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含GluR1和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和转运中的作用

    作者:李依泽;汤晓红;王超;王春艳;谢克亮;王海云;于泳浩;王国林

    目的 评价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含GluR1和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和转运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40 ~ 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GSK-3β抑制剂TDZD-8组(R+T组).R组和R+T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1·min-1 1 h,TDZD-8组输注瑞芬太尼前静脉注射DZD-8 1 mg/kg.分别于瑞芬太尼输注前、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时测定热缩足反应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后一次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背角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膜蛋白及总蛋白AMPA受体GluR1和GluR2亚基表达,并计算膜蛋白二者表达的比值(GluR1/GluR2).结果 与C组比较,R组MWT降低,TWL缩短,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1表达上调,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2表达下调,膜蛋白GluR1/GluR2升高(P<0.05或0.01);与R组比较,R+T组MWT升高,TWL延长,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1表达下调,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2表达上调,膜蛋白GluR1/GluR2比值降低(P<0.05或0.01).结论 GSK-3β介导了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含GluR1亚基AMPA受体的表达上调和插入及含GluR2亚基AMPA受体的表达下调和内化.

  •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δ受体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活性的关系

    作者:元元;王志芬;于泳浩;王国林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δ受体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活性的关系.方法 取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40~ 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等速率生理盐水60 min;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μg· kg-1 ·min-1 60 min,于输注即刻制备切口痛模型;δ受体拮抗剂组(N组)腹腔注射那曲吲哚0.1mg/kg,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 μg·kg-1·min-1 60 min,于输注即刻制备切口痛模型.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 h、静脉给药后2、6、24和48 h(T0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GSK-3β及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表达水平,计算pGSK-3β/GSK-3β比值,采用RT-PCR法测定GSK-3β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R+I组和N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组织GSK-3β、pGSK-3β和GSK-3β mRNA的表达上调,pGSK-3β/GSK-3β比值降低(P<0.05);与R+I组比较,N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组织GSK-3β、pGSK-3β和GSK-3β mRNA的表达下调,pGSK-3β/GSK-3β比值升高(P<0.05).结论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GSK-3β的活性增强与δ受体的激活有关.

  • 小剂量氯胺酮与氟比洛芬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效果的比较

    作者:王平;陈洁;钟泰迪

    目的 比较小剂量氯胺酮和氟比洛芬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ASA Ⅰ或Ⅱ级,年龄18~59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4组(n=20):小剂量瑞芬太尼组(LR组)、大剂量瑞芬太尼组(HR组)、大剂量瑞芬太尼+氯胺酮组(HRK组)、大剂量瑞芬太尼+氟比洛芬组(HRF组).LR组术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05μg·kg-1·min-1,HR组、HRK组和HRF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4μg·kg-1·min-1,4组均复合七氟醚维持麻醉.于开始分离胆管时HR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8 mg/kg,HRF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1.5 mg/ks.记录术后2 h内和术后4、8、12、24及48 h时VAS评分,术后2 h和48 h内哌替啶用量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HR组比较,LR组、HRK组和HRF组术后2 h和48 h内哌替啶用量均减少,术后2 h内VAS评分降低(P<0.05或0.01),术后4~48 h 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R组比较,HRK组和HRF组术后2 h和48 h内哌替啶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内VAS评分降低(P<0.05).HRK组和HRF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和氟比洛芬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确切且差别不明显.

