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22例双侧原发性乳癌的预后因素

    作者:周泓;李家鸾;汪培山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 BPBC)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天津市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72年3月~2003年12月收治的222名BP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BPBC的5、10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8.73%、69.09%. sBPBC的生存率总体较mBPBC的差,但无统计学意义. 第一侧淋巴结阳性结果、第二侧淋巴结阳性结果、第二侧肿瘤大小、第二侧组织学分级对生存的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时性和异时性BPBC的生存率相似.第二侧肿瘤≥5cm,双侧淋巴结阳性的预后差.多因素分析表明第二侧肿瘤大小和第一侧、第二侧淋巴结阳性同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 影响喉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景尚华;施惠晶;郭明

    本文采用国际癌症研究学者所倡导的计算机临床应用技术,使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对111例经过手术治疗后喉鳞癌患者预后进行分析,以喉癌的临床分型、TNM分期、肿瘤生长方式、肿瘤病理分级、肿瘤的变性坏死、间质反应、胶质反应有无、血管内有无瘤栓、部分喉切除拟或全喉切除、有无术后追加放、化疗、颈淋巴结清扫以及肿瘤细胞核DNA含量分析等因素为变量,进行预后分析,并回代检测预测,与实际随访结果对比,当F=1时符合率77.8%,不符合率22.2%(18例),而不符合中5例死于非喉癌因素.

  • 脑出血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CT与预后分析

    作者:刘艳;高励;张凯莉;张仲;曾仲;李其林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发性脑室出血的临床、CT与预后。方法对8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CT表现及病死率进行分析。结果>70岁组、发病时血压急骤升高、中-重度昏迷、血肿量>50 ml,CT显示Ⅲ、Ⅳ脑室受累、环池、四叠体池改变且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时病死率均高(P<0.001),血肿量>90 ml及全脑室铸型者病死率均为100%。性别、合并糖尿病、出血部位、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年龄、发病时头痛、血压急骤升高、意识状态、Ⅲ、Ⅳ脑室受累、环池改变及血肿量与预后有关,佳治疗方案、手术方式的选择可以降低病死率。

  • 67例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陈琦;巴云鹏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腔鼻窦腺样囊性癌(ACC)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方法:搜集2007-2017年收治的鼻腔鼻窦ACC患者67例,重点分析其病例特征、手术方式,并采用寿命表法、Kaplan-Meir法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别进行生存及复发结局的生存分析.结果:中位生存时间为6.68年,1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79%、67%.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肿瘤位置、临床分期及Ki-67阳性率与鼻腔鼻窦ACC的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Ki-67阳性率可作为评价鼻腔鼻窦A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中位复发时间为6.13年,1年、3年、5年复发率分别为5%、7%、9%.性别、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切缘情况及Ki-67阳性率与鼻腔鼻窦ACC的复发相关,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切缘情况、Ki-67阳性率可作为评价鼻腔鼻窦ACC患者复发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性别、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Ki-67阳性率可作为评价鼻腔鼻窦ACC患者预后的指标.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切缘情况、Ki-67阳性率可作为评价鼻腔鼻窦ACC患者复发风险的指标.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及Ki-67阳性率能同时指示复发且能同时提示复发及死亡风险,因此针对首发症状至确诊时间长及Ki-67阳性率>30%的患者应缩短复查周期.而手术切缘情况对肿瘤复发风险有指示作用,而对患者远期死亡风险并无明显影响,临床医生应重视各项指示预后的指标,针对较差预后患者,缩短复查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 颧骨复合体骨折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

    作者:Sudhir Shrestha;章宏毅;李祖兵

    目的:旨在对颧骨骨折的流行病学、治疗、并发症等作初步评估.方法:从长江大学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8月~2013年8月期间的97例颧骨骨折住院患者的病情资料中,针对性别、年龄、个人嗜好、病因、症状体征、口腔卫生状况、初诊、住院、手术时间、骨折类型、手术进路、治疗手段、抗生素使用情况、出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病发生常见的年龄段是31~40岁,常见的病因是交通事故,常见的症状体征是疼痛与肿胀,骨折类型以Ⅰ类骨折常见,手术的方式全都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术式,术后如有指征可使用抗生素,常见的并发症是下眶下区麻木.结论:目前的治疗方案较为合理,与其他同类报道相比,有一定的先进性.

