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行 CTA 联合心动图检查对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

    作者:陆超灵;张小新;廖佩娟;左祖文

    目的: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行 CT 血管造影(CTA)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对介入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86例拟行介入治疗手术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同时行 CTA 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了解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通过CTA 评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程度,分析 CTA 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手术的指导价值。结果86例患者中,未见缺血性 ST 段改变51.16%,均顺利进行手术,没有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现缺血性 ST 段改变48.84%;未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征象10.47%,其中前降支心肌桥1.16%。发现冠脉粥样硬化89.53%,其中导致轻度狭窄39.53%,中度狭窄22.09%,重度狭窄39.07%。超声心动图发现心肌缺血中无症状心肌缺血16.28%,结合 CTA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26.74%。通过 CTA 检查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后,19.77%的患者改变手术计划,择期手术8.14%,放弃手术11.63%。结论超声心动图可提示 ST 段改变者,CTA 联合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利于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可更加合理地安排手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 CTA影像下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和前交通动脉瘤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于立刚;张建斌;徐雪莲

    颅内动脉瘤(intracranial aneurysm)是由于颅内局部血管异常改变而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是造成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病因.在我国发病率为0.031%[1].前交通动脉瘤是颅内常见的动脉瘤之一,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时,一侧大脑前动脉水平段A1增粗并且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同时显示称之为A1优势征.该征象提示另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纤细、缺如或发育不良(一侧A1段管径≤对侧的1/2)、狭窄等.本文分析了100余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3D-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资料.

  • 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形态与血管狭窄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曹艳艳;李丽新

    目的 通过CT血管造影(CTA)观察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形态与其该段血管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脑梗死患者的颈颅动脉CTA检查结果,所有病例根据CTA的图像将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形态划分为0~4级,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NASCET)标准对颈内动脉虹吸部血管狭窄分级.比较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形态与该段血管狭窄的关系.结果 200例脑梗死患者中,0级无钙化组、1级小点状钙化组、2级条状钙化组、3级半月状钙化组、4级环状钙化组发生血管狭窄率分别为5.6%,20.9%,66.7%,93.8%,95.8%.经卡方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各组间颈内动脉虹吸部血管狭窄的发生率与钙化的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虹吸钙化形态与其该段血管的狭窄呈显著性相关(r=0.715,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的颈内动脉虹吸部钙化形态级别越高,越可以作为预测颈内动脉虹吸部血管狭窄的有效依据.

  • CTA与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陈圣攀;张波;叶明;曾现伟;张鹏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20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CTA,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出结果为金标准,将两种检查结果与其进行对比,比较两者的诊断准确性、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 DSA检出颅内动脉瘤104例,CTA检出动脉瘤93例,MRA检出动脉瘤89例;CT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6.5%,72.7%,89.4%;MRA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8.8%,53.3%,8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与MR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无明显差别,可作为DSA的辅助检查方法.

    关键词: CTA MRA 颅内动脉瘤
  • 咳嗽变异性哮喘58例临床分析

    作者:蔺红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称咳嗽性哮喘(CTA)、过敏性咳嗽,是一种潜在形式的哮喘.本病患者仅以反复夜间或清晨咳嗽为主要表现,白天就诊是错失早期诊断的原因之一,又因肺部缺乏阳性体征及家属病史介绍有误,常被贻误诊断和治疗,并增加经济负担.本文报告30例CVA患儿的误诊情况,并总结如下.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继跃

    1 术前准备1.1 超声颈动脉超声常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查.发现狭窄>50%者需同时行另一种无创检查,如MRA或CTA,结果符合者可直接施行外科手术.

  • 基于64排CTA技术的颅内单发囊性动脉瘤破裂风险研究

    作者:李立;钱伟军;王亚军;何瑞红;魏牛;张倩倩;张超鑫

    目的 探讨颅内单发囊性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我院2012-01—2016-01诊断为颅内单发囊性动脉瘤的53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根据动脉瘤是否破裂分为破裂组和未破裂组.比较2组CTA检查所示动脉瘤分布部位、瘤体高度、瘤体宽度、瘤颈宽度、瘤高与瘤颈比值(AR)、载瘤动脉直径、瘤高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SR)、瘤颈与载瘤动脉直径比值(NPR)、入射夹角等参数.结果 破裂组动脉瘤主要分布于后交通动脉及前交通动脉,未破裂组动脉瘤多位于大脑中动脉及后交通动脉,2组分布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破裂组瘤颈宽、AR及入射夹角均小于破裂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宽、AR及入射夹角为颅内单发囊性动脉瘤破裂的形态学风险因素.

