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肾癌的meta分析

    作者:许崇安;邢丽丽;王小杰;昌子又

    目的:系统评价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肾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ce)等,同时追查纳入的参考文献,收集靶向药物治疗晚期肾癌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0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终纳入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9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干扰素相比,靶向药物单药虽未能提高晚期肾癌的有效率,却显著提高了晚期肾癌的疾病控制率(OR=2.89,95% CI:2.22-3.77,P<0.001).靶向药物联合干扰素不但显著提高了晚期肾癌的疾病控制率(OR=2.14,95%CI:1.70-2.69,P<0.00001),还显著提高了有效率(OR =2.52,95%CI:1.90-3.33,P<0.00001).与干扰素相比,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尤以3/4级心血管不良事件(OR=6.29,95%CI:1.77-22.27,P=0.004)、3/4级皮肤不良事件(OR=8.28,95%CI:3.91-17.56,P<0.0001)以及重度疼痛(OR=2.41,95% CI:1.38-4.24,P=0.002)的发生率增加为明显.靶向药物与干扰素联用组的3/4级胃肠道反应(OR=2.08,95%CI:1.56-2.78,P<0.00001)、心血管(OR=8.67,95%CI:1.86-40.41,P=0.006)不良事件以及疲劳、无力等全身症状(OR=1.48,95%CI:1.20-1.83,P=0.0002)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干扰素组.结论:与干扰素相比,靶向药物单用能更有效地控制晚期肾癌的进展,靶向药物联合干扰素可进一步提高疗效,是晚期肾癌较好的解救方案,但也伴随更多不良反应的发生.

  • 索拉非尼治疗晚期家族性肾癌1例

    作者:郭楠楠;李俊;朱陵君

    1 病例资料患者,男,52岁.因颈部间歇性疼痛1年半、颈项强直1天于2012年1月19日入我院.PET/CT检查示:C4椎体及右侧附件骨质破坏,侵犯周围肌肉组织及咽后壁; 双侧多囊肾;右肾多发软组织影;右肾上极后方膈肌部位软组织肿块(图1-2).血生化:Ca2+ 3.12mmol/L,尿酸481.7μmol/L,碱性磷酸酶167.7U/L.肾脏细针穿刺病理:肾透明细胞癌(图3).鉴于甲苯磺酸索拉非尼在肾细胞癌中的应用,患者住院第4天开始口服索拉非尼治疗(400mg,po,qd).考虑患者出现承重骨(颈椎)的转移,且疼痛症状明显,为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和减轻骨髓压迫所产生的疼痛症状,服药3天后开始行颈椎局部放疗:颈椎3-5,左右对穿,等中心照射,36Gy/18次,共14次(放疗期间患者一直服用索拉非尼).服药20天后患者颈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可以自行下床活动.2012年2月23日复查CT示:双肾见多发类圆形低密度软组织影;增强后肾实质内见不均匀强化密度影;左肾下极见不规则混杂密度影;右肾上极水平膈肌后方见混杂密度影(图4).服药8个月后2012年9月1日复查CT示:肾脏病灶较前好转(图5).患者一直规律无间断服用索拉非尼至今(2013年8月13日).目前一般情况良好,Karnofsky评分100分.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年;吸烟10支/天、20年,已戒烟2年.父亲因肺癌去世;母亲因多发性骨髓瘤去世.患者胞姐,55岁,10年前即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图6);右肾部分切除手术后,间断使用白介素-2和干扰素治疗.

  • 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分类

    作者:张百红;岳红云

    抗肿瘤靶向药物的分类较模糊。按药物的作用靶标将抗肿瘤靶向药物分为分子靶向、血管靶向、细胞靶向和免疫靶向四类。新的分类具有靶标明确、机制清晰和归类简洁的特征,将为临床肿瘤医师提供有益帮助。

  • 宫颈癌相关细胞凋亡通路研究进展

    作者:赵相轩;温锋;孙巍;卢再鸣

    目前宫颈癌治疗仍以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传统手段为主。晚期宫颈癌易复发、难以根治。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受阻是包括宫颈癌在内的恶性肿瘤大特征之一。也是宫颈癌产生抗药性、复发和转移而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恢复癌变细胞凋亡信号通路,诱导癌细胞走向凋亡将从根本上解决宫颈癌难以控制的困扰。本文对近10年来关键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在宫颈癌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

