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CDFI、MRA、CTA改变及曲美他嗪胶囊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冯涛

    目的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CDFI、MRA、CTA的改变情况,探讨曲美他嗪干预作用机制.方法 将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分别进行CDFI、MRA、CTA检查,观察其阳性率的改变.对入选对象分组进行临床症状评分,干预组给予曲美他嗪胶囊口服.结果 46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CDFI阳性率47.8%,MRA阳性率58.7%,CTA显示MRA 22.2%的假阳性率.同时曲美他嗪干预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小于基础治疗的患者.结论 MRA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阳性率性明显高于CDFI,曲美他嗪胶囊能明显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临床症状,有待于临床推广.

  • 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黄志刚;魏剑波;张明

    目的 探讨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后,处理技术采用容积重建和大密度投影.同时患者在入院1周内进行DSA检查并评估CTA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本组68例患者经CTA检查发现动脉瘤45例,动静脉畸形(AVM)6例,动脉狭窄4例,阴性13例.以DSA作为金标准,CTA的灵敏度97.83%,特异度100%.结论 CTA具有安全微创、信息丰富、快速、准确等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将CTA作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手段,将检查结果 作为诊断的重要依据.

  • 64排CTA及CTP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诊断价值

    作者:魏青;魏忠荣;张瑞;戴晓蓉

    目的 采用64排CTA及CTP对大脑中动脉(MCA)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3例急性脑梗死合并MCA狭窄的患者行头颅CTA及CTP检查,分析MCA狭窄部位、狭窄程度及有无侧支循环,并对脑梗死区域rCBF、rCBV、MTT三个血流灌注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63例中重度狭窄32例(50.8%),闭塞23例(36.5%),侧支循环建立17例(26.9%),63例患侧MCA梗死区与健侧比较,rCBF、MT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头颅CTP及CTA联合检查,可获得MCA梗死区域及半暗带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时诊断MCA的狭窄及闭塞程度,评估大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急性MCA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较大意义.

  • 双源CT低千伏及威视派克在头颅CTA中的应用

    作者:申凌娜;苏博文;李杰

    目的:探讨第二代炫速双源 CT 扫描技术双低剂量(低千伏及对比剂威视派克)在头颅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对双低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进行质量管理评价分析以及对射线辐射剂量计算优化评估。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03—2016-07进行头颅 CTA 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双低组,其中双低组扫描条件设置为管电压70 kVp,对比剂为威视派克(GE,270 mgI/mL);正常组使用常规扫描条件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为碘海醇(扬子,350 mgI/mL)。将2组原始扫描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然后请2位影像科医师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双低组对比噪声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电离辐射剂量值明确低于正常组(P <0.05)。2组后处理数据(图像质量评分、大脑前动脉 CT 值、图像噪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低组人均碘摄入剂量(221.58±5.72)mgI/L,正常组为(356.84±6.72)mgI/L,双低组显著低于正常组(t=48.916,P =0.000)。结论使用第二代炫速双源 CT 扫描条件为管电压70 kVp 时,同时对比剂使用威视派克(270 mgI/mL)进行颅脑 CTA 扫描条件检查,获得的数据图像进行血管分析时发现与普通常规扫描条件使用的管电压120 kVp 及碘海醇对比剂(350 mgI/mL)图像分析评价质量基本一致,基本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但对比剂的摄入量更低,也更加安全有效。

  • 颅内侧支循环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

    作者:翟国杰;徐元;佘正明;凌云翱

    目的:探讨颅内侧支循环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75%)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对80例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5%)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行头颅C T A检查,了解侧支循环开放情况,根据颅内侧支循环开放的数目将患者分为2组:A组(0或1支侧支动脉)和B组(2支以上侧支动脉)。所有患者在初次入院时和6个月后进行 NIHSS评分,6个月时进行mRS评分。比较2组6个月前后NIHSS评分变化,并观察在6个月时mRS评分分布情况。结果80例脑梗死患者中A组(0或1支侧支动脉)45例(56.3%);B组(2支以上侧支动脉)35例(43.7%)。A组两次评分分别为(14.64±4.03)、(12.75±2.58)分,B组分别为(10.83±3.15)、(6.25±3.25)分,2组初次与6个月后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6个月时mRS评分比较,B组在4分和5分段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侧支循环与颈内动脉严重狭窄(≥75%)或闭塞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显著相关,对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孙满顿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 T血管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行16排螺旋C T血管造影检查,并选择50例阳性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检查结果。结果50例阳性患者行全脑DSA检查,48例血管狭窄位置同CTA保持一致,2例CTA出现椎动脉和基底动脉轻度狭窄症状,而DSA未发现显著异常。结论16排螺旋C T血管造影检查快速、无创、安全有效、费用低廉,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CTA 缺血性脑卒中 DSA
  • 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患者侧支与临床结局的CTA评价