  • 放疗结合胸腔镜全肺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孟凡超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组织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原发部位以肺部为常见,约占20%~40%[1].肺癌一旦发生胸部转移预后极差,患者生存期平均不超过3个月,放疗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研究将作者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患者作为临床样本,回顾性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其生存期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样本,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40~83岁,中位年龄60岁,≥60岁患者44例,占55%,<60岁患者36例,占45%.其中腺癌38例,鳞癌20例,低分化癌10例,腺鳞混合癌12例.所有患者均经核磁共振成像或CT扫描确诊为胸部转移.

  • 128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免疫特点及临床分析

    作者:邓茂林;杨丽君;石先利;向军英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免疫学特点、临床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某院并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128例,收集免疫学指标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γ-球蛋白检测结果,分析128例患者的免疫学特点,比较免疫指标阳性组和免疫指标阴性组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128例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中女性96例,占75%,男性32例,占25%.由中药引起者76例,占药物性肝损伤的59.37%.其中自身免疫抗体阳性98例,占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76.56%.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患者中女性75例,男性23例,各所测抗体阳性比率ANA为56.25% (72/128),SMA为15.62%(20/128),AMA为12.5%(16/128),γ-球蛋白17.1%(22/128).患者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疾病严重程度无差别,但2组临床类型构成不同.免疫抗体阳性患者预后较免疫阴性患者预后差.结论:自身免疫在DILI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具体作用研究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及预后分析

    作者:王旭芳

    目的 :探讨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及预后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某院收治的心肌炎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和病情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完全落实,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为其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并对患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积极干预,可使心肌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保证,使患者的疾病得以早日康复.

  •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分析

    作者:万勇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80例采用 rtPA 静脉溶栓治疗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在24h 后以及随访3个月后预后情况,同时通过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患者预后和发病时临床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溶栓后出血等和患者早期好转呈现负相关性。而溶栓后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患者早期恶化密切相关。结论:高龄、脑卒中程度严重患者、合并短暂性缺血性发作患者进行 rtPA 静脉溶栓治疗的预后相对较差,在进行 rtPA 静脉溶栓治疗后应密切监视,避免出现溶栓后出血。

  • 中医药对食管癌患者体重指数改善及生存预后的影响

    作者:彭馨乐;谌松霖;田菲

    目的:探讨食管癌的中医药治疗对体重指数(BMI)的改善及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205例采用中医药治疗的食管癌病人分为非超重组(BMI<25kg/m2)、超重组(BMI≥25kg/m2),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术前、术后6个月的BMI值变化情况对预后的影响,对预后影响因素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分析,并对BMI因素与预后的影响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205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44.7%,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非超重组(91例)3年生存率为31.2%,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超重组(114例)3年生存率为51.5%,中位生存期为41个月(P<0.05).单因素分析与食管癌预后相关因素分别为年龄、BMI、肿瘤大小、切缘、TNM分期及并发症.Cox分析表明BMI、TNM分期及并发症是对生存有显著意义的预后因素.非超重组中术后6个月的平均BMI比术前高,服用中药后可以提高非超重组BMI值(P<0.05),且超重组生存率高于非超重组.结论:中医药能提高食管癌患者BMI指数,有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并且可作为治疗食管癌疗效评价的重要预后因素.

