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治疗又添新方案

    作者:

    本刊讯 (记者 陈佳印)在近几年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获批上市的1.1类新药中,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简称阿帕替尼)可谓是佼佼者.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在消化系统的肿瘤治疗中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特别是治疗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疗效好的单药.

  • 肿瘤靶向药物应用前景广阔——中国工程院院士甄永苏谈肿瘤靶向药物的研发现状与未来

    作者:李玉衡

    据统计,2020年全世界癌症发病率将比现在增加50%,全球每年新增癌症患者人数将达到1500万人.我国近20年来癌症发病率上升了69%,死亡率上升了29%,每年癌症新发病例为220万,因癌症死亡人数为160万.每四五个死者中就有一个死于癌症,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杀手.而目前用于肿瘤治疗的放疗、化疗等方法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会有杀伤正常细胞的"弊端",具有较大的毒副作用,因此近年来能提高疗效且大幅度减低患者毒副作用的肿瘤靶向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受到了广泛关注,肿瘤靶向药物开始逐渐成为临床"新宠".

  • 卵巢上皮癌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案分析

    作者:李从铸;周莉;朱彦;陈旻

    目的 分析卵巢上皮癌不同分期及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对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81例卵巢上皮癌按FIGO分期及两种不同治疗方案的生存情况和副作用进行对比研究,采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早期生存率为95.7%,晚期生存率为62.1%,早期生存率显著高于晚期(P=0.006);TP方案与CP方案的生存率分别为89.1%和59.5%,TP方案高于CP方案,但两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方案骨髓抑制及消化道反应的毒副作用无明显差异,TP方案出现Ⅰ、Ⅱ度手足麻木并发症;脂质体紫杉醇加卡铂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较好化疗效果.结论 早期诊治是提高卵巢上皮癌生存率的关键,TP方案和CP方案均为目前有效治疗卵巢上皮癌的可选择方案,具有靶向作用的脂质体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对腹膜后转移淋巴结可能有较好的疗效.

  • 胃肠道间质瘤诊治的研究进展

    作者:廖延婷;王子安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起源于Cajal细胞或胃肠起搏细胞.其能够生长于胃肠道的任何部位,胃和小肠多见,其次为结直肠.GIST的发病机制与c-kit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alpha,PDGFRA)的活化突变有关.GIST的临床表现无特征性,终靠病理学确诊,而病理诊断取决于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必要时可行基因学分析,其中CD117与DOG1的表达有助于特殊基因型GIST的诊断.目前GIST在治疗上以外科手术联合靶向治疗为主要方案,近年来随着新型手术器械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也已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能够特异性抑制kit、PDGFRA和bcl-al,于2001年批准使用.而舒尼替尼与伊马替尼比较而言,作用靶点更多,是GIST的二线药物,二者作用机理类似.以伊马替尼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在对GIST的治疗及改善患者预后中有显著疗效,在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中代表着里程碑式的意义.但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增长,GIST耐药逐渐成为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GIST的发病机制复杂,基因突变的种类多样,所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所制定的特定治疗方案更为重要.危险度分级被广泛应用于判断预后和指导分子生物靶向治疗.本文就胃肠道间质瘤现阶段的诊治与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胃癌分子靶向治疗进展

    作者:张颖一;清水汪;王雅杰

    胃癌是全世界第2大致死性癌症,每年约有100万新增胃癌病例.尽管外科技术在不断发展以及临床诊断手段和化疗策略也在不断更新,进展期胃癌和胃-食管交界部癌(GEJ)患者的临床生存率依然普遍较差,全球范围内的5年生存率为7% ~ 14%.晚期胃癌普遍存在的不良预后必然会导致新的治疗策略的出现,特别是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开发.这些分子靶向药物靶点包括多种癌症相关的受体及通路,例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VEGF及VEGF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IGFR)、c-Met通路、细胞周期的途径,以及AKT-PI3K-mTOR通路.本文将就参与进展期胃癌和胃-食管交界部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 纳米银在癌症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孙晓静

    近年来,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纳米银作为纳米家族的重要一员,将银纳米化,其生物学功能产生了质的飞跃.研究人员将纳米银作用于体外恶性肿瘤细胞,发现纳米银具有抗癌作用.也有文献报道纳米银在肿瘤早期诊断和预后监测方面有重要作用.现就纳米银的抗癌特性,在癌症诊断、治疗方面的潜在应用价值予以综述.

