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국제부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870
  • 国内刊号: 12-139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郎景和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影响的研究

    作者:毛笑园;包怡榕;应豪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8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分娩的单胎GDM孕妇(GDM组)152例和单胎正常孕妇(对照组)152例.152例GDM孕妇中,阴道分娩组69例,剖宫产组83例;非胰岛素治疗组141例,胰岛素治疗组11例.比较2组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和结局,以及不同分娩方式和治疗方式对GDM新生儿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GDM组脐静脉血碱剩余(BE)值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P=0.007).不同分娩方式GDM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脐静脉血pH值、脐动脉血BE值、脐静脉血BE值、脐静脉二氧化碳分压[p(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组新生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是否采用胰岛素治疗的GDM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和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糖控制良好的GDM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与正常妊娠者类似,分娩方式及是否采用胰岛素治疗均不影响GDM新生儿结局.

  • 瘦素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央茂;王雪彤;潘楚乔;唐欣悦;高秀秀

    近年来,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而获得的优质胚胎数量日趋增多,但胚胎着床率始终未能达到较高的水平.因此,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成为胚胎成功着床的关键一环.瘦素作为一种常见的脂肪因子,可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瘦素受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通路并合成转录因子后,与特定基因启动子区域的DNA元件相互作用,启动目的基因转录,从而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瘦素已被广泛证实对人体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特别是瘦素会影响与胚胎着床有关的生殖调控因子表达水平、母体内分泌和代谢状况及子宫内膜微环境等.更有研究发现,瘦素及其受体在人类和啮齿动物的子宫内膜上均有较高水平的表达,因此认为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现就瘦素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尝试为临床对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提供一个崭新的分子标志物.

  • 早产炎性病因的研究进展

    作者:耿倩;常颖

    早产(preterm birth,PTB)是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对母胎危害极大.目前PTB分娩发动的机制尚不清楚.现有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PTB的发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炎症介质,一方面促进前列腺素合成释放,诱发宫缩;另一方面促进宫颈成熟,激活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细胞外基质,降低胎膜韧度.以上综合作用终引起子宫收缩、宫颈成熟、胎膜破裂,导致PTB.微生物感染和机体的氧化应激、自噬抑制等均可引起炎症反应.大气污染中细颗粒物(PM2.5)可能通过诱发宫内轻度炎症,造成PTB发生.PTB机制尚不明确,现从炎症介导PTB的相关分子、引起炎症的生物和非生物学途径等几个方面综述PTB的发生.

  • 妊娠早期同型半胱氨酸和血脂水平对重度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

    作者:于津;孙峰;郭玉娜;张晨

    目的:探讨妊娠早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水平对重度子痫前期(sPE)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建卡正规产检并终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妊娠早期(11~12周)抽取空腹血检查Hcy、叶酸、维生素B12(VB12)和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脂蛋白a(Lip a)、载脂蛋白A1(Apo-A1)和Apo-B]水平,sPE患者74例(sPE组),同期正常妊娠、血压正常、无孕期并发症且足月分娩正常胎儿的75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的Hcy、叶酸、VB12及血脂水平,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志物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分析其预测sPE发生的价值.结果:sPE组孕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大于对照组,初产妇比例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组Hcy、TG、Apo-B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组叶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和Hcy是发生sPE的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1和2.04,P<0.05).单独各指标预测sPE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在0.600~0.693之间,以Hcy的AUC高(AUC=0.693,P<0.001,95%CI:0.607~0.779).采用联合检测的方法(Hcy+TG+Apo-B+叶酸+年龄+BMI)的AUC为0.777(P<0.001,95%CI:0.704~0.851).结论:孕妇年龄大及妊娠早期Hcy增高是sP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妊娠早期联合检测Hcy及TG等多项指标可提高预测sPE发生风险的价值.

