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妇产科学 >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国际妇产科学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국제부과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1870
  • 国内刊号: 12-1399/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6-1
  • 曾用名: 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天津
  • 主编: 郎景和
  • 类 别: 妇产科学
期刊荣誉:
  • 妊娠合并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鱼庆;简文文;王敏;李洋洋;杨淑莉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卵巢幼年型颗粒细胞瘤(juvenile granulosa cell tumor,JGCT)的临床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预后,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妊娠合并JGCT病例资料,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27岁,因停经39+3周,间断右下腹疼痛3 d入院.彩色超声提示右下腹部一8.5 cm×6.1 cm囊实混合回声.查糖类癌抗原125(CA125)32.3 U/mL,CA19-9为19.1 U/mL,诊断为先兆临产,盆腔包块(性质待排),行剖宫产术+剖腹探查术,探查见右侧卵巢一囊性肿物,已破溃,行右侧卵巢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卵巢JGCT.行二次手术,给予右侧卵巢输卵管切除术+左侧卵巢活检术+盆腔淋巴结取样术+部分大网膜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后予顺铂+长春新碱+博莱霉素(PVB方案)化疗3个疗程,随访8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JGC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生于妊娠期者更为罕见,确诊需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 胎膜早破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力恒;邵勇

    胎膜早破(premature rupture of fetal membranes,PROM)是产科临床非常普遍且相当棘手的问题,是早产的常见原因,若不能合理处理,母儿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众多,其发病机制也十分复杂.综述胎膜破口区域的组织学特征,包括传统病理学和新型光学研究观察结果;其次介绍新发现的胎膜存在微小裂隙并持续重塑的观点;另外部分早破胎膜破口有发生自发性愈合,总结胎膜破口自愈现象的机制,主要是以细胞迁移为基础的物理性封闭;PROM发生机制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热点,介绍当下较新的理论如胎膜老化和胎膜氧化应激失衡研究进展,同时对胎膜细胞凋亡、胎膜蛋白酶系统/抗蛋白酶系统平衡失调等传统理论的新近研究加以综述,旨在为胎膜早破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思路.

  • 药物预处理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疗效的影响

    作者:李瑛;罗军

    目的:探究药物预处理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1月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妇科收治的120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72例、对照组48例,分别给予米非司酮+甲氨蝶呤(MTX)药物预处理(研究组)、子宫动脉栓塞术干预(对照组),而后实施宫腔镜下清宫术.观察和统计所有患者手术完成情况、术后恢复进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的二次清宫、大出血、中转开腹、子宫切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时间及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发生率为22.22%,高于对照组的7.14%(P<0.05);对照组并发症以发热、疼痛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8.75%、33.33%,高于研究组的2.78%、8.33%(P<0.05);此外,2组感染、肝功能受损、宫腔粘连、子宫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清宫术前给予米非司酮+MTX药物预处理有助于改善CSP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但仍应注意胃肠道反应等并发症的防治.

  • 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一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娜娜;黎文雅;黄小霞;许燕滨;王晨虹;赵卫华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治水平,改善母婴不良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例妊娠晚期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对该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本例患者于妊娠晚期发现急性髓系白血病,给予纠正贫血、促胎肺成熟、保护脑神经细胞等对症处理,于妊娠32+1周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娩出一活女婴.术后行白血病常规化疗.文献显示妊娠早期发现白血病应立即终止妊娠后进行常规白血病治疗;妊娠中晚期暴露于化疗药物会增加胎儿生长受限和早产的风险,但并不增加胎儿畸形的风险,可根据孕周大小制定治疗方案.结论:妊娠合并白血病的治疗应兼顾疾病本身、母体、胎儿及患者意愿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多学科团队合作,选择佳的治疗方案以降低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

