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국제부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870
  • 国内刊号: 12-139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郎景和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微小RNA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翔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的非编码调控的单链RNA.研究发现,miRNA参与有机体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包括基因表达调控和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与人类的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目前,miRNA在宫颈癌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主要包括miRNA在宫颈癌的表达检测;miRNA与宫颈癌的发生、分化、转移、预后的相关性及其机制的研究;及miRNA在宫颈癌的诊断、治疗等应用方面的探索.

  • 细胞游离胎儿DNA产前诊断胎儿非整倍体异常

    作者:徐爱群

    细胞游离胎儿DNA(cffDNA)已被成功在妊娠妇女血循环中检测到.与母体血循环中胎儿细胞不同,cffDNA早可在妊娠4周检测出,并能在产后迅速消失.cffDNA可能源于胎盘部位的滋养细胞等并通过凋亡机制释放进入母体血循环中.通过检测cffDNA可产前诊断胎儿非整倍体异常,但因其在妊娠妇女血中含量较少,检测具有挑战性.目前已有多种新检测方法用于非整倍体异常的产前诊断,尚需不断完善.

  • 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与妊娠及其并发症

    作者:王晓娟

    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4)是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的成员,与饱和/不饱和长链脂肪酸、类花生四烯酸和其他脂质有高度亲和力,参与脂肪酸的吸收、转运和代谢,在糖脂代谢、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新近研究发现,FABP4在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与妊娠相关疾病,如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相关.明确其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可为相关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 妇科手术中的胃肠道损伤

    作者:孙茜

    近十年中妇科手术领域有长足进展.开腹手术范围及难度逐步增加,阴式手术普遍开展,腹腔镜、宫腔镜技术的引进及普及使患者获得同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但是由于解剖学的毗邻关系,妇科手术并发胃肠道损伤时有发生.胃肠道损伤发生率低,如果处理不当后果严重.既往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炎症,操作不当等因素增加了损伤的发生率.依据损伤部位和手术方式就妇科手术中胃肠道损伤的类型、发生原因、诊疗方法及预防措施做一综述.

  • 人白细胞抗原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相关研究

    作者:吴海霞;庞淑洁

    目前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PVhr)的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也发现了单纯的HPV感染不足以引起宫颈癌的发生,还需要其他分子事件的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是一个伴有细胞基因遗传改变的多步骤、多因素的过程,而且细胞内遗传因素的改变可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对于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研究成为热点之一.针对HLA的功能、在宫颈癌细胞上表达异常的机制、测定和分型的方法及与宫颈癌的治疗等几方面探讨HLA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进展.

  • G蛋白耦联受体30与激素依赖性肿瘤

    作者:郭会敏

    雌激素是类固醇激素家族中的一员,是人体中一种重要的激素,调节多种组织与器官的生理与病理效应.传统认为雌激素像其他类固醇激素一样是一个核转录因子,通过"核转录效应"发挥作用,然而该作用机制并没有使激素依赖性肿瘤得到有效的控制.近年来研究表明雌激素还具有生长因子样的"非核效应",该过程仅需要数秒钟至数十分钟,因此又称"快速效应".研究表明,G蛋白耦联受体30(GPR30)介导了雌激素的"非核效应".GPR30与雌激素结合后可快速活化细胞内第二信使信号,诱导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活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活化、钙动员及环磷酸腺苷(cAMP)生成等,参与雌激素非核效应的调节及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 E-钙黏附素和黏着斑激酶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时利霞

    E-钙黏附素(E-cadherin)是一种介导同种细胞间相互黏附的钙依赖性跨膜糖蛋白,参与形成和维护细胞间的连接,可促进旁分泌信号的传递,起信息传递和细胞稳定作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胞质酪氨酸激酶,被激活后引发细胞骨架蛋白和信号蛋白的酪氨酸磷酸化,从而介导细胞与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黏附,参与细胞多种生理功能及肿瘤细胞的转移和侵袭.E-钙黏附素和FAK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因此对两者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EMs的发生发展机制,并为EMs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方向.

  • 自然杀伤细胞与肿瘤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马杰

    自然杀伤(NK)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的主要免疫细胞,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道防线.NK细胞对肿瘤的杀伤活性主要取决于细胞表面活化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识别相应的配体后产生信号的综合.NK细胞系的建立,尤其是NK-92的建立及临床应用,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对NK细胞识别人类肿瘤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及基因转移技术的应用,以NK细胞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治疗备受关注.