  • HELLP综合征期待治疗时间的探讨

    作者:康苏娅;周丽屏;汪云;姚仪倩

    目的:探讨妊娠<34周的HELLP综合征患者终止妊娠时机.方法:选取51例<34周产前HELLP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断至终止妊娠时间分为期待≥48 h组(确诊后≥48 h终止妊娠)22例、期待<48 h组(确诊后<48 h终止妊娠)29例;每组再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2个亚组:完全性-期待≥48 h组9例,部分性-期待≥48 h组13例,完全性-期待<48 h组21例,部分性-期待<48 h组8例.比较各组一般情况、母儿情况、激素及血制品使用情况、疾病高峰期及恢复期主要实验室指标.结果:各组及亚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激素及血制品使用、产后住院时间、低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产后出血情况、母体损害累计数、出院前疾病恢复期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胎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期待≥48 h组低于期待<48 h组,部分性-期待≥48 h组低于部分性-期待<48 h组(均P<0.05);而在完全性-期待≥48 h组和完全性-期待<48 h组间相似(P>0.05).分娩前疾病高峰期,各组及亚组血红蛋白低值、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高值无明显差异.分娩前低血小板值,期待<48 h组低于期待≥48 h组,完全性-期待<48 h组低于完全性-期待≥48 h组(均P<0.05);而部分性-期待<48 h组和部分性-期待≥48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酸脱氢酶(LDH)高值,期待<48 h组高于期待≥48 h组,完全性-期待<48 h组高于完全性-期待≥48 h组(均P<0.05);部分性-期待<48 h组和部分性-期待≥48 h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34周病情平稳的HELLP综合征患者尤其是部分性HELLP,密切监护母儿情况下,适当期待治疗超过48 h,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胎儿预后且不增加母体损伤风险.

  • 嵌合体形成及其对产前筛查及诊断结果的影响

    作者:郭颖;常颖

    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时代的来临,产前筛查和诊断方法也随之发生改变,更多的数据需要正确解读,这对产前诊断医生无疑是一项挑战.其中,染色体嵌合是影响产前筛查与诊断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受母亲、父亲以及胎盘等多种因素影响,人类普遍存在染色体嵌合,嵌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有丝分裂期染色体错误分离.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嵌合的临床表现对每个个体都具有唯一性.嵌合对产前筛查和诊断的影响主要为2个方面:①母血中胎儿游离细胞DNA(cell-free fetal DNA,cfDNA)筛查(无创产前筛查).虽然大量文献报道无创产前筛查对于21,18,13三体有较高的检出率,但由于其检测的母血中cfDNA来源于胎盘,并非真正的胎儿自身DNA,因此当发生胎盘局限性嵌合时会严重影响无创产前筛查结果的准确性.②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提示存在嵌合时需要行羊膜腔穿刺进行验证.总之,正确认识染色体嵌合的起源、机制和临床结果,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遗传信息,是做好产前筛查与诊断工作并提供遗传咨询的重要前提.

  • 胎儿生长受限的病因研究进展

    作者:焦立媛;武硕

    胎儿生长受限(FGR)又称宫内生长受限(IUGR),是指胎儿在母体、胎儿自身以及环境因素影响下未达到其生长潜能,是产科常见疾病之一,也是我国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FGR可以引起多种围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包括胎儿窘迫、低出生体质量儿、早产等,且与多种远期或成年疾病相关,如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预防FGR的发生对于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但引起FGR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及胎盘、脐带因素,各种因素并不只以单一的形式存在,全面了解其发生因素有助于预防该疾病的发生.对FGR的病因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疾病的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 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在高危妊娠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路路;乔媚;张田田

    胎儿大脑中动脉(MCA)是胎儿大脑血流供应丰富的血管,对反映胎儿脑部血液循环改变及血氧情况的变化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正常妊娠时,随着孕周增加,胎儿脑部发育逐渐完善,胎儿MCA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信号指标的变化呈抛物线模式.在高危妊娠中,胎盘功能不足、血管阻力增加与不良妊娠结局之间呈一定的相关性.MCA具有自身调节功能,当胎儿的内外环境出现变化时如缺氧等可导致MCA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而胎儿MCA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各项血流信号指标也呈异常的变化趋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胎儿MCA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母儿双方安全、无创、方便以及可重复性高,可用来反映胎儿的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成为近年来临床评估胎儿生长发育和宫内安危状况的重要监测手段.

