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脉CTA检查医源性气体的影像学观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祥房;刘素娟;陈月芹;赵洪全

    目的:观测冠状动脉CTA检查过程中进入心血管的微量气体,探讨该现象的成因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冠状动脉C T A检查患者,记录所有序列的原始图像,并统计分析心血管内气泡的数目、位置.结果:100例中,28例至少在1个序列的原始影像各见到1-4个气泡,一半以上气泡位于右心房.28例中15例共17个气泡在各序列无明显变化,13例气泡数目和位置发生变化.四序列气泡的容积和高度测量均数间两两比较,部分序列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A等影像检查过程中存在微量气体进入静脉血管的情况,多排CT扫描对血管内微量气体的发现和观测方便可靠.

  • 研究双低剂量在头颈部CTA滤过反投影 重组法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伟

    目的:分析研讨双低剂量在头颈部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1:1随机数字法分2组讨论2015年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头颈部C T A检查的患者46例,每组23例,区分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管电压和对比剂剂量,A组:270m g I/m l碘克沙醇,管电压100k V p;B组:350m g I/m l碘海醇,管电压120k V p.设置相同的设置参数,记录两组患者剂量长度乘(DLP)、扫描范围、CT容积剂量指数(CT-DI),检测患者头颈部动脉CT指标,并计算平均碘摄入量、身体质量(B M I)、有效辐射剂量(E D),检查结果由医院2名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分析,客观、主观判定其检验差异.结果:A组患者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主动脉CT值与B组比较(P>0.05).比较两组患者对比剂使用剂量,A组13g低于B组17g;比较两组患者SSDE、ED、DLP、CTDIvol指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头颈部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采用低对比剂(270mgI/ml)和低管电压(100kVp),在确保图像诊断的作用上,明显降低了对比剂和辐射剂量摄入量.

  • 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徐鹏飞

    目的:观察分析低浓度对比剂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疑似冠状动脉且需进行CTA检查患者58例进行对比实验,给予对照组常规扫描,实验组则采取双低扫描.对比两组CT值、SNR、CNR和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患者CT值与辐射剂量各项参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可有效减少高碘注入量造成的肾脏代谢负荷,提高CTA检测安全性.

  • CT血管成像与TTE技术在婴幼儿复杂性CHD中的对照研究

    作者:朱西琪;苗颖;覃小燕;宾精文

    目的:对比前门控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和经胸心脏超声(TTE)在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间经手术治疗的35例婴幼儿(6月~7岁)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术前两周行心脏CTA和TTE检查;以手术结果为参考,对比分析CTA和TTE对婴幼儿复杂性C H D诊断效力差异.结果:共搜集35例资料齐全的婴幼儿患者;所有图像质量均达到诊断标准,平均积分为4.30±0.50;表明前门控多层螺旋C T血管成像和经胸心脏超声对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具有影响,其中前门控多层螺旋C T血管成像诊断中的敏感性97.20%、特异性99.80%、阳性预测值99.00%和阴性预测值99.50%,而经胸心脏超声诊断中的敏感性90.60%、特异性99.80%、阳性预测值99.00%和阴性预测值98.40%.两者心外血管畸形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2.00%和68.00%.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婴幼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效力优于TTE.

  • 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国华

    目的:研究C T 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本次选择对象为颅内动脉瘤患者,时间在2017年12月—2018年8月之间,根据电脑随机分配的原则将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包括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2D DSA脑血管检查;CTA检测,对比其两组诊断符合率以及漏诊率、误诊率.结果: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符合率96.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患者误诊率和漏诊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预防误诊现象发生,值得研究.

    关键词: CTA 颅内动脉瘤 诊断
  • 头颈部CTA能谱成像与头颈部DSA对微小动脉瘤筛查及诊治的比较研究

    作者:冯屹;林惠岚;李斌;黎国春;钟文;李传伟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头颈部CTA能谱成像与头颈部DSA在微小动脉瘤中的诊疗价值.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选取60例本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颅内动脉瘤患者,对所有患者分别实施头颈部CTA能谱成像与头颈部DSA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的准确率以及对不同动脉瘤直径检出的个数对比,同时对比两种检查方式致患者总体X线辐射剂量.结果: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差异不大,且在< 5mm动脉瘤中的检出率差异不大,组间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CTA检查是总体X线辐射剂量远小于DSA,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在微小动脉瘤筛查与诊治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诊断准确率与DSA差异不大,但辐射少,对微小动脉瘤检出更具有优势.