  • 阿托西班、利托君治疗双胎晚期流产和早产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海玲;张庆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及利托君在双胎妊娠晚期流产和早产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5例晚期流产及先兆早产的双胎妊娠孕妇,根据产妇使用宫缩抑制剂的情况分为阿托西班组20例,利托君组25例,利托君联合阿托西班组(联合用药组)40例.观察3组患者的保胎成功率、延长妊娠时间、新生儿情况、产后出血率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阿托西班组药物起效时间短,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孕妇抑制宫缩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86).3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无一例发生产后出血.白蛋白水平≤30 g/L、血红蛋白水平≤100 g/L、基础心率≥100次/min的患者出现利托君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大.结论:针对宫缩强、白蛋白水平≤30 g/L、血红蛋白水平≤100 g/L、基础心率≥100次/min的双胎孕妇可考虑阿托西班作为一线药物治疗.

  • DJ-1与子痫前期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婷婷;颜建英

    DJ-1又名帕金森病蛋白7(Parkinson disease protein 7,PARK7)属于ThiJ/PfpI/DJ-1超家族,DJ-1是一种抗氧化剂,抗氧化应激是其主要功能,近年研究发现DJ-1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胎盘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推测DJ-1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特有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主要原因.但子痫前期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在研究探讨,其中氧化应激损伤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是其中研究的一个热点,就DJ-1在子痫前期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30 mL和60 mL容量宫颈扩张球囊对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效果比较

    作者:卞政;蒋湘;黄一颖;应豪;段涛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容量的宫颈扩张球囊用于足月妊娠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观察,为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产后不良影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收治的具有引产指征且宫颈评分<6分的足月单胎孕妇40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的球囊注水容量随机分为2组,Foley单球囊注水30 mL促宫颈成熟组(F30组)200例,Foley单球囊注水60 mL促宫颈成熟组(F60组)200例,比较2组患者的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效果以及孕产妇和新生儿转归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80,P=0.201),治疗后2组患者Bishop评分均上升,治疗后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37,P=0.000).2组初产妇的引产-分娩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04,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球囊容量是初产妇24 h内成功阴道分娩的影响因素(OR=1.990,95%CI:1.444~2.742,P=0.000).研究中20例瘢痕子宫孕妇用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其中18例顺利阴道分娩,无相关并发症.2组孕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足月宫颈条件不成熟的孕妇(包括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采用宫颈扩张球囊引产,安全有效,Foley 60 mL球囊在促宫颈成熟方面效果更好,且适当缩短引产-分娩时间.

  • 硬膜外麻醉与经皮神经电刺激两种镇痛方法对分娩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剡淑霞;杨心茹;罗伟;陈蕊娟;何荣霞

    目的:系统评价硬膜外麻醉(EA)与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两种镇痛方法对分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万方、百度学术、CNKI、维普、Elsevier、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Springer等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8年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EA与TENS两种镇痛分娩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对收集文献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筛选、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终的纳入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1715例研究对象,其中EA组868例、TENS组847例.Meta分析结果表明,与EA组比较,TENS组第一产程活跃期短(MD=-84.56,95%CI:-122.94~-46.17,P<0.0001),第二产程短(MD=-14.03,95%CI:-21.75~-6.32,P=0.0004),剖宫产率低(RR=0.78,95%CI:0.64~0.96,P=0.02),阴道助产率低(RR=0.49,95%CI:0.35~0.68,P<0.000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RR=0.54,95%CI:0.33~0.91,P=0.02).但EA对重度疼痛的镇痛效果优于TENS(RR=8.78,95%CI:3.33~23.14,P<0.0001).结论:EA对重度疼痛缓解效果好,估计胎儿较大、患者疼痛剧烈时宜选择.TENS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短,剖宫产率、阴道助产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对分娩影响小且无创,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NQO1基因在五味子乙素降低苯并(a)芘对HTR-8/SVneo细胞毒性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史海霞;刘传丽;王华;董渠龙;孙旸;张岩;侯海燕;陈亚琼