  • 人体微生物组与母胎健康研究进展

    作者:姚雪

    妊娠是一个典型而复杂的生理过程.为确保母亲及胎儿的健康发育,妊娠期妇女的激素水平、免疫调节、代谢水平等会发生系列相关变化.人体微生物组与这些生理过程密切相关.随着微生物组的研究方法与策略在不断更新,妊娠期孕妇机体(肠道、阴道、口腔等)、胎儿及其附属物和新生儿微生物组的特点与影响因素不断被揭示,微生物菌群失调及特定的微生物群与妊娠并发症的关系也逐渐被研究.同时科学家们期望通过研究人体微生物组的变化来实现对一些疾病的控制和治疗.现阶段的研究改变了大家对生命初始微生物作用的一贯认识,为探索母胎整个发育时间点微生物菌群变化与健康的关系提供了线索.

  •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叶华莹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产科常见并发症,会增加妊娠风险.由于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GDM发病率逐年上升.大部分GDM患者产后短期内血糖会恢复正常,但生活中远期发生2型糖尿病(T2DM)的风险并未降低,GDM妇女已经成为日后发生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的潜在危险人群.GDM发展为T2DM的相关危险因素很多,如高龄、肥胖和糖尿病家族史,另外空腹血糖水平、孕期胰岛素治疗、早发型GDM也逐渐被重视.通过认识GDM发展为T2DM的相关危险因素和包括临床特征、生化指标、基因等多种早期预测标志物,预测T2DM发生的风险,以利于提高公众风险意识及GDM妇女产后随访,可以提前进行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预防和延缓T2DM的发生,改善健康结局.

  • 经皮神经电刺激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莉;吕艳;翟翔隽;王冰;崔洪艳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穴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80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A组为TENS穴位组(临产后即予以TENS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穴直至胎儿娩出);B组为对照组(不实施分娩镇痛).记录2组产妇不同时点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分娩结局及围生儿结局;于临产后(T0)、宫口开全时(T1)抽取静脉血检测2组产妇外周血β-内啡肽(β-EP)、皮质醇(Cor)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浓度.结果:A组产妇在产程潜伏期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入产程活跃期2组产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产程时间短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2组产妇T1时外周血β-EP、Cor及ACTH浓度均升高(P<0.05);A组产妇T1时β-EP浓度高于B组(P<0.05),Cor及ACTH浓度低于B组(P<0.05).结论:TENS合谷、三阴交、足三里穴可以很好地缓解潜伏期产痛,缩短产程,增加母婴安全性,其镇痛效果与β-EP含量明显增加及有效减少了产妇的应激反应有关,但活跃期镇痛不足是临床有待解决之处.

  • 髓源性抑制细胞与促炎因子在卵巢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蓓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类具有显著免疫抑制活性的异质细胞群,包括处于不同分化阶段的未成熟的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MDSCs可抑制CD4+、CD8+T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介导肿瘤免疫逃逸而促进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促炎因子是一类主要由免疫细胞生成的具有许多强大生物学效应的内源性多肽,可介导多种免疫反应.MDSCs与促炎因子在卵巢癌中的分子信号传递及其机制仍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提示部分促炎因子可诱导MDSCs扩增,进而促进肿瘤生长及发展.本文就MDSCs及相关促炎因子在卵巢恶性肿瘤中发生、发展和治疗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更全面揭示MDSCs的作用机制,为探讨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 局部晚期宫颈癌临床治疗新进展

    作者:曹颖;孙玮

    宫颈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有病灶大、手术困难、预后差等特点,关于其治疗方案争议不断,主要推荐的治疗方案有:盆腔外照射+顺铂同期化疗+阴道近距离放疗,广泛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放化疗后进行辅助性子宫切除术.而在临床治疗中,由于各地区放疗水平不同和患者个体化差异,目前对LACC的治疗方案仍存在多样性.预防性半扩展区域调强适形放疗可以在达到与传统扩展区域放疗相似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步放化疗同时加局部热疗可以增强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或活检不一定改善LACC的预后,但可帮助判断预后,对已有髂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有积极意义.对于腔内放疗技术不成熟地区的患者,盆腔外照射加同步化疗后行Ⅰ型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是可行的治疗方案.

