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국제부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870
  • 国内刊号: 12-139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郎景和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基因DNA甲基化在子痫前期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涵

    子痫前期是一种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以高血压和蛋白尿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可伴有全身多脏器损伤.由于其病因不明,除终止妊娠之外缺乏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因此,子痫前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还未得到具体的阐述,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领域的发展,尤其是基因甲基化的研究,为子病前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研究发现,异常的全基因组甲基化以及CpG岛甲基化与子痫前期中许多重要功能基因表达异常有关,推测其间接参与了子痫前期的发生.综述基因DNA甲基化在该疾病发生中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进展综述.

  • 94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分析

    作者:党剑

    目的:探讨94例新生儿窒息的原因,为预防新生儿窒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月出生的94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早产、胎位异常及羊水异常,分别占27.66%、17.02%、14.89%.自然分娩新生儿与臀位产、胎吸产新生儿相比,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2.157和28.172,P<0.001);而与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169,P=0.053).结论:引发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为早产、胎位异常、羊水异常以及臀位产及胎吸产,临床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加强妊娠期保健及产前检查工作,以便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 血红素加氧酶1与子痫前期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玲艳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不仅能导致胎盘早剥、妊娠妇女肝肾功能受损、早产、胎儿生长受限等,也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由于其严重危害母儿健康,其发病机制一直是产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子宫螺旋动脉重塑障碍、血管内皮受损、遗传、免疫失衡及炎症反应等与子痫前期关系密切,其中广泛的血管内皮受损是该病发生的关键环节.近年研究发现,氧化应激及可溶性血管内皮因子(sEng)、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升高是导致血管内皮受损的主要原因,而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一种可诱导的抗氧化酶,HO-1及其催化代谢产物一氧化碳(CO)、胆红素不仅对正常妊娠的胎盘形成、胎盘功能的维持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保护作用,还能通过激活胎盘保护型信号通路、合成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还原酶来抑制子痫前期妇女体内的氧化应激以及通过降低血管内皮损伤因子如sEng、sFlt-1对血管内皮的损害、促进血管内皮保护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血管的保护作用来抑制子痫前期的发生,推测HO-1及其催化代谢产物能够为子痫前期预防及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 产科生理及产科疾病孕酮诱导的封闭因子对妊娠免疫的调节

    作者:张越

    妊娠稳态受免疫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的调节,母胎免疫异常可导致妊娠终止.孕激素可诱导淋巴细胞产生孕酮诱导的封闭因子(progesterone-induced blocking factor,PIBF),促使Th2型细胞因子分泌,诱导Th1/Th2平衡向Th2型细胞因子偏倚;抑制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降低花生四烯酸分泌;促使不对称抗体产生等免疫机制维持妊娠.流产和早产患者PIB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能测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及尿液中PIBF水平.孕酮及其衍生物能增加PIBF的分泌维持妊娠,预防流产发生.综述PIBF在妊娠期的免疫调节功能以及研究进展.

  • 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在妇科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邱君君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曾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过程中的“噪音”而被科学界忽视.然而,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lncRNA并非是“垃圾”,而是具有功能的RNA分子,故而受到广泛重视.相比于短链非编码RNA,lncRNA可谓是“后起之秀”,相关研究刚崭露头角,但就目前已有的研究表明,lncRNA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疾病尤其是肿瘤的诊治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科学价值.综述lncRNA的功能、作用机制及其在妇科相关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 β-连环素对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性的影响

    作者:廖丹;刘睿;曾瀚庆

    目的:探讨信号分子β连环素(β-catenin)在多个卵巢癌耐药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对顺铂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首先在2个卵巢癌耐药细胞系(C13K,SKOV-3),2个卵巢癌敏感细胞系(OV2008,A2780),A2780顺铂敏感株、A2780-cis顺铂耐药株,COC 10顺铂敏感株、COC1-cis顺铂耐药株中检测β-catenin蛋白的水平.通过小干扰RNA(siRNA)介导的RNA干扰技术靶向沉默细胞中β-catenin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验证β-catenin基因沉默效果.台盼蓝染色方法分析β-catenin基因沉默对细胞化疗药物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处理后β-catenin基因沉默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筛选多个凋亡相关信号分子的改变.结果:β-catenin在2个卵巢癌耐药细胞系CI3K,SKOV-3中蛋白水平较敏感细胞系明显上调.与亲本A2780和COC10细胞相比,在耐药株A2780-cis和COC1-cis中表达水平也明显增高.β-catenin siRNA能显著抑制细胞中β-catenin蛋白的水平.β-catenin基因沉默后,卵巢癌耐药细胞C13K,SKOV-3对顺铂敏感性显著增高;流式细胞术进一步分析发现β-catenin基因沉默可以促进顺铂介导的卵巢癌耐药细胞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发现β-catenin基因沉默后,顺铂处理可以显著上调促凋亡分子p53和caspase-3蛋白水平.结论:β-catenin在卵巢癌耐药细胞系表达明显增高,β-catenin沉默可以促进卵巢癌耐药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并同时促进了顺铂介导的细胞凋亡.