    目的:探索醌氧化还原酶1[NAD(P)H:quinine oxidoreductase1,NQO1]基因在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 B)降低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对人早孕胎盘绒毛膜外滋养层细胞(human trophoblast HTR-8/SVneo,HTR-8/SVneo)毒性中的作用.方法:在前期实验的基础上,以HTR-8/SVneo细胞为载体,利用基因转染技术、MTS细胞增殖实验、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等方法从细胞层面分析NQO1基因干扰后Sch B细胞保护率的变化以及NQO1基因干扰前后各组NQO1 mRNA的表达量变化.结果:在细胞层面上,NQO1基因干扰后,20μmol/L的BaP对HTR-8/SVne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抑制率达到30.48%;0.50、1.00、2.00μmol/L的Sch B仍然降低了BaP的毒性作用,但其细胞保护率均明显下降,细胞保护率分别为4.68%、9.56%、14.85%;同时,在基因表达层面上,NQO1基因干扰后Sch B激活NQO1的能力明显下降,其中0.10、0.25、0.50、1.00、2.00、5.00μmol/L的Sch B作用后NQO1 mRNA的表达量从NQO1基因干扰前是对照组的1.36、1.40、1.46、1.79、2.30、2.91、1.42倍,分别降至1.22、1.24、1.30、1.53、1.71、2.01、1.29倍.结论:NQO1基因的激活在Sch B降低BaP对HTR-8/SVneo细胞毒性作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 异位妊娠后输卵管远侧残端妊娠一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孙琴花;易蓉;王薇

    输卵管残端重复异位妊娠是指前次异位妊娠行患侧输卵管部分或全部切除术,残留的部分输卵管又一次发生异位妊娠,一般多发生在对侧输卵管近侧,远侧残端妊娠很少见.三峡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我院)于2017年11月13日收治1例输卵管远侧残端妊娠患者,结合文献资料对其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进行初步探讨,报告如下.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子痫前期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凡;华绍芳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女性出现的高血压、蛋白尿等多种症状并存的一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原因.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的中间代谢物,血浆Hcy水平受孕妇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叶酸以及维生素B12等因素的影响.正常妊娠女性血浆Hcy浓度较未孕女性降低.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通过氧化应激、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失衡、胱硫醚b合成酶/胱硫醚g裂解酶/硫化氢通路等多种机制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过程.妊娠期动态监测孕妇血浆Hcy水平可能为子痫前期的早期预测和干预提供新的手段.

  • 胎盘植入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顾盛奕;金敏菲;花晓琳

    胎盘植入是产科为严重的合并症之一,可导致孕妇出现严重出血、休克、子宫穿孔及继发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母儿生命.由于宫腔操作增多、生育年龄上升等因素,其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结果,其虽然具有较高的敏感度,但在特异度上仍存在一定缺陷.为进一步完备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越来越着重于胎盘植入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胎盘植入发生阶段,患者体内就已经出现了异常因子的表达.这些因子不仅可作为产前诊断的参考,还能够反映病情的进展,为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依据.现就胎盘组织及母体外周血中异常表达的相关因子在胎盘植入发生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子宫内膜样腺癌MELF浸润模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韩虹宇;姜继勇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常见的病理形态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早期子宫内膜癌预后较好,但仍有少部分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不良因素包括肿瘤组织学分级、子宫肌层侵犯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宫颈间质受累及淋巴结转移等.伴微囊性、伸长及碎片状(microcystic,elongated,fragmented,MELF)浸润是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一种特殊的浸润子宫肌层的方式.多项研究证实MELF浸润模式与某些影响预后的不良病理因素相关,但是MELF浸润模式的预后意义尚不明确.现就MELF浸润模式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未来MELF浸润模式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 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9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淑英;纪妹

    目的:探讨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及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7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9例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患者年龄30~63岁,平均(45.8±10.0)岁.肿瘤大径2~10 cm,平均(4.29±2.43)cm.ⅠB1期7例,ⅠB2期5例,ⅡA1期2例,ⅡB期4例,ⅢB期1例.其中16例合并人乳头瘤病毒18(HPV18)感染,1例合并HPV16感染.17例行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化疗,其中8例接受新辅助化疗,9例术后接受放疗,余2例未手术者接受放化疗.1年、2年及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6%、50.2%、12.6%,1年、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72.8%、54.6%、27.3%.单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ⅡA)、合并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4 cm)为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发病率低,恶性程度高,确诊依赖于病理,根治性手术是早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案,辅助化疗具有重要意义.