  • 年轻子宫内膜癌女性保留生育及卵巢功能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秋霞;余贵媛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系统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年轻育龄期EC患者相对少见,但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逐渐上升,以及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EC出现明显年轻化趋势.EC的标准治疗方案使得女性永久性失去生育功能以及绝经前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严重影响年轻患者的生活质量.故年轻EC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或保留卵巢功能的治疗方案逐渐受到重视.现有的保留生育功能方案主要有:孕激素、芳香化酶抑制剂、二甲双胍等药物治疗以及宫腔镜下EC病灶切除术.多项研究已经证实,肥胖与EC发生发展相关,保留生育功能治疗期间体质量管理同样也至关重要.现就年轻EC女性保留生育及卵巢功能治疗以及治疗期间体质量管理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间质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作者:郑末;吴焕文

    目的:探讨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间质肿瘤(stromal tumor with minor sex cord element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对4例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间质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进行观察,并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中报道的9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复习总结.结果: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间质肿瘤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患者常以腹部不适和阴道出血等症状就诊,多发生于卵巢,常为单侧.肿瘤大直径多数大于4 cm,镜下均为典型的纤维瘤或卵泡膜瘤背景中混有少量的性索成分(小于10%),其中性索成分部分为颗粒细胞形态,部分为类似于Sertoli细胞的管状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中的性索成分α-in-hibin、CD99、Calretinin均为阳性.4例患者随访至今,均呈无瘤存活状态,文献报道中的9例患者随访至相关文献发表时亦呈无瘤存活状态.结论:卵巢伴少量性索成分的间质肿瘤的诊断依赖于特征性的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化染色特点,临床表现类似于纤维卵泡膜瘤,部分病例出现雌激素升高症状,罕见病例出现雄激素升高症状,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预后较好.

  • PPARγ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梅梅;毛晓丹

    过氧化氢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是细胞核雌激素受体家族成员,包括PPAR α、β/δ和γ.PPAR γ参与脂肪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因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及肿瘤形成密切相关而成为研究的热点.PPAR γ是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有关,但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较少,且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综述PPAR γ在子宫内膜癌相关的研究进展,旨在探讨PPAR γ参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为临床后续的抗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遥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浸润性宫颈癌的主要原因,与宫颈鳞癌及大多数宫颈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研究发现仍然有hrHPV检测阴性的宫颈癌存在,大约10%宫颈腺癌的发生与HPV感染无关,这些腺癌主要包括:胃型黏液性腺癌中的微偏腺癌、透明细胞癌、中肾管腺癌以及浆液性癌.这些特殊类型的宫颈腺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规筛查手段难以发现、病理诊断困难,常易漏诊及误诊,使大多数患者错过佳治疗时机,预后不佳.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非HPV感染相关宫颈腺癌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进展预警

    作者:蒋燕明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CIN的发生和进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水平的过程.大量研究证实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CIN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其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和测序技术的进步,阴道微生物与HPV在CIN和宫颈癌的协同作用逐渐被认识.而寻找和探索对CIN进展有判断价值的生物标志物,预警CIN的进展已经成为目前宫颈病变研究的一大热点.综述与CIN进展有关的原因、影响因素及标志物等,以期预警CIN的进展,正确分流及规范管理CIN.

  •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保留假包膜与否对子宫创面愈合的影响

    作者:黄晓武;夏恩兰;黄睿;徐若男;韩笑;杨海燕

    目的:分析2型子宫肌瘤(分型依据FIGO 2011)宫腔镜切除术保留假包膜与否对子宫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7年9月诊断为2型子宫肌瘤(单发,肿瘤大径线≥2.5 cm)、通过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一期全部切除的患者共70例,分为2组.A组术毕保留肌瘤假包膜,B组术毕切除突入宫腔的假包膜组织.记录肌瘤的大小、术前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分别于术后1和3个月进行宫腔镜检查,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宫腔创面的愈合情况和宫腔粘连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肌瘤的平均大径线、术前GnRHa类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3.3±12.3)min(17~65 min),B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2.7±12.1)min(18~70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5,P=0.846).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6.4±16.3)mL(10~50 mL),B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26.7±15.8)mL(10~50 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4,P=0.941);术后1个月复查,A组(2/35)、B组(7/35)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71% vs.20.00%,χ2=3.188,P=0.074);术后3个月复查,B组(4/35)宫腔粘连发生率高于A组(0/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43% vs.0,P=0.039).结论: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切割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并保留假包膜,术后及时宫腔镜二次探查,预防宫腔粘连的发生.