  • NGF及其活化受体p-TrkA在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周期中的多靶点分布模式

    作者:张志坚;杨勇;于婷;崔颜宏;龚爱华;孙湘兰;步雪峰;徐希明;肖德生;陈永昌

    为了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活化受体磷酸化的酪氨酸蛋白激酶A(p-TrkA)在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周期中的多靶点分布模式及其生物学意义,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对处于细胞周期不同时相细胞内的NGF和p-TrkA的动态分布进行亚细胞定位,并观察了抗癌药物羟基脲、紫杉醇和秋水仙素及抗NGF-β中和血清对NGF和p-TrkA在细胞分布的影响;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细胞核和细胞质内NGF和p-TrkA的相对含量以及细胞培养液内的分泌性NGF.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分裂相细胞在重新贴壁生长6 h后,NGF主要分布于核周区,p-TrkA主要定位于细胞膜;培养12 h后,NGF和p-TrkA共同转位至细胞核内;在M期,NGF主要定位于中心体,p-TrkA主要定位于纺锤丝;用羟基脲将细胞阻滞于G1/S期后,NGF和p-TrkA主要积聚在细胞核内;用紫杉醇或秋水仙素处理后,NGF与γ-Tubulin仍然共定位于中心体,p-TrkA与α-Tubulin共定位于异形纺锤丝上或弥散分布于细胞质内.用兔抗人NGF-β抗血清中和培养基中分泌性的NGF后,细胞内NGF和p-TrkA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减弱.免疫印迹结果显示:G1/S期细胞核内的NGF和p-TrkA蛋白条带明显浓于细胞质内的蛋白条带.上述结果提示: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高表达NGF及其高亲和力受体TrkA,并将NGF分泌至细胞外;胞外NGF与细胞膜上TrkA结合后形成NGF/p-TrkA复合物内化入胞内;NGF/p-TrkA在细胞内的分布具有细胞周期性特征;NGF/p-TrkA可通过多靶点作用模式调控U251细胞的生物学行为.上述多靶点分布模式为研制NGF修饰的抗肿瘤靶向药物提供了细胞生物学基础.

  •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和方向分析

    作者:沈金杰

    肿瘤仍是当今世界危及人类生命的一种常见、严重的疾病。近年来,由于分子肿瘤学和分子药理学的不断发展,加速了新型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本文分析了抗肿瘤药物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趋势,特别对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生物标志物在抗肿瘤药物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肿瘤治疗性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 全脑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研究

    作者:王岩

    目的 探究通过全脑放疗联合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NCSLC脑转移患者60例平分两组,治疗组采用全脑放疗联合吉非替尼,对照组单独采用全脑放疗治疗,比较两组在颅内病灶DCR、RR,患者存活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①治疗组患者颅内病灶的DCR、R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二年内存活率63.30%优于对照组第二年存活率43.30%比较差异明显(P<0.05).②治疗组中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及腹泻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RT联合靶向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效果优于单独使用WBRT,可进一步研究推广.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郁云龙;温冰

    肺癌目前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成为晚期,仅有的化疗只能以缓解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终点,多数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多不超过1年.随着人们对肿瘤免疫生物学理论的认知不断深入,可以根据各种分子标志物表达的不同将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分子表型分类,并以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的驱动性基因为靶点,研发新的靶向药物,针对性的应用分子靶向药物已改善了无数患者的临床疗效.目前已发现的这些肺癌靶点包括EGFR,KRAS,HER2,PIK3CA,BRAF,MET基因突变和ALK,ROS1和RET基因重排等,基于上述靶点的靶向药物很多已进入临床使用,并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期待更多的靶点被发现及靶向药物的开发为更多的肿瘤患者带来希望.

