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TA与DSA在下肢影像中的对比

    作者:王银川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立体像素成像(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下肢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影像学中效果对比及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30例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的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行DSA和CTA检查,比较丽者动脉清晰度、管腔狭窄程度、敏感性、特征型、准确性和侧支循环显示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在动脉清晰度上及轻、中度狭窄两者上相比,CTA比DSA明显要好,但两者都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在小腿动脉型中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SA相比,CTA过高估计了狭窄度,存在假阳性.结论现在临床越来越多的应用CTA来进行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等疾病的初步诊断,但DSA仍是下肢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疾病诊断的首选.

  • 多发性颅内动脉瘤破裂期的立体影像诊断与治疗

    作者:罗开俭;杨华;刘健;赵兵;宋世宾;SONG Shi-bin

    目的 评价多发性颅内动脉瘤(MIA)所致的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立体影像诊断与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2000年12月至2006年8月收治的133例颅内动脉瘤中21例MIA(共48个动脉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这些病例在行3D-DSA或3D-CTA检查后,应用3D工作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处理作出诊断,据后处理图像来拟定栓塞治疗或外科手术方案.结果 (1)21例多发性动脉瘤伴SAH患者行3D-DSA或CTA检查(共48个动脉瘤),小于15 mm者35个(72.9%),15~25 mm者9个(18.8%),大于25 mm者4个(8.3%).微小动脉瘤、子动脉瘤(动脉瘤壁上的小阜)、瘤体穿动脉(动脉瘤壁上的小动脉)、瘤颈和载瘤动脉的三维形态和空间关系均可清楚显示.(2)根据我们制定的MIA所在部位的区域分级标准,Ⅰ级9例(占42.9%),Ⅱ级10例(占47.6%),Ⅲ级2(占9.5%),Ⅳ级0例.级别越高者,多倾向于选择血管内治疗.本组17例,共40个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治疗,其中24个100%闭塞、12个90%以上闭塞、4个因动脉瘤小导管不能到位未治.显微外科手术2例,共4个动脉瘤,3个显微镜下全部夹闭、1个术中未发现,未治2例(4个动脉瘤).结论 3D-DSA或CTA能够提高自发性SAH的MIA检出率,清楚显示MIA的三维形态和空间关系,对指导治疗有很大帮助.MIA笔者多倾向于血管内治疗,必要时栓塞治疗和外科治疗联合应用.

  • 影响64排螺旋CT头部同步减影CTA成像质量因素的研究

    作者:许尔夫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头部CT血管造影(CTA)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至影像科行头部64排螺旋CT血管CTA检查的患者101例.根据固定患者头部绑带数分为4组.Ⅰ组(n=25):头部完全不固定;Ⅱ组(n=24):一带头部固定;Ⅲ组(n=26):二带头部固定;Ⅳ组(n=26):三带头部固定.对四组患者左颈内动脉(LICA)、右颈内动脉(RICA)、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的头部减影血管成像质量进行评分,观察不同体重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内CT值小于200 Hu及颈静脉窦(CS)内静脉显像的次数,统计不同探测器的宽度、层厚、球管的转速、层数与曝光时间关系.结果 头部固定带数与头部减影血管成像质量评分呈正相关(P<0.01);第Ⅰ、Ⅱ、Ⅲ和Ⅳ组患者的RVA、LVA、RICA、LICA的血管成像质量评分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Ⅱ、Ⅲ和Ⅳ组的评分明显高于Ⅰ组患者(P<0.01),且随着头部固定带数的增加,评分也越来越高,但Ⅱ、Ⅲ和Ⅳ组的评分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体重的增加成像质量不断下降(P<0.01);成像曝光时间随着探测器的宽度和球管的转速增加而增加,对于心率较快的患者,提高球管转速来缩短曝光时间,减少心率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结论 同步减影成像质量与颅脑固定程度呈正相关,而与体重呈负相关,根据患者的心率选择合适的曝光时间、有效的固定颅脑能够提高头部同步减影CTA血管成像的质量.