  • 初级躯体感觉区及海马CaMK Ⅱ在利多卡因减轻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作者:王珊珊;崔伟华;任艺;曾敏;韩松;韩如泉;李俊发

    目的 探讨初级躯体感觉区(S1区)和海马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利多卡因减轻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雄性SD大鼠156只,8~ 10周龄,体重240~ 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n=6)、瑞芬太尼组(R组,n=50)、利多卡因组(L组,n=50)和瑞芬太尼+利多卡因组(RL组,n=50).R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6 mg/kg后,以2.4 μg·kg-1·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输注时间2 h;L组静脉注射利多卡因6 mg/kg后,以200μg·kg-1·min-1的速率静脉输注,输注时间2h.RL组给药方法同R组和L组.R组、L组和RL组于给药前、停药后0.5、2、5及24 h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R组、L组和RL组于停药后即刻、0.5、2、5和24 h时,C组于相应停药后即刻,断头处死,分离S1区和海马,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磷酸化CaMKⅡ(p-CaMKⅡ)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给药前比较,R组、L组和RL组停药后0.5和2h时MWT降低(P<0.05),停药后各时点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R组停药即刻、0.5和2h时S1区和海马p-CaMKⅡ表达上调(P<0.05).与R组比较,RL组停药即刻、0.5和2h时S1区和海马p-CaMKⅡ表达下调,L组停药即刻、0.5和2h时S1区和停药即刻、停药后0.5、2和24 h时海马p-CaMKⅡ表达下调,上述2组停药后0.5、2h时MWT升高(P<0.05).3组各时点T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多卡因减轻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痛觉过敏的机制与抑制S1区和海马CaMKⅡ活性有关.

  • GFRα3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时背根神经节TRP M8表达及膜转运中的作用

    作者:苏林;宋程程;舒瑞辰;王国林;于泳浩

    目的 评价神经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3(GFRα3)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时背根神经节瞬时感受器电位M8(TRPM8)表达及膜转运中的作用.方法 鞘内置管成功的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10~12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假手术+GFRα3 dsRNA组(Sham+dsRNA组)、假手术+GFRα3 siRNA组(Sham+siRNA组)、神经病理性痛+GFRα3 dsRNA组(NP+dsRNA组)和神经病理性痛+GFRα3 siRNA组(NP+siRNA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束缚性损伤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术后10~13 d时,Sham+dsRNA组和NP+dsRNA组鞘内注射对照的GFRα3 dsRNA,Sham+siRNA组和NP+siRNA组鞘内注射正义链进行2′甲基化修饰和5′胆固醇修饰的GFRα3 siRNA,10 μg∕20 μl,每天1次,连续4 d.于术前1 d、术后10、11、12、13 d(鞘内注射前)及术后14 d时测定冷板抬足次数、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后一次痛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术侧L4-6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GFRα3、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的表达水平,并计算膜蛋白与总蛋白TRPM8表达水平的比值(m∕t比值).结果 与Sham+dsRNA组比较,NP+dsRNA组和NP+siRNA组术后冷板抬足次数增多,MWT降低,TWL缩短,NP+dsRNA组背根神经节GFRα3、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表达上调,m∕t比值升高,NP+siRNA 组背根神经节GFRα3表达下调(P<0.01),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表达水平及m∕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NP+dsRNA组比较,NP+siRNA组术后冷板抬足次数减少,背根神经节GFRα3、总蛋白和膜蛋白TRPM8表达下调,m∕t比值降低(P<0.01),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背根神经节GFRα3可上调TRPM8表达及增强其膜转运,该作用可能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痛大鼠冷痛觉过敏的维持机制.

  • 延髓头端腹内侧核GABA_A受体在异丙酚致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作者:王擒云;杨建平;张慧娟;戴体俊

    目的 探讨延髓头端腹内侧核γ-氨基丁酸A亚型(GABA_A)受体在异丙酚致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SD大鼠64只,雌雄不拘,月龄2~3月,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4组(n=16):溶媒对照组(C组)、异丙酚组(P组)、荷包牡丹碱组(B组)及荷包牡丹碱+异丙酚组(BP组).参照脑立体定位图谱定位大鼠延髓头端腹内侧核,C组注射人工脑脊液(荷包牡丹碱溶媒)0.4 μl,5 min后注射二甲基亚砜(异丙酚溶媒)0.4μl,P组注射异丙酚0.4μl(4μg),B组注射荷包牡丹碱0.4μl(10 ng),BP组注射荷包牡丹碱0.4 μl(10 ng),5 min后注射异丙酚0.4 μl(4 μg),各药物均在30 s内注射完毕,30 s后拔针.各取8只大鼠分别进行热板实验和福尔马林实验,记录热痛阈、福尔马林疼痛评分及其第1时相和第2时相累计疼痛评分.结果 热板实验中,P组热痛阈低于C组,BP组给药后20 min时热痛阈明显高于P组(P<0.05或0.01),其余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福尔马林实验中,P组福尔马林疼痛评分高于C组,BP组各时点福尔马林疼痛评分和第1、2时相累计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P<0.05或0.01).结论 延髓头端腹内侧核GABA_A受体部分介导了异丙酚致大鼠痛觉过敏作用.

