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局灶缺血/再灌注大鼠脑蛋白激酶C同工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余刚;董为伟;罗勇;彭国光

    目的:观察预刺激脑缺血大鼠小脑顶核不同时相蛋白激酶C同工酶γ、δ蛋白表达.方法:采用线栓法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缺血时间均为1.5 hr/再灌注24 hr;于缺血前1、4、7天分别刺激小脑顶核、齿状核1 hr.以尾状核冠状切面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刺激小脑顶核组和刺激齿状核组PKC γ、δ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前1、4、7天刺激小脑齿状核各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假手术组PKCγ、δ阳性细胞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缺血前1、4、7天预刺激小脑顶核能明显抑制PKC γ、δ蛋白的表达(P<0.05).结论:缺血性脑损害能诱导PKC γ、δ蛋白表达上调,预先电刺激小脑顶核的缺血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PKCγ、δ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 脑缺血 小脑顶核 PKC γ δ
  • 阿片μ及δ受体与胎兔窘迫发生的关系

    作者:胡电;古航;洪新如;刘彦;王成海;曹立萍;李萍

    目的探讨阿片μ受体及δ受体与胎兔窘迫发生的关系.方法将16只孕30 d母兔以窒息法制成胎兔宫内窘迫模型,迅速剖宫取出胎兔,每窝6~8只,将胎兔分为胎兔窘迫未治疗组(胎窘组,29只)、胎兔窘迫生理盐水治疗组(盐水组,25只)、胎兔窘迫β-FNA治疗组(FNA组,28只)、胎兔窘迫ICI174864治疗组(ICI组,31只);后3组母兔窒息前分别静脉注入生理盐水、阿片μ受体拮抗剂β-FNA及阿片δ受体拮抗剂ICI174864.另选4只孕30 d母兔断颈处死后,剖宫取出胎兔28只作为对照组.以上5组胎兔均于剖宫产后1、5、10、15、30 min进行呼吸、心率、肤色、肌张力、神经反射的Apgar评分.结果 (1)对照组胎兔呼吸、心率、肤色、肌张力、神经反射的Apgar总评分高,为(8.8±1.1)分.FNA组和ICI组胎兔的Apgar总评分分别为(6.8±1.7)分和(4.9±0.7)分,显著高于胎窘组及盐水组的(2.1±1.0)分和(2.5±1.1)分(P<0.01及P<0.05);而胎窘组及盐水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FNA组胎兔Apgar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胎窘组、盐水组及ICI组胎兔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则显著降低(P<0.01及P<0.05).(3)FNA组胎兔Apgar评分各单项指标在不同时间多显著高于胎窘组及盐水组(P<0.05及P<0.01);而ICI组胎兔的呼吸、心跳Apgar评分只在10~15 min时显著高于盐水组; 肤色评分与盐水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内源性阿片肽通过阿片受体的介导参与了胎兔窘迫的发生过程,且μ受体介导胎兔窘迫的作用大于δ受体.

  • 阿片受体δ-FLAG-pIRES2-EGFP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HO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

    目的 构建带FLAG标签的大鼠δ型阿片受体的pIRES2-EGFP表达质粒(δ-FLAG-pIRES2δEGFP),并实现其在CHO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以含大鼠全长δ阿片受体基因的δ-pMD20-T载体为模板,设计引物并行PCR扩增,在δ基因C端引入FLAG标签,AT克隆至pMD20-T载体中,测序鉴定,经酶切连接入pIRES2-EGFP中,将获得的δ-FLAG-pIRES2-EGFP载体转染CHO细胞,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GFP表达情况,并采用细胞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检测δ-FLAG的表达.结果 测序及酶切结果表明获得了带FLAG标签的δ基因,成功构建δ-FLAG-pIRES2-EGFP表达质粒,在荧光显微镜下,转染细胞可以观察到绿色荧光.应用免疫荧光和蛋白印迹法可观察到目的 基因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δ-FLAG-pIRES2-EGFP表达质粒,并在CHO细胞中实现了高效表达.