  • CTA和MRA在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国栋;周旭洋

    目的 对比分析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在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02-2015-01收治的100例闭塞性脑血管病患者(200条受检血管)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各50例(100条受检血管),观察组接受MRA检查,对照组接受CTA检查,对2组患者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血管检出情况、检出率及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 在100例患者共200条受检血管中,观察组MRA检查血管轻度狭窄或正常45.00%,中度狭窄37.00%,重度狭窄18.00%;对照组CTA检查血管轻度狭窄或正常46.00%,中度狭窄35.00%,重度狭窄19.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0例患者中,MRA对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为100.00%,准确率为94.00%.对照组中CTA对闭塞性脑血管疾病的检出率为100.00%,准确率为94.00%.2组检出率和准确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A与MRA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各有优势,临床可联合应用以提高其检出率和确诊率.

  • 评价TCD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吴静

    目的:评价 T CD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0例,均行CTA检查、TCD检查,记录并统计CTA 检查和 TCD检查对各动脉诊断的结果,以CTA检查结果为标准,计算 TCD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以CTA结果为准,TCD检查对于不同动脉的血管狭窄诊断结果间存在差异,其中以MCA 狭窄诊断的诊断准确率高,准确率高达99.3%,VA 狭窄诊断的效果差,敏感性仅为63.4%,准确率为86.2%;MCA 狭窄患者的 MV、SV、DV随着CTA显示狭窄程度的加重而显著上升(P<0.05),而搏动指数PI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 MCA闭塞者,T CD检查多出现低流速、低搏动的血流变化。结论 T CD检查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尤其对于大脑中动脉狭窄,同时可提供实时的血流动力学信息,可于CTA检查中互补使用,提高诊断准确率。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影像学评估研究

    作者:刘玉涛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彩色多普勒成像(CDFI)、经颅多普勒成像(TCD)等影像学评估方案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型术(PTAS)的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入组患者均于介入治疗前后接受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CTA、CDFI及TCD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TA、CDFI及TCD检查在PTAS术前筛查及术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共检查5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血管共572条,DSA检查结果显示颅内外狭窄或闭塞血管131条(22.9%),正常血管441条(77.1%);其中CDFI、CTA及TCD三种检查方案对介入治疗前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评估情况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5.6%、97.1%、90.8%,94.8%、96.4%、89.3%和93.9%、95.9%、87.0%,均与DSA检出率有一致性(P<0.05).术后第24个月复诊,DSA检查结果显示,狭窄或闭塞38条(6.6%),正常血管534条(93.4%);其中CDFI、CTA及TCD三种检查方案对随访期内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评估情况的准确性、特异性及敏感性分别为96.2%、90.0%、92.1%,94.9%、89.2%、86.8%和94.2%、88.8%、81.6%,均与DSA检出率有一致性(P<0.05).结论 CDFI、TCD及CTA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前后的颅内外血管狭窄及闭塞评估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临床可作为辅助诊断PTAS介入治疗前血管闭塞情况及评估患者术后狭窄、闭塞血管再通情况的有效手段予以推广应用.

  • CT血管造影在椎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梅;罗伟良;朱晔宁;邓宇平

    目的 通过与数字减影(DSA)比较,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椎动脉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CTA及DSA检查,并行资料分析.以DSA为标准,计算CTA诊断椎动脉狭窄的特异度、灵敏度等.结果 以DSA结果为金标准,CTA诊断的灵敏度91.8%,特异度90.5%,符合率87.8%;Kappa值0.8053,CTA与DSA检出率具有一致性(P<0.05).结论 CTA对椎动脉脉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介入干预研究

    作者:田欧;乔晓春;郭佳;杨士彬;刘金有;徐寅翀;杨世泉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支架介入治疗方法,评价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的临床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0-01-2011-06经血管造影颈动脉狭窄且符合入选标准患者80例,分为2组,Ⅰ组40例为内科药物治疗,Ⅱ组为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其中Ⅱ组40例患者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支架治疗指征.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数目、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各项指标,并记录2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Ⅱ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Ⅰ组更明显(P<0.05);Ⅱ组斑块面积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Ⅰ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和IMT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Ⅱ组斑块面积和IMT较Ⅰ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比单纯内科治疗疗效明显.