  • 食管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薛德文;李金鹏;王楠

    食管癌是种异质性疾病。病理类型分为鳞癌和腺癌两种类型食管癌存在巨大的病因学和遗传学差异。世界范围内,食管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而食管鳞癌发病率下降。因此,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伴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的发展,食管癌分子病理学研究迫在眉睫。

  • 肝癌的靶向治疗

    作者:张昊;丛庆学

    肝细胞癌(Hepatocel ular carcinoma HCC)是世界上第三大癌症相关死亡的肿瘤。HCC在亚太地区及非洲广泛流行,在西方国家也呈上升趋势[1]。HCC传统治疗首选手术,但临床上HCC患者多数有肝炎或肝硬化的病史,临床有约80%的患者因各种原因不能手术。且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属于晚期,HCC对放化疗不敏感,治疗副反应重,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逐步进展,分子靶向药物不断应用于临床,HCC的治疗也有了较大的改善。肝癌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发生、发展和转移与多种基因的突变、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和新生血管增生异常等密切相关,其中存在着多个关键性环节[2],多靶点多激酶抑制剂是近年来研究热点,现将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 以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袁海龙;曹海洲;江明;曲建华

    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chronic eosinophilic leukaemia,CEL)是一种嗜酸性前体细胞自主性、克隆性增生,导致外周血、骨髓及周围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多的髓系恶性增殖性疾病。随着CEL发病机制和靶向药物的研究深入,甲磺酸伊马替尼被用于CEL的治疗。现结合一例患者的特殊临床表现及诊疗过程,参阅相关文献,对CEL诊疗相关进展做一回顾。

  • 结合靶向药物综合治疗结肠癌肝及肝外转移术后7年1例报告

    作者:黄富全

    结肠癌(colon cancer)是常见癌症之一,大约35%的患者伴肝转移,结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中位生存期仅6~12个月[1].对有手术切除机会的结肠癌肝或肝外转移的患者,手术切除依然是结肠癌转移患者唯一获得长期生存的手段.有文献报道,对早期结肠癌手术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50%~80%[2].然而,对结肠癌肝及肝外转移患者单一手术切除病灶,术后肿瘤复发率极高,严重影响患者生存期.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介入放射学科的发展,更多更有效的靶向药物及先进的介入治疗(如RFA、TACE)应用于结肠癌肝及肝外转移患者,使得患者生存率得到一定程度提高[3].目前,对结肠癌肝及肝外转移术后行靶向药物联合RFA、TACE综合治疗方案的报告不多,我科对1例患者病灶切除术后结合靶向药物等综合治疗长期生存(约7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肾细胞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

    作者:钱红;张翠萍

    目的 探讨肾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 观察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2例肾细胞癌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常见不良反应,积极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靶向药物治疗期间,22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中乏力、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皮肤黏膜改变更为多见.经积极护理指导和治疗,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未影响其继续使用药物,疗效满意.结论 合理的护理措施干预有利于减轻肾癌患者靶向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提高靶向药物治疗效果.

  • 黑素瘤与 NRAS 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刘广勇(综述);康晓静(审校)

    目前,国际上将黑素瘤分为肢端型、黏膜型、慢性日光损伤型(CSD)和非慢性日光损伤型(Non-CSD)4型。在亚洲人和有色人中常见的病理类型为肢端型(即足底、足趾、手指末端及甲下等部位),约占72%;其次为黏膜型。在白种人黑素瘤患者中70%为浅表扩散型黑素瘤,原发部位位于背部、胸腹部和下肢的皮肤。肢端型及非慢性日光损伤型黑素瘤中 NRAS 基因(成神经细胞瘤鼠肉瘤癌基因)为主要突变基因[1]。黑素瘤是一种易转移、治疗困难的皮肤肿瘤。黑素瘤患者早期可通过手术治疗,但发生转移的患者,对放化疗不敏感[2]。这预示针对NRAS 的靶向药物将会发挥重要作用。Ras 原癌基因家族(HRas、NRas、KRas)是人类肿瘤基因突变中常见的癌基因,发生在20%~30%的人类肿瘤中。本文就 NRAS 基因在黑素瘤发生发展中相关的效应综述如下。