  • δ阿片受体激活对过氧化氢损伤的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炯;王忠彦;于敏

    目的 研究δ阿片受体激活剂D-丙(2)-D-亮-(5)-脑啡肽(DADLE)对过氧化氢(H_2O_2)损伤的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分离乳大鼠心肌细胞,培养48 h后分为正常对照、H_2O_2(200 μmol·L~(-1))、H_2O_2+DADLE(1 μmol·L~(-1))、H_2O_2+DADLE+纳曲吲哚(10 μmol·L~(-1))和H_2O_2+DADLE+U0126(10 nmol·L~(-1))组,继续培养48 h.用[~3H]TdR掺入法检测心肌细胞增殖反应,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百分率,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试剂盒测定培养上清LD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测定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磷酸化(p-ERK)水平.结果 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_2O_2组心肌细胞[3H]TdR掺入值明显降低, 细胞凋亡率升高;培养上清LDH活性和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和A_(p-ERK)/A_(ERK)的比值降低.②与H_2O_2组比较,DADLE可使心肌细胞[~3H]TdR掺入值升高, 细胞凋亡率下降;培养上清LDH活性和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和A_(p-ERK)/A_(ERK)的比值升高.③分别加入δ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曲吲哚和ERK拮抗剂U0126,DADLE对上述指标的逆转作用被抑制.结论 δ阿片受体激活对H_2O_2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心肌细胞的抗氧化功能及促进ERK磷酸化有关.

  • δ阿片受体激活对培养心肌细胞生长的影响

    作者:包品;王洪新;梁科研;王辉

    目的观测δ阿片受体激活对培养的心肌细胞是否有直接的促生长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结晶紫法和[3H]TdR法测定心肌细胞的增生;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百分比;Lowry等法测定培养细胞蛋白质含量;倒置显微镜下计数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结果δ阿片受体激动剂D-丙(2)-D-亮(5)脑啡肽(DADLE)10 nmol·L-1~10 μmol·L-1能浓度依赖性促进细胞增殖,增加细胞蛋白质含量, 增加细胞搏动频率;高选择性δ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曲吲哚(naltrindole) 10 μmol·L-1对DADLE的促进作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δ阿片受体激活对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生长有促进作用.

  • δ阿片受体激活诱导心肌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途径

    作者:赵敏;王洪新;崔蕾

    目的 研究δ阿片受体激活剂D-丙(2)-D-亮(5)脑啡肽(DADLE)诱导心肌细胞增殖的可能信号途径.方法 体外培养乳大鼠心肌细胞,采用结晶紫法和[3H]TdR检测心肌细胞的增殖;Western 印迹法测心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磷酸化水平.结果 DADLE 1 μmol·L-1增强心肌细胞ERK磷酸化,促进心肌细胞增殖,δ阿片受体抑制剂纳曲吲哚10 μmol·L-1,蛋白激酶C(PKC)特异性抑制剂星形孢菌素1 μmol·L-1和ERK特异性抑制剂U0126 10 nmol·L-1明显降低ERK磷酸化水平,抑制DADLE的促心肌细胞增殖作用.结论 DADLE可能通过δ阿片受体活化PKC,进而激活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ERK通路诱导心肌细胞增殖.

  • δ阿片受体在窒息性心跳骤停-复苏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赵晓勇;孙美艳;杨璐;吕海港;高操;芦睿;邓斌;高昌俊;柴伟

