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蛛网膜下腔出血CTA护理分析

    作者:陈秀娟;李笑琴;谢颖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CTA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3月份到2012年3月份收治的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头颅扫面以及CTA检查,并落实CTA检查前后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经过CTA检查以及准确诊断,并采取了有效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结论:经过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A检查前后的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患者的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 头颈部CTA的护理与体会

    作者:范英芳

    目的 探索头颈部CTA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我科收治的头颈部CTA检查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针对性护理和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灌注一次性成功率(96.67%)、检查成功率(96.67%)、依从性(100.00%)、图像质量达标率(96.67%)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在头颈部CTA检查患者中效果显著.

    关键词: 头颈部 CTA 护理 体会
  • 探讨CTA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机械性阻塞原因的诊断价值

    作者:夏尚松

    目的 探究CTA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机械性阻塞原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从该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的疑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CT血管成像检查,并与DSA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对CT血管成像应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价值.结果 CT检查发现,90例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性阻塞形成患者82例,其中左侧39例,右侧41例,双侧2例,与DSA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扫描的平均CT值与标准差分别为(98.34±15.7)HU,(15.79±2.38) HU,高于Ⅱ期(P<0.05).结论 将CT血管成像应用于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性阻塞中,其诊断效果较好,可以有效了解患者管腔狭窄及血液流动等情况,对患者创伤极小、安全性较高.

  • CTA在双下肢动脉栓塞的诊断与临床应用

    作者:徐鹏飞

    目的 探究CTA在双下肢动脉栓塞的诊断与临床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9月,该院接收诊治的双下肢动脉栓塞患者32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该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双下肢动脉栓塞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诊治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给予全部患者CTA技术检查处理,探究CTA在双下肢动脉栓塞的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该次研究选取的32例双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存在31例患者,能够观测到程度与范围不同的狭窄情形或闭塞情形,可以观察到的血管总数为324段,未见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及栓塞情形对应段数分别为203段、41段、46段、23段、11段.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技术作为基准,CTA检查结果合格率为92.20%.结论 对双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应用CTA检查方式实现临床诊断过程,诊断结果准确度、可靠性较高,同时诊断过程具备较高安全性,是一种无创诊断技术,有助于观察人员提升对患者双下肢动脉栓塞情形的范围及程度的了解程度.

  • 64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闫莉

    目的:探讨64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怀疑颅内动脉瘤的232 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 和DSA 检查,充分运用容积再现技术和大密度投影对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颅内血管的位置关系进行评价,并以DSA 检查结果为对照.结果:232 例中CTA 漏诊3 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8.3%、98.5%、98.4%、99.2%、98.6%;DSA 漏诊4 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8.8%、100%、98.8%、98.4%、95.2%,两种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 排螺旋CT 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准确率高,而且无创、安全、准确、可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应用价值.

  • 不同类型及型号留置针在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李淑懿

    目的:探讨18G、20G型号静脉留置针应用在CTA检查中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对20G、18G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月-2018年月某三甲医院随机抽取接受CTA检查的400例患者纳入该次的研究观察之中,第一组200例患者应用带延长管18静脉留置针,第二组200例患者应用带延长管20G静脉留置针,对20G和18G的应用结果展开对比和分析.结果:在本次的研究之中,第一组在本次研究之中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第二组之间并无差异,组别对比间并无相关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在本次研究之中造影剂外渗率和第二组之间并无差异,组别对比间并无相关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组在本次研究之中CT增强效果优良率和第二组之间并无差异,组别对比间并无相关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达到设定流速比例分析之中,第一组达到设定流速比例明显优于第二组,组别对比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8G和20G静脉留置针应用在CTA检查之中,均能够达到临床的应用效果.但是因为18G静脉留置针达到设定流速比例明显更佳,因此在CTA检查之中其应用效果更加,值得临床推广.

  • 2种对比剂注射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效果观察

    作者:马小斌

    目的:对比不同对比剂注射技术在冠状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冠状动脉CTA成像检查的120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所有患者进行冠状动脉CTA成像检查,对比剂均为碘普罗胺,第一时相注射60%对比剂,第二时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组注射对比剂与生理盐水混合液.结果:观察组的左心室室壁显示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稀释对比剂注射技术的冠状动脉CTA成像效果更好,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对比剂 冠状动脉 CTA
  • 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

    作者:郑静

    目的:探讨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其在采用CTA检查和MRI检查后的诊断结果.结果:CAT检出率为96.4%,显著高于MRA检出率80.9%,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CAT与MRA检出的颅内动脉瘤瘤体直径无明显区别,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中准确率较高,且操作方便,费用低,对人体无伤害,可反复检测.