  • 野生型P53及其调控基因与子宫颈癌发病机制

    作者:朱靖

    P53基因是迄今发现与人类肿瘤的发生相关性高的抑癌基因,在人类癌症中发生突变的频率高达50%.在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则降低,且以野生型(wt)为主.P53第4外显子72密码的基因多态性与子宫颈癌发病机制密切相关.wtP53蛋白在子宫颈癌细胞中半衰期短,功能易失活,具有调节细胞周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功能.其功能失活与多种基因,如E6,E7,MDM2和STAT3等基因的降解作用有关.

  • 人类白细胞抗原G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作者:贾艳菊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为非经典的HLA-I类分子,特异性高表达于母胎界面的绒毛外滋养细胞,通过诱导免疫耐受对妊娠和胚胎起到保护作用.子痫前期是产科领域危害母婴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及胎盘组织HLA-G表达下降,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明确了HLA-G基因、蛋白质的结构及遗传方式,在基因多态性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力求从基因水平阐明其与子痫前期的关系.发现部分子痫前期患者可能存在HLA-G基因缺陷,且HLA-G多态性在子痫前期及正常妊娠者中分布也不同.

  • 妇科手术后粘连发生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

    作者:兰义兵

    粘连的形成是妇科手术后重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小肠梗阻、不孕、慢性盆腔疼痛等一系列并发症,同时也增加了再次手术的难度.粘连所致并发症的防治、经济负担增加及再入院风险受到极大关注.多种防治粘连的方法,如外科手术的改进、生物物理屏障的应用、药物干预等研究都有较大的进展,就粘连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进展综述.

  • 代谢综合征与子宫内膜癌

    作者:倪镌;寿华锋

    代谢综合征(MS)是多种代谢物异常集结的病理状态,与其有关的远期不良结局日益受到关注.MS已成为乳腺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发病的高危因素.MS疾病发生发展的各环节与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关系密切,且存在共同的细胞因子表达异常.MS亦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危险信号,由此,其可能成为早期筛查子宫内膜癌的新途径,对其综合治疗可能成为防治子宫内膜癌及增加疗效的有效方法.

  •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受体在妊娠维持中的作用

    作者:季玉琴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类新发现的促血管生成因子,通过与其受体(EPOR)结合引发信号转导,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抗凋亡、抗缺氧作用,参与胎盘血管发生、肿瘤血管形成及转移等过程.EPO及EPOR在母-胎界面均有表达,对妊娠全过程起重要作用.妊娠过程中EPO/EPOR表达异常,可能与流产、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的发病有关.深入研究EPO在妊娠疾病中的作用,为妊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 胎儿脉络丛囊肿的产前诊断及预后评估

    作者:杨颖

    胎儿脉络丛囊肿(choroid plexus cysts,CPCs)是一种常见的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其发病率达1%~4%,通过妊娠早中期的产前超声检查可诊断.CPCs可能和胎儿的某些染色体和神经系统异常有关,尤其是18三体综合征和Aicardi综合征.大量研究表明,这种相关性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故临床医师发现CPCs时需考虑到胎儿是否合并其他畸形或异常,联合妊娠期母亲血清筛查风险性结果以及CPCs的特点等因素,对妊娠妇女进行个体化的风险评估,并予以恰当的处理.

  • 子宫肉瘤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静

    子宫肉瘤是一组少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有广泛的组织学类型,3种主要亚型分别是子宫平滑肌肉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恶性苗勒管混合瘤.治疗方法近年主张参照1988年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的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标准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规范进行,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等,预后欠佳.近年国际上致力于研究新的综合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热点集中在生物治疗.对生物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在早产中的研究

    作者:张晓欣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是由下丘脑视旁神经核分泌的一种41个氨基酸的神经肽,其不但在脑组织中广泛分布,也可来源于外周组织及人的胎儿胎盘单位.正常妊娠妇女血浆中CRH水平在妊娠晚期进行性升高,早产妇女CRH值在妊娠28周起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CRH在分娩后迅速下降,提示CRH与人类分娩的启动有密切关系.近年研究表明,CRH通过对胎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母体子宫肌层及分娩相关的其他激素的作用,可能成为人类分娩启动的触发因子.CRH可有效干预分娩结局,达到控制早产的目的.就近年有关CRH在早产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综述.

