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下调Raptor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作者:李小龙;齐岳亮;陈为一;孙磊;田红艳;张宝刚;刘雨清

    目的 研究Raptor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小RNA干扰技术,向MDA-MB-231细胞转染Raptor小RNA干扰质粒,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Raptor的表达水平以鉴定转染效果.癌细胞体外侵袭实验观察使用RNAi降低Raptor表达后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再进行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细胞中ARK5的磷酸化情况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的表达.收集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2008-01-15-2012-12-31 52例乳腺癌和8例癌旁组织,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Raptor的表达水平.结果 转染成功的SiRaptor/MDA-MB-231细胞Raptor蛋白条带灰度值为529.22±81.58,明显低于MDA-MB-231组的1 345.63±215.05(F=37.799,P=0.004)和SCR/MDA-MB-231组的1 349.15±85.13,F=145.082,P<0.001.体外侵袭实验发现,实验组穿透Matrivgel基质膜的细胞数为40.00±3.61,少于对照组细胞的82.33±10.50,t=6.602,P=0.003.EGF刺激后实验组细胞中ARK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为224.72±30.14,较对照组(852.46±88.93)低,F=134.083,P<0.001;MMP-2蛋白的表达为604.32±177.06,较对照组(1 051.72±116.54)低,F=13.365,P=0.022;MMP-9蛋白的表达为347.85±84.80,较对照组(924.46±108.61)低,F=52.535,P=0.002.乳腺癌组织Raptor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存在相关性,x2=9.094,P<0.001.结论 Raptor可能通过磷酸化ARK5以增加MMP-2和MMP-9的表达,从而与乳腺癌细胞的侵袭相关.

  •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治新进展

    作者:何裕隆

    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 -entero -pancreaticneuroendocrine tumors,GEP-NETs)是一种来源于胃肠道散在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相对罕见疾病.尽管被归为同一类肿瘤,但是不同的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其生物学多样性.在其诊断,重要的进步在于病理学诊断的规范化以及内镜超声和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等各学科的协助诊断.手术治疗仍然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首选治疗手段,但是随着其基因和分子机制的研究,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投入临床试验,一些新的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抑制剂、放射性核素标记生长抑素类似物如90钇(90yttrium,90Y)-DOTA和177镥(177lutetium,177Lu) -DOTA奥 曲 肽(octreotate)被证实在晚期转移患者中有一定疗效.GEP-NETs这种相对罕见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所上升,患者长期生存率无明显改善,因此,各种基础及临床试验仍是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研究重点.

  • 雷帕霉素对骨肉瘤干细胞和人骨肉瘤细胞中雷帕霉素靶蛋白传导通路的抑制作用及意义

    作者:刘沛宜;张伟滨;王君;沈宇辉;魏义勇

    目的 研究雷帕霉素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和骨肉瘤干细胞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传导通路的影响,探讨雷帕霉素应用于骨肉瘤联合化疗的可行性.方法 体外培养人骨肉瘤MG-63细胞和骨肉瘤干细胞,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骨肉瘤细胞球中Nanog和Oct4的表达.以0、20、50和100 nmol/L雷帕霉素处理骨肉瘤干细胞和人骨肉瘤MG-63细胞,采用半定量PCR和定量PCR法检测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后骨肉瘤干细胞和未经处理的骨肉瘤细胞中mTOR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盒8(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后人骨肉瘤MG-63细胞和骨肉瘤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雷帕霉素处理后骨肉瘤干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荧光显微镜下可见,骨肉瘤MG-63细胞球较致密的核心部分Nanog和Oct4呈阳性表达,提示成球的骨肉瘤细胞球有干细胞特性.半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未经雷帕霉素处理的骨肉瘤干细胞中mTOR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761±0.080,明显高于人骨肉瘤MG-63细胞(0.406±0.090,P<0.05).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100 nmol/L雷帕霉素处理组骨肉瘤干细胞中mTOR mRNA的表达量为0.961 ±0.060,明显低于0 nmol/L雷帕霉素处理组(1.654±0.246,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0 nmol/L雷帕霉素处理组比较,20、50和100 nmol/L雷帕霉素处理组人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均受到明显抑制(均P <0.05);20和50 nmol/L雷帕霉素对骨肉瘤干细胞的增殖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均P>0.05),但100 nmol/L雷帕霉素对骨肉瘤干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可以有效抑制骨肉瘤干细胞的成球特性.结论 雷帕霉素通过干预mTOR信号途径可以有效抑制骨肉瘤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成球特性,这将为雷帕霉素应用于骨肉瘤联合化疗提供理论依据.

  •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经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早期脑损伤的效果

    作者:赵雅宁;赵旭;李建民;薛承景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BQ-123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低剂量BQ-123组(50μg/ kg)和高剂量BQ-123组(75μg/ kg),每组30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SAH 大鼠模型,每组造模后进一步分为6、24、72、144 h 4个时间点亚组。采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海马区形态结构变化,免疫组化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海马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Akt)和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结果(1)模型制作过程中,SAH组死亡7只,1只模型不符合标准被剔除;BQ-123高、低剂量组分别死亡6只,各组有1只模型不符合标准被剔除。终纳入统计学分析:假手术组30只,SAH组22只,BQ-123高、低剂量组均为23只大鼠。(2)与假手术组比较,SAH组各时间点PI3-K、AKt、mTOR的表达增高(均P <0.05)。与SAH 组比较,BQ-123低剂量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减轻,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增加[(132±18),(110±16),(84±13),(92±10)个/高倍视野](均P <0.05),大鼠抓力值有所升高,学习记忆功能改善;PI3-K和Akt表达进一步升高(均P <0.05),mTOR的表达下降(均P <0.05)。(3)与BQ-123低剂量组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比较,BQ-123高剂量组海马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减轻,各时间点[存活神经元数量(153±20)、(131±18)、(137±19)、(135±17)个/高倍视野]增加(均P <0.05),大鼠抓力值有所升高,动物学习记忆功能改善;PI3-K(3.8±0.8、8.9±2.4、8.6±2.4、6.2±2.0)、Akt(4.86±1.74、8.64±1.62、7.94±1.70、6.48±1.58)表达进一步增多(均P <0.05),mTOR(2.89±0.26、2.14±0.18、1.94±0.17、1.62±0.12)的表达下降(均P <0.05)。结论BQ-123对SAH 后早期脑损伤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信号途径有关。

