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국제부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870
  • 国内刊号: 12-139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郎景和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剖宫产切口憩室及其相关临床问题

    作者:陈丽梅

    近年来剖宫产切口憩室(cesarean scar diverticulum,CSD)发病率逐渐增加,引起临床关注.CSD作为剖宫产术的一种远期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经期延长、阴道出血淋漓不净,另可能引起下腹隐痛、不孕甚至发生再次妊娠晚期子宫破裂等.临床上诊断主要根据患者典型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超声检查为常用.磁共振成像(MRI)是准确的辅助检查,宫腔镜下检查为直观,另有子宫输卵管造影(HSG)等.目前治疗措施主要为激素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经腹、经阴道手术、宫腔镜手术、腹腔镜术或联合手术.经腹手术已少用,宫腔镜治疗微创且直观,适用于MRI测量憩室距离子宫浆膜层>2 mm者,憩室处子宫肌壁厚度<2 mm者多采用腹腔镜或经阴道手术或联合手术.就目前临床上CSD及其具体相关临床问题进行综述.

  •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及其受体与早产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晓媛

    感染是导致早产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警报素(alarmin)概念的提出至今不足10年,但已逐渐显示出其在调节感染相关的免疫反应中所起的关键作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是一个多功能的警报素,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包括感染性疾病.近年研究显示HMGB1可通过其受体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4,TLR4)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参与感染所致早产的发生和发展.根据该领域新进展,依次综述了HMGB1、TLR4、RAGE以及后两者各自的可溶性形式在早产中的作用和意义,指出TLR4介导的急性炎症与RAGE介导的慢性炎症可能在早产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HMGB1及其受体的可溶性形式有望成为简便、高效的早产相关的生物标记物.

  • 静脉超声造影在子宫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慧东;张志坤;杨华;郭爽;柴义青

    目的:探讨静脉超声造影在子宫剖宫产后瘢痕妊娠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可疑子宫剖宫产瘢痕妊娠的病例进行静脉超声造影检查,造影剂为意大利Bracco公司生产的第二代声学造影剂声诺维(SonoVue),造影时重点观察病灶处造影剂的增强与消退情况,记录灌注模式以及病灶与子宫浆膜层、肌层的关系.结果:瘢痕妊娠病灶类型可分为胎囊型与包块型.超声造影显示,相对于子宫肌层而言,病灶处均为早增强、高增强;增强模式为快进慢出;当切口处病灶与肌层关系在二维超声下辨别不清时,造影可显示肌层与浆膜层是否完整以及病灶是否已侵入肌层,甚至浆膜层.结论:静脉超声造影可以明确诊断瘢痕妊娠,进而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指导治疗.

  • 妊娠合并肺炎23例临床分析

    作者:程帅;谢玉珍;何青;李映桃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我院收治的符合肺炎诊断标准,资料较完整的妊娠合并肺炎病例23例,按照孕周分为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3组,对各项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此期间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3.652%(2 384/65 283),肺炎占妊娠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0.965%(23/2 384),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占78.3%(18/23),医院获得性肺炎占21.7%(5/23).23例患者中,早期妊娠合并肺炎2例(占8.7%),中期妊娠合并肺炎10例(占43.5%),晚期妊娠合并肺炎11例(47.8%),提示随着孕周的增加,罹患肺炎的人数增加.临床出现咳嗽82.6%(19/23),发热65.2%(15/23),呼吸急促60.9%(14/23),咳痰43.5%(10/23),气促在晚期妊娠合并肺炎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咳痰、畏寒、发热等症状在不同妊娠期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不同孕周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例中合并贫血者占43.5%(10/23),说明贫血可能是孕妇罹患肺炎的高危因素之一.23例患者自然流产和早产的发生率均为8.7%(2/23),足月产82.6%(19/23),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妊娠合并肺炎对母胎影响较大,伴发流产和早产发生率均较高.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妊娠晚期的肺炎病例数较妊娠早期、中期多,而临床表现与非妊娠妇女相似,但气促在妊娠晚期发生率较高.贫血是妊娠合并肺炎的高危因素之一.

