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冠心病肺部感染患者双源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朱丙烟;付风魁;朱荣广;尹洪花;陈斐

    目的:探讨双源 CT 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e ,CTA )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1月 CHD 合并肺部感染患者65例,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为 CHD 且均在双源 CT 行冠状动脉的 CTA 扫描,分析冠状动脉 CTA 的图像质量和血管的病变。结果所有患者均出现肺部感染的临床症状;CTA 图像质量达到1级的46例占70.8%、2级的有11例占16.9%、3级7例占10.8%、4级1例占1.5%;148支主要血管出现不同程度狭窄,其中轻度狭窄的有8例占12.3%,21例呈中度狭窄占32.3%,36例呈重度狭窄占55.4%;26例以钙化斑块为主占40.0%,12例以脂斑为主占18.5%,27例以混合斑块为主占41.5%;24例以右心冠状动脉状动脉作为主病变血管占36.9%,39例以前降支作为主病变血管的占60.0%,2例以左回旋支作为主病变血管占3.1%。结论肺部感染可加重 CHD 的症状,双源 CTA 可明显降低肺部感染对图像质量和诊断的影响。

  • 个体化护理在省级医院放射科急诊双源 CT 增强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尹俊琨;李治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增强 ct 造影检查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室2013年364例 ct 增强造影检查的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结果满足病人的所以基本需要,且顺利完成 ct 增强造影检查。达到患者满意,护患关系融洽。结论实施个体化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一个轻松、舒适、和谐的环境,从而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患者满意程度,树立良好的医务工作者形象,增加广大群众对医院的信任度,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双源 CT 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研究

    作者:李萍;张昊

    目的:探讨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MB-MCA )双源 CT 的检出率及其形态特征。方法23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有胸闷不适、心悸、胸痛等症状,行双源 CT 冠状动脉(CTA)检查,共检出 MB-MCA 患者为66例。测量MB 的长度、厚度及 MCA 的压缩程度。结果 MB-MCA 的检出率为28.1%,MB 平均长度(20.9±9.1)mm,平均厚度平均(2.3±1.0)mm;MCA 平均压缩程度为(37.9±16.7)%;MCA 压缩程度与 MB 的厚度有明显相关性(r =0.61,P =0.001),与 MB 的长度无明显相关性(r =0.22,P =0.551);MB 的厚度与 MCA 的长度无明显相关性( r =0.19,P =0.121)。结论双源 CT 下冠脉造影可用于 MB-MCA 的诊断,可清楚显示发生 MB 的部位及长度、MCA 压缩程度,是一种可靠的诊断辅助手段。

  • 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在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中的应用

    作者:韩丽琴;时继工;刘娜

    目的::探究双源 CT 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再狭窄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行 CTA 检查,同期行 DSA 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对 CTA 图像量化评分,以 DSA 结果为金标准,计算 CTA 检查在支架内狭窄诊断上的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患者 CTA 图像质量评分在1~3分之间,平均得分1.70分。共评价159枚支架,CTA 检查25枚出现再狭窄,DSA 检查27枚出现再狭窄,两种方法在支架再狭窄数量上没有明显差异。CTA 对159枚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敏感性为88.9%,特异性为99.2%,阳性预测值96.0%,阴性预测值97.8%,准确性97.5%。结论:双源 CT 行冠状动脉成像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同 DSA 接近,图片质量好,可作为一种评价通畅性的有效手段。

  • 双源 CT 和冠状动脉造影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比较研究

    作者:唐玉斌;丁蕾;陆燕春

    目的:研究双源 CT(D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一致性及前者取代后者的可行性。方法137例患者193枚支架均行 CAG 检查及 DSCT 检查判断是否存在支架内再狭窄(ISR),以 CAG 结果为金标准,比较 DSCT 评估支架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结果137例患者193枚支架,CAG 评估为 ISR 共计61枚,DSCT 正确判断57枚,其敏感性89.4%、特异性88.5%、阳性预测值80.3%、阴性预测值96.7%、准确性90.7%;在 P <0.05水准上检验得 Kappa 值为0.5463,DSCT 评估与 CAG 评估 ISR 有较好的一致性;146枚直径≥3.0 mm 支架,CAG 判断46枚 ISR,DSCT 准确判断44枚,其敏感性95.6%、特异性90%、阳性预测值81.5%、阴性预测值97.8%、准确性91.8%;直径<3.0 mm 的47枚支架,CAG 判断15枚 ISR,DSCT 正确判断13枚,其敏感性86.7%、特异性87.5%、阳性预测值76.5%、阴性预测值93.3%、准确性87.2%。结论DSCT评估 ISR 与 CAG 相比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受支架置入部位及大小影响判断,易出现误判及判断 ISR 程度较重,但在大寸径的支架通畅情况的评估基本可以取代 CAG。