  • 73例淋巴结外淋巴瘤的预后分析

    作者:郑桂兰;郝新宝;周东升

    目的:研究原发于淋巴结外淋巴瘤的预后及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情况.方法:收集73例原发于淋巴结外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随访及统计学处理.结果:Ⅰ~Ⅱ期、Ⅲ~Ⅳ期原发于淋巴结外淋巴瘤患者的3年和5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73.7%和45.3%、42.6%和15.6%,统计学有显著差异(P=0.001);预后单因素分析年龄、病理类型、发病部位、Ann Arbor分期、有无B症状、白蛋白是影响预后的因素,鼻腔PENL预后差;MALT淋巴瘤的PENL预后好;多因素分析Ann Arbor分期、病理类型、B症状、白蛋白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淋巴结外淋巴瘤的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生存期与分期及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 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张春影

    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前列腺癌已成为癌症致死的第二位病因,病死率仅次于肺癌.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亦明显升高.目前认为前列腺癌的自然进程较难预测,且前列腺癌的转归差异很大,给预测前列腺癌临床过程的个体化带来困难,故选用合适的指标对前列腺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并指导治疗显得日益重要[1].

  •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的应用效果及预后分析

    作者:程玉敏

    目的 观察无保护会阴接生的临床应用效果及预后.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240例正常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观察组给予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对照组给予传统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比较两组分娩后的会阴情况、并发症、产程、住院时间、满意度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会阴侧切率、会阴水肿率分别为23.33%、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83%、30.83%,而观察组会阴完整率为25.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均P<0.01);两组会阴裂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第二产程、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会阴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83%(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满意度评分、性生活恢复时间、性交痛发生率分别为(3.14±1.12)d、(97.53±2.11)分、(61.85±6.97)d、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2±1.64)d、(85.64±4.79)分、(86.23±9.31)d、25.83%(均P<0.01).结论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可有效减轻分娩对产妇会阴造成的损伤,缩短产妇住院时间,预后良好.

  • 脑脊液置换疗法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54例疗效分析

    作者:蒋湘翔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脑脊液置换疗法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我院收治的5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率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

    作者:李应福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运用于治疗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内科急诊呼吸衰竭的患者78例,抽取时间2016年1月~2017年7月,按照入院日期分组,观察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患者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无创通气治疗.就两组运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且以观察组数据指标更优(P<0.05);观察组患者的PO2和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且以观察组改善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内科急诊呼吸衰竭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及时保障患者供氧,从而调整其体内相关指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脑钠肽与D-二聚体对老年心功能不全预后分析

    作者:李萍;查海燕

    目的:研究脑钠肽和D-二聚体对老年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及预后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72例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A组);69例老年无症状性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B组);208例有症状性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Ⅱ级心功能不全患者69例(C组),III级70例心功能不全患者(D组);IV级心功能不全患者69例(E组).在我院检验科经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脑钠肽,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各组间血浆脑钠肽水平和D二聚体含量,并通过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各组血浆脑钠肽水平及D二聚体明显增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不全组随着分级的增加,脑钠肽水平及D-二聚体显著增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钠肽及D-二聚体两者呈正相关性.结论: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着程度的加重,脑钠肽及D-二聚体和NYHA分级有良好的相关性,有助于患者的临床病情及其预后分析.

  • 小细胞肺癌住院病例生存情况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龚萍;梁维君;史百高;张昕煜;廖先珍;许可葵

    目的 对湖南省某三甲医院小细胞肺癌住院病例临床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筛选出可能影响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与防控提供重要的科学数据. 方法 收集湖南省某三甲医院2001-2005年小细胞肺癌住院病例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寿命表(life table)法和Kaplan-Meier法估计生存率(survival rate)和中位生存时间(median survival time,MST),并绘制生存函数曲线;用对数秩和检验(Log-rank)法分析各组因素反映在生存时间上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后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出影响小细胞肺癌住院病例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果 随访2001年1月-2005年12月在湖南省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的341例小细胞肺癌病例,随访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随访结局生存40例,中途失访2例,完全失访3例,死亡296例.随访应答率为98.53%,数据删失比例为12.9%.全组患者MST为19.65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7% 、40% 、32%和16%.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吸烟、喝酒、症状出现至首次治疗开始时间间隔、体重下降、临床分期、是否手术、是否联合治疗、首治疗效等对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性别、吸烟、疾病临床分期、是否联合治疗是小细胞肺癌住院病例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 性别、吸烟、临床分期、是否联合治疗是影响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湖南省某三甲医院2001-2005年小细胞肺癌住院病例生存率与同期国内外文献报道比较,已经达到或略超过同级医院水平.