  • 晚期先兆流产保胎结局与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的关系

    作者:任娟娟;于晓辉

    目的:探讨晚期先兆流产保胎结局与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在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因晚期先兆流产住院保胎的患者共227例,所有患者入院时均行血常规、CRP检查.按保胎结局分为保胎成功组与难免流产组,其中保胎成功组181例,保胎成功率79.7%;难免流产组46例,难免流产率20.3%,分析2组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及CRP.结果:保胎成功组与难免流产组比较,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R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胎成功率与CRP、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负相关,难免流产率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P<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CRP对难免流产的预测效果,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1、0.800、0.800和0.779,敏感度分别为87.0%、76.1%、71.7%和73.9%,特异度分别为75.7%、76.2%、69.6%和81.2%.结论:晚期先兆流产风险与感染有一定相关性;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RP对晚期难免流产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为临床医生针对性治疗提供了依据.

  • 国内外剖宫产现状及原因分析

    作者:韩代花;何新蓉;梁裕杰;黄芳;李红英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成熟、抗菌药物的应用以及麻醉和监测能力的提高,剖宫产手术的安全性显著提高,为解决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降低母婴死亡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过高的剖宫产率又为产科质量带来隐患,增加了不良结局的风险.目前剖宫产率的增高已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在我国尤为突出.综述国内外剖宫产现状,探讨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指出剖产率的增高不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社会因素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医务人员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

  •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妊娠期宫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彭芳华;张志坤;刘雨蒙;孔德璇

    目的:研究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妊娠期宫颈成熟度评价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2月一10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进行超声检查的妊娠妇女145例,根据孕周分为3组.所有妊娠妇女在常规产科超声检查后自愿行经阴道超声进行宫颈评价,在二维超声成像基础上测量宫颈长度,之后进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获得早、中、晚期妊娠时宫颈感兴趣区弹性应变率.结果:各妊娠组间宫颈长度以及宫颈感兴趣区弹性应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中期妊娠组宫颈长度大于晚期妊娠组,宫颈感兴趣区弹性应变率小于晚期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早期与中期妊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长度与弹性应变率间呈负相关(r=-0.95,P=0.032).结论: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在妊娠期宫颈成熟度评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临床提供了宫颈成熟度检查的客观指标,并为预测早产开辟了一条新的检查途径.

  • 人β防御素3在胎膜早破妊娠妇女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杨晓红;熊琼英;左慧萍;代小红;刘岚;杨爱华

    目的:探讨人B防御素3(hBD3)在胎膜早破妊娠妇女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1-12月于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初产胎膜早破患者45例作为胎膜早破组,取同期正常妊娠妇女4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胎膜组织中hBD3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hBD3的含量.结果:胎膜早破组hBD3阳性33例;对照组hBD3阳性13例,2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胎膜早破组血清TNF-α、hBD3在入院及分娩时均升高(P<0.05),且胎膜早破组分娩时血清TNF-α、hBD3较入院时均升高(P<0.05).结论:胎膜早破时hBD3可能是在TNF-α的介导下参与了抗微生物的天然免疫反应.

  • 妊娠期母体甲状腺功能变化及其对胎儿的影响

    作者:樊向维

    妊娠期由于其特殊的生理过程甲状腺各项指标的变化很大,妊娠期甲状腺激素的产生、循环、代谢、调节以及甲状腺免疫均会随妊娠的不同阶段而改变.甲状腺激素是胎儿脑神经发育的必需激素,甲状腺激素缺乏严重影响胎儿的脑发育,近年来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可导致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综述近年来关于妊娠期母体及胎儿甲状腺功能变化、相关母体甲状腺疾病发病情况及对胎儿的影响,旨在促进正确诊断妊娠期甲状腺疾病,合理保护妊娠期甲状腺功能,预防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带来的一系列产科并发症及不良妊娠结局,避免新生儿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

  • 降低剖宫产率的干预措施探讨

    作者:张宏哲;李树来;任慧

    目的:探讨在保障医疗安全前提下,继续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3年天津市孕产妇保健系统中滨海新区塘沽五家助产机构的全部分娩数据.结果:2001-2008年间剖宫产率由40.09%上升至53.81%达峰值,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通过健康教育、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加强助产技术培训等降低剖宫产率措施干预,2008-2013年间剖宫产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13年剖宫产率下降至37.74%.2001-2008年间社会因素自剖宫产指征第6位逐渐升至第2位,瘢痕子宫升至剖宫产指征首位.结论:加强孕期健康教育及孕妇体质量管理,提高产科医生和助产士的实际操作技能,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未来开展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干预措施.