    作者:孙九艳;李菁;李娜;杨清成

    目的 评估首次发生急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闭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探讨侧支循环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大脑中动脉为首发病变责任血管脑梗死的39例患者,应用C T A评估侧支循环,根据侧支循环评分,分为Pc0组、Pc1组、Pc2组,详细采集所有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并进行NIHSS评分、脑梗死容积评分,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各组一般资料及NIHSS评分、脑梗死容积数据进行分析.各侧支循环级别组间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Pc0组患者NIHSS评分、脑梗死容积评分高于Pc1组及Pc2组.结论 病变责任血管为大脑中动脉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利用CTA影像可有效评估侧支循环的建立状态,对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同时对临床结局的预测提供有力依据.

  • 头颈部 CTA 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红英;王文浩;王海滨;王鹏升;张惠芳;杨国涛

    目的:探讨头颈部C T 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资料及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DSA)确诊。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均采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TA)及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查,明确患者颈动脉狭窄情况。结果由C T A检出脑梗死82例,正确检出率82%,病变血管共200处,主要分布在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大脑后动脉,而颈部血管彩色超声检出74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颈部CTA对脑梗死患者检出效果较好,且使用安全,费用低廉,对不符合动脉造影适应证的患者尤为适用。

    关键词: CTA 脑梗死 DSA
  • 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在腹部CTA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闫小侠

    目的 观察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在腹部CT成像技术(CT angiography,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舞阳县人民医院确诊的96例腹部血管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3组,各32例.常规组(A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270 mgI/ml碘克沙醇1.5 ml/kg;低管电压组(B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270 mgI/ml碘克沙醇1.5 ml/kg;低管电压低剂量组(C组)管电压80 kV,对比剂270 mgI/ml碘克沙醇0.8 ml/kg.比较3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C组原始轴位图像、VR图像、MIP图像评分与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原始轴位图像、VR图像、MIP图像评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CT值、SNR以及CNR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CT值、SNR以及CNR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CTDIvol、DLP、ED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TDIvol、DLP、ED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低管电压、低剂量对比剂对腹部进行CTA扫描,能保证同等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 比较研究冠状动脉CTA和DSA诊断心肌桥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聚财;李晶晶;徐俊文;李娟;李慧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A与DSA检查方式诊断心肌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心肌桥患者100例作为对象,10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DSA检查诊断,研究组采用冠状动脉CTA检查诊断,观察两组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研究组检出率为92.0%(46/50),对照组心肌桥病症检出率为64.0%(32/50),研究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心肌桥病症患者,采取冠状动脉CTA与DSA方式检查,冠状动脉CTA检查诊断准确度要明显高于DSA检查诊断准确度,有助于心肌桥病症的检出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宝石CT在急性脑卒中急诊处理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荘高明;韩绮嘉;邓炜;朱姝华;李耀国

    目的:探讨宝石CT在急性脑卒中急诊处理的应用价值.方法:64例怀疑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病3.5h内行CT颅脑平扫,发现颅内出血则立即行CTA扫描,未发现颅内出血则立即行全脑CTP灌注扫描.所得结果与MRI和(或)DSA比较.结果:完成CTA或CTP共57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0例,脑实质出血18例,大面积脑梗塞15例(基底动脉闭塞1例,单侧颈内动脉远段闭塞3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11例),腔隙性脑梗塞4例.检出颅内动脉瘤22例(23个动脉瘤),19例经DSA或手术治疗证实,证实病例中,CTA动脉瘤诊断符合率100%;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经MRI追踪复查证实,CT平扫诊断符合率26.67%,CTP阳性诊断符合率100%;腔隙性脑梗塞患者,CT平扫诊断符合率25%,CTP阳性诊断符合率50%.结论:CT对于3.5h内的腔隙性脑梗塞诊断能力不佳,结合CTA和(或)CTP扫描,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闭塞,且扫描操作简单、成像速度快,是急性脑卒中急诊处理的有效检查方法.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 CTA CTP CT
  • 改良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伴左室流出道梗阻

    作者:马千里;陈子英;刘苏;赵宏;刘林力;唐闽

    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我们应用改良主、肺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3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患儿,手术近期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3例患儿均经心脏超声心动图和心脏CTA明确诊断为完全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左室流出道梗阻,临床资料见表1及图1.3例患儿均为首次手术.