  • 子宫内膜癌的孕激素拮抗及增敏机制

    作者:刘瑶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并呈年轻化趋势.虽然子宫内膜癌大多发生于绝经后妇女,但也有约25%的患者发生于绝经前,其中40岁以下患者占3%~14%.然而,子宫内膜癌的标准手术疗法使年轻患者失去了生育机会及卵巢内分泌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为了满足年轻患者保留生育能力的强烈愿望,长期应用大剂量孕激素的保守疗法成为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方法.但是部分患者在治疗的不同时期出现孕激素拮抗现象,降低了激素治疗的效果,影响患者的预后.因此,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孕激素拮抗及增敏机制,对提高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以及保留生殖内分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综述子宫内膜癌的孕激素拮抗机制及其增敏途径.

  • 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及其在宫颈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蕾

    宫颈癌对妇女健康构成严重威胁,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关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仍在研究中.近年研究发现一种多功能核蛋白,即死亡结构域相关蛋白(death domain associatedprotein,Daxx),其与细胞内蛋白或病毒蛋白相互作用,参与调节细胞凋亡、转录调控、抗病毒等细胞活动,在不同途径中发挥不同的生理或病理作用.通过对Daxx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机制,有助于发现新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综述Daxx的一般特性和研究现况及其在宫颈病变的研究进展.

  • ⅠB~ⅡB期宫颈癌治疗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陈丹丹;阳志军

    宫颈癌是全世界女性因癌症死亡的第4大原因,部分ⅠB期以上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其治疗失败的原因主要为局部肿瘤未控制或远处转移,合理的治疗对减少宫颈癌患者的复发起到重要作用.手术和放疗仍是ⅠB~ⅡB期宫颈癌的传统治疗模式,近20年来,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成为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内外妇科肿瘤医生对Ⅰ B~ⅡB期宫颈癌患者在治疗方面开展了新辅助化疗、术后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三维腔内后装治疗、淋巴结取样、前哨淋巴结活检、保留神经手术等方法,佳治疗模式目前仍存在争议.手术、放疗和(或)化疗三者合理应用可有效地改善宫颈癌Ⅰ B~ⅡB期患者预后和提高患者生存率,但并发症也较多.就ⅠB~ⅡB期宫颈癌治疗模式现沉,包括化疗、手术、放疗及综合治疗进行综述.

  • 扩大性宫旁切除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利奕战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与常规淋巴结清扫是手术治疗宫颈癌的标准术式,但宫颈癌患者生存率在近数十年中仍未得到显著提高,局部复发是目前影响宫颈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生存率的原因,有证据表明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情况就能改善生存率,扩大性子宫旁组织切除术(laterally extended parametrectomy,LEP)可更大范围切除盆腔侧壁淋巴组织,是临床上扩大性子宫切除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有效术式.现综述LEP在宫颈癌治疗应用中的理论、疗效、争议、展望,以期为宫颈癌治疗提供另一种手术方式.

  • 长链非编码RNA与妇科恶性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尚春亮

    近年来,曾经被认为是基因组转录“噪音”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nt)的RNA,其本身并不编码蛋白,但其与生物信息学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涉及表观遗传调控、细胞周期调控、mRNA降解、肿瘤耐药等多个方面,对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诊断及预后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在与激素以及P53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系.学者们借助多种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对lncRNA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进行解析,发现肿瘤细胞与正常组织来源细胞间lnc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而且,lnc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恶性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lncRNA与妇科肿瘤相关性的研究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 宫颈癌免疫逃逸的相关机制

    作者:张慧杰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宫颈癌在形成、发展及外侵和转移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使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肿瘤细胞所处的免疫微环境发生变化而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视.其中T淋巴细胞、树突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与巨噬细胞等有着双向作用的免疫细胞,在宫颈癌的免疫逃逸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综述宫颈癌免疫逃逸与免疫细胞之间的关系,深刻认识宫颈癌免疫逃逸机制,指导宫颈癌治疗理论研究,有助于宫颈癌防治研究的深入.