  • 肺癌靶向药物肝脏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滕菲;俞婷婷

    分子靶向药物作为一种新型治疗药物,比传统治疗药物拥有更强的针对性,可增强对肿瘤的杀伤力,而且可以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不良反应,现已成为非小细胞肺癌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肺癌靶向药物的应用极大避免了传统化疗药物的毒性,但也带来了新毒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阿法替尼等)以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的靶向药物(克唑替尼等)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可能出现肝脏损伤.

  • 艾迪注射液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卫京;牛东;王辉

    目的 探究艾迪注射液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于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1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口服地塞米松及空腹口服吉非替尼250 mg/d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艾迪注射液50 mL溶于500 mL 0.9% NaC1注射液静脉注射,每日1次,3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癌胚抗原(CEA)、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丙氨酸转氨酶(ALT)、卡氏评分(KPS)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53.95% (41/76)比34.21% (26/76)]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GFR、CEA及ALT显著低于对照组[(13.5±2.2) ng/L比(17.5±2.7) ng/L,(67±13) mg/L比(84±20) mg/L,(50±11) U/L比(63±14) U/L](P<0.01),观察组患者的WBC及PLT显著高于对照组[(4.2±0.6)×109/L比(3.4±0.4)×109/L,(96.4±24.0)×109/L比(81.0±23.5)×109/L] (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KPS显著高于对照组[(79.3±7.1)分比(73.6±6.8)分](P<0.01).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腹泻、呕吐及脱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艾迪注射液联合靶向药物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具有明显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 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的新进展

    作者:范艳兰;张桂枫;郑艳(综述);刘振华(审校)

    三阴性乳腺癌( 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及人类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无表达的一类乳腺癌,与其他乳腺癌相比,TNBC对新辅助化疗的完全病理缓解率较高,效果较好,然而,仍有超过半数的 TNBC 不能达到完全病理缓解,预后较差,目前,很多学者致力于研究细胞毒药物、靶向药物等对TNBC的治疗。针对不同亚型的TNBC,新辅助化疗的组合方式及有效的药物靶点、可靠的预后标志等将会是本领域研究的热点。

  • 卵巢癌靶向治疗新进展

    作者:陈珊(综述);李荣清(审校)

    卵巢癌是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在过去30年,其诊断与治疗进展缓慢,预后差。随着精准医疗的到来,卵巢癌治疗策略也趋向个体化。通过研究癌症信号通路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各项信号通路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联系,或许能为进一步阐明肿瘤的发病机制、耐药机制以及选择多靶向联合用药提供新的研究方向。基因研究不仅使卵巢癌个体化风险评估成为可能,还为寻找抗癌新靶点、研制新型靶向抗癌药物提供了新方向。

  • 我院2008~2010年抗肿瘤药物应用分析

    作者:张娟;孙丽君;冯端浩;解放军

    目的 分析我院2008~2010年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了解近年肿瘤患者的主要特点及药品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计算机药局库存信息管理系统对我院2008~2010年的抗肿瘤药物的用药数量、金额等情况排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抗肿瘤中药连续3年使用量、使用金额、构成比均排在第1位.艾迪注射液、复方苦参注射液连续3年使用量排名分别为第1位和第2位.结论 我院应用的抗肿瘤药物主要以中药为主,长时间内用量呈平稳上升趋势,近年来新型抗肿瘤药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分子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心脏毒性研究进展

    作者:盖仁华;赵玉勤;平丽;吴洪海;何俏军

    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PTKs)通路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修复、转移及新生血管生成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靶向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取得的显著效果,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然而,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靶向治疗专一性很强,也常常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本文对根据不同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所产生的心脏毒性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 靶向药物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影响