  • CTA诊断在颅脑动脉瘤临床分析

    作者:唐艳燕

    目的 CTA诊断在颅脑动脉瘤临床分析.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期间所收治的疑似146例动脉瘤患者,回顾性分析疑似动脉瘤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颅脑动脉瘤CTA检查,其中,98例进行DSA检查,14例进行开颅手术,22例进行开颅手术及DSA检查.结果 144例疑似颅脑动脉瘤患者均得以成功的完成颅脑CTA检查,总共检测出动脉瘤78个(64例患者),全部经外科手术或/和DSA证实,有1例患者因瘤体较小,经CTA未检测出,97.5% 的诊断符合率;单个动脉瘤56例,2个动脉瘤6例,5个动脉瘤2例;CTA可明确显示78个瘤体的瘤径、形态、大小、瘤轴指向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结论 经CTA检查可以将瘤体特点以及动脉瘤清晰全面的显示出来,为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有效指导,是一种可靠、安全及准确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分析

    作者:许定虎

    目的:探究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采来我院就诊的头颈部血管疾病者16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CTA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的大脑前,中,后动脉,基底动脉的血管管腔阻塞情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和其他检查方式相比,利用CTA检查方式,对疑似患者的头颈部动脉实施检查,具有独特优势.且这种方式不会对患者造成过大创伤,安全性强,临床可利用程度高,灵敏程度大,经一次检查便可基本确诊患者病灶位置和病情严重程度.全面节省患者的就诊时间和经济成本.

  • CTA与MRA诊断动脉瘤及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的对比

    作者:任宏伟;简继华;闫泽丽;沈乔;黄春雨

    目的:对比探讨CTA与MRA诊断动脉瘤及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9月内我院收诊的86例疑似动脉瘤患者作为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设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组43例,对照组,MRA检查,研究组,CTA检查,观察比较诊断结果.结果:(1)研究组检出率97.5%,对照组检出率94.6%,两组数据分析,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43例患者,DSA共检查34个动脉瘤,清晰显示30个,CTA共检查34个动脉瘤,清晰显示22个;对照组43例患者,DSA共检查出37个动脉瘤,清晰显示33个,MRA共检查到31个动脉瘤,清晰显示15个.结论:相比MRA,CTA诊断动脉瘤的价值更高,且可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系数,指导临床尽早对症处理.

    关键词: CTA MRA 动脉瘤 破裂风险
  • 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廖强

    目的: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临床检查中采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方式,观察这种检查方式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现选取在本院进行CTA检查患者共29例,均为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9月—2018年5月.观察实验组检查结果,并和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疾病检出率和终结果相同,组间无差异(χ2=0.000、P>0.05),由此可见不具备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临床检查中,可采用头颈部动脉CTA检查方式,其检查效果显著,检查准确率较高,并具备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创性等优点,此检查方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CTA 头颈部 病理
  • 多层螺旋CTA在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丽;沈宁;王飞波;翟健坤

    目的:本文探究多层螺旋CTA应用在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中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方法:本次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30例纳入研究之内,患者均经过多层螺旋CT扫描,进行连续容积扫描,对患者进行平扫或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多层螺旋CTA的诊断结果.结果:在30例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之中,按照Stanford分型,4例为A型,26例为B型.21例主动脉呈现出新月形增厚,9例患者呈环形增厚,平均厚度为(8.93±3.75)mm,增强之后并未出现强化.其中12例患者经过内科保守治疗之后,均有所好转.结论:主动脉壁内血肿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检查,可取得良好的诊断效果,可清晰的显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部位、厚度、范围以及发生并发症与否,有利于医师根据实际状况制定治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 头颈部CTA在中青年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叶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付建立;程强

    目的:探讨头颈部CTA在中青年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叶出血早期病因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自发性脑叶出血患者的CT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在自发性脑叶出血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3例患者中,动脉瘤患者8例,其中大脑中动脉3例,前交通动脉2例,后交通动脉2例,右侧颈内动脉鞍上段1例;AVM6例,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烟雾病4例,其中1例伴有动脉瘤,5例病因不明.12例行手术治疗,6例行内科治疗,4例转院,1例死亡.结论:头颈部CTA对中青年非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叶出血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可以作为病因诊断及指导治疗的首选方法.

  • 护理干预对急性肺动脉栓塞CTA检查的影响

    作者:蒋艳萍;赵海波;谢超贤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肺动脉栓塞CTA检查的影响.方法:对我院CT室进行急性肺动脉栓塞CTA检查的患者10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及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每组54例,比较两组图像质量的合格率、分析造成图像质量不合格的原因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图像质量合格率为79.63%(43/54),患者的满意度为88.89%(48/54);观察组患者的图像质量合格率为94.44%(51/54),患者的满意度为100%(54/54),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0213,4.4118;P<0.05).结论:给予细致、耐心的整体护理对肺动脉栓塞CTA检查患者能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并可提高患者图像质量的合格率及患者的满意度.