  • Hes1对宫颈癌细胞转移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作者:李睿歆;姚婷婷;刘昀昀;谢庆生;谢晓飞;梁金晓;林仲秋

    目的:研究Hes1在宫颈癌细胞迁移、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中的作用.方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宫颈癌4个细胞系Hes1表达.小干扰RNA(siRNA)干扰下调Hes1后,Tran-swell检测Hes1下调对宫颈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es1下调对上皮间质转化(EMT)主要相关分子的影响.结果:Hes1 mRNA在4种宫颈癌各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9,P=0.016).下调Hes1后,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均显示,穿膜细胞数SiHa NC组与SiHa 1组、HeLa NC组与HeLa 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s1下调后,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比较,SiHa及HeLa的E-cadherin表达量均减少(均P<0.05),SiHa细胞ZEB1、Slug表达量增加(均P<0.05);HeLa细胞vimentin、Slug表达量增加(均P<0.05).结论:宫颈癌SiHa、HeLa细胞中Hes1抑制迁移、侵袭;Hes1下调引起EMT;Hes1可能通过EMT参与宫颈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关系

    作者:姜迪;张慧杰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环境致癌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目前研究表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降低了叶酸代谢酶的活性,影响细胞内正常DNA的合成及甲基化,以及通过与环境因素例如叶酸水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饮酒、吸烟及原癌基因的交互作用,从而改变个体对宫颈癌的易感性,并且在不同国家、不同种族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同时,MTHFR基因多态性表达与肿瘤预后有关,可能改变化疗的敏感度和化疗药物的毒性,但其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尚未明确.现就MTHFR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易感性、流行病学调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关系进行综述.

  • 对ASCCP 2012年宫颈癌筛查和癌前病变管理指南的解读

    作者:彭晶晶;王荣敏;尤志学

    针对子宫颈癌筛查过程中的细胞学及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等的管理措施,美国阴道镜检查和宫颈病理学会(ASCCP)所制定的指南无疑是具有国际性及权威性的.ASCCP于2013年公布的《2012年宫颈癌筛查和癌前病变全球共识指南》是由众多子宫颈癌防治专家组成的委员会通过搜集资料、研究文献、网上会议讨论等方式制定的,是对2006年版指南的更新和补充.其中,美国北加州凯瑟永久医疗集团(KPNC)140万例妇女2003年1月-2010年12月的筛查和随访资料为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解读该指南,旨在了解指南修订的思路与循证医学证据,为合理处理宫颈癌异常筛查结果提供帮助.

  • 子宫内膜干细胞研究进展

    作者:张瑞秀

    子宫内膜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高度增殖的潜能.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子宫内膜中存在于细胞样细胞,从而使子宫内膜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同时,研究还显示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功能和生存环境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妇科疾病有关.虽然子宫内膜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来阐述和证实,但其子宫内膜再生和分化为其他组织的潜能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可能成为子宫内膜过薄和内膜病变患者进行内膜修复替代治疗的手段;同时可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癌等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 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作者:苏晓华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是育龄期妇女盆腔痛和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手段不充分,体内、外模型的建立及应用是探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以及治疗措施的重要途径.通过手术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的方法主要包括同种移植和异种移植,同种移植是将同基因动物的子宫内膜组织移植到灵长类或啮齿类动物的腹腔,异种移植是将人体在位或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移植到免疫缺陷鼠体内或直接种植到鸡胚绒毛尿囊膜.本文分析、总结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常用模型中灵长类、啮齿类和鸡胚绒毛尿囊膜不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和优缺点,旨在为实验中模型的选择应用提供指导.

  • 子宫内膜增生症的诊断进展

    作者:刘艳佳

    子宫内膜增生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疾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影响众多女性的健康.目前,评估子宫内膜的方法有如下几种:经阴道超声检查(TVS)、盐水灌注的超声宫腔造影术(SIS)、宫腔镜检查(HYS)+定向活检、诊断性刮宫、Pipelle子宫内膜取样器.TVS对筛查和诊断分流起关键作用,是评估育龄妇女子宫内膜的一线诊断工具.SIS用于评估宫腔内膜的局部病变,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易用的工具.HYS和定向活检是评估子宫内膜的“金标准”.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任何使用流体的宫内诊断过程可能使子宫内膜癌细胞进入腹膜,导致疾病恶化或预后不佳.Pipelle取样器是不需要麻醉的子宫内膜的真空取样,其诊断的准确率与诊断性刮宫基本一致,是在当前实践中微创的方法.

