功能以及心肌纤维化情况。方法:将20只Sprague-Dawley (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和去卵巢组(OVX组),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取心脏组织石蜡包埋,行HE及Masson染色。结果:与Sham组相比,OVX组左心室室间隔厚度明显增厚(P<0.05),心肌细胞面积与心肌细胞核面积显著增大(P<0.01),心脏胶原容积分数以及心脏血管周围胶原面积明显增多(P<0.05)。结论:去卵巢大鼠左心室室壁显著增厚,心肌细胞和间质胶原均出现重构改变。

  • 山奈酚对BaP引起的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HTR8/SV neo凋亡的影响

    作者:连立芬;陈亚琼;侯海燕;曹波;吴念

    目的:研究山奈酚对苯并芘(BaP)引起的人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HTR8/SV neo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观察及测定,终选取10μmol/L BaP和0.01,0.1,1μmol/L山奈酚共同处理人HTR8/SV neo细胞48 h,光镜下观察不同浓度BaP作用下细胞生长情况,吉姆萨(Gimesa)染色及Hochest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利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变化。结果:①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表明BaP单独作用细胞存活率为(72.58±0.29)%,与0.01,0.1,1μmol/L山奈酚同时作用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4.96±1.34)%、(89.54±1.64)%和(91.01±1.26)%,两者同时作用组细胞存活率均高于BaP单独作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单独BaP作用可引起细胞染色质浓缩,出现凋亡小体等典型凋亡形态、细胞核致密浓染、碎裂状。结论:山奈酚对BaP引起的HTR8/SV neo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宫颈癌中HPV16 E6蛋白诱导内质网应激-自噬反应的研究

    作者:王宇娟;霍俊玲;李婧;王赞宏

    目的:研究宫颈癌C33A细胞中HPV16 E6蛋白过表达对内质网应激-自噬反应的影响。方法:构建HPV16 E6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V16 E6,转染C33A细胞[pcDNA3.1(-)-HPV16 E6组],同时设空载体转染组[pcDNA3.1(-)组]和空白对照组(C33A组),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其C33A细胞中HPV16 E6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其对自噬蛋白Beclin 1、LC3Ⅱ、内质网应激标记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自噬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HPV16 E6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PV16 E6,其可以使C33A细胞中HPV16 E6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HPV16 E6在C33A中过表达可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pcDNA3.1(-)-HPV16 E6转染后C33A的自噬率较pcDNA3.1(-)组和C33A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 E6过表达使Beclin 1、LC3Ⅱ和GRP78蛋白表达增加,阻断内质网应激通路后GRP78表达减少,细胞自噬率降低。结论:内质网应激-自噬反应在HPV16感染导致宫颈癌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为宫颈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靶点。

  • 腹腔灌注与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疗效对比研究

    作者:闫玉兰;张冬梅;王英;姜明哲

    目的:比较单纯静脉给药化疗与腹腔灌注化疗2种给药途径治疗晚期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62例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滴注组和腹腔灌注组。静脉滴注组方案: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24 h后顺铂75 mg/m2静脉滴注;腹腔灌注组方案: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24 h后顺铂100 mg/m2腹腔灌注,第8天给予紫杉醇60 mg/m2腹腔灌注。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对2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等进行比较。结果:腹腔灌注组肿瘤缓解率较静脉滴注组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灌注组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2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腹腔灌注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静脉滴注组,2组贫血、肝功能损害及神经毒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灌注化疗可有效提高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PFS和2年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

  • DNMT1基因多态性和被动吸烟与宫颈癌的相关性

    作者:王玲;金平;宋易;孙元鹏

    目的:研究甘肃地区汉族女性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基因多态性和被动吸烟与宫颈癌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甘肃地区100例宫颈癌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和基因测序法检测DNMT1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被动吸烟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结果:被动吸烟者发生宫颈癌的相对危险性是无被动吸烟者的2.705倍(P<0.05);宫颈癌组rs16999593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NMT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和被动吸烟增加了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 HPV分型与HPV L1蛋白联合检测在判断宫颈疾病预后中的意义