  • 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NMDA受体功能与δ阿片受体的关系

    作者:王春艳;李依泽;王海云;谢克亮;舒瑞辰;张麟临;于泳浩;王国林

    目的 探讨切口痛-瑞芬太尼痛党过敏大鼠脊髓NMDA受体功能与δ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 鞘内置管及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60 ~ 28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min-60 min;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 ·min-1 60 min,于输注即刻建立切口痛模型;δ阿片受体抑制剂纳曲吲哚组(NI组)鞘内注射30 nmol纳曲吲哚溶液10μl,随后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 kg-·min-60 min,于输注即刻建立切口痛模型.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 h、输注结束后2、6、24和48 h(T0-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T4时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总蛋白和膜蛋白NMDA受体的表达水平,并计算膜蛋白和总蛋白NMDA受体表达的比值(m/t比值).结果 与T0时比较,RI组和NI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P<0.05);RI组和NI组T13时MWT逐渐降低,TWL逐渐缩短(P<0.05),T3时与T4时MWT和T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RI组和NI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总蛋白及膜蛋白含NR1亚基和NR2B亚基的NMDA受体表达上调,m/t比值均增加(P <0.05或0.01);与RI组比较,NI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总蛋白及膜蛋白含NR1亚基和NR2B亚基的NMDA受体表达下调,m/t比值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 脊髓δ阿片受体激活后可增强含NR1及NR2B亚基的NMDA受体功能,该作用可能参与了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形成.

  •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表达的变化

    作者:舒瑞辰;张麟临;李楠;赵亓;于泳浩;王国林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 ~ 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 60 min;切口痛组(I组)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同时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 μg·kg-1·min-1 60 min;瑞芬太尼组(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min-1 60 min;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同时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min-1 60 min.分别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 h、输注结束后6、24和48 h(To~3)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化法测定铁反应元件阴性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IRE]和铁反应元件阳性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1(+)IRE]的表达.结果 与C组比较,I组、R组和I+R组T1~3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DMT1(-)IRE表达上调(P<0.05);与I组和R组比较,I+R组T1~3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DMT1(-)IRE表达上调(P<0.05).4组脊髓DMTI(+)IRE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的机制可能与激活脊髓DMT1(-)IRE有关.

  • 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含GluR1和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的变化

    作者:李依泽;王超;汤晓红;王春艳;谢克亮;王海云;于泳浩;王国林

    目的 探讨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背角含GluR1和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 ~ 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组(P组)和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制备足底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开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min-1,输注1h.分别瑞芬太尼输注前、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时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P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后一次行为学测试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背角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总蛋白及膜蛋白AMPA受体GluR1和GluR2亚基表达,并计算膜蛋白二者表达的比值(GluR1/GluR2).结果 与C组比较,I组、R组和R+I组PWL缩短,PWT降低,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1表达上调,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2表达下调,膜蛋白GluR1/GluR2增加(P<0.05).与R组和I组比较,R+I组PWL缩短,PWT降低,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1表达上调,总蛋白及膜蛋白GluR2表达下调,膜蛋白GluR1/GluR2增加(P<0.01).结论 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形成与脊髓背角总蛋白及膜蛋白含GluR1亚基AMPA受体表达上调和含GluR2亚基AMPA受体表达下调,导致膜蛋白含GluR1亚基AMPA受体组成比例增加有关.