    目的 评价δ阿片受体在窒息性心跳骤停-复苏大鼠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成年雄性SD大鼠96只,体重300 ~ 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24):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δ阿片受体激动剂BW373U86组(B组)和δ阿片受体拮抗剂Naltrindole组(N组).采用夹闭气管导管法诱导窒息性心跳骤停,窒息8 min后行纯氧机械通气,同时人工胸外心脏按压,并快速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02 mg/kg和5%碳酸氢钠1 mg/kg,出现自主呼吸、MAP>50 mm Hg,持续10 min为循环恢复(ROSC).于ROSC即刻B组和N组分别经股静脉注射1 mg/kg BW373U86和Naltrindole;S组和M组以等容量生理盐水替代.于ROSC 3、24、72 h时行神经系统评分(NDS).评分后处死取脑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mRNA和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 mRNA表达水平.于ROSC 72 h时采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组织学分级、计数存活神经元数量.结果 与S组比较,M组、B组和N组BDNF mRNA、TrkB mRNA表达上调,神经元组织学分级升高,NDS降低,存活神经元减少(P<0.05);与M组比较,B组BDNF mRNA、TrkB mRNA表达上调,N组BDNFmRNA、TrkB mRNA表达下调,B组和N组神经元组织学分级降低,NDS升高,存活神经元增多(P< 0.05).与B组相比,N组NDS降低,存活神经元减少,BDNF mRNA、TrkB mRNA表达下调,神经元组织学分级升高(P<0.05).结论 激活δ阿片受体可减轻窒息性心跳骤停-复苏大鼠脑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δ阿片受体激活后促进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上调有关.

  • δ1受体在出血性休克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曾小莉;赵晓玲;杨永慧;蒯建科;赵晖;于代华;柴伟;姚立农

    目的 评价δ1受体在出血性休克大鼠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50~300 g,随机分为4组(n=6):出血性休克组(HS组)、δ1受体特异性激动剂(TAN-67)组(T组),δ1受体特异性阻断剂(BNTX)组(B组)和δ1受体特异性阻断剂+激动剂组(BT组).经股动脉放血,10 min内使平均动脉压降至40 mm Hg,维持此水平,休克期60 min,复苏期120 min.HS组于复苏前即刻经左颈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5 ml;T组于复苏前即刻静脉注射TAN-67 10 mg/kg;B组于复苏前即刻静脉注射BNTX 3 mg/kg;BT组于复苏前即刻静脉注射BNTX 3 mg/kg,10 min后静脉注射TAN-67 10 mg/kg.记录心率、平均动脉压、左室压、左室收缩压大上升速率和左室收缩压大下降速率.给药后120 min时,处死大鼠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并测定心肌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的开放数量.结果 与HS组比较,T组平均动脉压和心功能指标升高,心肌mPTP开放减少,B组mPIP开放增多(P<0.05),B组和BT组平均动脉压和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其余3组减轻.结论 大鼠出血性休克致心肌损伤时,机体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δ1受体,抑制心肌mPTP开放,该作用可能为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之一.

  • δ受体在氢吗啡酮后处理维持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电生理稳定性中的作用

    作者:易菁;高鸿;段宏伟;曾庆繁;刘艳秋;张凯强;佘玉琦;孙龙

    目的 评价δ受体在氢吗啡酮后处理维持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电生理稳定性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3月龄,体重280~360 g,取成功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的心脏32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心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氢吗啡酮后处理组(HP组)和氢吗啡酮+δ受体拮抗剂纳曲吲哚后处理组(HNP组).采用全心停灌60 min 再灌注60 min的方法制备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HP组和HNP组于再灌注即刻灌注含4.1 ng∕ml氢吗啡酮或含4.1 ng∕ml氢吗啡酮+5 μmol∕L纳曲吲哚的K-H液10 min,然后灌注K-H液50 min.分别于平衡灌注20 min(T0)和再灌注10、25、60 min(T1-3)时,记录HR、左心室前壁内外膜层心肌90%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90),并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记录再灌注期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心脏复跳时间和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结果 与C组比较,I∕R组和HP组T1,2时内膜层心肌MAPD90、T1时外膜层心肌MAPD90延长,HNP组T2,3时HR降低,T1-3时内膜层和外膜层心肌MAPD90延长,I∕R组T1时、HNP组T2时TDR增大,HP组T3时TDR减小(P<005);与I∕R组比较,HP组和HNP组心律失常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复跳时间缩短,T1时TDR减少, HP组心律失常持续时间缩短,T1时内膜层心肌MAPD90缩短,HNP组T2,3时HR降低,T1-3时内外膜层心肌MAPD90延长,T2,3时TDR减少(P<005);与HP组比较,HNP组心脏复跳时间、心律失常持续时间和心律失常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3时HR降低,T1-3时内膜层和外膜层心肌MAPD90延长,T3时TDR增大(P<005).结论 氢吗啡酮后处理维持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时电生理稳定性的机制与激活δ阿片受体有关.