    关键词: CTA DSA 微小动脉瘤
  • MRA与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陈再彦;李朝平;严冬;刘国庆

    目的:探究在颅内动脉瘤中应用中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与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成像(CT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8年10月我院进行诊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RA检查37例,采用CTA检查63例,以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和动脉瘤夹闭术证实结果为参考标准,比较MRA与CTA诊断效果.结果:37例患者DSA和动脉瘤夹闭术检出43个动脉瘤,术前MRA检出36个动脉瘤,检出率为83.7%;63例患者DSA和动脉瘤夹闭术检出72个动脉瘤,术前CTA检出65个动脉瘤,检出率为90.3%;两种方法诊断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检出颅内动脉瘤瘤体平均长径分别为9.62±5.35mm、9.86±5.83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A与CTA各有其诊断优势,在临床诊断中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检查方法,提高诊断检出率,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参考依据.

  • 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与诊断价值

    作者:李继富

    目的:探讨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效果与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6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安排患者入院之后,所有患者均实施CTA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对比分析CTA与DSA诊断血管畸形、动脉瘤及动脉狭窄的符合率.结果:CTA检查出血管畸形14例,动脉瘤30例;CTA诊断血管壁塞5例,重度狭窄12例,中度狭窄14例,轻度狭窄18例以及未见狭窄32例;CTA检查明确斑块类型,混合型斑块20例,软斑块14例,钙化斑块15例.CTA与DSA诊断血管畸形、动脉瘤及动脉狭窄的符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实施CTA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而且无创、快速及安全,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炫速双源CT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

    作者:郭英瑜;白玉雪;于清太;谷瓅

    目的:评价炫速双源CT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通畅性的随访价值.方法:对82例搭桥术后患者行炫速双源CT冠脉成像检查,共计217支桥血管,其中67支动脉桥,126支静脉桥,24支序贯桥血管.重建上述所有病例图像,并进行处理,其中主要以容积重组技术(V R)、曲面重建(CPR)和大密度投影(MIP)为主,此外通过有效方式诊断桥血管再狭窄状况和血管通畅性,尤其是远端及近端吻合口通畅状况.结果:8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桥血管CTA成像检查,其中200支桥血管显影,17支桥血管考虑闭塞,25支桥血管狭窄(≥50%),其中16支远端吻合口狭窄.结论:将炫速双源CT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在获取清楚的固有冠状动脉以及吻合口再狭窄原始图像的同时,也能够清楚地将冠状动脉桥血管显示出来.

  • CTA评价颈动脉斑块成分及体积与脑血管症状相关性

    作者:孙国庆;刘英

    目的:采用CTA对颈动脉斑块成分及体积与脑血管症状的相关关系进行探讨.方法:以120例接受CTA检测的颈动脉斑块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各种成分的斑块体积进行测量分析,探讨动脉斑块成分和体积与脑血管症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分叉部与颈内动脉虹吸部不同类型的斑块结构比存在显著差异.颈动脉分叉部和颈动脉虹吸部各类型斑块的平均体积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分叉部脂质斑块体积可预测脑血管症状的发生.

  • 低管电压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奇丽霞

    目的:研究低管电压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6月6日—2017年6月10日期间经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100例,根据扫描管电压的差异分为低管电压C T A组和常规管电压CTA组.将两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以及诊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低管电压CTA组的CTA客观图像质量、辐射剂量与常规管电压CTA组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CTA主观图像质量、诊断准确率对比数据差别不大(P>0.05).结论: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中,低管电压C T A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和诊断准确率的前提下使辐射剂量降低,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CTA评价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老年糖尿病足的 临床疗效

    作者:周强

    目的:探讨CTA评价胫骨横向骨搬移术治疗老年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至我院就诊的16例老年糖尿病足患者(2016年4月12日—2017年4月12日),对所有患者均采取胫骨横向骨搬移进行治疗,并给予CTA检查(CT血管造影),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比较手术治疗前后的狭窄率差异显著,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的股总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管腔内径、血管平均速度、血流量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足患采取CTA进行检查,便于判定其实际病变程度,不会对患者造成创伤,利于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

  • 肝脏CTA对肝癌介入治疗前的应用与价值

    作者:刘二娣;张艳红;彭翠兰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行肝脏CTA检查对肝癌介入治疗前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肝脏CTA检查,采集原始图像后行MIP、MPR、VR重建.做完检查后行肝脏动脉栓塞化疗(TACE).结果:肝脏CTA均能清晰显示肝癌的供血动脉,部分显示肿瘤内存在动静脉瘘.结论:肝脏CTA检查,通过后处理MIP、MPR、VR重建,清楚显示肿瘤与血管的空间关系,肝动脉的起源及解剖变异,这对TACE治疗起导航作用;对疗效的评估有一定帮助,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肝脏CTA对TACE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肝癌 CTA
  • 头颈联合CTA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邱俊明

