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心血管病学进展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Advances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심혈관병학진전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成都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93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3934
  • 国内刊号: 51-1187/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62-165
  • 曾用名: 心血管病学译文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血管病学进展》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赵聪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心肌梗死后内质网应激的研究及治疗进展

    作者:刘伟

    心肌梗死是心力衰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研究发现,心肌梗死后钙离子稳态失衡、氧自由基大量生成等均会诱导内质网应激,持续或过强的内质网应激则会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引起心肌损伤,终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了解心肌梗死时内质网应激及其发生发展机制对改善心肌梗死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就心肌梗死后内质网应激的研究和治疗做一综述.

  •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临床意义及长期预后

    作者:李双菲;黄岚

    三尖瓣反流普遍存在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和健康人群,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以功能性和继发性多见.当反流量少时常被误认为是良性病变,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原发疾病治愈或改善后,三尖瓣反流就可以随之消失.但是近来发现,即使微量的三尖瓣反流也往往与原发疾病的预后相关,对三尖瓣反流又有了新认识.现主要对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及临床预后进行综述.

  • 铁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作者:奚群英

    铁代谢异常与多种心血管痰病密切相关.慢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常与铁缺乏并存,铁超负荷可促进冠心痛的发生发展.现简要综述常见心血管疾病中铁代谢异常的表现特征及可能的机制.

  • QT间期与风湿结缔组织疾病

    作者:汪汉

    风湿病中QT相关指标的延长是相当常见的,多与疾病本身的免疫和炎症相关,常常预示着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因此,对于这些病人,行12导联心电图、24小时心电监测及心脏彩超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 有关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的若干关注问题研究现状

    作者:唐学文

    自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问世近20年以来,其临床疗效已得到肯定,现已成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手段.为了使更多患者从该治疗中获益;严格入选适应证及合理拓展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适应证便成了该研究领域的关注热点.

  • 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对血压的调控和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作者:姜伶利

    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但目前导致高血压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感觉神经对血压具有调控作用,而该作用需依赖表达于感觉神经的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现主要研究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对血压的调控及其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

  •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付春华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是一项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现已广泛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高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临床情况.近一些研究对IABP的应用提出质疑,但我们综合分析认为IABP的应用是有价值的.

  • 血清标志物在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于海滨

    近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急性主动脉夹层更易被确诊,但来自主动脉夹层注册研究的观察显示,约有2/3临床症状可疑的患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后仍不能明确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血清标志物重要的作用在于快速确诊影像学不能明确的可疑患者,并进行迅速治疗,同时对患者进行初步的预后判断.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将在这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但并非所有标志物都具备这些长处,我们要了解每种指标的优缺点,在临床过程中结合应用,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 左室辅助装置在心脏移植前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作者:崔玲

    近年来左室辅助装置发展迅速,在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前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现简单介绍其发展进程,就其临床获益及获益机制方面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并简要列出该装置的适用人群,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 长QT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唐婧;周建中

    长QT综合征包括先天性及获得性长QT综合征.经研究,先天性长QT综合征目前已明确了1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型和2个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型,临床为常见的是LQT1、LQT2和LQT3.不同基因型其临床表现、心电图表现、诱发方式不同,治疗、预后均有区别.获得性长QT综合征多因药物、代谢异常及心肌疾病诱发,目前获得性长QT综合征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关注,部分已上市的药物因其严重心脏毒副作用而相继撤市,新药心脏安全性的规范化条例已出台实施.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栓治疗中出血风险评估与处理

    作者:陈云

    随着现代抗栓治疗策略的不断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发生缺血事件的概率显著降低,但同时出血风险也相应 增加.因此,需临床医师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出血类型的鉴别并全面评估出血风险以更有效地处理出血事件.

  • 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目标的争论

    作者:王宁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和患者数量正逐年增长,已成为我国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高血压均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常相互伴发,研究表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降压治疗可降低其心血管事件风险.既往诸多学术组织建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值应<130/80 mm Hg(1 mm Hg=0.133 3 kPa),但近几年相关试验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对此提出质疑,2013版ADA指南及ESH/ESC高血压指南对糖尿病患者血压目标值也进行了修订.

  • 超声心动图新技术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同步化评估中的应用

    作者:黄飞飞

    许多研究表明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再同步化治疗中超声心动图的重要性.目前越来越多的超声心动图新技术用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前评价房室之间、心室之间和心室内部的机械不同步情况,同时在指导佳起搏电板安置和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有效性预测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临床疗效,但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阐明.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预测指标的价值分析

    作者:滕世超;刘慧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能够减轻心力衰竭症状,增加每搏量,改善心脏功能,纠正心脏机械失同步,逆转左室重构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按照目前的选择标准仍有30% ~ 40%的患者不能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获益.为了防止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无反应,提高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效果,寻找能有效预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佳预测指标意义重大.现对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预测指标进行综述分析.

