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希

    目的:探讨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将104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0.1 mg/kg地佐辛)与对照组(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结果两组苏醒、拔管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42例无疼痛,对照组6例无疼痛。两组疼痛程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良好。

  • 曲马多不同用药方法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观察

    作者:高红林;龙国光;李和旗

    目的:探讨曲马多不同用药方法用于预防瑞芬太尼麻醉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行锁骨、尺桡骨骨折手术患者60例, 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手术结束立即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B组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 C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观察3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拨管时间,拨管后5、10 min疼痛评分及清醒程度评分。结果 B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拨管时间与C组相近,但清醒程度评分显著优于A组(P<0.05);B组镇痛效果明显高于C、A组(P<0.05);3组患者2 h内无1例出现术后呼吸抑制、躁动、恶心呕吐。结论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注射曲马多1.5 mg/kg,更能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所致的术后痛觉过敏。

  • 小剂量氯胺酮用于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临床研究

    作者:汪忠玉;魏薇;郑利民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是否能抑制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所致的痛觉过敏.方法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20~60岁,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术中仅用吸入麻醉;瑞芬太尼组(R组)术中持续靶控输注靶浓度4 μg/L的瑞芬太尼;氯胺酮组(K组)术中持续靶控输注靶浓度4 μg/L的瑞芬太尼,缝皮时给予氯胺酮0.5 mg/kg.记录3组患者拔管时间、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拔管后2、4、12、24 h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4 h内再次要求镇痛的人数和拔管后24 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R组和K组患者苏醒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拔管15 min时,R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高K组和C组(P<0.01),拔管后2、4 h的VAS评分R组患者疼痛评分显著高K组和C组(P<0.05),12 h R组和K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术后4h内R组患者再次要求镇痛时间较K组和C组多.术后3组患者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 手术中大剂量应用瑞芬太尼会诱发术后痛觉过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疼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联合传统中医疗法治疗脊髓神经鞘瘤术后并发痛觉过敏医案1则

    作者:朱小云;尹正录;徐鹏;孟兆祥

    为提高对痛觉过敏及其治疗方法的认识.本文对1例脊髓神经鞘瘤术后并发痛觉过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治疗发现,联合推拿、艾灸、针刺及药物等方法能明显减轻痛觉过敏.说明联合推拿、艾灸、针刺及药物等方法为痛觉过敏的治疗提供了新方法.

  • 锌离子缺乏对模型小鼠NPP行为学改变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占志;崔凯;刘丽;许大伟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由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一种慢性疼痛疾病,主要表现为痛觉过敏、触诱发痛(或称痛觉超敏)、局部感觉缺失以及自发性疼痛等[1].本研究利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模型(spared nerve injury,SNI)观察饮食锌缺乏处理对SNI模型动物行为学变化以及对脊髓中锌离子的影响,从而为探讨脊髓中的锌代谢以及锌在NPP产生与传导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对患者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

    作者:姚前进;王更富;秦元旭

    目的 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防治,并与芬太尼进行对照,观察其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80例行上腹部开腹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B、C、D 4个组,每组20例.麻醉镇痛采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缝皮结束停止输注.于手术结束前30min,A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B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C组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加芬太尼1μg/kg,D组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拔除气管导管后即刻进行视觉模拟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观察并记录患者停药至呼之睁眼的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后即刻的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麻醉前、清醒时和拔管后即刻的BP、HR、SPO2,观察并记录清醒至送出手术室时间段内呼吸抑制(呼吸频率<8次/min)、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A组和B组之间,以及C组和D组之间的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组和D组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和C组间的Ramsay镇静评分、清醒和拔管时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3组均短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清醒后的SBP、DBP和HR值均高于麻醉前(P<0.05),而C组和D组无明显变化(P>0.05);A组与B组之间、C组与D组之间同时点SBP、DBP和HR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C组和D组同时点SBP、DBP和HR值均低于A组与B组(P<0.05);4组麻醉前和清醒后及组问同时点间的SPO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4组患者均无术后呼吸抑制的发生,各有1-3例发生恶心呕吐,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具有抑制瑞芬太尼痛觉过敏,且又不影响患者麻醉清醒.