  • ARID1A基因在卵巢透明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

    作者:朱珏;张可

    卵巢透明细胞癌(ovarian clear cell carcinoma,OCCC)是卵巢上皮性癌中一种特殊的组织学类型,约占卵巢上皮性癌的5%~25%.早期的OCCC预后较好,并且部分患者不需辅助治疗,但该肿瘤晚期对传统的化疗方案不敏感,预后不良.OCCC的发生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近研究显示参与染色体重构的抑癌基因BAT丰富结合域1A基因(the AT-rich interactive domain 1A,ARID1A)与OCCC的病理发生有关.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损害的部位常存在该基因的突变.ARID1A基因表达的蛋白是酵母交换型转换/蔗糖不发酵(SWI/SNF)的亚基之一,参与DNA的复制、转录、修复、重组,抑制细胞增殖及肿瘤生长.A RID1A基因突变在妇科肿瘤中为常见,在OCCC所占比例高(46%~57%).突变型A RID1A通过磷脂酰肌醇激酶3催化亚单位α基因(PI3KCA)突变、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EN)活性,上调磷脂酰肌醇激酶3/蛋白激酶B(PI3K/Akt)通路,并促进血管生成,同时也作用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引起凋亡及错配修复缺陷.在OCCC中深入全面的研究ARID1A基因,为OCCC的早期诊断及确定有效的介入治疗的分子靶点提供基础.综述ARID1A基因在OCCC发生中的作用.

  • 肿瘤坏死因子α308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易感性的Meta分析

    作者:王代燕;李林峰;何莲

    目的:系统评价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308G/A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14.1)、维普数据库(1989-2014.1)和万方医学数据库(2000-2014.1)有关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病风险关系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择试验并评价质量,从中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16篇病例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人群的TNF-α308G/A中Avs.G基因型与宫颈癌易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42,95%CI为1.044~1.478,P=0.014).亚组分析显示,亚洲人各基因型均不能增加宫颈癌发病风险(均P>0.05).白种人中基因型Avs.G(OR=1.299,95% CI为1.052~1.603,P=0.015),AA vs.GG(OR=1.627,95%CI为1.044~2.534,P=0.031),AA vs.(GA+GG)(OR=1.616,95% CI为1.033~2.527,P=-0.036),与宫颈癌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洲人中基因型GA vs.GG(OR=1.533,95%CI为1.023~2.297,P=0.039),GAvs.(AA+GG)(OR=1.531,95%CI为1.024~2.291,P=-0.038),与宫颈癌发生有关.通过Bgger's及Egger's检验判断发表偏倚,结果可见A vs.G(P分别为0.029及0.030)存在发表偏倚.结论:TNF-α 308G/A基因可能增加宫颈癌发病风险,但仍需大样本的高质量研究进一步证实.

  • 女性盆腔肉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叶丹

    肉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易复发和远处转移,预后较差,根据女性盆腔肉瘤发生部位不同,主要有子宫、卵巢、宫颈、阴道、外阴和输卵管肉瘤,以手术治疗为主,原则是肿瘤细胞减灭术,对于子宫肉瘤的标准术式为全子宫切除术,对于子宫平滑肌肉瘤,双附件切除并不是其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对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及癌肉瘤,标准术式为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其次,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肉瘤,对盆腔淋巴洁清扫仍存有争议,历年来淋巴结清扫对于肉瘤的预后有无帮助也存在争议.盆腔肉瘤其他的辅助治疗手段包括化疗、放疗、激素治疗以及正处于研究阶段的靶向治疗,辅助治疗的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肉瘤不同的生物学特性来选择,强调个体化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 外阴鳞癌59例临床分析

    作者:何英慧;温馨;许言;郑香梅;韩雪;李博;欧阳玲

    目的:探讨外阴鳞癌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预后情况.方法:对2006年2月-2012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59例外阴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不同病理分期和临床分期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A期患者预后好;不同年龄组中,发病年龄<45岁者预后差;不同手术方式在随访患者中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阴鳞癌的预后与发病年龄、肿瘤的部位、肿瘤的浸润深度及大小、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术前术后是否辅助放化疗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应个体化.