  • 宫颈小细胞癌非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杜靖然;王妍;杨永秀

    宫颈小细胞癌(small-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是罕见的神经内分泌恶性肿瘤,占宫颈癌的3%~5%,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宫颈癌,以早期淋巴结和血行播散为特征,即使在临床上病灶仅局限于骨盆,预后也很差.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Ⅰ~ⅡA期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为36.8%.广泛转移的SCCC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0,而且复发性疾病是无法治愈的,并且复发疾病诊断后的生存期很短,通常只有7~8个月.SCCC经常快速地远处转移至肺、肝、脑、骨、胰腺和淋巴结,导致大多数情况下治疗失败.SCCC治疗以手术辅以放化疗为主,综述SCCC非手术治疗方法,旨在提高SCCC的非手术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 卵巢恶性Brenner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毕玉晰;李洋洋;蒋杰;向梅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Brenner瘤(malignant Brenner tumor,MBT)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分析其临床特点,加强对卵巢恶性Brenner瘤的认识.方法:对2017年9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卵巢恶性Brenner瘤进行临床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目前国内外诊断及治疗的进展.结果:患者经手术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确诊,术前并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免疫组化显示锌脂结构转录因子(GATA3)阳性,细胞角蛋白7(CK7)阳性,特殊的是P53与P63均表达阳性.结论:该类疾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物,需注意与移行细胞癌相鉴别,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标准化疗方案是卡铂加紫杉醇.

  •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误诊一例并文献分析

    作者:任俊颖;郜亚娟;路雪;曹兴茹;赵艳晖

    卵巢外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extiraovarian peritoneal scrolls papillary carcinoma,EPSP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又称为原发性腹膜癌(primary peritoneal carcinoma,PPC).其在组织学上与卵巢原发性浆液性乳头状癌难以区分,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扩散模式、对治疗的反应及存活率.有文献报道, EPSPC女性患者除了诊断年龄较大、肥胖及Ⅲ或Ⅳ期患者淋巴结扩散率增加之外,与上皮性卵巢癌女性具有相似的表观上的生物学特征[1].本文系统性分析1例EPSPC,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的认识.

  • 自噬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秀爽;汤小晗;卢美松

    卵巢癌是致死率高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尽管手术方式、化疗方案一直在改进,死亡率仍居高不下.随着对卵巢癌研究的不断深入,Ⅱ型细胞程序性凋亡——自噬(autophagy)逐渐受到重视,自噬在卵巢癌中的作用具有双向性,既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又可以保护肿瘤细胞,促进肿瘤的转移.自噬的一些相关因子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卵巢癌的预后关系密切.自噬相关因子在卵巢癌中作用机制的发现为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 聚羟基丙烯酸在宫颈组织P16蛋白表达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陈志强;米贤军;陈昂;刘超凡;邓文同;段立锋;代新珍

    目的:观察聚羟基丙烯酸(环保固定液)与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传统固定液)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组织P16蛋白表达的结果,探讨其替代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11月于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博爱医院门诊及妇科住院部送检的宫颈组织标本245例,其中包括正常及慢性宫颈炎组5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87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61例,宫颈癌组45例.同一病变部位取材2块,随机分2组,命名为A、B组.A组采用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制作切片245张;B组采用聚羟基丙烯酸固定制作切片245张.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组织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①生物显微镜下,A、B组切片均背景清晰、阳性着色定位准确、阳性强度可靠、呈色鲜明,无非特异性染色产生、阴性和阳性对照染色结果可靠.②慢性宫颈炎组、LSIL组、HSIL组及宫颈癌组的A组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77%、35.63%、80.33%和100.00%,慢性宫颈炎组、LSIL组、HSIL组及宫颈癌组的B组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5.77%、33.33%、81.97%和100.00%.A、B组间对应的各级宫颈病变,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用聚羟基丙烯酸替代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对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组织P16蛋白表达阳性率无明显影响,聚羟基丙烯酸作为固定液在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组织P16蛋白表达中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 绝经后卵巢平滑肌瘤变性伴腹水一例报告