  • 可逆性输卵管节育器干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哲;路芳;陈佃红;张平

    目的:逆流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观察可逆性输卵管节育器对大鼠EMs的预防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逆流造模同时放置可逆性输卵管节育器,阴性对照组逆流造模,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8周检测血清中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和CA125,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实验8周后3组大鼠血EmAb、CA1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阴性对照组血EmAb、CA125浓度高于空白对照组和实验组(均P<0.05).空白对照组无1例发病,阴性对照组8例发病,异位病灶体积(74.20±6.32)mm3,实验组1例发病,异位病灶体积为1.50 mm3.结论:可逆性输卵管节育器可预防大鼠EMs的发生.

  • 腹腔镜下骶前固定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8例分析

    作者:何英慧;刘桃;金凤斌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骶前固定术治疗以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骶前固定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8例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腹腔镜下骶前固定术,观察术后治愈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治愈率达100%,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大出血、膀胱及直肠损伤;术后随访患者解剖结构均得到成功恢复,其阴道断端距离处女膜远点较术前减小(P<0.05);性生活恢复满意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骶前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以中盆腔缺陷为主的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手术方式,短期疗效确切,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治进展

    作者:胡小美

    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为妇女常见的子宫内膜病变之一,在生育期主要表现为月经量过多、月经周期不规律、不孕等,绝经期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因此,正确诊断子宫内膜息肉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是缓解及消除患者症状的关键.临床上首选超声作为诊断方法,随着宫腔镜的广泛应用,目前对EP的诊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仍需参考病理诊断确诊.关于对EP的治疗,临床上尚未形成明确的指南.现就其诊治进展的研究现状作一价值分析.

  • 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凌丽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生率约为1/7.其严重影响患病妇女的生活质量,危害其身心健康.目前,EMs发病机制的研究认为可能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但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经血逆流的普遍存在和EMs的相对少见,使学者们考虑到EMs的发病可能与腹腔内环境的不同有关.多年来通过对EMs患者腹腔内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等变化的研究证实,EMs可能与机体免疫机制异常有关.研究表明,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及自然杀伤T细胞的数量和(或)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异位子宫内膜的种植,整合素αvβ3、内膜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E-钙黏蛋白等多种黏附分子表达异常可能参与了EMs的定位及黏附,而各种因免疫机制异常而活化的免疫细胞释放出白细胞介素(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一系列细胞因子,又进一步加重了免疫机制的紊乱,形成恶性循环,导致EMs的增殖、发展.有研究认为EMs也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综述EMs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中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血管生成能力的研究

    作者:苏晓华;宋殿荣;张英;张崴;郭洁;王雅楠;赵琳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分泌及mRNA表达.方法:收集EMs患者的在位及异位病灶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肌瘤患者在位内膜组织,原代消化培养子宫内膜细胞,取纯化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进行研究,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COX-2、PGE2、VEGF蛋白的分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COX-2、PGE2和VEGF的mRNA的表达.结果:E Ms和子宫肌瘤患者分泌期在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COX-2、PGE2、VEGF蛋白分泌及mRNA表达与增殖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EMs患者在位及异位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COX-2、PGE2、VEGF蛋白分泌及mRNA表达比子宫肌瘤患者在位细胞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EMs患者异位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COX-2、PGE2、VEGF蛋白分泌及mRNA表达比其在位细胞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0.01).结论:EMs患者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COX-2、PGE2、VEGF的蛋白分泌及mRNA表达均升高,且异位病灶间质细胞升高更明显,提示在EMs发病中异位病灶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血管生成能力更强.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作者:金志兴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病因未明,严重影响妇女生活的疾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影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而VEGF基因中至少有30个单核苷酸具有多态性,目前学者们对-460 C/T、+405 G/C(也称为-634 G/C)、+936 C/T、-1154 G/A和-2578 A/C等的研究较多,这些位点可能通过影响VEGF的表达从而影响EMs.VEGF基因调控主要在转录及转录后水平,受药物、体内环境、体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具体调控机制目前大多尚未明了.研究VEGF基因多态性及其调控途径以及对EMs的影响,将有助于学者们对EMs的发病机制作进一步了解,为探索治疗EMs的新方法提供思路.