  • GnRH类似物联合化疗对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保护的Meta分析

    作者:王倩;郎琳;贾英

    目的:探讨在化疗过程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对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的保护.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系列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2000年1月—2017年7月.全面收集GnRH类似物联合化疗对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试验,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提取数据,评价研究质量,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合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包括1539例患者.GnRH类似物联合化疗可明显保护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OR=2.42,95%CI:1.48~3.95,P=0.0004).其中7篇文献报道了妊娠率,结果显示GnRH类似物联合化疗可增加妊娠率(OR=1.69,95%CI:1.06~2.69,P=0.03).结论:GnRH类似物联合化疗能够保护绝经前女性卵巢功能,提高妊娠率.

  • 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宁;李菲;李玲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主要特征为稀发排卵或不排卵、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或)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育龄期女性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完全清楚.肠道菌群作为"成人的第二大脑",可通过脑-肠轴途径与大脑实现相互影响,从而整合肠道和大脑之间的神经、激素、免疫学信号等多种元素.因此,肠道菌群的失调与肥胖、高脂血症以及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性疾病有极为重要的关系.肠道菌群谱的改变与PCOS的发病及病理过程有关,现综述肠道菌群与PCOS可能的发病机制.

  • 速尿在宫腔镜电切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聂明月;孙晶;叶红

    目的:探讨宫腔镜四级手术中膨宫液使用量>5000 mL时,静脉注射速尿20 mg对患者血钠、血钾等生化指标的影响,以明确速尿的应用时机及价值.方法:将61例宫腔镜四级手术中膨宫液用量>5000 mL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静脉注射速尿20 mg,对照组未作特殊处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1、4、8 h电解质及血糖水平的差异及低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术前电解质水平、血糖及血浆渗透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1、4 h血钠、血钾及血浆渗透压均较术前降低,血糖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 h血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相比,术后1、4、8 h血钾、血糖及血浆渗透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稀释性低钠血症发生率为13.3%,其中轻度低钠血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稀释性低钠血症发生率为19.4%,轻度低钠血症发生率为16.1%,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腔镜电切术中,当膨宫液用量>5000 mL时酌情应用速尿利尿治疗有利于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减少体液超负荷的发生,提高宫腔镜四级手术的安全性.

  • VEGF-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路路;王伟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主要引起盆腔疼痛及不孕,近几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如同肿瘤的生长及复发,异位EMs病灶周围的血管化程度是影响子宫内膜细胞增殖、转移和EMs病灶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成为了EMs治疗的新目标.近年来对VEGF-A在EMs中作用的相关研究,如VEGF-A作为EMs的诊断标志物、VEGF-A基因多态性、VEGF-A抑制剂用于EMs的治疗以及微小RNA (miRNA)对VEGF的表达调控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有助于进一步揭示EMs的发病、病灶转移以及复发的机制,以便更准确地评估EMs病情的进展及复发.现综述近年来VEGF-A在EMs中的研究进展.

  • 干细胞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佳雯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近15%,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经典的"经血逆流与种植学说"不断受到挑战,无法解释如盆腔外远处病灶及特殊部位异位病灶的发生等问题,而干细胞学说尝试从"一元论"角度解释所有类型异位病灶的发生.参与EMs异位病灶的干细胞可能来源于子宫内膜、骨髓、卵巢及其他来源.而雌激素、趋化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多种因子参与成体干细胞的分化.微小RNA水平与表观遗传学改变可能参与调控间充质干细胞向子宫内膜样细胞的分化过程.异常定植的干细胞可能改变子宫的容受性,导致不孕、流产等不良生育结局.在形成的不同类型EMs病灶中,腹膜型与深部浸润型病灶干细胞基因表达相似,而与在位内膜干细胞基因表达存在差异.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干细胞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在治疗卵巢功能早衰、Asherman综合征、EMs相关性不孕及靶向药物研发方面前景广阔.

国际妇产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