  • 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对CTA诊断冠状动脉 狭窄准确性的影响

    作者:潘梁

    目的:研究分析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对C T 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1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患有冠心病并拟行D S A检查的46例患者,进行钙化积分以及C T A冠状动脉检查.按照四分法将患者以不同的钙化积分分组,分析其相应的血管管腔狭窄的程度,并与DSA的结果向对照,统计并分析不同的钙化积分对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结果:钙化积分不超过65分的冠状动脉段中,CTA结果与DSA结果相比,准确性较高,但是在钙化积分超过180分的冠状动脉段中,其准确性则较差.结论:钙化斑块负荷程度不同对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不同,影响因素包括钙化体积的大小和斑块中钙化成分含量的多少.

  • 不同温度造影剂对640排冠状动脉CTA患者的影响

    作者:刘明镇

    目的:探究不同温度造影剂对640排冠状动脉CTA患者产生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中的700例冠状动脉CTA患者均选自我院2017年3月—2018年4月,700例患者分组方法为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为观察组350例以及对照组350例.对照组在室温环境下实施冠状动脉CTA检查,观察组需要加热造影剂至37摄氏度实施冠状动脉CTA.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相关情况.结果:(1)观察组患者肢体灼热感、胸闷、恶心呕吐、心率变化以及心电图T波变化比例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2)两组患者注入造影剂后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水平经统计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640排冠状动脉CTA患者而言,将造影剂加热至37摄氏度,可缓解患者不适感,改善心率和心电图.

  • NeuViz-16排螺旋CT增强、CTA延迟时间优化的研究

    作者:殷圣虹;徐加平;张菊珍;柴华

    目的:对NeuViz-16排螺旋CT增强、CTA延迟时间进行优化研究,提高成像精度、成像质量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对117例患者进行NeuViz-16排螺旋CT增强、CTA成像的临床应用过程中,查阅、拟定、应用、记录每例扫描延迟时间,并对所得到的图像反复进行观察、对比、分析、优化和研究.结果:逐步总结出了"各部位NeuViz-16排螺旋CT增强、CTA平均延迟时间表",作为日常工作的质控参考与指导标准,用于指导CT增强、CTA技术的临床实际应用,并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完善.结论:该"各部位NeuViz-16排螺旋CT增强、CTA平均延迟时间表",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对医学影像学质控实践和临床诊疗均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 320排CT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 术后CTA中的应用

    作者:张海梅;郑信德

    目的:探讨320排CT去金属伪影技术在颅内动脉瘤术后CTA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颅内动脉瘤行弹簧圈栓塞术或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2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据采用东芝320排CT溶剂扫描,行颅内动脉CTA.对检测图像进行分析,将图像分为去伪影前组和去伪影后组.分别测量两组图像中动脉瘤弹簧圈栓塞的位置,并在周围软组织伪影严重处测量相应的CT值.所有结果均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进行三维重建,评价图像质量.结果:所选25例患者在术后三个月随访时,均行颅内动脉瘤CTA检查,经过图像分析处理,结果得出去伪影后的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去伪影前的图像,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去伪影后不会影响到图像的重建.检测两组图像动脉瘤周围软组织以及动脉瘤体的CT值,显示去伪影后周围软组织CT值明显小于去伪影前的CT值,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动脉瘤体CT值在去伪影前后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320排CT去金属伪影技术行颅内动脉瘤CTA,可以明显减轻金属伪影,利于更好的显示出栓塞动脉瘤附近的血管以及周围组织,进而对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手术进行准确的诊断及良好的术后评估.

  • MRA结合MRI对中老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 者脑血管病变的筛查价值

    作者:薛三宝;俞同福

    目的:探究MRA结合MRI技术应用于中老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脑血管病变的诊断效果,分析其临床筛查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从2017年3月—2018年4月间收治的50岁以上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病程≥10年、临床拟诊脑血管病变的患者10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应用MRA与MRI检查,部分患者进行CTA检查,对两种方案结果加以分析、对照.结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A结合MRI对中老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的脑血管病变检出阳性率91.64%,部分伴动脉瘤、烟雾病、动静脉畸形及静脉发育畸形,检出率可达100%,而C T A诊断方案总体检出率为96.96%,两种诊断方案的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 R A结合MRI的方案对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发育畸形的诊断特异性较高.结论:应用MRA结合MRI对中老年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患者进行脑血管病变的筛查可以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和治疗,减少误诊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510 条记录 25/26 页 « 12...18192021222324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