  • 地佐辛应用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术后痛觉过敏观察

    作者:刘俊;徐越峰

    目的 观察地佐辛对瑞芬太尼所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加气管插管,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持续静脉注射异丙酚,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关腹前30min分别肌肉注射地佐辛0.1mg/kg(A组,n=20)、0.2mg/kg(B组,n=20)、0.3mg/kg(C组,n=20),对照组给予芬太尼1ug/kg(D组,n=20).记录各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拔管后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及要求镇痛距离拔管的时间、拔管后苏醒室内患者恶心呕吐及烦躁等不良反应.结果 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四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D组长,恶心呕吐发生率D组高,苏醒后VAS评分A组高,B组和C组次之(P<0.05),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D组低,Ramsay评分C组高,A组低(P<0.05).结论 0.2mg/kg地佐辛于手术结束前30rnin)肌肉注射可安全有效减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

  •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对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术后镇痛的影响观察

    作者:周作东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超前镇痛预防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有效性.方法 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5例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 mg为观察组;B组15例手术前未用药为对照组.结果 A、B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手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 mg超前镇痛,可以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

  • 舒芬太尼与曲马多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影响的比较

    作者:杨世娟;郑贵永;蒙建栋

    目的 研究比较舒芬太尼与曲马多对瑞芬太尼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于我院择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60例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用曲马多进行麻醉,两组患者均接受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维持麻醉,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PCA按压时间、按压次数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拔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PCA有效按压次数、首次按压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2、3、6、12、24小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h和第2h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比差异更显著;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曲马多,舒芬太尼可有效降低介导有疼痛传递的神经递质水平,可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有效预防瑞芬太尼诱发术后痛觉过敏,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痛觉过敏作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展涛;王献春;王伟

    目的:观察地佐辛是否有预防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疼痛过敏的作用。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LC)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瑞芬太尼停药前后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组在瑞芬太尼停药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10 mg。记录两组患者苏醒即刻(T1)、苏醒后(T2)HR、MAP及苏醒时间,并采用Prince-henry疼痛评分法对患者进行手术后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R、MAP在T1、T2时间点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对照组HR、MAP在T2时间点明显高于T1(P<0.05),观察组H R、MAP 在 T2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均<0.05),观察组手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01)。结论地佐辛可以预防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疼痛过敏,减少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

  • 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

    作者:周红艳

    目的:探讨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于我院行腹部手术ASAⅠ~Ⅱ级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静脉复合麻醉,手术中持续微泵泵入丙泊酚与瑞芬太尼,并间断注射维库澳铵维持麻醉,观察组于手术结束前给予地佐辛预防术后痛觉过敏,对照组不给予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管时间、自主呼吸及意识恢复时间,并比较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为(6.27±2.62)min、(8.34±2.43)min、(9.38±3.08)min与对照组(5.89±2.21)min、(8.16±2.10)min、(9.21±3.12)min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3例患者VRS评分为0分,对照组0例患者VRS评分为0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3,P<0.05)。结论地佐辛在预防瑞芬太尼复合麻醉患者术后痛觉过敏方面效果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利于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预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或怕瑞西布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

    作者:于刚;冯继英

    目的:观察分别预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怕瑞西布对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开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麻醉前30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NS组);实验组:麻醉前30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μg/kg(D组)或帕瑞昔布0.5mg/kg(P组)。3组患者均以3μg/L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4mg/L)行麻醉诱导和维持。术后在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观察2h,送返病房后患者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患者在PACU期间应用VAS疼痛评分法疼痛评分,若VAS评分≥4分或者患者要求镇痛,静脉给予吗啡1~2mg。记录VAS评分≥4分时间(从麻醉停药后至第一次VAS评分≥4分的时间),第一次≥4分的VAS评分,静脉注射吗啡后VAS评分<4分所需时间,PACU中吗啡用量,术后15、30、45、60、90、120min 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NS组比较,实验组术后VAS评分≥4分时间延长,PACU中吗啡用量减少,术后30、45、60、90、120min的VAS评分减少(P<0.05);P组和D组比较各观察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预先注射小剂量右美托咪定或怕瑞西布均可缓解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二者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