    作者:余玲玲;何莲芝

    目的: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分型与HPV L1蛋白联合检测在判断宫颈疾病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7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检测HPV分型高危型阳性,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后经组织病理确诊的1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PV L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HPV亚型、L1蛋白及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在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Ⅰ(CINⅠ)、CINⅡ/Ⅲ和鳞状细胞癌(SCC)中,HPV L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64.3%(27/42)、54.5%(6/11)、15.7%(8/51)、0(0/10),HPV L1蛋白阳性率随着宫颈上皮病变加重而逐渐降低(P<0.05)。在114例患者中,HPV16感染阳性多,占50%(57/114),其次分别为52型(14.91%)、58型(14.04%)、18型(7.89%)。 HPV L1蛋白在HPV16和18亚型中呈低表达,在52、58亚型中呈高表达,且在感染HPV52、58亚型患者中L1蛋白阳性组中炎症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L1蛋白阴性组中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L1蛋白的检测有助于判断宫颈疾病的程度及恶性进展趋势,联合HPV分型检测对其预后和处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576例先天畸形儿的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黄红倩;费冬梅;欧阳鲁平;刘天盛;孙惟佳;郑陈光

    目的:通过对超声确诊为先天畸形儿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总结染色体异常与畸形部位和畸形数目的关系,为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行羊水穿刺或脐带血穿刺,产前诊断指征为先天畸形儿的576例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探讨先天畸形儿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及比例。结果:细胞培养成功551例(成功率95.66%)。染色体异常90例(16.33%),其中常染色体异常63例(占染色体异常的70.00%),性染色体异常25例(占染色体异常的27.78%),三倍体1例,标记染色体1例。染色体异常的畸形儿中,主要为心脏畸形31例(34.44%),皮肤水肿30例(33.33%),面颈部异常21例(23.33%),脑部结构异常20例(22.22%),消化系统畸形11例(12.22%)。结论:先天畸形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极高;对超声提示为先天性畸形儿者应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以避免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

  • 缩宫素受体拮抗剂与β受体激动剂治疗早产的Meta分析

    作者:杨光琼;龙书玉;杨沛;杨星亮;李华风

    目的:评价缩宫素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激动剂治疗妊娠妇女早产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全面收集缩宫素受体拮抗剂阿托西班与β受体激动剂(包括利托君,沙丁胺醇,沙布他林)比较治疗早产的随机临床试验,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应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2组阿托西班和β受体激动剂延长孕周48 h人数(RR=1.00,95%CI为0.97~1.04, P=0.90)和孕周7 d人数(RR=1.04,95%CI为0.99~1.09,P=0.1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新生儿出生胎龄(WMD=0.18,95%CI为-0.19~0.55,P=0.34)和出生时平均体质量(WMD=-33.89,95%CI为-108.57~40.79,P=0.37)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在耐受性及效力上,即48 h内(RR=1.07,95%CI为1.01~1.14,P=0.03)及7 d内(RR=1.25,95%CI为1.14~1.37,P<0.05)未分娩且不需其他保胎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母体不良反应尤其是心动过速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09,95%CI为0.05~0.17,P<0.00001);2组因母体发生不良反应而停药的人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RR=0.08,95%CI为0.05~0.14,P<0.00001)。结论:阿托西班在治疗早产方面可以达到β受体激动剂相似的治疗效果,但是在耐受性上比β受体激动剂强,且母体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

  • OATP4A1、OATP2B1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胎盘表达的意义

    作者:王会敏

    目的:探讨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4A1(OATP4A1)、OATP2B1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在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产科行剖宫产的20例ICP患者为ICP组,选取同期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的正常晚期妊娠妇女20例为对照组。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2组妊娠妇女胎盘组织中OATP4A1、OATP2B1的mRNA表达水平,数据结果以荧光达到循环数(threshold cycle CT值)进行统计,数据分析采用2-△CT法,其中△CT=目标基因的CT值-内参的CT值。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ICP组的OATP4A1 mRNA表达水平上调(P<0.05),OATP2B1的mRNA表达水平下调(P<0.01)。②ICP组母血、脐血甘胆酸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ICP胎盘中OATP4A1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可能与体内胆盐淤积,尤其是牛磺酸胆盐淤积有关,推测OATP4A1的表达上调在ICP发生中具有一定作用;OATP2B1的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与ICP体内雌激素代谢异常导致母体持续高水平雌激素刺激以及敏感性改变有关。

国际妇产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