    目的:探讨头颈联合螺旋CT脑血管成像(CTA)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作用.方法:对30例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颈联合CTA检查,并结合影像学结果,对患者诊疗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头颈联合CTA能够比较精确地对3级以上颅内动脉狭窄的具体部位及程度进行显示.结论: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头颈联合CTA能够定位患者病变血管,为确定临床治疗方法提供有效依据.对于高度怀疑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第一时间进行CTA检查.

    关键词: CTA 脑梗死 头颈联合
  • 16层螺旋CT脑动脉血管成像技术研究

    作者:李旭文;杜秀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脑动脉CTA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行16层螺旋CT脑动脉血管造影的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16层螺旋CT颅内血管成像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能显示异常血管的类型、位置、大小.结论:认真的检查前准备、精细的扫描及多种重建方法的综合应用,可提高16层螺旋CT脑动脉血管的图像质量及对脑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脑动脉 CTA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比较

    作者:刘长高

    目的:观察32例脑动脉瘤患者经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中的比较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3月~2009年3月32例高度怀疑动脉瘤破裂的病人行CTA检查,同期行DSA检查及治疗.比较CTA与DSA检出动脉瘤的准确率.结果:CTA检出动脉瘤31个,对动脉瘤的准确性为96.8%,DSA检出动脉瘤30个,对动脉瘤的准确性为93.8%,两种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CTA能无创有效的诊断颅内动脉瘤,以其诊断结果为依据选择治疗方案效果好,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

  •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技术及临床应用探讨

    作者:张成强;李伯菊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利用GE 公司Light Speedplus四层螺旋CT机对16 例临床疑脑血管疾病患者按照CT 脑血管成像参数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应用MPR、MIP、SSD、VR、CTVE等技术进行重建.结果:16例中,正常8例,脑动脉瘤1例,血管狭窄2例,脑肿瘤5例.几种后处理技术MPR,MIP,SSD,VR,CTVE都能清楚地显示脑血管,尤以MIP效果好;CTVE的优势在于显示血管腔内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技术能多方位清晰显示脑血管,具有安全、无创、准确的优点,可发展作为脑血管疾病的筛查手段,部分替代DSA技术.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CTA MIP SSD
  • 成人烟雾病12例影像学特征分析

    作者:覃家德;廖振南;张济源;余永佳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MMD)是一种少见的颅内血管慢性进展性狭窄或闭塞性疾病.2008年3月~2011年3月,我们通过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成像(CTA)诊断MMD12例,现将其影像学特点报告如下.

  • ABCD2评分结合头颈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近期脑梗死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郭福东;赵伟丽

    目的:分析头颈CTA联合ABCD2评分对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脑梗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根据ABCD2评分将92例患者按危险性分组,观察各组脑梗死发生概率。应用CTA对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估,按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组,探讨脑血管狭窄程度与患者脑梗死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ABCD2评分越高短期脑梗死发生率越高(P<0.05)。与狭窄超过50%组相比,狭窄不足50%组7 d内卒中及脑梗死发生率更低(P<0.01)。结论 ABCD2评分对预测脑梗死发生概率具有重要意义。合并中度或重度脑血管狭窄TIA患者并发脑梗死的概率更高。

  • 脑动脉瘤CTA与DSA三维成像诊断的研究

    作者:黄优华;徐强;沈涛;石红建

    目的:对比分析CTA与DSA三维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方法以我院收治的34例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CTA与DSA技术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作分析、对照、治疗。具体统计CTA与DSA的检出率,并对CTA与DSA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进行计算。结果 DSA检查检出率为97.56%,CTA为95.1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SA检查诊断敏感性为97.30%,特异性为75%;C T A检查诊断的敏感性为94.87%,诊断特异性为100%。在诊断敏感性上,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诊断特异性上,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三维成像与DSA旋转成像在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中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CTA诊断的特异性要略高于DSA ,且简单、无创、安全,可作为脑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方法。DSA在造影诊断虽为侵入性检查,但在检查的同时对大部分脑动脉瘤病例可以采用介入填塞治疗。

    关键词: 脑动脉瘤 CTA DSA 诊断
510 条记录 2/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