    作者:陈颖;张三元

    卵巢平滑肌瘤临床极为少见,属于良性肿瘤.患者常无临床表现,偶在体检或自行扪及下腹部包块时发现,常被误诊为卵巢纤维瘤、卵泡膜细胞瘤、卵巢颗粒细胞瘤及卵巢Brenner瘤、带蒂的浆膜下子宫肌瘤等.1 病例报告患者 女,53岁,自然绝经6年,于2017年8月10日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我院)妇科.患者自诉3年前体检行盆腔B型超声(B超)示子宫表面可见一个低回声包块,大小约5 cm×4 cm×4 cm,未治疗.因近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伴腰部不适,同时伴有轻微疼痛于我院就诊.

  • 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术后穿刺孔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戴春阳;韩璐

    腹腔镜术后腹部穿刺孔肿瘤种植或转移(port site metastasis,PSM)是腹腔镜手术后特有并发症;发病率与疾病的恶性程度、肿瘤种类、组织学类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有无腹水、腹腔镜的目的等因素有关,妇科恶性肿瘤中卵巢癌的PSM发生率高,晚期卵巢癌、大量腹水、恶性肿瘤破裂等与PSM发生密切相关;PSM发病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外科手术技术、CO2及气腹、能量器械使用、宿主免疫反应等有关;选择合适病例、术中穿刺尽量减少组织损伤、严格遵守外科无瘤原则、术中避免CO2气体的泄露及骤然的释放、缩短气腹时间、术毕充分冲洗腹腔、器械及穿刺口,缝合5 mm以上的穿刺孔等是预防PSM发生的关键方法.

  • 转录因子FOXO1在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冷芹;方有燕;李君;魏兆莲

    叉头框转录因子(FOX)家族O类亚群成员之一FOXO1在许多细胞类型中表达,参与了许多病理和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增殖、凋亡、自噬、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的表达、免疫分化和氧化应激抵抗等.这些过程会引起许多临床现象,如致癌作用、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宿主反应等.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疾病,发生机制仍不明确.FOXO1可能参与了PCOS的胰岛素抵抗、低度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研究FOXO1在PCOS的发生及其并发症中的作用,有利于为PCOS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

  •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相关解剖学研究进展

    作者:郭卓丹;王文珍;郝倩;吴素慧;刘小春

    阴式全子宫切除术(transvaginal hysterectomy,TVH)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腹部无瘢痕、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等优点."在同等条件下,若能实施阴式手术,尽量以实施阴式手术为宜"这是国内外妇科专家达成的共识.尽管有确凿的证据支持经阴道途径,但对于国内外大多数医院而言,腹式全子宫切除仍占较大比例.影响TVH广泛开展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医生的经验及阴式手术水平,其中大的障碍是对解剖平面不熟悉,基于对出血和膀胱损伤的担忧,结合TVH的手术视野小、操作技术要求高,更阻碍了阴式手术的发展.综述TVH中涉及的解剖学知识,旨在为经阴式手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为更好地推广阴式手术提供有用的资料.

  • 利用人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建立可视化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