  • 富氢液对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

    作者:张麟临;舒瑞辰;王春艳;李楠;王海云;于泳浩;王国林

    目的 评价富氢液对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2只,2~3月龄,体重240 ~ 26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和不同剂量富氢液组(H1和H2组).R+I组、H1组和H2组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同时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 μg·kg-1·min-1 60 min;C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min.H1组和H2组于切口痛模型建立前10 min分别腹腔注射富氢液5和10 ml/kg.分别于输注瑞芬太尼前24 h、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T0-T4)时,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阈(P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神经元总蛋白(t)及膜蛋白(m)含R1亚基的NMDA受体(NR1)和含2B亚基的NMDA受体(NR2B)的表达,并计算mNR1/tNR1和mNR2B/tNR2B的比值.结果 与C组比较,R+I组、H1组和H2组PWT降低,PWL缩短,mNR1和mNR2B、tNR1和tNR2B的表达上调,mNR1/tNR1和mNR2B/tNR2B的比值升高(P<0.05).与R+I组比较,H1组和H2组PWT升高,PWL延长,mNR1和mNR2B的表达下调,mNR1/tNR1和mNR2B/tNR2B的比值降低(P<0.05).与H1组比较,H2组PWT升高,PWL延长,mNR1和mNR2B的表达下调,mNR1/tNR1和mNR2B/tNR2B的比值降低(P<0.05).结论 富氢液可减轻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脊髓神经元NR1和NR2B从胞浆向胞膜的转运有关.

  •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切口周围皮肤artemin表达的变化

    作者:苏林;舒瑞辰;赵亓;郭素倩;宋程程;沈梦溪;于泳浩;王国林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切口周围皮肤artemin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32只,10~12周龄,体重25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切口痛+瑞芬太尼组(I+R组).R组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160 min;I组制备大鼠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尾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 min;I+R组制备大鼠切口痛模型的同时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min-160 min;C组尾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60 min.分别于输注瑞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前24 h、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T0-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术侧足底皮肤,采用荧光定量PCR法与Western blot法测定足底皮肤artemin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R组、I组和I+R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足底皮肤artemin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1);与R组和I组比较,I+R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足底皮肤artemin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1).结论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外周机制可能与切口皮肤artemin表达上调有关.

  •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PICK1表达的变化

    作者:王志芬;王国林;敖吉莹;汤晓红;张智申;孙哲;元元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蛋白激酶Cα相互作用蛋白1(PICK1)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 ~ 260 g,42~49日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Ⅰ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Ⅰ组).R组和R+Ⅰ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 μg· kg-1·min-160 min,C组和Ⅰ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2 ml·kg-1·min-1 60 min.R+Ⅰ组与Ⅰ组分别于制备切口痛模型的同时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和生理盐水.分别于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输注前(T0)、停止输注后2、6、24和48 h(T1-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T4时测定痛阈结束后处死大鼠,取L4-6节段脊髓和左侧背根神经节,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PICK1 mRNA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PICK1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R组和R+Ⅰ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和背根神经节PICK1及其mRNA表达上调,Ⅰ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脊髓和背根神经节PICK1及其mRN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R+Ⅰ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和背根神经节PICK1及其mRNA表达上调(P<0.05);与R组比较,R+Ⅰ组MWT降低,TWL缩短(P<0.05),脊髓和背根神经节PICK1及其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可能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神经元PICK1表达上调有关.