  • 双源 CT 对心肌桥及心肌桥相关冠脉病变的临床诊断分析

    作者:张凯;姜梅;张大波;薛水培

    目的:针对双源 CT 对心肌桥(myocardialbridge,MB)及心肌桥相关冠脉的病变进行临床诊断与研究分析。方法:选取可疑冠心病患者80例,使用双源 CT(DSCT)技术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3周后给予所有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心肌桥及心肌桥相关冠脉病变检出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与分析。结果:DSCT 检出71例(88.75%)、共94支心肌桥,其中单支48例(60.00%),双支23例(28.75%),MB 合并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54例(67.50%),而 CAG 检出心肌桥47例(58.75%)、共61支,单支35例(43.75%),双支13例(16.25%),MB 合并 AS 的41例(51.25%),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DSCT 和 CAG 的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 CT 对于心肌桥及心肌桥相关冠脉病变的检出率明显高于 CAG,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进行检查筛选的主要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双源 CT 双能量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对比

    作者:张跃

    目的:探讨双源 CT 双能量真实平扫与虚拟平扫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差异。方法分析70例以双源 CT 腹部增强扫描的脂肪肝患者真实平扫图像与虚拟平扫图像。分析肝门层面上两图像上肝左右叶、脾、下腔静脉的 CT 值及噪声值,同时测量该平面腹部前后径与左右径,记录剂量长度乘积。评价各 CT 值与噪声差异,分析肝右叶噪声与上腹部各径线相关性。同时以肝/脾 CT 值比值<0.8以及肝/下腔静脉 CT 值比值<1.0为标准诊断中重度脂肪肝,并比较两图像上其诊断一致性。结果:肝左叶(P =0.007)、肝右叶(P <0.001)与脾 CT 值(P <0.001)比较 VNC 图像结果显著高于TNC,噪声比较 VNC 图像上结果均小于 TNC 结果(P <0.001),肝右叶噪声与上腹部前后径(r =0.561)、左右径(r =0.605)、平均径(r=0.608)在 TNC 图像上均中等相关(P <0.001),VNC 图像上为弱相关。以肝/脾 CT 值比值<0.8为重度脂肪肝诊断标准,TNC 与 VNC 图像诊断一致性 kappa 值为0.595;以肝/下腔静脉 CT 值比值<1.0为诊断标准,其诊断一致性 kappa 值为0.484,DLP 值在 VNC 替代 TNC 后可降低24.1%。结论 TNC 与 VNC 在中重度脂肪肝的诊断上中等一致,肝/脾 CT 值比值<0.8这一标准更推荐。

  • 小剂量对比剂快速扫描在肺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丁国良;钱萍艳;保瑀;许彬

    目的:探讨小剂量、快速扫描对肺动脉 CT 血管成像(CTPA)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拟行 CTPA 检查的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用的 CTPA 方案,采用团注对比剂跟踪测试技术,对比剂用量80 mL,注射速率4 mL/s,注射完毕后同等速率注入生理盐水20 mL。试验组采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对比剂用量共计35 mL,注射速率为5 mL/s,注射完毕后同等速率注入生理盐水50 mL。根据原始图像和大强度投影像,测量肺动脉内对比剂的浓度,评价上腔静脉伪影的形成和动脉分支的显示程度。结果:两组间肺动脉各级分支显示程度、图像评分及辐射剂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扫描时间为(0.92±0.08)s,明显少于对照组[(4.42±0.47)s, P <0.05]。试验组有4例(13%)上腔静脉出现伪影且不影响诊断,对照组有27例(90%)出现伪影,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528,P <0.05)。结论:小剂量、快速扫描能有效减少 CTPA 过程中上腔静脉伪影,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同时提高了图像质量。

  • 双源 CT 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术前评估

    作者:朱丽丽;蔡廷江;史跃;赵汉青;陈凯;李皖陇;刘忱;周德兴;孙晨曦

    目的:探讨双源 CT 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疑诊颅内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双源 CT 血管造影图像,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43例中 CTA 检出37例39个动脉瘤,6例阴性。 CTA 清晰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指向、瘤颈、瘤壁钙化、瘤内血栓、载瘤血管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病变细节。25例(CTA 阳性19例和阴性 6例)行 DSA 检查,检出20例20个动脉瘤,5例阴性。共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除漏诊 1例 <3 mm 的动脉瘤外,CTA 所示动脉瘤细节与 DSA 或术中所见完全一致。结论双源 CT 血管造影能快速诊断颅内动脉瘤并提供动脉瘤及颅内情况的详实信息,为术前评估提供重要指导性依据。

  • 双源 CT 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诊断价值

    作者:杨家虎;王军娜;陈青;刘潇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coronary artery aneurysmal ec-tasia ,CAE)是指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的局限性或者弥漫性扩张,其管径扩张超过邻近正常冠状动脉管径的1.5~2倍[1],部分以心绞痛、ECG 改变、心力衰竭及急性心肌梗死为主要临床表现,由于其存在瘤体破裂、心包填塞等风险,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因此利用影像技术对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进行早期诊断,以及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行双源 CT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 ,CTA),且诊断为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1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双源 CT 血管成像对 CAE 的诊断价值。