  • 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薛秀斌;武红蕾;全志刚;李存瑞;宋健;吴俊逸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CTA)技术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CAG)检查确诊的心肌桥-壁冠脉(MB-MCA)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TA,根据CTA影像资料进行诊断与评估MB-MCA类型及MB长度、MCA狭窄程度,并与CAG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探讨CTA在MB-MCA血管形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97例患者均经CAG确诊为MB-MCA,以CAG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与比较对象,CTA在诊断MB-MCA发生类型中CAG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802、1.000;CTA评估的浅在型MB-MCA与深在型MB-MCA患者MB长度均高于CAG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MCA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与CA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TA在心肌桥-壁冠脉血管形态评估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金标准CAG诊断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能够有效、准确评估MCA狭窄程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颅内动脉瘤的CTA和MRA评价

    作者:罗学军;郑海军

    目的 通过与MR血管造影(MRA)的对比分析,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A和MRA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A检查,其中18例行MR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和动脉瘤夹闭术作为参考标准,比较CTA和MR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情况.结果 在37例中,DSA和动脉瘤夹闭术证实45个动脉瘤,其中35例42个动脉瘤CTA显示良好,16例21个动脉瘤MRA显示良好.CTA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3.3%(42/45),MRA为91.3%(21/23).结论 CTA可作为临床筛查大部分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必要时可选择MRA、DSA.

    关键词: CTA MRA 颅内动脉瘤
  • CTA对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价

    作者:张广玉;米玉霞;王艳玲;尚万余;于冰

    目的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标准,评价CT血管成像(CTA)对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连续收集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就诊于沧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于术后第6个月对随访患者进行CTA和DSA检查,分别测量血管狭窄程度,以DSA检查结果作标准,评价CTA对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3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术后支架内管径CTA和DSA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16例患者完成CTA及DSA随访,4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狭窄程度>50%),支架内管径CTA和DSA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支架内再狭窄>75%的患者,CTA所测支架内管径显著小于DSA测量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对Wingspan动脉支架成形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程度<75%的诊断有较好的准确性,但对于狭窄程度>75%者存在夸大效应.

  • 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冠状动脉CT检查中心理反应的影响

    作者:韩晓琦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CT检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在我院老年干部保健门诊168例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老年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并观察患者生理心理反应.结果 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生理心理反应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控制老年冠状动脉CT检查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保持心律平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检查质量.

  • 超声联合CT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朱晓丽;王峥;郑敏娟;刘丽文;徐磊;刘从伟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CT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证实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前、术后临床常规资料、常规超声以及术后CTA的检查结果.结果 常规超声示,与术前相比较,47例患者术后左室心腔大小、容积显著缩小,左室收缩功能显著增加(P<0.05).2例患者颈内静脉内血栓形成.术后CTA结果显示:48例人工血管及支架血流通畅,未见吻合口瘘,1例腹主动脉段假腔内再次破裂,17例(35%)患者左肾动脉起自假腔.结论 常规超声可评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心内及颈部血管并发症、心功能情况.CTA可评估冠状动脉、肾动脉受累情况及支架吻合口情况.两者联合可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疗效情况进行全面、真实、有效的评估,从而能有效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及预后,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 超声结合CTA诊断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畸形

    作者:刘咏芳;姜淑英;吴道珠;黄福光;孙海燕;程建敏;胡型锑

    目的 探讨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ITAPVD)的超声和CTA的特征性表现.方法 10例心下型TAPVD患者首诊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7例又行CT血管造影检查(CTA),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0例心下型TAPVD均经手术证实.超声心动图首诊准确率为70% (7/10),误漏诊率为30% (3/10),7例CTA诊断准确率为100%.心下型TAPVD的超声和CTA的特征性表现是:共同肺静脉内径较其他类型TAPVD的细小;剑下主动脉横断面可见三条血管的横断面,即连接共同肺静脉的垂直静脉位于主动脉前方、下腔静脉左后方;肝内门静脉扩张迂曲;CDFI显示垂直静脉与下腔静脉血流方向相反,5例垂直静脉与之连接的部位狭窄,出现流速增快成湍流.结论 掌握心下型TAPVD的特征性超声表现,经胸超声心动图仍是诊断ITAPVD的首选方法,结合CTA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避免误漏诊.

  • 四肢CTA在血管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张玉福;陈称养;杨明社;康杰;王一川

    目的 探讨四肢CTA在血管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7月北京市红十字会急诊抢救中心收治的外伤行四肢CTA检查患者167例,其中男145例,女22例,平均年龄44.3岁.结果 167例外伤患者中CTA检查阳性患者48例,阳性率28.7%.术中发现,CTA显示阳性结果与实际完全相符.该48例患者均行B超血管检查,发现阳性患者39例,阳性率81.3%.结论 CTA对于四肢血管损伤能够清晰显示损伤或断裂部位,明确周围是否伴有血栓形成,为四肢外伤患者明确是否合并血管损伤提供直接依据.