  • 术中应用地佐辛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恢复的影响

    作者:张海龙;赵丽琴

    目的 探讨术毕应用不同浓度地佐辛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 8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Ⅰ或Ⅱ级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完全随机分为4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及丙泊酚,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关腹前15 min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05 mg/kg(A组,n=20)、0.1mg/kg(B组,n=20)、0.15 mg/kg(C组,n=20),对照组(n=20)不给予地佐辛.评定患者拔管后疼痛和镇静程度,记录患者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后麻醉恢复室内患者芬太尼处理例数和用量及其恶心呕吐及烦躁等不良反应.结果 C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A、B组及对照组[(1.4±0.7)比(2.4±0.9),(2.1±0.8),(5.1±1.3),P<0.05];C组Ramsay评分明显高于A、B组及对照组[(2.2±0.7)比(1.8±0.6),(1.7±0.6),(1.5±0.6),P<0.01].C组的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明显延长于A、B和对照组[ (15.7±2.5)min比(9.6±1.4) min,(10.7±1.8)min,(9.2±1.5) min;(18.1±0.7) min比(12.4±2.0) min,(13.1±1.8) min,(13.9±3.1)min; (21.4±2.3) min比( 15.0±1.8) min,(15.6±1.6)min,(14.8±1.8) min,各项参数P<0.01].结论 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结束前15 min应用0.05 mg/kg或0.1 mg/kg地佐辛可减轻瑞芬太尼停药后的疼痛反应,但不明显延长苏醒和拔管时间.

  •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樊碧发

    国际疼痛学会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pain)定义为周围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和(或)继发性损害、功能障碍或短暂性紊乱(transitory perturbation)引起的疼痛[1].临床主要特征为自发性疼痛(spontaneous pain)、痛觉过敏(Jayperagesia)及异样疼痛(allodynia)等.到目前为止,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也缺乏较为满意的治疗方法.本文就其病因病理以及临床治疗现状作简单介绍.

  • 瑞芬太尼致术后患者痛觉过敏的队列研究

    作者:马剑锋;黄志莲;李军;胡社军;连庆泉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引起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情况并筛选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6-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术中使用瑞芬太尼和手术切口<4 cm的全麻患者共1620例,分别在麻醉恢复室(PACU)、术后4 h及24 h记录痛觉过敏的发生情况,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痛觉过敏可能有关的6个因素,即年龄、性别、麻醉维持方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和瑞芬太尼用量.结果 1620例患者共发生痛觉过敏261例(16.1%).年龄<16岁的痛觉过敏发生率为25.9%,≥16岁为15.6%;男性痛觉过敏发生率为20.8%,女性为13.0%;手术时间>2 h痛觉过敏发生率为32.7%,≤2 h为9.9%;瑞芬太尼用量>30μg/kg痛觉过敏发生率为41.8%,≤30 μg/kg为4.8%,不同年龄、性别、手术时间及瑞芬太尼用量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痛觉过敏各标准中肢体保护性动作存在及触、冷诱发痛两项发生率高(39.0%,34.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6岁、男性、手术时间>2 h和瑞芬太尼用量>30 μg/kg与痛觉过敏的发生存在相关(均P<0.05).结论 年龄<16岁、手术时间较长和瑞芬太尼用量偏多会增加痛觉过敏的发生,麻醉方法和手术部位不会影响痛觉过敏的发生.

  • 高乌甲素对瑞芬太尼持续输注所致术后疼痛及痛觉过敏的影响

    作者:张华峰;叶海旺;陈骏萍;吴国荣

    目的 观察高乌甲素对瑞芬太尼持续输注所致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3至10月宁波市第二医院接受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120例.年龄20 ~ 6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n=40):S组(小剂量瑞芬太尼组,0.1 μg·kg-1·min-1),L组(大剂量瑞芬太尼组,0.3μg·kg-1·min-1),G组(高乌甲素+大剂量瑞芬太尼组,0.3 μg·kg-·min-),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G组患者静脉注射8 mg高乌甲素.记录术后2、6、24 h时的机械痛阈值、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痛药物消耗量.结果 3组患者术后2、6、24 h VAS评分和吗啡累积消耗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术前和术后2h的机械痛阈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S组、L组和G组术后6h机械痛阈值分别为(45.7±15.6)、(35.8±15.0)、(47.6 ±16.4)g,术后24h分别为(50.7±17.0)、(33.7±14.0)、(49.7±13.9)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586、16.089,均P<0.01).与S组比较,L组患者术后6、24 h的机械痛阈值显著降低(q=2.837、5.045,均P<0.01),而G组患者术后6、24 h的机械痛阈值明显高于L组(q =3.384、4.770,均P<0.01).结论 高乌甲素能够缓解大剂量瑞芬太尼持续输注所致的术后痛觉过敏.