  • 脊髓星形胶质细胞TLR3与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关系

    作者:章沿锋;姚尚龙;张小洺;张德仁

    目的 评价脊髓星形胶质细胞Toll样受体3(TLR3)与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关系.方法 雄性SD大鼠,体重180-250 g,取鞘内置管成功的大鼠126只,随机分为3组(n=42),正常对照组(C组);生理盐水组(NS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0.5 ml/kg,1次,d.连续7 d;痛觉过敏组(H组)腹腔注射米诺环素40me/kg+鞘内注射Poly(I:C)0.5 mg/kg,1次,d,连续7 d.各组于鞘内给药前1d和鞘内给药后1、3、5、7、10、14、21、28 d时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各组于鞘内给药后7 d时处死6只大鼠,取L4,5脊髓节段,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脊髓背角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各组于鞘内给药前1d和鞘内给药后1、7,14、21、28 d时各处死6只大鼠,取L4,5脊髓节段,采用RT-PCR法测定TLR3 mRNA表达.结果 与C组和Ns组比较,H组机械痛阈降低,脊髓背角GFAP和TLR3 mRNA表达上调(P<0.05).结论 TLR3与其特异性配体结合后,激活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诱发大鼠痛觉过敏.

  •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CCL3和CCR5表达水平的变化

    作者:李楠;张麟临;舒瑞辰;王志芬;丁玲;敖吉莹;王国林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趋化因子配体3 (CCL3)和趋化因子CC亚族受体5(CCRS)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 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于切口痛模型制备的同时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μg·kg-1 ·min-1,输注时间60 min,分别于输注瑞芬太尼前24 h(基础状态)、输注停止后2、6、24和48 h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CCL3 mRNA和CCR5 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CCL3和CCR5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I组、R组和R+I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CCL3 rmRNA和CCR5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I组和R组比较,R+I组MWT降低,TWL缩短,脊髓CCL3 mRNA和CCR5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与脊髓CCL3和CCR5表达上调有关.

  • 超低剂量纳洛酮对大剂量瑞芬太尼诱发病人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作者:武林鑫;段晓芸;周芹;熊玮;黄雄庆

    目的 评价超低剂量纳洛酮对大剂量瑞芬太尼诱发病人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胃肠外科开腹手术病人40例,年龄18~64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0):大剂量瑞芬太尼组(R组)和超低剂量纳洛酮组(N组).麻醉诱导后,R组切皮时以0.25 μg· kg-1·min-1的速率开始静脉输注瑞芬太尼,术中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整,每次增减幅度为0.05μg· kg-1·min-1,吸入1.2% ~ 1.5%七氟醚;N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同时以0.1 μ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纳洛酮,关腹膜时停止输注,其余处理同R组.术毕入麻醉恢复室(PACU)90 min,按需给予吗啡,离开PACU即采用吗啡病人自控静脉镇痛.记录第一疼痛时间,于术后15、30、60、90 min、2、6、24、48和72 h时记录累计吗啡用量及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R组比较,N组术后各时点累计吗啡用量减少,第一疼痛时间延长,术后恶心发生率降低(P<0.05),呕吐和瘙痒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静脉输注超低剂量纳洛酮(0.1 μg·kg-1·h-1)可减轻大剂量瑞芬太尼诱发的病人术后痛觉过敏.

  • 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δ阿片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

    作者:王春艳;李依泽;谢克亮;王海云;张麟临;舒瑞辰;于泳浩;王国林

    目的 探讨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δ阿片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取尾静脉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60~ 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 ·min-1 60 min;切口痛组(Ⅰ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 ·min-1 60 min,于输注即刻建立切口痛模型;瑞芬太尼组(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 kg-1·min-1 60 min;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 ·min-1 60min,于输注即刻建立切口痛模型.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 h、输注后2、6、24和48 h(T0-4)时,在室温(18~22℃)安静环境下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P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和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和背根神经节总蛋白及膜蛋白δ阿片受体的表达,并计算膜蛋白与总蛋白δ阿片受体表达的比值(m/t比值).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R组和RI组T1-4时PWT降低,PWL缩短,总蛋白和膜蛋白δ阿片受体表达上调,m/t比值增加(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R组T1-4时PWT、PWL、总蛋白和膜蛋白δ阿片受体表达和m/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组T1-4时PWT降低,PWL缩短,总蛋白和膜蛋白δ阿片受体表达上调,m/t比值增加(P<0.05或0.01);与R组比较,RI组T1-4时PWT降低,PWL缩短,总蛋白和膜蛋白δ阿片受体表达上调,m/t比值增加(P<0.05或0.01).结论 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形成可能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δ阿片受体表达上调和向细胞膜上转运增强有关.

