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국제부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870
  • 国内刊号: 12-139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郎景和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早中孕期联合筛查对胎儿生长受限的风险评估与预测

    作者:钟海燕;罗文斌;王冬菊;肖小敏

    目的:通过早中孕期联合筛查建立数学模型,探讨不同模型对胎儿生长受限(FGR)的风险评估与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于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孕早期联合筛查及孕中期四维彩超并纳入标准的2621例孕妇,终确诊为FGR者49例(1.87%).收集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早期联合筛查的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和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A PI)和大脑中动脉压(MAP),颈项透明层(NT),孕中期胎儿双顶径(BPD)、头围(HC)、腹围(AC)和股骨长(FL),并同时将NT、UtA PI、MAP、BPD、HC、AC及FL采用中位数倍数(MoM)表示.以原始所有参数组合为A组,β-hCG、PAPP-A、UtA PI、MAP转化为MoM后与剩余参数组合为B组,β-hCG、PAPP-A、UtA PI、MAP、NT、BPD、HC、AC及FL均转化为MoM后与剩余参数组合为C组,分别将3组数据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FGR预测模型,并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各模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ROC曲线结果显示,3组回归模型ROC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69(95%CI:0.61~0.76)、0.69(95%CI:0.61~0.77)和0.71(95%CI:0.64~0.78),在假阳性率为5%条件下,各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2.26%、14.29%和16.32%;敏感度分别为10.2%、10.2%和16.3%;特异度分别为97.3%、97.2%和96.8%.结论:在早、中孕期联合筛查时,胎儿生长发育的指标应用MoM值进行评估可提高FGR联合预测检出率.

  • 脂联素基因rs266729(-11377C/G)位点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吴优;沈彦婷

    目的:系统评价脂联素基因rs266729(-11377C/G)位点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BM、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各数据库建库以来至2017年12月8日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脂联素基因rs266729(-11377C/G)位点多态性与GDM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7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2篇、英文文献5篇.共纳入943例GDM孕产妇和999例正常孕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rs266729(-11377C/G)位点基因型频率在2组孕妇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G vs.GC的合并OR(95%CI)值为0.87(0.59~1.28),GG vs.CC的合并OR(95%CI)值为1.03(0.71~1.48),GC vs.CC的合并OR(95%CI)值为1.12(0.91~1.39).显性及隐性基因模型在2组孕妇之间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GG+GC vs.CC的合并OR(95%CI)值为1.22(0.98~1.51),GG vs.GC+CC的合并OR(95%CI)值为0.95(0.66~1.36).2组等位基因频率在其他种族亚组孕妇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G vs.C的合并OR(95%CI)值为0.65(0.52~0.83);2组等位基因频率在中国汉族孕妇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G vs.C的合并OR(95%CI)值为1.15(0.91~1.45).结论:其他种族孕妇的脂联素基因rs266729(-11377C/G)位点的多态性与GDM有关联,且该位点的次等位基因G是保护型基因,对GDM的预防和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低分子肝素在产科常见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史海霞;李桂青;符婷;辜叶龙;吴思雨

    低分子肝素(LMWH)在达到有效的抗凝血作用的同时,可以减少肝素所致的出血等不良反应,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目前LMWH广泛应用于产科临床,其不仅能预防妊娠期和产褥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还能预防、治疗易栓症引起的子痫前期(PE)、胎儿生长受限(FGR)等产科常见并发症.对妊娠期及产褥期DVT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后,可考虑使用LMWH.研究发现,LMWH也能改善非易栓症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降低高危人群(有胎盘早剥、早发型PE病史的孕妇)患早发型PE、重度PE、FGR及晚期流产的风险,延长妊娠时间,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和出生体质量.现综述近年来LMWH应用于产科DVT、PE和FGR的相关研究进展.