  •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δ受体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活性的关系

    作者:元元;王志芬;于泳浩;王国林

    目的 评价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δ受体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活性的关系.方法 取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24只,体重240~ 26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3组(n=8):对照组(C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等速率生理盐水60 min;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μg· kg-1 ·min-1 60 min,于输注即刻制备切口痛模型;δ受体拮抗剂组(N组)腹腔注射那曲吲哚0.1mg/kg,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2 μg·kg-1·min-1 60 min,于输注即刻制备切口痛模型.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 h、静脉给药后2、6、24和48 h(T0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后一次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GSK-3β及磷酸化GSK-3β(pGSK-3β)的表达水平,计算pGSK-3β/GSK-3β比值,采用RT-PCR法测定GSK-3β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C组比较,R+I组和N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组织GSK-3β、pGSK-3β和GSK-3β mRNA的表达上调,pGSK-3β/GSK-3β比值降低(P<0.05);与R+I组比较,N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组织GSK-3β、pGSK-3β和GSK-3β mRNA的表达下调,pGSK-3β/GSK-3β比值升高(P<0.05).结论 瑞芬太尼诱发切口痛大鼠痛觉过敏时脊髓GSK-3β的活性增强与δ受体的激活有关.

  • 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NMDA受体功能与δ阿片受体的关系

    作者:王春艳;李依泽;王海云;谢克亮;舒瑞辰;张麟临;于泳浩;王国林

    目的 探讨切口痛-瑞芬太尼痛党过敏大鼠脊髓NMDA受体功能与δ阿片受体的关系.方法 鞘内置管及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60 ~ 280 g,2~3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对照组(C组)经尾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min-60 min;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 ·min-1 60 min,于输注即刻建立切口痛模型;δ阿片受体抑制剂纳曲吲哚组(NI组)鞘内注射30 nmol纳曲吲哚溶液10μl,随后经尾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μg· kg-·min-60 min,于输注即刻建立切口痛模型.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 h、输注结束后2、6、24和48 h(T0-4)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T4时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总蛋白和膜蛋白NMDA受体的表达水平,并计算膜蛋白和总蛋白NMDA受体表达的比值(m/t比值).结果 与T0时比较,RI组和NI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P<0.05);RI组和NI组T13时MWT逐渐降低,TWL逐渐缩短(P<0.05),T3时与T4时MWT和TW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RI组和NI组T1-4时MWT降低,TWL缩短,脊髓总蛋白及膜蛋白含NR1亚基和NR2B亚基的NMDA受体表达上调,m/t比值均增加(P <0.05或0.01);与RI组比较,NI组T1-4时MWT升高,TWL延长,脊髓总蛋白及膜蛋白含NR1亚基和NR2B亚基的NMDA受体表达下调,m/t比值均降低(P<0.05或0.01).结论 脊髓δ阿片受体激活后可增强含NR1及NR2B亚基的NMDA受体功能,该作用可能参与了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形成.

  • 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δ阿片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