  • 妊娠合并气管囊性腺样癌抢救成功一例

    作者:丁文婧;李华萍;顾京红;黄亚绢

    妊娠合并气管肿瘤的病例国内外罕见报道,但是随着呼吸系统肿瘤的罹患率升高、女性生育年龄的延迟,妊娠合并气管肿瘤的发病率上升.现报道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我院)1例妊娠合并气管囊性腺样癌确诊病例及抢救经过,并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复习,供同行参考.

  • 阴式与腹腔镜下剔除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

    作者:胡玲玲;彭勃

    目的:比较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式组(40例)和腹腔镜组(40例).对2组患者的手术创伤、术后疼痛率及术后病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率及术后病率比较,阴式组均优于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选择正确的适应证条件下,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均是临床上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但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更小、术后疼痛轻且体表无瘢痕等优点.

  • 中国2003-2013年女性间质瘤误诊妇科肿瘤的诊治现状与思考

    作者:骆文香;张鸿慧;崔向华;石丽芳;刘婕娜;王露;杨秀兰;张坚

    目的:了解中国2003-2013年女性间质瘤误诊妇科肿瘤的治疗现状.方法:复习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五四医院“间质瘤”误诊“妇科肿瘤”2例临床资料和33篇文献资料,合计63例.结果:①诊断及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 51例,胃肠道外间质瘤(EGIST) 12例,术前均误诊为妇科肿瘤,全部手术、病理确诊.63例患者中,1例术前活检,18例术中冰冻,均未确诊.4例术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l例术后环磷酰氨+顺铂联合静脉化疗1个疗程.②间质瘤来源.51例GIST中,小肠36例,小肠系膜、回肠各3例,胃2例,空肠、乙状结肠、右半结肠、回盲部、阑尾各1例,肠道(未记部位)2例;12例EGIST中,腹腔内4例,卵巢3例,阔韧带2例,子宫膀胱腹膜返折处1例,阴道后壁2例.③11例记录随访.4例死亡,2例中途失访,5例正常.结论:早期间质瘤可能的治愈方法是完整手术切除肿瘤,不适当的活检可能引起肿瘤破溃、出血和增加肿瘤播散种植危险;疑有肿瘤周围淋巴结转移或不能排除其他恶性肿瘤,可考虑冰冻活检,不必常规清扫盆腔淋巴结;放化疗对其不敏感,可辅助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预防、减少和推迟肿瘤的复发及转移.

  • 宫颈微环境免疫功能与宫颈癌

    作者:曹建芳;郝敏

    宫颈癌是全球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机体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尤其是宫颈局部微环境免疫,可使绝大多数妇女有效地消除病毒和宫颈癌前期病变,防止宫颈癌的发生.宫颈微环境免疫功能受阴道微生态系统、阴道黏膜免疫防御系统、局部微环境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调节.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均有可能改变HPV感染引发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自然演变.有关宫颈微环境免疫功能异常导致宫颈癌变风险增加的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尚待进一步研究.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误诊为卵巢囊肿一例

    作者:王丹阳;王彬;方华;魏曼;向梅

    1 临床资料患者女44岁,于2014年7月22日在外院查体时发现一盆腔包块,行B型超声(B超)检查示左附件区囊性肿物约5.5 cm×4 cm×4 cm,患者月经无改变,无腹痛,未治疗.于2014年9月24日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就诊,B超提示左附件区肿物增大至约5.8 cm×4.6 cm×4.3 cm,建议手术.入院体检:生命体征正常,发育正常,自动体位.腹部平坦、质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可.