  • 双源 CT 冠状动脉三维分割算法的研究

    作者:赵洁;蒋世忠;黄展鹏;欧陕兴

    本研究旨在从心脏双源 CT 数据中自动精确分割出冠状动脉。采用一种基于多尺度滤波和概率决策的血管自动分割算法。先基于多尺度 Hessian 矩阵增强图像中的管状结构,再利用大后验概率基于灰度将体素分为目标和背景2类,后用26邻域区域生长法分割出左冠状动脉。实验结果表明,可精确分割出冠状动脉并提取血管中心线。该算法避免了血管泄露问题,无伪血管,无需人工交互,是一种有效的双源 CT 冠状动脉自动提取方法。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双源 CT 血管造影分析

    作者:杨蓓;金朝林;张树桐

    目的:观察双源 CT 颈动脉造影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评价作用。方法选择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入院3 d 内行颈部 CTA 检查及 DSA 检查,观察患者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1)双源 CT显示100处颈动脉狭窄,DSA 显示95处颈动脉狭窄,一致性检查显示双源 CT 与 DSA 检查对颈动脉狭窄诊断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 值=0.54)。(2)大体积脑梗死患者存在重度颈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比例高,中体积梗死颈动脉中度狭窄比例高,小体积梗死颈动脉轻度狭窄比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双源 CT 显示颈动脉斑块以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比例高,斑块类型以钙化斑块比例高。结论双源 CT 颈动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斑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双源CT低千伏及威视派克在头颅CTA中的应用

    作者:申凌娜;苏博文;李杰

    目的:探讨第二代炫速双源 CT 扫描技术双低剂量(低千伏及对比剂威视派克)在头颅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对双低扫描条件下的图像进行质量管理评价分析以及对射线辐射剂量计算优化评估。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5-03—2016-07进行头颅 CTA 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和双低组,其中双低组扫描条件设置为管电压70 kVp,对比剂为威视派克(GE,270 mgI/mL);正常组使用常规扫描条件管电压120 kVp,对比剂为碘海醇(扬子,350 mgI/mL)。将2组原始扫描数据导入后处理工作站,然后请2位影像科医师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双低组对比噪声比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电离辐射剂量值明确低于正常组(P <0.05)。2组后处理数据(图像质量评分、大脑前动脉 CT 值、图像噪声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双低组人均碘摄入剂量(221.58±5.72)mgI/L,正常组为(356.84±6.72)mgI/L,双低组显著低于正常组(t=48.916,P =0.000)。结论使用第二代炫速双源 CT 扫描条件为管电压70 kVp 时,同时对比剂使用威视派克(270 mgI/mL)进行颅脑 CTA 扫描条件检查,获得的数据图像进行血管分析时发现与普通常规扫描条件使用的管电压120 kVp 及碘海醇对比剂(350 mgI/mL)图像分析评价质量基本一致,基本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需求,但对比剂的摄入量更低,也更加安全有效。

  • 双源 CT 在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岳军;闫继锋

    目的:分析双源 CT(dual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在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0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在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住院临床拟诊为冠心病(CHD)的102例患者,均在入院后2周内分别行双源128层 CT 和 CAG 检查。以冠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标准,评价 DSCT 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测准确性。结果以冠状动脉节段为基础,DSCT 及 CAG 对轻、中、重度狭窄节段和闭塞节段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呈正相关(r =0.857,P <0.001)。DSCT 判断冠脉中、重度狭窄(≥50%)和闭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2%(306/333),97.9%(918/938),93.9%(306/326),97.1%(918/945)。以各支冠状动脉为基础,DSCT 对左冠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脉狭窄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100.0%、57.1%、77.7%、70.7%,敏感度分别为96.0%、97.4%、94.4%、88.9%。结论DSCT 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测准确程度高,可以作为 CHD 无创筛查的重要手段。

  •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源 CT 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分析

    作者:曹晓红;陈平;陈树;张敏;张新星

    目的:通过双源 CT 检查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我院539例行双源 CT检查存在冠状动脉病变的老年患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并对其检查资料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的冠脉病变特点。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更重、范围更广,多支及弥漫病变更多。结论糖尿病可促进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这在老年患者尤为明显。

  • 结节性甲状腺肿双源 CT 能谱分析

    作者:杨进军;何桂茹;班允清

    目的: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双源 CT 能谱曲线及碘图特点,为鉴别甲状腺占位类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临床手术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3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正常成人甲状腺70例(对照组),均采用双能量扫描,分别利用 liver VNC 和 Monoenergetic 软件得到碘图及能谱曲线,分析与比较两组甲状腺能谱曲线斜率、碘图特点。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男性和女性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比值分别为(4.7325±2.3977)、(0.4208±0.2129);(5.6510±2.4760)、(0.4314±0.2138),男性和女性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比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男性和女性甲状腺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比值分别为(3.4321±1.3617)、(0.5208±0.3128);(4.6114±2.1730)、(0.4766±0.3218),男性和女性甲状腺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对照组甲状腺能谱曲线斜率分别为(5.2550±2.4080)、(9.8164±1.8600),结节性甲状腺肿组能谱曲线斜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节性甲状腺肿组和对照组甲状腺碘浓度比值分别为(0.4267±0.2671)、(0.7965±0.7494),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碘浓度比值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能谱曲线及碘浓度比值有一定特征性,且与正常成人有差异,对于鉴别甲状腺占位类型有重要指导价值。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