  • 头颈部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李艳杰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3例脑梗死患者行CTA检查,采用螺旋连续扫描技术,0.5 mim层厚,0.938螺距,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0mA.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50mgI/mL,1.3~1.5 mL/kg),高压注射器流速3.5~4.0 mL/s.检查完成后经高级血管分析软件(AVA)行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和曲面多平面重建(CMPR)处理,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现血管壁软斑块61处,纤维斑块合并钙化斑块55处,单纯钙化斑块47处.轻度狭窄93处,中度狭窄44处,重度狭窄21处,血管闭塞5条.结论 CTA检查具有安全、无创、快捷、可三维成像等优点,对脑梗死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CTA 脑梗死
  • 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的临床特征

    作者:任春娟;张旭东;张毅;李东燕

    目的 探讨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与脑梗死伴单纯高血压患者之间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将128例脑梗死患者分成H型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颈部血管彩超和头颅CTA检查、疗效及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 H型高血压组患者的软斑检出率25%,多发斑块检出率44%,颅外血管狭窄率19.2%,颅内血管狭窄发生率40.1%,治疗2周病情好转率66.7%,1 a内脑梗死复发率27.7%,而单纯高血压组分别为10%、22%、6%、22%、76%和11.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伴H型高血压患者颅内外血管粥样硬化程度更高,预后更差,复发脑梗死的危险性更高.

  • 脑动静脉畸形诊断治疗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孙建新

    目的 探讨脑血管畸形(AV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31例AVM病人行CTA或(和)DSA检查或病理确诊,30例手术治疗,1例γ刀治疗.结果 所有病例中24例痊愈无后遗症,7例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受限和(或)不全性失语.结论 遇到相关病例,尽早行CTA或DSA检查,确诊后尽早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安全可靠的方法,早期治疗可明显减少后遗症.

    关键词: 脑血管畸形 CTA DSA
  • 45例后循环缺血病人头颈部CTA结果分析

    作者:周雪珍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45例后循环缺血头颈部CTA检测结果,提高临床医师对后循环缺血病因的认识,减少诊断和治疗的混乱.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为后循环缺血患者,行16排螺旋CT头颈部的检测,观察前循环、后循环系统及颈椎CT的检测结果有无血管的先天变异,血管扭曲受压,血管狭窄、斑块的形成,横突孔有无狭窄及骨赘形成.结果 45例后循环缺血病人头颈部CTA血管病变阳性率88.9%,单纯前循环血管病变11例(24.4%),单纯后循环血管病变3例(6.7%),前后循环均有病变26例(57.8%);单侧横突孔先天狭窄11例,仅2例因为骨赘的形成导致椎动脉受压扭曲变形. 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为后循环缺血的常见病因,前循环缺血也可能是导致病人发生后循环缺血症状的病因,颈椎病不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

  • 烟雾病CTA及DSA的诊断分析

    作者:慕建成;齐晨晖;范红燕

    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 ,MMD)是颅底多个大血管进行性狭窄或闭塞性疾病,临床症状及体征多样,多表现为反复性脑缺血、脑梗死以及脑实质、脑室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无特异性,早期不易作出正确的诊断。DSA是诊断烟雾病的金标准,但近年来随着放射影像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CT 三维血管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极大方便了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同时也提高了烟雾病的检出率。现将2010-03—2013-09在我院确诊的18例烟雾病的CTA及DSA诊断分析如下。

    关键词: 烟雾病 CTA DSA
  • 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邵振国;王妙锦

    目的:探讨C T 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CTA检查影像表现。结果动脉瘤阳性患者40例,动脉瘤47个,统计其发生部位、大小、形态,总结其规律。结论 CTA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有一定的优势,诊断价值较高,可为临床介入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规范CTA操作及后处理可提高动脉瘤检查阳性率。

  • 64排头颈联合CTA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叶达林;杨萍

    目的:探讨64排计算机断层扫描动脉成像(CTA)技术在脑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6疑似脑血管患者进行64层头颈联合CTA检查,统计分析临床诊断率。结果所有患者CTA均清楚显示1~4级脑血管结构,均获取良好的平扫容积图像、动态CTA图像。86例中发现病变71例,包括动脉狭窄或闭塞18例(动脉硬化、大动脉炎),颅内动脉瘤39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4例,动静脉畸形(AVM)7例;静脉窦血栓2例,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假阴性3例(2例AVM,1例微小动脉瘤),正常图像12例。结论64层头颈联合CTA诊断脑血管病变具有无创、快捷、诊断率高等优点,利于临床随访。

    关键词: CT CTA 脑动脉 静脉窦
  • 64排螺旋CTA与DSA诊断颅内动脉瘤对比分析

    作者:田卫兵;张小伟;范波胜

    近年来,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r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作为一种操作快捷、无创、经济的血管成像方法,受到广大医师和患者的欢迎,逐渐成长为一种常用的血管检查方法,有替代DSA 的趋势.我科2010-01-2012-12先后应用64排螺旋CTA和DSA对3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探讨64排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 CTA DSA 颅内动脉瘤
510 条记录 15/26 页 « 12...1213141516171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