  • 黏液性卵巢癌的诊治进展

    作者:吴珈悦

    黏液性卵巢癌(mEOC)是上皮性卵巢癌的一个特殊亚型,有其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其多为单侧性体积较大的盆腔肿块、发病率低、淋巴结转移率低、对铂类耐药、晚期预后差,并且有其特有的基因突变谱:KRAS基因突变率高,p53及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率低.这些独特性使之在临床诊疗方面与其他上皮性卵巢癌有所不同.在临床分期早期的年轻患者中允许保留外观正常的子宫和对侧附件以保留其生育功能,并且若术中阑尾外观正常,且无腹膜假黏液性瘤证据时,不需行阑尾切除术.奥沙利铂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可作为mEOC药物治疗的新方向.

  • 炎性体抗病毒信号通路与宫颈癌

    作者:罗远材

    炎性体是存在于免疫活性细胞内的大分子、多蛋白复合体,能够感受细菌、病毒等外在病原体的刺激激活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促进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前体的加工成熟,参与机体炎性反应与免疫应答,诱导一种特殊的细胞死亡,即细胞焦亡(pyroptosis).细胞焦亡是一种不同于凋亡和坏死的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其特点为细胞在死亡过程中发生渗透性崩解,释放大量的炎性细胞因子,对邻近细胞产生促炎效应,快速启动天然免疫,能够对抗肿瘤的形成.综述近年炎性体抗病毒信号通路与宫颈癌相关的研究进展.

  • 丙氨瑞林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及对DEDD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美婷;张三元;张杏林

    目的:评价丙氨瑞林对人子宫内膜癌HEC-1-B细胞裸鼠移植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裸鼠皮下接种HEC-1-B细胞,成瘤后,根据裸鼠体积进行区组随机化分组,共分成4组(各8只),即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0.2 mL/只)、丙氨瑞林低(20 μg/kg)、中(40 μ,g/kg)、高(80 μg/kg)剂量组.各组给药期间测定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用药结束后处死裸鼠,将瘤体完整取出,测瘤体积,计算抑瘤率,比较各组移植瘤体积的差异;利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肿瘤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死亡效应结构域蛋白(DEDD)表达情况.结果:肿瘤生长曲线表明,阴性对照组及丙氨瑞林低、中、高剂量组的肿瘤生长速度依次减慢;丙氨瑞林低、中、高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2.65%、27.38%和35.43%,组间多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E染色表明,阴性对照组瘤细胞排列密集,有明显异型性,细胞核大深染,核分裂相较多,间质较少,而丙氨瑞林各剂量组瘤体细胞形态各异,细胞排列较稀疏,可见大片无结构坏死区,瘤细胞核深染、固缩较多,核分裂相较少.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丙氨瑞林低、中、高剂量组DEDD蛋白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56.20±5.10、142.85±7.27和113.65±4.3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1.75±8.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丙氨瑞林可抑制肿瘤生长,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上调DEDD蛋白的表达有关.

  • 胸腔镜在诊治卵巢癌胸腔转移中的应用

    作者:程峰

    卵巢癌系女性常见恶性肿瘤,是致死率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大多数卵巢癌患者初次就诊时已属晚期.卵巢癌恶性程度高,易腹腔内种植转移,胸膜腔是卵巢癌腹腔外常见的转移部位.目前晚期卵巢癌胸膜腔转移的发生率被低估,胸腔内转移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近年来,胸腔镜手术逐渐被用于晚期卵巢癌,有助于判断胸膜腔内的肿瘤受累状况,以便临床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胸腔镜手术可使分期更准确,并使部分患者实现胸腔内病灶的减灭.该方法安全可行.

  • 聚酰胺-胺介导耐药基因ABCG2沉默策略治疗宫颈癌侧群细胞

    作者:袁俐;姜忠敏;盛凤;刘晓智

    目的:检测纳米分子聚酰胺-胺(PAMAM)介导耐药基因-ATP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沉默对宫颈癌侧群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从宫颈癌细胞中采用流式细胞术分离宫颈癌侧群细胞,检测ABCG2基因的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多柔比星对细胞的抑制率;实验分为siRNA组、无义组和对照组,PAMAM介导ABCG2基因沉默后,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ABCG2的表达,MTT法检测多柔比星对细胞敏感性的恢复情况;建立宫颈癌侧群细胞荷瘤鼠模型,给予多柔比星药物治疗,测量肿瘤体积.结果:宫颈癌侧群细胞ABCG2的蛋白水平高于非侧群细胞(P< 0.05);MTT耐药实验显示,多柔比星对非侧群细胞的抑制率高于侧群细胞(P<0.01).siRNA组在ABCG2表达沉默后,抑制率恢复到(69.4±11.3)%,与对照组及无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siRNA组肿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和无义组(P<0.05).结论:以PAMAM为介质可实现宫颈癌侧群细胞团中ABCG2基因表达沉默,恢复宫颈癌侧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治疗敏感性.