  • 糖尿病足下肢动脉CTA表现及重建方式的准确性评估

    作者:徐锐;张爱莉;李建龙;王瑞敏;赵龙华

    目的 评估CTA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应用价值,寻找佳的显示方式,评估患者侧支循环情况.方法 选择符合糖尿病足诊断标准的患者45例行下肢动脉CTA检查.使用薄层横轴位图像、MIP、MPR、VRT评估成像血管状态;部分患者与DSA对照.结果 44例患者发现不同程度的下肢动脉病变;23例(59支)动脉血管闭塞后,周围有侧支循环建立.CTA对病变血管中度及以上狭窄程度的判断与DSA的符合率为97.43%,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x2=20.025,P=0.067);与DSA测量值接近的是横轴位图像,VRT、MPR及MIP方式对轻度狭窄更不敏感,薄层MIP显示细小血管更清晰,VRT方式更容易将重度狭窄判读为闭塞.结论 CTA是评估糖尿病足患者经济、准确的方法;薄层横轴位图像、MIP是评估血管更有效;严重动脉病变患者侧支循环的建立与病变部位有关.

    关键词: 糖尿病 动脉硬化 CTA
  • 头颈部CTA、DUS和DS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对比分析

    作者:赵玉芝

    目的:研究头颈部CTA对颈部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同时对比研究DUS和DS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进行颈动脉血管检查的患者,根据其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CTA组40例,DUS组40例,DSA组40例.而后对比分析头颈部CTA、DUS、DSA对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DSA组的诊断准确率(92.50%)明显高于CTA组的诊断准确率(57.50%);CTA组的诊断准确率(57.50%)明显高于DUS组的诊断准确率(30.00%);且DSA组的未见狭窄、闭塞、狭窄的几率明显高于DUS组的相应几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A组的相应几率与DSA组的诊断几率相差无几.结论:头颈部CTA是一种非常有效、简单、快速的检测方法,对目前临床上检测颈动脉血管狭窄性病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而且同时应用DUS和DSA检测方法能够更有效地辅助疾病的检查.

  • CTA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管延刚

    目的 北方地区缺血性脑梗塞发病率极高,有效诊断缺血性脑梗塞并对预后给予判断是放射医学研究的重点课题.方法 CTA检查缺血性脑梗塞患者分析斑块性质及颈动脉血管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梗塞的关系.结果 不同组别患者其软斑块引发疾病高于硬斑块,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CTA对缺血性脑梗塞颈动脉狭窄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对疾病的预后给予明确判断.

    关键词: CTA 脑卒中 颈动脉 斑块
  • 头部128层CTA对头部血管性疾病应用价值

    作者:孟强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头部动静脉畸形及动脉瘤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间100例头部CTA的影像资料.结论 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头部血管性病变诊断有独特优势、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头部血管性疾病 CTA
  • 肺动脉不参与支气管肺癌供血--CTA和DSA研究

    作者:史景云;肖湘生;欧阳强;董伟华;董生;李惠民

    目的研究肺动脉是否参与支气管肺癌的供血及其在肺癌中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对20例支气管肺癌患者(中央型14例,周围型6例)分别行肺动脉CTA和DSA检查.结果 20例中,12例DSA显示肺癌所在区域内,肺动脉血流以段和叶为单位灌注不足或无血流灌注,其CTA显示肺动脉分支被肿块包埋、管腔缩小或者未见肺动脉分支显影.8例肺动脉DSA显示肺癌所在区域内肺动脉管径及肺血灌注正常,其对应的CTA显示瘤肺交界区的肺动脉分支与肺癌相贴、管径基本正常.20例肺动脉DSA及CTA均未见肺动脉形成肿瘤血管.结论肺动脉不参与支气管肺癌供血,肺癌的经导管动脉化疗和栓塞不应经肺动脉途径.