    作者:戴春雷;邵冲;孙健;单月宏;臧蔚;彭勇

    目的 分析靶向药物对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影响,探讨药物干预下的手术指征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完成的46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外科矫治手术.术前予以3~24个月的靶向药物治疗,术后继续应用靶向药物治疗.结果 ①术前经过一段时间的靶向药物治疗,患者经皮氧饱和度、动脉血氧分压、6 min步行试验距离、双向分流、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肺循环血量/体循环血量等指标明显改善.②术后24 h动脉血氧分压较术前明显升高,肺动脉平均压较术前明显下降.围手术期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10例,再次气管插管3例,脑梗塞1例;围手术期死亡1例,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致循环衰竭.多因素Logistic regression分析提示肺血管阻力≥8 wood,肺循环血量/体循环血量≤1.25是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危象的独立危险因素.44例随访6个月至3年,1例失访,无远期死亡及缺损残余漏,患者经皮氧饱和度、6 min步行试验距离较术前明显改善,超声心动图提示仍有2例患者肺动脉收缩压高于正常值.结论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靶向药物治疗后,当肺血管阻力<8 wood,肺循环血量/体循环血量>1.25时,可以接受外科手术矫治.术后继续应用靶向药物治疗,预防并及时处理肺动脉高压危象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 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手术治疗晚期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分析

    作者:曹章

    目的 探讨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手术治疗晚期转移性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7 年10 月-2010年11 月间30 例转移性GIST 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接受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对患者行完全切除、主要病灶清除术和姑息减瘤术三种不同的手术,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较全面控制和局部控制组中有80% 是已经行肿瘤完全切除和较满意的主要病灶清除术.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肠梗阻、肠瘘、腹腔出血均为2 例.肿瘤完全切除的患者术后无进展生存期优于其他两种手术方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控制不足组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3 个月,其他两组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26 个月(P <0.05).控制不足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11 个月,其他两组患者术后一直存活到现在(P <0.05).结论 靶向治疗后,对晚期转移性GIST 患者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面,较全面控制组和局部控制组患者的安全性较高,而控制不足组的患者应该谨慎对待.

  • 胃癌综合治疗临床问题与药物治疗新视角

    作者:沈琳

    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应用及相关临床研究的开展,胃癌综合治疗特别是手术前后辅助化疗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姑息化疗进步甚微,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仍在10个月左右.随着人们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及信号传导通路认知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开始应用于临床或进入临床研究.但与此同时,胃癌的高度异质性致使临床实践中有很多的困难尚待解决:如何合理地实施手术前后辅助化疗?如何实现细胞毒药物和靶向药物在晚期胃癌中的个体化治疗等等.本期胃癌重点号将从胃癌诊治规范到个体化手术、药物治疗现状结合临床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 靶向药物诱导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志仁;邵群

    靶向药物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预后,而其诱导的高血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聚焦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诱导的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及其评估和管理.

  • 来源于胃的胃肠道间质瘤术前治疗

    作者:马帅;马福海;田艳涛

    来源于胃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术前治疗是当前研究热点之一.对于局部进展期GIST,术前治疗可能会提高手术切除率,缩小切除范围并保留重要器官功能.对于晚期GIST,术前治疗可能会达到转化治疗的目的,将其变为可切除的肿瘤.然而,目前关于GIST术前治疗的研究较少,在术前治疗适应证选择、应用时间等方面仍存在争议.

  • 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对胃癌细胞株SNU-1增殖的影响

    作者:陈晓萌;樊鹏利;秦玉花;赵红卫

    目的:研究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对胃癌SNU-1细胞株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索拉菲尼作用于胃癌SNU-1细胞株,采用MTT法分别检测不用浓度药物组对胃癌细胞SNU-1的抑制作用。结果在相同的药物浓度下,随着作用时间(24h、48h、72h)的延长,索拉菲尼对人胃癌SNU-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P<0.05),在相同的干预时间,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索拉菲尼对人胃癌SNU-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P<0.05)。结论索拉菲尼可抑制体外胃癌SNU-1细胞株的增殖,为在临床治疗胃癌提供基础依据。

  • 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预后分层与治疗策略新进展

    作者:李菲;邱录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淋巴系统肿瘤,生存期从数月到数十年不等,建立准确的预后判断体系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近年来,细胞分子遗传学异常成为影响MM预后的重要因素.细胞分子遗传学的迅速发展和靶向药物的广泛运用使MM患者的预后影响指标和生存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预后模式已经不能再准确地判断预后.国际顶尖的MM研究组均已制定了以细胞和分子遗传学为基础的新的预后分层模式和治疗策略.下面就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和进展做一介绍.

  • Avastin联合赫赛汀治疗晚期乳癌一例

    作者:曾敏;王涛;江泽飞;宋三泰;申戈;张少华;卢新友

    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给晚期乳癌患者带来了新的机会,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539 条记录 8/27 页 « 12...567891011...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