  • 妊娠合并烟雾病一例报告

    作者:李理想;李卓;王鑫磊;祝贺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罕见脑血管病,其影像学特征为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其分支(大脑前、中动脉)起始段的进行性狭窄,伴随着颅底异常血管网的形成.因其在脑血管造影片上模糊不清的血管网形如烟雾升起,故名MMD.妊娠合并MMD少见[1],规律产前检查,重视神经症状及体征,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确诊,适时终止妊娠,孕产妇多可取得较好结局.现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妊娠合并MMD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如下,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 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妊娠结局影响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秀香;阿扎提古丽·阿布拉;高桂芹;米日古丽·牙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疾病,常发生于育龄期妇女,以盆腔疼痛和不孕为主要表现,严重困扰育龄期妇女的身心健康.近年研究发现EMs不仅可以引起不孕,还可以导致不良的妊娠结局.研究显示EMs患者在妊娠早期发生流产、异位妊娠的风险增加,在妊娠中晚期发生早产、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以及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增加,剖宫产分娩率增加.EMs与上述不良妊娠结局有关,其导致不孕以及不良妊娠结局的机制复杂,涉及EM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改变,阐明其发生机制对EMs患者不良妊娠结局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减胎术联合宫颈环扎术治疗多胎妊娠并宫颈机能不全2例临床分析

    作者:方炼砂;李映桃;钟彩娟;郭慧;王振宇;陈敏;李志华

    多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等均是流产或早产的高危因素,若多胎妊娠患者合并宫颈机能不全则流产或早产的风险更高.现报道2例多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分别在孕11+5周和20+5周行减胎术,随后分别在13+4周和21+6周行宫颈环扎术,定期产检阴道超声监测宫颈长度并及时预防早产治疗,分别在孕36周和孕33+4周成功顺产活婴,认为减胎术是多胎妊娠改善妊娠结局的补救措施,减胎术后行宫颈环扎术可修复宫颈的机能,而定期随访对防治早产、指导临床用药及适时拆除宫颈环扎线并改善母儿预后至关重要.当多胎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时,采用减胎术联合宫颈环扎术进行治疗是一个可供临床借鉴的选择方案.

  • 沉痛悼念焦书竹教授

    作者:《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顾问、第2~3届副主任委员、第4~6届主任委员、我国著名妇产科学专家、妇科肿瘤先驱者之一、妇产科学教育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终身专家、中共党员、原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主任焦书竹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18年11月26日1点52分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逝世,享年93岁.

    关键词:
  • 剖宫产术后腹膜后巨大血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付秋鹏;何银芳

    腹膜后血肿为腰腹部损伤常见的并发症,腹膜后血肿常见的原因是骨盆骨折和腰椎骨折[1],有时也是腹部外伤、手术及某些内科疾病的并发症[2].近年随着腔镜手术及介入技术的普及,医源性损伤引起的腹膜后血肿也不少见[2-3].术后形成腹膜后血肿主要是由术中血管结扎不牢固、切口延裂、出血点清除不彻底等引起[4-5].腹膜后血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常见症状为腹痛,部分合并腹胀、腰背痛及失血性休克.辅助检查主要依靠B型超声(B超)及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腹腔穿刺及X线检查也具备一定价值.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需根据血肿类型、患者生命体征、是否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及血肿变化情况而决定.因为该病常合并失血性休克、其他严重复合伤,死亡率较高,所以其预防优于治疗,尤其对于具有高危因素者.

  • 阴道分娩97例初产妇产后尿潴留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作者:杨彩霞;唐淑稳;兰淑海;陈金铃

    目的:探讨经阴道分娩产后尿潴留(postpartum urinary retention,PUR)的危险因素,为降低PUR发生率、减少产后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我院)2016年1—12月经阴道分娩PUR患者97例为观察组[A组,其中分娩镇痛者83例(A1组),无分娩镇痛者14例(A2组)],随机选择同期经阴道分娩无尿潴留者88例为对照组[B组,其中分娩镇痛者59例(B1组),无分娩镇痛者29例(B2组)].记录2组患者一般信息、妊娠期合并症及妊娠期并发症、产时情况、产后出血情况及新生儿体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产妇妊娠期合并症及并发症、孕次、胎膜早破、枕左前(LOA)胎位、第三产程时间和新生儿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孕周、分娩镇痛、产钳助娩、侧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发生PUR的危险因素有孕周增大(OR=1.619,95%CI:1.121~2.339)、产钳助娩(OR=4.981,95%CI:2.184~11.361)、产后出血(OR=3.429,95%CI:1.024~11.488)和侧切(OR=2.419,95%CI:1.058~5.531).PUR危险因素的ROC曲线分析:年龄佳临界值为26.50岁,孕周佳临界值为40.36周,新生儿体质量佳临界值为3372.50 g,分娩镇痛第一产程佳临界值为402.50 min,分娩镇痛第二产程佳临界值为61.50 min,无分娩镇痛第一产程佳临界值为230.00 min,无分娩镇痛第二产程佳临界值为34.50 min.结论:对孕周、分娩镇痛、产钳助娩、侧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诸因素适当干预,可减少PUR的发生.