  • 急性牙髓炎致敏对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作者:顾斌;刘娜;刘洪臣

    目的 利用大鼠模型观察急性牙髓炎致敏导致的三叉神经脊束核胶质细胞活性变化.方法 建立脂多糖(LPS)诱发的大鼠牙髓炎痛敏模型,将30只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对照组,封药6、12、24、48 h组,每组6只,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Vc)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 实验组同侧的Vc在12 h GFAP表达的相对灰度值为153±11,与对照组(10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24、48 h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198±12和23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在急性牙髓炎致敏过程中,三叉神经脊束核胶质细胞被激活,参与牙髓的炎症及痛觉过敏过程.

  • 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表达水平的变化

    作者:元元;王晶瑶;苑方;于泳浩;王国林

    目的 探讨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糖原合成酶激酶(GSK) -3β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尾静脉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2只,体质量240~260 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瑞芬太尼组(R组)、切口痛组(I组)、瑞芬太尼+切口痛组(R+I组)和对照组(C组).于麻醉前24h、麻醉后2、6、24和48 h,分别采用Von-Frey丝法和热板法测定机械刺激缩足阈值(PWT)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PWL),后一次测定痛阈后处死大鼠,取脊髓L4-6节段,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测定脊髓GSK-3β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Westem blot)法测定脊髓GSK-3β及pGSK-3β表达水平的变化并计算pGSK-3β/GSK-3β比值.结果 R组、I组、R+I组均发生痛觉过敏,且R+I组痛觉过敏的程度高于R组和I组.4组中R+I组GSK-3β mRNA表达水平高,是C组的4.4倍,GSK-3β表达水平高,是C组的3.7倍,且pGSK-3β/GSK-3β比值小,与C组比较,减少了57.0% (P <0.05).结论 术中应用瑞芬太尼麻醉可加重切口痛导致的痛觉过敏;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大鼠脊髓GSK-3β mRNA表达升高,GSK-3β表达水平升高,且pGSK-3β/GSK-3β比值减小,该变化可能参与了切口痛-瑞芬太尼痛觉过敏形成的机制.

  • 帕瑞昔布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观察

    作者:王荣;彭思进;刘瑶琴;黄展雄;朱经平

    目的 探讨分析帕瑞昔布预防盐酸瑞芬太尼麻醉后患者痛觉过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接受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观察组术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对照组于术前相同时间点静注生理盐水2ml.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MAP与HR、拔管后VAS评分、躁动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睫毛反射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 观察组T1、T2、T3、T4的MAP与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拔管后VAS评分、躁动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睫毛反射时间、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可有效预防盐酸瑞芬太尼麻醉后患者痛觉过敏,值得临床推广.

  • 甲醛炎性痛增强大鼠海马NOS表达和NO生成

    作者:刘凌云;吴迪;李清君;李文斌;郭新华

    目的:观察甲醛炎性痛过程中大鼠痛行为、海马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变化以及变化的时程及区域特征.方法:采用辐射热甩尾法测定大鼠痛阈变化;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法和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大鼠海马NOS表达和NO含量.结果:皮下注射甲醛溶液后,大鼠出现伤害性感受反应及痛阈降低.注射甲醛后6h,海马CA1、CA2~3区及DG区NOS阳性细胞数目、阳性细胞染色深度均显著增加,海马NO含量亦显著增加;注射甲醛后12h时这些改变为显著,48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甲醛炎性痛可诱导海马NOS活性增强及NO生成增多,这种改变可发生在海马各区,并具有一定的时程特征.

718 条记录 8/36 页 « 12...567891011...353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