  • 格列卫治疗进展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哈力达·亚森;古丽米热·阿不来提

    甲磺酸伊马替尼(商品名;Glivec,格列卫,国际通用名为imatinib mesylate,临床研究代号:ST1571)是一种2-苯嘧啶衍生物,它通过取代BCR-ABL融合蛋白中的ATP而阻断ABL酪氨酸激酶的持续磷酸化,从而抑制Ph阳性白血病克隆的增殖和抗凋亡作用,成为第一个成功治疗Ph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靶向药物[1].近年来国外对格列卫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国内对于格列卫治疗进展期(即加速期、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报道并不多.本研究回顾了于2003年9月至2009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血液科确诊并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18例进展期CML患者和接受联合化疗的21例进展期CML患者的临床资料,经过比较两组病人的疗效,来探讨格列卫对进展期CML的临床疗效.

  • 肝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敏山;张耀军;徐立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的进展,肿瘤的治疗已进入了分子靶向治疗时代.相对于手术、放疗、化疗三大传统治疗手段,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具有选择性高、不易发生耐药且毒副作用小的优点,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新的发展方向.

  • 雷莫芦单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穆毅;孙德宇

    目的 分析Ramucirumab(雷莫芦单抗)联合调强放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在122例晚期胃癌患者中随机选取61例采用Ramucirumab联合调强放疗进行治疗(试验组),其余的61例患者仅采用调强放疗进行治疗(对照组),并通过生存分析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总生存时间(OS)以及安全性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的ORR和DCR、中位PFS和中位O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毒副作用观察发现试验组鼻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amucirumab联合调强放疗较单一调强放疗可以有效延长胃癌患者生存期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 EGFR-TKIs获得性耐药机制及耐药后治疗方案探讨

    作者:杜梦楠;张莹;杨兰兰;齐晓玉

    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为代表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肿瘤,可明显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但面临耐药以及耐药后如何继续治疗等问题.阐述EGFR-TKI的作用机制和获得性耐药机制,分别对耐药后快速进展、缓慢进展和局部进展3种进展情况提出了诊疗意见,以期为改善耐药、加强疗效提供借鉴.

  • EML4-ALK融合基因变体1和变体3质控品的建立

    作者:曲守方;于婷;郭李平;赵金银;高尚先;黄杰

    目的:建立EML4-ALK融合基因质控品,用于评价人类EML4-ALK融合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的性能.方法:根据人类EML4-ALK融合基因序列,合成EML4-ALK融合基因变体1(V1)和变体3(V3)的基因序列.采用限制性内切酶KpnⅠ和HindⅢ对带有目的基因的质粒和表达载体分别进行酶切,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菌落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正确的单个菌落进行超声诱导,制备假病毒溶液,并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假病毒溶液提取的RNA进行检测.结果:对人类EML4-ALK融合基因V1和V3质控品进行序列测定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人类EML4-ALK融合基因V1和V3假病毒质控品.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人类EML4-ALK融合基因变体假病毒质控品的方法.可为药物靶向治疗基因检测试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BCR-ABL融合基因检测试剂盒质控品的建立

    作者:曲守方;于婷;张娟丽;胡小许;郭李平;赵金银;高尚先;黄杰

    目的:建立BCR-ABL融合基因质控品,评价人类BCR-ABL融合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的性能.方法:根据人类BCR-ABL e1a2和e14a2型融合基因mRNA序列,设计覆盖断裂点序列,合成目的融合基因序列.用限制性内切酶Bgl Ⅱ和Hind Ⅲ对含有目的融合基因的质粒和表达载体进行酶切,连接酶切产物.将连接产物转化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单个阳性菌落进行验证.将正确的单个菌落进行超声诱导,制备假病毒溶液.用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对假病毒溶液提取的RNA进行检测.结果:PCR结果和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人类BCR-ABL融合基因e1a2和e14a2型假病毒质粒;荧光RT-PCR结果表明构建的e1a2和e14a2型假病毒质粒能够表达目的RNA,并且能被市售试剂盒正确检出,可以作为RNA质控品.结论:本研究建立人类BCR-ABL融合基因RNA质控品,用于评价BCR-ABL融合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的性能,为BCR-ABL融合基因相关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指导.

539 条记录 26/27 页 « 12...19202122232425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