  • 胎盘植入的风险评估与诊治策略

    作者:邵明昱;冯炜炜

    底蜕膜受损或缺失时绒毛膜绒毛直接接触或侵入子宫肌层形成胎盘植入.这种胎盘异常附着的状态根据侵入的深度分为粘连型、植入型和穿透型,可导致不良围生结局,如大量产后出血、输血和凝血障碍,严重时需子宫切除甚至危及生命.胎盘植入的诊断与风险评估主要依靠超声,磁共振检查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方法.建立胎盘植入风险分级评估标准,有利于个体化围生期治疗方案的制定.对于植入型及穿透型胎盘植入患者,需要依靠多学科支持.术中选择合适入路、压迫子宫、阻断血管和胎盘原位保留等方式减少出血可有效避免子宫切除,保留生育功能.但为了保证母亲安全,条件不允许时则应果断切除子宫.

  • 宫颈巨大肌瘤全子宫切除术一例及文献复习

    作者:米日古丽·牙生;合贝尔江;刘佩;高桂芹

    为了总结临床宫颈巨大肌瘤诊治体会,进一步提高对宫颈巨大肌瘤诊断治疗水平,报道1例罕见9 kg宫颈巨大肌瘤的临床资料,结合宫颈巨大肌瘤诊断和治疗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宫颈巨大肌瘤临床诊断要结合病史、查体及B型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手术治疗可选择开腹或腹腔镜下子宫颈肌瘤剔除术或全子宫切除术,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前哨淋巴结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及应用

    作者:李晴;马晓欣

    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原发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第一站,可以通过SLN中是否检测出肿瘤淋巴结转移,推测整个淋巴引流区域的肿瘤转移情况.目前有关SLN的研究已经应用到乳腺癌、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的临床诊疗中.在妇科肿瘤方面,研究者先在外阴癌中进行了SLN研究,之后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中也相继开展了有关SLN检测及SLN活检(SLNB)的探索研究,并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外阴癌和卵巢癌中SLN的研究现状及目前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简单总结.

  • 长链非编码RNA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沈艳;肖诚瑀;廉然芳;罗攀;武静;汪宏波

    目的:分析长链非编码RNA(lncRNA)高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系统评价其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7年10月9日,根据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特征和生存相关数据.应用Revman 5.3及Stata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其中1篇中文、8篇英文),包含77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ncRNAs高表达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OR=2.41,95%CI:1.11~5.25,P=0.03)、组织学分级(OR=2.01,95%CI:1.19~3.41,P=0.009)、肌层浸润(OR=2.29,95%CI:1.16~4.51,P=0.02)及淋巴结转移(OR=4.00,95%CI:2.40~6.66,P<0.00001)均显著相关;与孕激素受体(PR)及雌激素受体(ER)阳性表达均无关(P>0.05);与lncRNAs低表达组比较,高表达组患者OS较短(HR=2.43,95%CI:1.55~3.80);亚组分析HOTAIR高表达与OS相关(HR=3.73,95%CI:1.21~11.49).结论:lncRNAs高表达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预测价值.lncRNAs表达越高、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越高、肌层浸润越深,淋巴结转移风险亦增加,总生存期缩短,预后越差.