  • 白细胞介素24对裸鼠人宫颈癌Hela细胞移植瘤抑制作用的探讨

    作者:王朝霞;李莉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质粒pDC316-hIL-24对裸鼠人宫颈癌模型的肿瘤生长及凋亡的作用.方法:于5周龄裸鼠腋窝外侧皮下注射1×107个/mL Hela细胞悬液100μL,将15只构建成功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裸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于瘤体内注射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 2000与基因重组质粒pDC316-hIL-24(A组)、空质粒pDC316(B组)以及磷酸盐缓冲液(C组),比较干预后各组移植瘤的体积及抑瘤率.应用RT-PCR法测定移植瘤中hIL-24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肿瘤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①IL-24基因成功转染入肿瘤细胞并在其中成功表达,至实验结束时,B组和C组移植瘤体积大于A组(F=63.395,P<0.05);A组的平均抑瘤率高于B组(t=130.920,P<0.01).②病理学观察见A组宫颈癌细胞有局灶性坏死,细胞变大,胞质疏松,核深染,可见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染色质成团状.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组BCL-2蛋白表达低于其他2组(F=6.164,P<0.05),而其同源蛋白BAX表达高于其他2组(F=58.426,P<0.05).结论:基因重组质粒pDC316-hIL-24对宫颈癌裸鼠模型肿瘤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凋亡通路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肉眼观察法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作者:赵竞;岳天孚;张丽琴;赵树旺;崔丽阳;李洁;樊婷

    目的:探讨醋酸肉眼观察(VIA)和碘染色肉眼观察(VILI)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以天津市大港区2003例妇女为研究对象,进行癌症综合知识、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用VIA和VILI行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VIA或VILI阳性者行电子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异常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结果:单纯VIA阳性者257例,VIA或VILI阳性者共计265例,其中197例阴道镜检查异常,在阴道镜指导下行宫颈活检,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诊断的金标准,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检出率为7.04%,其中CIN Ⅰ116例,CINⅡ14例,CINⅢ11例.结论:在资源有限、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由经过培训的医生实施VIA或VILI做宫颈癌初筛的方案可行.

  • MASPIN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田腊梅;庞义存;冯玉珍;赵向寨;赵欢

    目的:探讨MASPIN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的表达,了解MASPIN基因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SP)法检测10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30例葡萄胎、20例正常妊娠早期绒毛(对照组)各标本中MASPIN的表达.结果: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MASPIN阳性表达率(10%,1/10)明显低于对照组(95%,19/20)(P<0.05).葡萄胎组中MASPIN阳性表达率(60%,18/30)明显低于对照组(95%,19/20)(P<0.05).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MASPIN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葡萄胎组(P<0.05).结论:MASPIN的表达下调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 超促排卵与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

    作者:龚瑜;岳天孚;白晓红;尹彦玲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超促排卵与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长方案IVF-ET患者70例,检测自然周期排卵后第3天和超促排卵周期取卵后第3天(即ET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和血流状态.按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显示情况分为3级:Ⅰ级,内膜穿支血流≤2支;Ⅱ级,内膜穿支血流为3~5支;Ⅲ级,内膜穿支血流≥6支.随访IVF-ET结局,分为妊娠组(24例)和非妊娠组(46例).结果:妊娠组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与未妊娠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而2组间超促排卵周期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妊娠组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均较为丰富,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未妊娠组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穿支血流情况较自然周期丰富,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自然周期和超促排卵周期子宫内膜血流参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然周期内膜穿支血流丰富可能提示较高妊娠率,可作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参考指标之一.超促排卵可能改变胚胎着床前期子宫内膜容受性,但尚无影响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参数的相关证据.

  • 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

    作者:朱兰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良性肿瘤.其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介绍了药物治疗,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及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3种非手术疗法的应用范围及利弊,为子宫肌瘤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 《2010 NCCN宫颈癌筛查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作者:李晶;罗祥美;林仲秋

    编者按:是由21家世界顶级癌症中心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联盟制订的指南,是美国肿瘤领域临床决策的标准,也已成为全球肿瘤临床实践中应用为广泛的指南,该指南每年均更新.近,NCCN公布了2010宫颈癌筛查临床实践指南.为了使广大读者及时了解国际上有关妇科肿瘤的学术动态,我刊特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肿瘤专家林仲秋教授、李晶医生和云南省潞西市德宏州医疗集团人民医院妇科罗祥美医生对这个指南进行解读.

  • 《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大会》征文通知

    作者:

    关键词: 妇产科 学术大会
国际妇产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