    作者:王春艳;李依泽;谢克亮;王海云;张麟临;舒瑞辰;于泳浩;王国林

    目的 探讨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δ阿片受体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取尾静脉置管成功的成年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60~ 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n=8):对照组(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 ·min-1 60 min;切口痛组(Ⅰ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0.1 ml·kg-1 ·min-1 60 min,于输注即刻建立切口痛模型;瑞芬太尼组(R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 kg-1·min-1 60 min;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1.0 μg·kg-1 ·min-1 60min,于输注即刻建立切口痛模型.于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瑞芬太尼前24 h、输注后2、6、24和48 h(T0-4)时,在室温(18~22℃)安静环境下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P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和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脊髓和背根神经节总蛋白及膜蛋白δ阿片受体的表达,并计算膜蛋白与总蛋白δ阿片受体表达的比值(m/t比值).结果 与C组比较,Ⅰ组、R组和RI组T1-4时PWT降低,PWL缩短,总蛋白和膜蛋白δ阿片受体表达上调,m/t比值增加(P<0.05或0.01);与Ⅰ组比较,R组T1-4时PWT、PWL、总蛋白和膜蛋白δ阿片受体表达和m/t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组T1-4时PWT降低,PWL缩短,总蛋白和膜蛋白δ阿片受体表达上调,m/t比值增加(P<0.05或0.01);与R组比较,RI组T1-4时PWT降低,PWL缩短,总蛋白和膜蛋白δ阿片受体表达上调,m/t比值增加(P<0.05或0.01).结论 大鼠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形成可能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δ阿片受体表达上调和向细胞膜上转运增强有关.

  • δ受体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中的作用

    作者:李依泽;王海云;郭东勇;杨卓;杜津;王国林

    目的 探讨δ受体在瑞芬太尼诱发大鼠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微小兴奋性突触后膜电流(mEPSCs)中的作用.方法 取出生14~ 18 d的雄性Wistar大鼠,体重50~60 g,取腰段脊髓(L1~S1),制备脊髓切片,取脊髓切片24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C组)置入人工脑脊液中培养;甘氨酸组(G组)置入含甘氨酸(终浓度0.24 μ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瑞芬太尼组(R组)制备脊髓切片,置入含瑞芬太尼(终浓度为4 n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瑞芬太尼+δ受体拮抗剂纳曲吲哚组(RN组)制备脊髓切片,置入含瑞芬太尼和纳曲吲哚(终浓度分别为4nmol/L和1nmol/L)的人工脑脊液中孵育.各组孵育60 min后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脊髓背角神经元NMDA受体mEPSCs的幅值和频率.结果 与C组比较,R组mEPSCs的幅值和频率升高(P<0.01),G组和R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比较,RN组mEPSCs的幅值和频率降低(P<0.01).结论 脊髓背角神经元δ受体激活后可增强NMDA受体功能,该作用可能参与了瑞芬太尼诱发的痛觉过敏.

  • 阿片受体与临床效应

    作者:汪春运

    阿片激动μ受体,引起欣快、抑制快动眼睡眠、镇痛和抑制交感神经功能;阿片激动κ受体.引起犒赏抑制、心绪不良、心律失常和抑制阿片戒断症状;阿片激动δ受体,引起镇痛效应、性欲减退、减慢心率和抑制呼吸.本文就阿片受体的种类及其临床效应做一综述.

  • 阿片δ受体诱导大鼠心脏预处理延迟保护效应及其机制

    作者:朱水波;殷桂林;唐瑛;刘勇

    目的:探讨以阿片δ受体激动剂诱导心脏缺血预处理的延迟保护效应及其保护机制.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er大鼠40只,随机分4组,阿片δ受体激动剂组(A组)、阿片δ受体激动剂+氯磺环己脲组(B组)以阿片δ受体激动剂DADLE预处理(2 mg/kg),缺血对照组(C组)、氯磺环己脲组(D组)注射生理盐水,24 h后4组都制成离体心脏,低温缺血3 h,复灌1 h.观测心功能、三磷酸腺苷(ATP)和丙二醛含量.其中B、D组在缺血前以氯磺环己脲组阻止心肌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结果:A,B,C,D组左室压力上升大速率恢复率分别为(76±18)%,(49±16)%,(51±14)%,(51±17)%,左室压力下降大速率恢复率分别为(73±17)%,(57±13)%,(50±12)%,(46±9)%,A组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t=2.650~4.307,P<0.05~0.01);心肌ATP含量分别为(3.46±0.99),(1.77±1.10),(1.27±0.33)和(1.69±0.64)×10-3 μmol/g,A组高于B,C,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 304,6.648,4.149,P<0.05~0.01),B,C,D组间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心肌丙二醛含量分别为(17.51±6.34),(28.11±9.47),(27.28±8.57),和(31.66±9.83)nmol/g,A组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97,2.898,3.705,P均<0.01).结论:阿片δ受体可以诱导健康成年大鼠产生预处理延迟保护效应,而ATP敏感性钾通道参与介导其效应的机制.