  • 降钙素原浓度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袁鲲;汤渝玲;何志雄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血培养阳性的脓毒血症患者70例为病例组,非脓毒血症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 结果 降钙素原(PCT)浓度在病例组中浓度(10.86±4.22)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79±1.63)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8例脓毒血症病情好转患者中,其PCT浓度明显低于12例脓毒血症恶化者的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浓度的波动与病情的变化相一致. 结论 PCT浓度和炎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监测脓毒血症的病情变化及临床转归的指标.

  • 2013—2016年湘雅医院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诊治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

    作者:侯修敏;张银妆;匡圆圆;马琦琳

    目的:研究2013年2月至2016年5月湘雅医院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诊治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病历1 55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心力衰竭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所纳入患者中男性880例(56.7%),女性671例(43.3%).年龄为20~93(65±13)岁.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II级178例(11.5%),III级947例(61.1%),IV级426例(27.5%).心力衰竭病程平均为41.46个月(中位12.00个月,四分位距58.00个月).住院天数为1~66(11.0±6.6) d.再住院发生率18.3%,全因病死率为9.0%.心力衰竭病因主要为冠心病(1 019例,65.7%),其次分别为扩张型心肌病(289例,18.6%)、高血压性心脏病(93例,6.0%)、风湿性心脏瓣膜病(65例,4.2%)、先天性心脏病(25例,1.6%)及其他(60例,3.9%).患者住院期间血运重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CEI/ARBs)、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洋地黄类药物及利尿剂的使用率分别为20.1%,71.6%,80.7%,78.1%,34.0%,71.5%.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增加,心功能分级级别升高,吸烟,红细胞分布宽度增加,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胱抑素C、肌钙蛋白I、N端前脑钠肽(NT-Pro BNP)水平上升,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合并低蛋白血症、高尿酸血症、肺部感染、高脂血症、贫血、肾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其中纽约心功能分级、NT-Pro BNP、高尿酸血症、血清胱抑素C水平、肺部感染、室性心律失常及高血压均为再住院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左室射血分数提高及使用螺内酯、β受体阻滞剂均为保护因素.使用血运重建、ACEI/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螺内酯的患者预后优于未使用者.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应预防感染、心律失常,控制血压,早期干预治疗原发病,并积极治疗合并症及并发症.在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积极合理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同时需严格把控利尿剂的使用剂量及洋地黄类药物的使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建议及时采用血运重建治疗方案.

  • 口腔鳞状细胞癌瘤芽与上皮-间质转化相关性分析及临床意义

    作者:延丽雅;郭健;陈辉娥;黎松娇

    目的: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瘤芽(tumor budding)与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至2013年收治的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根据HE染色瘤芽数量将其分为2组,低瘤芽组(≤5),高瘤芽组(>5)。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切片组织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情况,分析瘤芽数量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低瘤芽组共22例,高瘤芽组共18例,病理学检查发现瘤芽内肿瘤细胞形态与肿瘤主体细胞无差异,瘤芽数量与患者年龄、性别、无相关性,瘤芽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高瘤芽组其Vimentin的表达率明显高于低瘤芽组,提示瘤芽与口腔癌EMT过程相关,是EMT的形态学表现。两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40.4,26.5个月(χ2=5.265, P=0.012),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35.8,22.1个月(χ2=6.744, P=0.009)。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瘤芽数量与EMT密切相关,代表恶性和侵袭能力更高的癌细胞亚群,可作为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566 条记录 20/29 页 « 12...17181920212223...282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