  •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42例疗效分析

    作者:夏吉勇;焦铁鹰;李志强;路长宇;苗林;郭吉卫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2例,术前均行头颅 CTA 检查,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术后恢复良好27例,轻度残疾8例,中度和重度残疾6例,死亡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野显露良好。

  • CTA在诊断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作者:宋明;王田力;李坚;单宏宽

    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是在静脉持续注入造影剂后进行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显示血管病变的一种新的检查手段,兹将我院开展工作简述于下:

    关键词: CTA 脑血管瘤 诊断
  •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许先平;陈世洁;吴明灿;罗国才;张志文;闵杰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急诊手术治疗以及脑血管痉挛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12例行DSA检查,检出动脉瘤16枚;27例行CTA检查,检出动脉瘤30枚;其中有6例先后行CTA、DSA检查,两者完全符合.全部病例均在早期行显微手术治疗,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16例恢复良好,9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3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诊CTA检查明确病因更具优势;早期手术、预防脑血管痉挛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 CD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准确性的研究

    作者:关景霞;张少锋;周琴;黄兴汉;卢祖能

    目的 通过与CTA的对比,前瞻性的评估TCD作为一种颅内动脉狭窄的筛查工具,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性.方法 自2011年7月~2012年7月128例患者连续入组,患者均在发病后24 h内入院并且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患者入院后立即进行床边TCD检查,然后6 h内完成高分辨率CTA检查.结果 在128例患者中,68例是男性,60例是女性,年龄(61.4±17.5)岁.TCD对于不同的颅内动脉诊断的准确性存在差异.TCD对于大脑中动脉的诊断准确性高,与CTA进行比较,真阳性数是35、假阴性是0、假阳性是1、真阴性数是92,而且TCD显示增高的血流速度与CTA所显示的狭窄程度相关.椎动脉是TCD诊断敏感性低的血管之一(敏感性63.4%、特异性96.5%、阳性预测值89.6%、阴性预测值84.8%、准确性85.9%).在20例患者中(16%)TCD显示一些CTA不能提供的补充信息(实时脱落的微栓子信号、侧枝循环开放模式、盗血现象).结论 TCD与CTA进行比较,在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方面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大脑中动脉狭窄,同时TCD能提供一些补充于CTA的实时血流动力学信息.

  • 64排螺旋CT头颈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

    作者:谢玉茹;唐海亮;梁文;全显跃;唐明

    CTA的临床应用是脑动脉瘤(AN)影像学诊断的一大进展,它已被证明是显示脑AN的一种快速、简单、无创及可靠的方法[1~3].随着多排螺旋CT特别是64排螺旋CT的应用,它甚至能发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未显示的一些微小动脉瘤.我们利用64排螺旋CT在三维成像方面的技术优势并结合临床特点,探讨头颈CTA在指导脑动脉瘤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价值.

  • 4D-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在颅内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谦;程晓青;周长圣;倪玲;罗松;黄伟

    目的 利用4D-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的方法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发生SAH 3 ~ 14天内行全脑灌注成像检查.使用西门子公司SyngoMMWP后处理工作站,用Inspace软件重组4D-CTA图像,以VPCT Neuro软件,生成脑血流量(CBF)、血容量(CBV)、达峰时间(TTP)、延迟时间(TTD)及平均通过时间(MTT)伪彩图.在检查残余动脉瘤的同时判断有无脑血管痉挛及其他血管病变,并用灌注参数评估SAH继发的迟发性脑缺血情况及其他并发症.结果 4D-CTA共检出59个颅内动脉瘤的术后改变.其中动脉瘤夹闭术后50个,栓塞术后9个.1例前交通动脉瘤夹闭术后存在残留动脉瘤.2例患者发现颅内其他部位存在动脉瘤.4D-CTA上18例患者共28条血管出现血管痉挛.共29例患者的伪彩图上出现异常灌注区域,其中23例患者为迟发性缺血,2例患者为血管夹压迫相关脑缺血,4例患者为手术操作损伤相关脑缺血.结论 4D-CTA可清晰显示动脉瘤术后有无瘤体残留、动脉瘤夹及栓塞材料与载瘤血管的关系.4D-CTA联合全脑灌注成像可同时显示宏观上的血管痉挛及灌注上的微循环改变.全脑灌注成像可显示术后多种并发症所导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 MRA、CTA在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伟洪;向先俊

    经子宫动脉介入治疗(uterine artery intervention,UAI)是常用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式,具有微创、短期疗效显著的特点[1~3].但是UAI同时存在靶血管选择难度大;介入治疗时间长;费用高;远期疗效尚缺乏大样本统计分析;辐射剂量大,女性长时间盆腔透视可能对卵巢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等不利因素[4~7].上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UAI的运用,提高其效率,降低辐射等负面影响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问题.笔者从UAI的机理人手,阐述其临床意义以及面临的问题,探讨解决的方法并分析MRA和CTA在UAI中的应用价值.

  • 心脏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应用与进展

    作者:周运锋;韩萍

    多层螺旋CT(muhisliee CT,MSCT)以及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的出现,使无创性的心脏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检查成为现实;随着CT技术的发展,MSCT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心脏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已经成为心脏和冠状动脉疾病无创性的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510 条记录 16/26 页 « 12...13141516171819...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