  • 内源性阿片肽参与胎兔窘迫过程的实验研究

    作者:胡电;古航;洪新如;李伊红;王成海;曹立萍;李萍

    背景:内源性阿片肽主要通过μ受体介导,对呼吸及心跳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导致胎儿窘迫的发生、发展.因此, μ受体的介导,是内源性阿片肽参与胎儿窘迫及窒息病理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阿片受体专一性较强的拮抗剂β-FNA(β-Funaltrexamine,阿片μ受体拮抗剂)和ICI174864(阿片δ受体拮抗剂)十分有助于减少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目的:从阿片肽角度探讨阿片μ受体及δ受体在胎兔窘迫中的作用.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完全随机分组,随机对照研究.材料:本实验选取健康雌性新西兰纯种白兔20只,按随机抽签法将兔分为5组,其中16只孕30d母兔以窒息法制成胎兔宫内窘迫模型,迅速剖宫取出胎兔,每窝6~8只.将胎兔分为胎兔窘迫未治疗组(胎窘组,29只)、胎兔窘迫生理盐水治疗组(盐水组,25只)、胎兔窘迫β-FNA(β-Funaltrexamine)治疗组(FNA组,28只)、胎兔窘迫ICI174864治疗组(ICI组,31只).干预:盐水组、FNA组、ICI组母兔窒息前分别静脉注入生理盐水、阿片μ受体拮抗剂β-FNA及阿片δ受体拮抗剂I-CI174864.另选4只孕30d母兔断颈处死后,剖宫取出胎兔28只作为对照组.以上5组胎兔均于剖宫产后1,5,10,15,30 min进行呼吸、心率、肤色、肌张力、神经反射的Apgar评分.主要观察指标:胎兔取并置于恒温箱后1,5,10,15和30 min Apgar评分.结果:对照组胎兔呼吸、心率、肤色、肌张力、神经反射的Apgar总评分高,为(8.8±1.1)分.FNA组胎兔的Apgar总评分为(6.8±1.7)分,显著高于胎窘组[(2.1±1.0)分]及盐水组[(2.5±1.1)分](t=2.832,2.795,P<0.01);ICI组为(4.9±0.7)分,显著高于胎窘组及盐水组(t=2.232,2.195,P<0.05);而胎窘组及盐水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FNA组胎兔Apgar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胎窘组、盐水组及ICI组胎兔Apgar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913,2.893,P<0.01;t=2 174,P<0.05).结论:内源性阿片肽通过阿片受体的介导参与了胎兔窘迫的发生过程,且μ受体介导胎兔窘迫的作用大于δ受体.该研究为为开辟胎儿窘迫的评估及早期干预以提高预后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 乌梅丸对结肠炎大鼠δ阿片受体、β-抑制蛋白1、Bcl-2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丽娟;陈小艳;范恒;段雪云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是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肠黏膜免疫功能紊乱可能起有关键作用。目的:探讨乌梅丸对结肠炎模型大鼠δ阿片受体(DOR)、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1)、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56只 Sprague-Dawley 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乌梅丸组、美沙拉秦组和空白组,模型组、乌梅丸组和美沙拉秦组采用5% TNBS 和50%乙醇灌肠诱导结肠炎。造模成功后,乌梅丸组、美沙拉秦组分别予乌梅丸药液和美沙拉秦悬浊液灌胃,模型组和空白组予0.9% NaCl 溶液灌胃,连续15 d,第16 d 处死大鼠,取结肠标本。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 real-time PCR 检测结肠组织 DOR、β-arrestin1、Bcl-2蛋白和 mRNA 表达。结果:乌梅丸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结肠炎症损伤。模型组结肠组织 DOR、β-arrestin1、Bcl-2蛋白和 mRNA 表达水平较空白组显著升高( P <0.05);乌梅丸组和美沙拉秦组 DOR、β-arrestin1、Bcl-2蛋白和 mRNA 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OR-β-arrestin1-Bcl-2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 UC 发病过程,乌梅丸可能通过干预该通路发挥对 UC 的治疗效应。