  • 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及心血管危险因素

    作者:房晨鹂

    大动脉炎是一种累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非特异性血管炎性病变,患者以青年女性为多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故而早期诊断困难.尽管距首次报道大动脉炎到现在已有一个世纪的时间,但临床工作者对本病的发病机制、病因、危险因素仍知之甚少.现就大动脉炎的发病机制及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 动脉粥样硬化炎症机制及阿托伐他汀药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小菁;迟丽屹;张文韬;段宁

    近年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脂血症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石.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通过降脂作用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而且还通过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活性、稳定斑块等作用使患者获益,即他汀类药物有多效性.现就具有代表性的阿托伐他汀,对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急诊胸痛中心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杨雪峰;于海超

    急诊胸痛中心专为救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而设立,是集接诊、分诊、检查、转运、监护、常规药物治疗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一体的独立单元.是整合急诊医学、心脏病学、导管介入技术、医疗管理和社会医学等多学科资源,代表现代医学和社会文明高水平的全新医疗服务模式,也被形象地称为“胸痛绿色通道”.借助完善、配套、便捷的设施、设备,规范训练、团结高效的医、技、护团队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做出合理诊断和风险评估,迅速实施首诊救治、尽快转运或就地实施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通过缩短心肌恢复灌注前的总缺血时间,大限度降低患者病死率和不良事件率.现复习文献,分析急诊胸痛中心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

  •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识别与处理

    作者:王松云;鲁志兵;余锂镭;黄兵;廖凯;萨仁高娃;阳康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常可在短期内导致严重后果,应早期识别、早期处理.目前关于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尚无完全统一的急诊处理规范,Trappe新提出的“5A”及“BCD”治疗策略覆盖了缓慢型及快速型恶性心律失常,是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治疗的新概念、新方法.

  •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诊断和治疗进展

    作者:郑亚国

    左心疾病是临床上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引起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成为这类肺动脉高压的常见病因.左心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后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但是目前对于这类肺动脉高压尚没有特异性治疗.下面就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先柱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nea syndrome,OSAHS)是指在睡眠过程中上呼吸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及白天嗜睡等病理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病关系密切,OSAHS是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可通过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促进脂质代谢障碍及增加氧化应激等途径介导高血压痛的发生、发展.现就目前OSAHS与高血压研究新进展做一综述.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功能检测的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

    作者:陈亮;单兴华;王飞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重要措施.为了评估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指导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研究出了多种血小板功能检测方法,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理想的血小板功能检测应该能够:(1)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2)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3)评估出血风险.现就目前常用检测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 体力活动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

    作者:林妍霞

    急性心肌梗死及由此引起的死亡、缺血性冠状动脉病变、心力衰竭等,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占有很高的比例,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因素有很多,继吸烟、大量饮酒、血脂异常等因素之后,人们对体力活动水平的认识也在逐渐提高,很多研究表明有氧性质的体力活动对心血管疾病乃至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有积极效应,但是对于佳活动的时间、频率及强度,目前尚缺乏充分的认识.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联合肾交感神经消融——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新策略?

    作者:陈竹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它可以影响血流动力学和增加脑卒中的风险.近年来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发展迅速,但是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仍可能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目前单纯导管消融治疗心房颤动长期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还不尽如人意.肾交感神经消融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从而达到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目的,现已成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新型手术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心房颤动和交感神经系统三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肾交感神经消融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减少心房颤动复发,也许将会成为心房颤动合并高血压治疗的新策略.现就导管消融联合肾交感神经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在心肌桥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鹏祥

    负荷心肌灌注显像通过检测核素在心肌的分布,明确心肌缺血的部位和程度,因此,它能够评价冠状动脉心肌桥是否影响心肌供血及影响程度.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具有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且相对价廉、安全无创等优点,在评价心肌桥导致的心肌缺血及缺血的程度范围、判断预后及指导下一步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 干燥综合征的心血管表现

    作者:王春彬;汪汉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侵犯泪腺、唾液腺等外分泌腺体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心血管并发症比较少见,主要为心包炎、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传导阻滞、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疾病等,罕见报道有急性心肌梗死.

  • 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文沛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平均血小板体积作为血小板功能和活性标志物,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测具有一定临床意义,现就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高血压与心房颤动

    作者:姜雪

    高血压和心房颤动均是目前心血管领域面临的重大课题.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心房颤动作为高血压的共患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并且有很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众多,由于高血压患病率高,已成为心房颤动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增加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对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将高血压与心房颤动的关系、高血压合并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危害以及治疗的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新型心力衰竭标记物——CA125

    作者:那剑;白元

    CA125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增高,可作为诊断心力衰竭的新型标志物,是继X射线、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钠尿肽之外对心力衰竭诊断的补充.目前研究表明,血清CA125含量具有以下特点: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显著升高;与脑钠尿肽具有相关性,可作为心力衰竭预后的指标,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现就以上特点做一综述.

  • 心房颤动合并冠状动脉支架置人术患者的联合抗栓优化策略

    作者:陈忠秀;李晨

    心房颤动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应接受口服抗凝药和双联抗血小板药的三联抗栓治疗.然而,华法林联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三联抗栓治疗出血风险高,哪种联合方式更加安全有效便成为抗栓治疗优化策略的关注焦点.现就心房颤动合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各种联合抗栓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综述如下.