  • 宫颈癌RNA分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昌贤;谢雨萱;莫凌昭;宋红林;李力

    信使RNA(mRNA)、微小RNA(mi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RNA)等在内的RNA分子之间彼此联系、互相协调,共同构成动态的分子网络,即竞争性内源RNA(ceRNA)调控网络.近年来研究揭示,ceRNA调控网络在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ceRNA调控网络中的任何一种RNA分子出现异常,均有可能通过多条信号通路导致宫颈癌细胞增殖、浸润、迁移或凋亡.现就近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重点对mRNA、miRNA、lncRNA和circRNA等RNA分子与宫颈癌的关系进行综述,旨在深入阐明宫颈癌发病相关RNA分子机制,从而为宫颈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刘传忠;李力;赵冰冰

    目的:探讨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29例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类型与分级、手术残余病灶直径和术后化疗周期数等.分析评价各因素对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残余病灶直径、术后化疗周期数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与组织学分级对预后无显著影响.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50岁(RR=0.493,95%CI:0.308~0.790)、手术残余病灶直径≥1 cm(RR=2.527,95%CI:1.585~4.028)及术后化疗周期数<6次(RR=2.294,95%CI:1.464~3.593)为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ⅢC~Ⅳ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年龄越大、手术残余病灶直径越大、术后化疗周期数越少,预后越差.

  • 宫颈上皮内瘤变LEEP术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晶;张德宇;王丹波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术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科门诊行LEEP术并参与术后随访至少一次的CIN患者临床资料,共297例,分析其临床病理指标、术后HPV分型检测及病变残留或复发等情况.结果:LEEP术后HPV阳性率为14.5%(43/297).LEEP术后HPV感染与切缘情况、病变累及外阴和/或阴道壁具有相关性(P<0.05).术后HPV阳性69.8%(30/43)在首次复查时发现,30.2%(13/43)为HPV首次复查转阴后再次感染.LEEP术后高危型HPV阳性与病变残留或复发具有相关性(r=0.401,P=0.000).手术前后HPV同一型别持续感染发生病变残留或复发的风险明显高于HPV不同型别感染(χ2=5.619,P=0.046),常见型别是HPV16、HPV58.结论:术前CIN合并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和/或外阴上皮内瘤变(VIN)及切缘阳性是术后HPV感染的高危因素,LEEP术后HPV分型检测对预测病变残留或复发具有重要作用.

  • 鞘氨醇-1-磷酸与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柯琦;戴岚;狄文

    鞘氨醇-1-磷酸(S1P)是鞘磷脂代谢产生的一种生物活性脂类,在多种癌症中对肿瘤具有促进作用.细胞内S1P生成由鞘氨醇激酶(SphKs)等调控,与相应受体(S1PR)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近年来涉及S1P与卵巢癌相关的研究提示卵巢癌患者中S1P呈高表达状态,其可以通过参与促进卵巢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抑制肿瘤细胞凋亡、诱导新生血管形成以及改变肿瘤免疫微环境状态等多种方式调节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促进卵巢癌的发生和发展.阻断S1P信号传导途径中关键蛋白(包括S1P、SphK1、S1PR等)的相关药物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因此,S1P相关途径可能成为卵巢癌治疗的潜在分子目标.本文简要综述了S1P信号通路在卵巢癌中的生理功能及相关药物研究进展.

  • DNA甲基化与卵巢癌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艳清;杨潇;鲜舒;张莉;程艳香

    卵巢癌为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卵巢癌患者的化疗策略是基于铂类和紫杉醇的组合.虽然大多数卵巢癌患者对化疗敏感,但仍有许多初始反应者终发展为化疗耐药.以往的研究认为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主要是基因突变、缺失导致的DNA序列改变.而现有研究表明许多肿瘤的重要基因并未发生突变、缺失,基因表达的异常主要通过DNA甲基化实现,且DNA甲基化和其他表观遗传修饰可能是可逆的.这就使得表观遗传因子成为疾病预防和对化疗药物重获敏感性的候选者.大量研究也证实,在耐药和敏感卵巢癌细胞中DNA甲基化水平差异表达.亦有研究使用DNA甲基化酶抑制剂抑制DNA甲基化,以期达到逆转卵巢癌细胞耐药的目的.现综述DNA甲基化与卵巢癌耐药之间的关系.