    关键词: 肺肿瘤 肺动脉 CTA DSA
  • 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

    作者:曹代荣;游瑞雄;李银官;王弘岩;陈济铭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及CTA诊断颈动脉体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多层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CTA及3例DSA的影像资料.结果: 7例共9个肿块(双侧2例),平扫肿块密度与肌肉相类似,增强扫描所有肿块均显著增强,薄层横断面图像能清晰显示被推移或包绕的颈内外动脉以及增宽的颈内、外动脉间距.8个肿块外周可见多发扩张的滋养动脉影.颈部CTA清晰显示7例9个肿块与颈总、颈内及颈外动脉的关系,其中7个肿块侧的颈动脉分叉呈杯口状扩大.3例CTA结果与DSA检查完全一致.结论: 多层螺旋CT结合CTA可以替代DSA作为确诊颈动脉体瘤的佳诊断方法.

  • 颌颈巨大肿物的颈动脉CTA和MRA的对比研究

    作者:张海钟;步荣发;马林;赵军平;赵红;赵绍宏;刘大明;莶剑鸣

    目的:对比分析颈动脉CT血管成像(CTA)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头颈部的成像特点,探讨颈部巨大肿物对颈动脉正常解剖位置的影响和对血管壁侵蚀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术前对11例颌颈部肿物患者行颈动脉CTA和MRA,分别同步注射造影剂,螺旋CT对病变区血管段进行重点薄层螺旋扫描,Easy Vision三维重建;MRI扫描由Sun工作站三维重建。对比分析颈动脉CTA和MRA。结果:11例颌颈部肿物患者中5例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向内侧移位,其中2例颈外动脉受压狭窄;另1例颈内动脉向后侧移位,颈外动脉向外前移位;1例颈内静脉血管壁多处受侵蚀。结论:CTA能够显示颈部大血管走向及与下颌骨、舌骨、颈椎、颅底骨组织三维空间关系;MRA显示血管壁的情况较CTA精确,均可为诊断和手术入路提供三维信息。

  • CTA与DSA对支气管肺癌的血供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罗香国;唐肇普;严景恩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癌的血供来源,为肺癌的营养学研究及介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对12例支气管肺癌(中央型5例,周围型7例)先分别行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DSA,再分别行两者的动脉造影CT(CTA)动态薄层扫描.结果:DSA显示12例癌肿全部由支气管动脉供血,未见肺动脉供血;而CTA示癌肿主要由支气管动脉供血,肺动脉亦参与供血,供血部位主要位于病灶周边部位,分布不均匀,周围型多于中央型.结论:支气管肺癌,无论是中央型还是周围型,均由支气管动脉和肺动脉双重供血,其中支气管动脉为主要供血动脉;CTA较DSA结果更准确、可靠;介入治疗应兼顾两者.

  • 冠状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血管造影、MRA和CTA的对比研究

    作者:程流泉;赵锡海;高元桂;马林;王新疆;蔡幼铨;刘宏斌;盖鲁粤

    目的: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为参照,比较冠状动脉MRA和CTA诊断狭窄的准确性,探讨斑块的MRA表现.材料和方法:30例冠心病患者在2周内接受冠状动脉MRA、CTA和CA检查.MRA使用呼吸导航触发的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CTA检查使用64排螺旋CT.以CA为诊断金标准,评价MRA和CTA检测≥50%狭窄血管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斑块的MRA表现.结果:MRA和CTA判断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0%、86.9%、86.1%和85.1%、87.2%、86.8%.斑块的MRA复杂信号是MRA高、低估冠脉狭窄的主要原因,钙化是导致CTA高估狭窄的主要原因,MRA可以校正CTA对钙化所致狭窄的错误判断.结论:高分辨三维FIESTA序列MR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效能与CTA接近,MRA对显示钙化斑块导致的管腔狭窄比CTA有优势;斑块的MRA表现比较复杂,给狭窄的判断带来困难,也为斑块性质的判断提供机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CTA MRA
  • 颅脑创伤血管痉挛的CT血管造影评价

    作者:李惠民;汤深;于红;肖湘生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评价颅脑外伤性血管痉挛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对19例颅脑外伤患者和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大强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CTA观察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获得良好的CTA图像,9例患者发现脑血管痉挛16处,其中13处出现在大脑中动脉,并大多呈串珠样改变.VR显示血管改变佳,可充分显示血管痉挛;结合横断面图像可全面评价脑创伤情况.结论:外伤后脑血管痉挛大多呈串珠样改变,CTA-VR可充分显示血管痉挛,有助于研究外伤后脑血管的变化.

510 条记录 3/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