  • 青春期妇科疾病诊治进展

    作者:陈少博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青春期妇科疾病的构成比与30年前比较有了很大的变化,概括有几大特点:①妊娠流产率逐年升高且相关并发症增多.每年约有200~400万青少年进行不安全流产,在妇科住院就医的青春期少女中,与妊娠相关者约占22%~77%.②妇科炎症及时诊治率低.由于盆腔炎的诊疗延误,部分患者在就医时已经形成盆腔脓肿.③子宫不规则出血发生率高且治疗依从性差,女中学生中月经病患病率约为57%.④妇科肿瘤治疗时更强调保留卵巢及生育功能的重要性.如何保护化疗期间的卵巢功能是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⑤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生殖道畸形相关性高,在解放军总医院近10年住院治疗的37例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20例有生殖道畸形.

  • 9例青春期宫颈肿瘤性病变诊治分析

    作者:马荣丽;关铮

    目的:分析青春期宫颈肿瘤性病变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简称我院)近十年收治的青春期宫颈肿瘤性病变患者的相关资料.结果:青春期宫颈肿瘤性病变者占同期宫颈病变者的0.04%(9/22 283),9例青春期宫颈肿瘤性病变中7例恶性病变,其中5例误诊.B型超声与磁共振成像(MRI)在宫颈恶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结论:青春期宫颈肿瘤性病变的诊断应注意临床特点,重视基本的直肠指诊和生殖系统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行妇科双合诊可以降低误诊率;治疗以手术为主,必要时联合放化疗,同时要尽大可能保留其内分泌及生育功能.

  • 重视小儿妇科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作者:石一复

    小儿妇科在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但至今仍发展缓慢.儿童及青少年妇科对女童和女性一生的生殖健康至关重要.小儿妇科有其特殊性,并非成人妇科的缩微,其中以生殖器官发育、炎症、内分泌、肿瘤为其四大重点.成人疾病的胎儿起源(development origin of health and disease,DOHaD)是新概念,可指导临床实践以做好防治工作.中国小儿妇科学科建设需各级医疗行政部门、教学、教育、医疗单位共同重视.

  •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洁

    近年来,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是妇科一个棘手的问题.年轻患者首发症状为腹痛,甚至是发生于月经来潮前.该病的诊断通常是延迟的,甚至导致输卵管卵巢结构严重受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是诊断延迟.目前认为,腹腔镜下组织活检是诊断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经阴道超声和经阴道注水腹腔镜也可协助诊断.腹腔镜诊断及治疗加以术后辅助药物可减少疾病的复发,治疗时间应持续至完成生育.

  • 儿童及青少年卵巢恶性肿瘤

    作者:周锦英

    卵巢恶性肿瘤在<19岁的青少年、儿童中非常罕见,不到儿童所有恶性肿瘤的1%,却是常见的青少年妇科恶性肿瘤.与成人卵巢肿瘤主要来源于上皮组织不同,青少年儿童卵巢肿瘤以生殖细胞肿瘤为主,包括畸胎瘤、性腺母细胞瘤、内胚窦瘤(又称卵黄囊瘤)、胚胎癌、多胚癌及绒癌.非生殖细胞肿瘤包括性索-间质肿瘤和上皮性肿瘤,性索-间质肿瘤包括卵泡膜-纤维瘤、Sertoli-Leydig细胞肿瘤及幼年型颗粒细胞肿瘤.与成人卵巢癌就诊时大多为晚期不同,青少年、儿童卵巢肿瘤患者就诊时大多处于临床早期,可行保守性手术.有效地治疗肿瘤的同时保留卵巢及生育功能是青少年卵巢肿瘤治疗的目标.

  • 讲究规矩重视创新谋求发展

    作者:郎景和

    国是施事、社会发展,要讲大政方针;杂志办刊、学术交流,也要有目标路线.辞旧迎新,振奋精神,我们也提倡讲究规矩,重视创新,谋求发展.1 讲究规矩在我们的医疗实践活动中,所谓规矩,除了国家政府及行业条令、政策、守则以外,主要、重要的规矩就是临床工作规范或者指南,它划定或界限了诊断治疗的基本方略、方法,一般不应“逾矩”!

    关键词:
国际妇产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