  • BV6诱导人卵巢癌SKOV3细胞凋亡定量蛋白组学研究

    作者:张虹;陈思思;陈琪;赵晓楠

    目的:通过定量蛋白组学技术探讨Smac类似物BV6影响人卵巢癌SKOV3细胞生长的可能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各浓度梯度BV6干预SKOV3细胞48 h后的生长抑制率,计算抑制率为50%时的药物浓度为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0.05、0.1、0.2μmol/L BV6进行后续实验;光镜下观察对照组与0.05μmol/L BV6处理组48 h后的细胞形态变化,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结合液相串联质谱策略筛选差异蛋白并行生物信息分析;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对照组、不同浓度BV6处理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BV6可以抑制SKOV3细胞的生长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多组间方差分析及任意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公式计算BV6作用于SKOV3细胞48 h的IC50为0.40μmol/L.基于发现错误率(FDR)<1%,对照组与0.05μmol/L BV6处理48 h组筛选到349个差异蛋白,其中251个蛋白表达上调、98个蛋白表达下调,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与RNA转录、蛋白质翻译、细胞分裂增殖、凋亡信号调节及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高、中、低浓度BV6干预SKOV3细胞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其中高BV6组的Caspase-3蛋白表达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V6通过抑制RNA转录、蛋白质翻译进程、细胞分裂增殖及肿瘤血管生成,促进Caspase-3凋亡信号活化介导SKOV3细胞死亡.

  • 子宫内膜癌分子特征指导术后辅助治疗选择

    作者:杨凤泊;王建六;周静怡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及辅助治疗(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通常应用于Ⅰb~Ⅳ期患者.然而,过度治疗和无效治疗会导致部分Ⅰ~Ⅱ期患者治疗后复发,并导致高级别(grade 3,G3)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al endometroid carcinoma,EEC)临床结局差异显著.分子特征评价可指导病理疑难型和罕见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精准治疗,多聚酶ε基因(POLE)突变型子宫内膜癌铂类化疗耐药性高,部分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1(CTLA4/PD1)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I3K/MEK)治疗有效;错配修复基因表达缺陷型子宫内膜癌常规放化疗耐药性高,部分抗细胞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融合蛋白(PD-L1/B7-H4)治疗有效;高拷贝数变异型子宫内膜癌PI3K及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抑制剂联合应用效果较好,还可考虑降低区域扩增基因表达水平相关靶向治疗;低拷贝数变异型子宫内膜癌鼠双微体蛋白4(MDM4)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发现预后相关基因与子宫内膜癌预后显著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可与分子分型相结合预测患者预后.现就美国癌症基因组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子分型与本课题组发现的预后相关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精准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意义作一总结.

  • 盆炎清栓联合头孢克洛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鲍天宇;杜梦君

    目的:探讨盆炎清栓联合头孢克洛对慢性盆腔炎的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妇幼保健院诊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头孢克洛治疗,观察组予盆炎清栓联合头孢克洛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血液流变学、子宫动脉血流、血清MCP-1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73%,显著高于对照组(7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子宫动脉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ent index,RI)、血清MCP-1、T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压积、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和子宫动脉血流PI较治疗前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CP-1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4+均升高,观察组升高更加显著;2组患者的CD8+均下降,观察组降低更加显著;2组患者CD4+/CD8+比值均升高,观察组升高较对照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炎清栓联合头孢克洛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较好,可有效地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清MCP-1水平,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 不孕症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陶鑫丽;钟碧婷;高天旸;欧阳振波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随着生育年龄的推迟以及中国二胎政策的放开,不少子宫肌瘤患者在就诊时仍有生育要求,但此类患者的佳治疗方式至今尚无定论.尽管国内外相关共识或指南中对不孕症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给予了一定的建议,但是这些建议也常模糊不清,有时甚至相互矛盾.有指南指出有生育需求的子宫肌瘤患者不推荐孕前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除非子宫肌瘤曾导致妊娠并发症;有指南认为子宫肌瘤合并不孕就是治疗指征;而另有指南建议对于不孕症合并子宫肌瘤的治疗要根据子宫肌瘤的类型而定,建议对黏膜下肌瘤或引起宫腔形态改变的肌壁间肌瘤行手术治疗,其他部位肌瘤不论其大小均不建议治疗.现结合文献报道及相关指南建议,探讨不孕症合并子宫肌瘤的基本处理原则,为其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国际妇产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