  • δ阿片受体激活对依赖于PKC路径的血清饥饿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大鹏;王洪新;唐博;喻晓春

    目的 探讨δ阿片受体激活对血清饥饿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分为对照、模型、D-丙(2)-D-亮(5)脑啡肽DADLE 0.1μmol·L-1;DADLE 0.1μmol·L-1+naltrindole(δ阿片受体拮抗剂)10 μmol·L-1、DADLE0.1 μmol·L-1+GFl09203X 10μmol·L-1、DADLE0.1 μmol·L-1+staurosporine 1μmol·L-1组;分组给药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测心肌细胞的凋亡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的胞质内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及蛋白激酶C(PKC)的表达.结果 δ阿片受体激动剂DADLE能明显抑制由血清饥饿引起的心肌细胞的凋亡,表现为细胞存活率升高,凋亡率下降,G0/G1百分比降低,G2/M百分比增加;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KC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加入nahrindole可以阻断DA-DLE对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加入GF109203X和stau-rosporine可明显拮抗DADLE抑制由血清饥饿引起的心肌细胞的凋亡的作用,表现为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升高;G0/G1百分比增加,G2/M百分比降低;caspase-3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KC表达明显降低.结论 8阿片受体激活后通过活化PKC通路抑制血清饥饿所致的心肌细胞凋亡.

  •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

    作者:杭茵;陈慧;陈苏芳;吴敏娟;吴越人;徐俊驰;胥萍

    【目的】探讨丁型肝炎病毒(HDV )感染与乙肝病毒(HBV )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HDV阳性患者114例,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检测 HBV血清标志物即乙型肝炎五项指标(HBV‐M ):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根据HBV‐M指标的不同阳性分布而分组:HBsAg (+)HBeAg (+) HBcAb(+)设为1‐3‐5(+)组;HBsAg(+)HBeAb(+)HBcAb(+)设为1‐4‐5(+)组;HBsAg(+)HBcAb(+)设为1‐5(+)组;HBsAb(+)HBeAb(+)HBcAb(+)设为2‐4‐5(+)组,HBsAb(+)HBcAb(+)者设为2‐5(+)组;HBsAb(+)设为2(+)组;HBeAb(+)HBcAb(+)设为4‐5(+)组。 HBV‐M 全阴性者设为阴性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 T 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指标:AST (谷草转氨酶)、ALT (谷丙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结果】114例 HDV病毒血清标记物阳性患者中1‐3‐5(+)组占39.5%(45/114),1‐4‐5(+)组占37.7%(43/114),1‐5(+)组占1.8%(2/114),2‐4‐5(+)组占5.3%(6/114);2‐5(+)组占3.5%(4/114);2(+)组占1.8%(2/114);4‐5(+)组占2.6%(3/114),阴性占7.9%(9/114)。HDV(+)中,1‐3‐5(+)组、1‐4‐5(+)组和2‐4‐5(+)组患者外周血中CD3+、CD4+ T 细胞均显著低于对照组,CD8+ T细胞高于对照组。【结论】HDV的发生与乙肝密切相关,HDV合并 HBV感染时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 δ-阿片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作者:滕思;陈涛;邓益东;刘艳慧;张杉;苏佳丽;蔡奔驰

    δ-阿片受体(DOR)是一类具有7个跨膜区域的抑制性G蛋白偶联受体,是一种经典镇痛药物,广泛存在于中枢系统和外周系统中.研究表明,阿片受体除了疼痛调制作用,还通过基因或细胞因子广泛参与各种生理以及病理活动.本文综述δ-阿片受体在缺血性脑损伤、镇痛、抗焦虑抑郁、学习记忆以及帕金森病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