  • 血小板微粒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姜璐

    血液中的细胞微粒可来自多种细胞,但血小板微粒(platelet microparticle,PMP)占多数.PMP是一群特殊的微粒群,既不同于多泡体产生的外体,也不同于巨核细胞源性的微粒.PMP具有完整的血小板膜蛋白和膜脂质等膜结构.不同类型的激活剂诱导形成的PMP具有多样性.PMP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可以协同血小板作用.此外,研究发现PMP还可介导生物活性分子在细胞间的传递,例如表面受体、胞质蛋白或RNA等,促进细胞-细胞间相互作用.近年鉴于在多种疾病患者体内均发现PMP异常,例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前列腺癌和风湿性关节炎等.从PMP的形成和多样性、来源、生物学功能及其相关临床疾病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更全面、确切地揭示PMP的特性、不同病理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更好地指导进一步临床研究,为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 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作者:刘元伟;邓妙;岑加萍;张红艳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病因迄今不明,具有高度的家族聚集性,提示遗传因素在其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是纤溶系统的主要生理抑制剂,大量研究表明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可通过升高血浆PAI-1水平及活性影响胰岛素的敏感性,参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形成.IR是PCOS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与PCOS患者肥胖、自然流产等的发生密切相关,提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发生、发展可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基因多态性与PCOS的相关研究也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主要涉及PCOS的发病、肥胖、IR、自然流产及远期并发心血管疾病等,但相关结论尚存争议.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与腹腔液中DNA甲基转移酶的测定

    作者:王国萍;胡启彩;赵京卉;曾荔苹;何芳;吴瑞芳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患者DNA甲基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DNMT1)及DNMT3B在血清与腹腔液中的表达,探讨EMs增殖期和分泌期存在的甲基化改变.方法:选取2013年7-1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及计划生育科行宫腹腔镜手术,并证实为EMs的患者61例作为研究组,其中Ⅰ~Ⅱ期39例(A组),Ⅲ~Ⅳ期22例(B组),选取同期行宫腹腔镜手术证实为非EMs的2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C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3组增殖期和分泌期患者DNMT1及DNMT3B在血清及腹腔液中的表达.结果:①B组增殖期患者DNMT1在血清中的表达高于A组和C组增殖期患者,A、B组增殖期患者DNMT3B在血清中的表达高于C组增殖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A组增殖期患者DNMT3B在腹腔液中的表达高于B组和C组增殖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3组分泌期患者DNMTs在血清及腹腔液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殖期时EMs体内甲基化改变明显,且EMs不同分期的甲基化状态的改变也有差异,提示增殖期DNA甲基化改变在EM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雌激素激活端粒酶抗衰老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岑加萍;张红艳;刘元伟;邓妙

    端粒(telomere)是位于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端粒的缺失会使细胞逐渐失去增殖能力,导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端粒酶(telomerase)具有催化端粒DNA合成的能力,能帮助维持端粒的长度.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可以激活端粒酶的活性,延长染色体末端DNA,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从而延缓细胞衰老.研究表明雌激素、端粒、端粒酶与机体的衰老存在密切的关系,雌激素可通过多种机制激活端粒酶的活性延缓细胞衰老,并通过影响hTERT基因启动子激活端粒酶.综述雌激素影响hTERT基因水平上调端粒酶活性从而发挥抗衰老的机制.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期细胞因子的水平及意义