    作者:苏晓华;宋殿荣;张英

    目的:分别将不同浓度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注射到裸鼠的腹部皮下,观察各组异位病灶的形成并进行比较分析,拟建立一种对造模鼠创伤小,且可连续、动态观察的可视化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模型.方法:收集20例EMs患者的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和异位病灶子宫内膜组织,分别消化培养子宫内膜细胞.将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分别以2.5×106/200μL、5×106/200μL和1×107/200μL 3个浓度注射到裸鼠腹部皮下,观察并记录各组病灶开始出现的时间.在注射细胞后第5、10和15天分别计算各组病灶形成率和体积.第15天时取材,通过形态学分析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病灶.通过比较,确定建立可视化EMs模型所需的佳细胞种类、细胞浓度及病灶形成时间.结果:在裸鼠腹部皮下分别注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后均可成功形成可视化病灶.病理分析显示病灶中密集的间质细胞包绕着腺体,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显示病灶均由人子宫内膜细胞形成.各组病灶开始出现的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30,P=0.942).佳注射细胞浓度为5×106/200μL,建立模型佳观察时间是注射细胞后第10天.注射5×106/200μL浓度的细胞后在第10天时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组病灶发生率为100%,而在位子宫内膜细胞组病灶发生率为75%,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3,P=0.002).结论:异位的子宫内膜细胞比在位子宫内膜细胞更适合建立可视化EMs模型.将5×106/200μL异位子宫内膜细胞注射到裸鼠腹部皮下,在第10天时即可成功建立可视化EMs模型,成模率为100%,该病灶可以无创、连续、动态地观察,是研究腹壁EMs的理想模型.

  • 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现况

    作者:蒋小慧;刘青;毛宝宏;周秉博;仇杰

    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结构薄弱或损伤导致的子宫及其相邻的尿道、膀胱和直肠位置的下移,从而产生一系列如尿失禁、排尿困难、性生活障碍等症状.POP为中老年女性多发的一类良性疾病,其发病率高、治疗费用高昂、社会经济及医疗负担沉重,严重影响着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近年来妇科泌尿学的发展及盆底重建外科学等取得的显著成果,POP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重大突破.目前,对POP生活质量的研究大多为经盆底外科手术或盆底物理治疗等干预后的评估性分析,尚缺乏较深入的研究.相关研究表明,POP症状的严重程度、外科手术史、盆底康复治疗、肥胖、是否合并其他类型盆底疾病及心理障碍可能为影响POP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综述POP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相关临床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

  • 一种新型口服GnRH拮抗剂——Elagolix

    作者:王诗惠;张杰;纪英博;张永凯

    艾伯维(AbbVie)于2017年9月6日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了将Elagolix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药申请,并在1个多月后获得了FDA的优先审评资格.Elagolix是一种口服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GnRHA),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月经痛和非月经盆腔痛具有很好的疗效.与以往大家所熟知的GnRH激动剂(GnRHa)相比,具有较高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避免了注射引起的疼痛感和过敏反应,增加了患者依从性.目前该药物延期通过,涉及补充肝损伤的资料,FDA将于2018年第3季度回复意见,对于不良反应肝损伤的原理尚不清楚.Elagolix有望成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新型口服GnRHA,对于后续研究进展将持续关注.

  •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特点研究进展

    作者:黎星淼;江秀秀

    青春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EMs的一种特殊类型,与育龄期妇女相似,可引起痛经、慢性盆腔痛、不孕等症状.该病发病原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复杂多样,目前学说认为与经血逆流、遗传、血源播散等因素相关.其中逆流经血中包含子宫内膜样干细胞的观点近年来引发热议,即子宫内膜样干细胞通过经血逆流入腹腔,发生异位种植、侵袭、生长,从而导致EMs.目前诊断EMs的金标准为腹腔镜手术及病理检查,但由于发病时间早,且易于复发,是妇科的一个棘手问题.综述青春期EMs的流行病学资料、发病机制、相关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继续深入研究有助于加强对青春期EMs的预防,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日后EMs并发症的发生.

  • 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艺璇;李长忠

    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tubal endometriosis,TEM)是指子宫内膜异位在输卵管组织上.因其发病率较低,且症状不特异,诊断仅依靠术后病理,相关研究较为欠缺;但TEM发病率近年来明显上升,其对机体造成的影响及社会影响不可忽视,也引起了更多关注.近年来对TEM的研究,如TEM的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方法,及其发病机制,包括对输卵管结构和功能的影响、TEM与不孕症和癌症的关系等,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TEM的研究既有利于TEM本身发病机制的明确、诊断分期标准的确立和精准治疗方案的制定,也将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和输卵管性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思路.结合文献报道,对TEM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国际妇产科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