  • 一氧化氮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敏化中的作用

    作者:刘长琦;王俭;马永丰

    目的 评价一氧化氮(NO)在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敏化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2只,体重200~300 g,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假手术预先给药组(S-N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组和CCI预先给药组(CCI-N组).建立CCI致神经病理性痛模型,S-N组和CCI-N组分别于模型制备前鞘内注射10 μl(250 μg)NC-硝基-L-精氨酸-甲基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 d测定热痛阈,于术后4、7 d各处死4只大鼠,取L4,5脊髓,测定脊髓背角磷酸化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水平.结果 各组术后3 d热痛阈较基础值均降低(P<0.05);与S组和S-N组比较,CCI组热痛阈降低,脊髓背角pCREB表达上调(P<0.05),CCI-N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CI组比较,CCI-N组热痛阈升高,脊髓背角pCREB表达下调(P<0.05).结论 NO参与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敏化,其作用机制与促进脊髓背角pCREB释放有关.

  • 脊髓过氧亚硝酸根阴离子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作者:舒瑞辰;张麟临;王春艳;李楠;王海云;王国林

    目的 评价脊髓过氧亚硝酸根阴离子(PN)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40 ~ 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min-160 min;瑞芬太尼组(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 kg-1·min-1 60 min;富氢液组(C+H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1·kg-1·min-160 min,静脉输注前10 min腹腔注射富氢液10 ml/kg;瑞芬太尼+富氢液组(R+H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kg-1·min-160 min,静脉输注前10 min腹腔注射富氢液10 ml/kg.分别于静脉输注前24 h、输注结束后6、24和48 h(T0-3)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共沉淀联合Western blot法测定硝化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3-硝基酪氨酸(3-NT)的表达.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脊髓MnSOD活性.结果 与C组比较,R组和R+H组T1-T3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3-NT和硝化MnSOD表达上调,MnSOD活性降低(P<0.05),C+H组各时点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R+H组T1-T3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3-NT和硝化MnSOD表达下调,Mn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 脊髓PN通过抑制MnSOD活性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大鼠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

  • 酒精依赖因素对大鼠脊髓神经元K+-Cl-共转运体2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红柏;王海云;王国林;刘书颖;朱爱

    目的 探讨酒精依赖因素对大鼠脊髓神经元K+-Cl共转运体2(KCC2)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00~ 2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24):对照组(C组)和酒精依赖组(AD组).采用经口插管灌胃的方法给予酒精.第1、2、3周酒精浓度分别为5%、10%、20%,第4周及以后浓度为35%,灌胃量为10 ml·kg-1·d-1,总时程为8周.C组采用同样方法经口灌注不含酒精的饮用水10 ml·kg-1·d-1.2组大鼠均于后一次灌胃前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灌胃结束后建立大鼠切口痛模型.于术后2、6、24和48 h时测定机械痛阈和热痛阈.于术后48 h时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KCC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采,AD组开放臂进入次数减少,开放臂停留时间缩短,闭合臂进入次数增多,闭合臂停留时间延长,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和热痛阈降低,脊髓KCC2表达下调(P<0.05).结论 酒精依赖大鼠痛觉过敏的机制与脊髓神经元KCC2表达下调有关.

  • 氯诺昔康对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

    作者:庞立伟;李冠华;孙永海;张宏

    急性创伤等伤害性刺激可通过外周和中枢双重机制导致痛觉过敏的发生[1].氯诺昔康是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胃肠耐受性好,常用于超前镇痛[2,3].本研究拟评价氯诺昔康对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的影响,以探讨其对急性创伤性疼痛的镇痛效应.

718 条记录 11/36 页 « 12...891011121314...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