    作者:刘恩令;周玉秀;柴连海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妊娠期细胞因子的改变,为临床检测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单胎妊娠合并SLE患者53例,并选取同期正常单胎妊娠妇女50例作为对照.收集所有对象的妊娠早期(≤12周)及妊娠晚期(≥28周)时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α(IL-1α)、IL-1β、IL-2、IL-6、IL-8、IL-10、IL-12p70、γ干扰素(IFN-y)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对照组妊娠晚期Thl型细胞因子(IL-1α,IL-1β,IL-2,IL-8,IL-12p70,IFN-γ和TNF-α.)较妊娠早期明显减少(均P<0.05),而Th2型细胞因子(IL-6、IL-10)却没有明显变化(P>0.05).SLE组Th1型细胞因子中只有IL-1α在妊娠晚期明显下降(P=0.001),其他Th1型细胞因子和Th2型细胞因子均无明显改变(P>0.05).在妊娠早、晚期,SLE组的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对照组妊娠晚期IFN-y/IL-6比值明显低于妊娠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5±0.22 vs.1.05±0.17,t=10.17,P=0.000),而SLE组妊娠晚期IFN-γ/IL-6比值与妊娠早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3±0.16 vs.0.48±0.18,t=1.51,P=0.067).对照组妊娠早、晚期的IFN-γ/IL-10比值均显著高于SL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6±0.47 vs.0.79±0.13,t=19.91,P=0.000;3.35±0.96 vs.1.26±0.26,t=14.89,P=0.000).结论:SLE患者妊娠期细胞因子的变化是复杂多样的,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妊娠期监测细胞因子对确定SLE疾病活动和判断病情变化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 卵巢重度水肿一例

    作者:王彬;刘贤英;王丹阳;向梅

    1 病例资料患者女 27岁,因痛经加重5年,下腹部阵发性疼痛2d,检查发现左附件区包块1d,于2014年7月21日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门诊以“子宫内膜异位症”收入院.患者5年前痛经明显加重,口服中药治疗,未见明显效果,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阵发性疼痛,于当地医院行妇科彩色超声检查示子宫左后壁可见4.2 cm×2.5 cm混合性回声,子宫左上方可见13.2 cm×5.6 cm低回声,包膜完整,边缘规则,其内可见2.4 cm×1.5 cm中强回声团.

  • 多囊卵巢综合征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高婧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复杂的生殖内分泌异常和代谢紊乱性疾病,具有高雄激素血症、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胰岛素抵抗以及卵巢多囊样改变的特征,全球发病率约6%~12%,是无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其遗传特性已被证明,但参与其发病的基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PCOS易感基因主要有雄激素相关基因、糖代谢相关基因和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等.但由于PCOS的异质性,尚无明确公认的致病基因,较为肯定的是PCOS是环境和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PCOS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传递不平衡检验、候选基因分析研究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特别是GWAS被称作PCOS致病基因研究中的“重大事件”.

  • OGG1基因在五味子乙素预防苯并芘所致HTR8-SVneo细胞DNA氧化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章艳燕;侯海燕;陈晓;陈亚琼

    目的:探讨8-羟基鸟嘌呤DNA糖基化酶1(OGGl)基因在五味子乙素(Sch B)预防苯并芘(BaP)致人绒毛膜滋养层细胞(HTR8-SVneo)DNA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HTR8-SVneo细胞为载体,构建BaP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分为空白组、BaP组、Sch B不同剂量组(0.1,0.5,2.0 μmol/L),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水平、人OGG1蛋白活性以及mRNA的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BaP组细胞内OG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而细胞内ROS含量、8-OHdG的平均水平增加;然而与BaP组相比,Sch B组细胞内OG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而细胞内ROS含量、8-OHdG的平均水平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ch B能预防BaP致HTR8-SV neo细胞DNA的氧化损伤.这种抗氧化活性可能与OGG1基因表达水平改变,从而影响细胞内DNA的修复能力有关.

  • 氧化应激标记物及其在女性生殖中的应用

    作者:刘忠慧

    氧化应激指机体活性氧类产生过多,超过机体内源性抗氧化防御水平而造成的一种氧化和抗氧化失衡状态,在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癌症、神经退化和老化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氧化应激会损伤女性生殖能力,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不明原因不孕等多种生殖相关疾病有关,目前研究较多的与生殖相关的氧化应激指标有活性氧(ROS)及其相关的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抗氧化的指标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C)及谷胱甘肽(GSH).综述氧化应激标记物在女性生殖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国际妇产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