  • 钙和氧自由基在急性心肌梗死时线粒体膜介导的细胞死亡途径中的作用

    作者:雷家俨

    在急性心肌梗死时,过量产生的活性氧和细胞内钙积聚对启动程序性细胞死亡起重要作用.细胞死亡包括坏死、凋亡、自噬及其共同作用.在缺血过程中,肌浆网、肌丝之间的钙处理被中断,同时钙转移至线粒体导致其肿胀,再灌注激活能量传导和心肌收缩导致氧自由基释放及其他离子失衡,在急性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主要的死亡途径是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和线粒体外膜通透性增加启动内源性程序性坏死和凋亡.尽管国内外学者做了深入的研究,但调节线粒体膜通透性的作用和机制尚未完全了解.外源性凋亡、坏死性凋亡和自噬也可能加重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损伤.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心肌梗死时钙失调和氧自由基、Bcl-2蛋白、线粒体膜通透性改变在心肌细胞死亡途径中的作用.

  • 女性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陶红梅;覃数;张冬颖

    冠心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研究发现,女性冠心病与男性相比,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疾病特点、治疗和预后均存在特殊性,现就近年来女性冠心病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风险评分研究进展

    作者:韩雅君;王艳芳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SYNTAX评分从冠状动脉解剖角度评价冠状动脉的复杂程度,并经临床研究证实是评价预后的良好工具,也是指导三支病变患者治疗的评分工具.但是SYNTAX评分有它的局限性,缺乏临床相关因素.近期提出的临床SYNTAX评分、GRC以及SYNTAXⅡ评分是把临床危险评分结合SYNTAX评分的新的危险评分方法.一些研究表明这些新的评分方法优于SYNTAX评分,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 CYP17A1基因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代传芳

    CYP17A1基因位于10q24.3,有8个外显子及7个内含子,主要在肾上腺及性腺表达.CYP17A1基因编码P450c17蛋白,该酶属于细胞色素P450超家族酶之一,催化许多反应,包括药物代谢及胆固醇、类固醇和其他脂类的合成,它含有17α-羟化酶和17,20-碳链裂解酶两种酶活性,是类固醇合成途径的关键酶.近年来研究发现,CYP17A1基因与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系.现对该基因与心血管及其相关疾病做一综述.

  • 现代起搏器的远程监测技术——必要,还是多此一举?

    作者:黄图城;张海峰;王景峰

    近年来,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日益增多,而随访负担也随之日益加重.远程监测技术在现代起搏器中的应用应运而生,远程监测技术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随访,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及起搏器功能障碍,及早制定医疗策略,减少随访时间及工作量,降低随访费用,远程监测技术在随访及优化患者管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不可或缺.

  • 全皮下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仅仅是权宜之举?

    作者:田颖;刘兴鹏

    植入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重要的手段.尽管电极导线设计在不断创新,功能逐渐完善,但静脉植入电极导线仍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相关并发症,三尖瓣病变有时使得电极导线难以植入,而植入的电极导线亦会发生断裂、脱位和穿孔.需要拔除或导线故障需要更换时往往带来额外风险,甚至导致死亡.全皮下植入ICD适合不需要起搏支持的ICD适应证患者,其安全有效性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

  • 无导线起搏器——你知道多少?

    作者:梁义秀;宿燕岗

    传统心脏起搏器的导线(及囊袋)与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促使无导线起搏器的研制与发展.目前已有三种无导线起搏器研制成功,包括超声能量介导的无导线起搏器、磁传导介导的无导线起搏器和微型无导线起搏器.特别是由于其简易、微创与无需囊袋,微型无导线起搏器近年来发展迅猛并已成功商业化.可以预计无导线技术前景广阔,并将在未来起搏器行业中占主导地位.

  • 心律植入装置感染诊疗进展

    作者:李学斌;昃峰

    随着心律植入数量的激增,心律植入装置感染问题日渐明显,特别是感染后不恰当的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不容忽视.虽然植入装置在不断完善,抗生素预防性的治疗也非常及时,但植入装置感染仍占到一定的比例,并且不断地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正确的诊断、恰当的治疗对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患者极其重要.电极拔除技术已成为治疗植入装置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的关键技术,并且电极拔除技术日臻完善,已从单纯的牵拉技术,发展到了机械鞘辅助拔除,甚至激光电极拔除的时代.现从植入装置感染发生率、诊断及治疗以及拔除器械的发展几个方面论述心律植入装置感染方面的治疗进展.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之适应证更新——亦宽?亦严?

    作者:李述峰

    欧洲心脏病学会2013年更新了其起搏与心脏再同步的临床指南,其中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适应证进行了调整.新指南中对于QRS波的宽度和形态,给予更严格的要求.任何QRS波<120 ms的病人均不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适应证,而120~150 ms之间的QRS,只限于左束支阻滞形态.新的指南涵盖了更多的轻、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亦纳入适应证.具有传统的心动过缓适应证的心力衰竭病人,新植入起搏器时,再同步的适应证很宽松,而对已有传统起搏器的升级仍保持较严格的适应证.

心血管病学进展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