  • 外周血淋巴细胞mTOR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韦舒杰;马双陶;张彦;王强;李德;杨大春;杨永健

    目的 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纳入170例在成都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选择性冠脉造影的患者,其中男86例,女84例,年龄18~82岁,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和冠脉病变组,并计算冠脉病变的Gensini积分.采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身高和体重等资料,测定空腹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提取外周血淋巴细胞总RNA,采用Real time qPCR技术测定mTOR表达水平,分析mTOR表达水平及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在170例患者中,冠脉病变组的年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mTO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冠脉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淋巴细胞mTOR表达水平、TG、TC和年龄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343、0.254、0.236、0.207(P<0.01).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mTOR表达水平与冠脉病变狭窄程度呈正相关,提示淋巴细胞mTOR在冠脉病变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然杀伤细胞代谢活性研究进展

    作者:孙丽;高会斌;赵平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一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性感染的关键是病毒复制环节中形成的闭合环状DNA,现有治疗措施难以将其彻底清除.研究表明,自然杀伤细胞(NK)在HBV慢性持续性感染过程中的表型和功能变化不同于急性感染,提示NK细胞的功能可能与机体能否清除HBV有关.NK细胞作为重要的天然免疫细胞,其发育、分化和活化依赖于代谢活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类与细胞代谢活性高度相关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其磷酸化水平决定着NK细胞的代谢活性和功能.本文从HBV的慢性持续性感染、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NK细胞发育分化与mTOR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综述.

  • 运动与骨骼肌mTOR信号传导通路研究现状

    作者:贺道远;曾凡星

    1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信号传导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其活性可被一种链霉菌的衍生物雷帕霉素(rapamycin)阻断.mTOR是一种大分子蛋白质,分子量为289kDa,由2459个氨基酸分子组成,也被称为FRAP(FK506-binding protein 12 and rapamycin-associated protein),RAFT1(rapamycin and FKPB-12target-1),RAPT1(rapamycin target-1)或者SEP(sirolimus effector protein)蛋白.mTOR蛋白氨基酸组成非常保守,人、大鼠的mTOR之间有95%的氨基酸一致[1].许多学者认为mTOR是目前除了蛋白激酶(AMPK)之外的又一个对能量敏感的感受器,能监测细胞内AMP浓度的变化.在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迁移和存活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薛朝军;刘克辛

    二甲双胍在治疗高血糖与高胰岛素血症方面表现出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使其成为临床上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治疗药物.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糖尿病不仅与血管病变的发展有关,而且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同时,流行病学与临床观察显示二甲双胍降低多种肿瘤的发病率,改善合并2型糖尿病的肿瘤患者的预后并能提高生存率.此外,二甲双胍已经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试验中.因此,二甲双胍有望成为一个新的肿瘤治疗药物或辅助抗肿瘤药物.本文对二甲双胍抗肿瘤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 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与靶向雷帕霉素靶蛋白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林辰初;袁胜涛

    磷脂肌醇3-激酶(PI3K)-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是受生长因子调控的重要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PI3K/mTOR通路能响应多种环境刺激,直接或间接参与细胞增殖、生长和代谢等多个关键事件的调控.PI3 K/mTOR通路在多种肿瘤中异常激活,在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mTOR激酶处于该信号转导通路的中枢,抑制mTOR是靶向PI3K/mTOR通路的重要策略,mTOR抑制剂的研发已成为抗肿瘤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本文就mTOR信号转导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mTOR抑制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依维莫司在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惠平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逐渐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内分泌治疗耐药问题(原发与继发耐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雌激素受体通路及其他相关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是内分泌耐药的主要机制.其中,膜受体及下游信号通路PI3K/AKT/mTOR等的异常激活是目前乳腺癌内分泌耐药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已在内分泌耐药患者中表现出疗效明显优于现有治疗方案,改变了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对依维莫司在激素受体阳性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依维莫司的药理作用和临床评价

    作者:任佚;封宇飞;胡欣

    依维莫司是一种口服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剂,2009年首次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2012年7月2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其第5个适应症,即联合依西美坦治疗绝经后晚期激素受体阳性、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乳腺癌.本文使用Pubmed检索依维莫司相关文献,并简要综述其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评价、安全性及药物相互作用.

  • 知母总皂苷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行为和海马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成;金英;李世章;隋海娟;金向楠

    目的 探讨知母总皂苷(SAaB)对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ig 给予18个月龄SD大鼠SAaB 100和200 mg·kg-1,每天1次,连续9周,第8周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逃避潜伏期及各象限游泳时间.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突触素蛋白(SYP)分布.Western印迹法检测CA3区SYP、突触后致密蛋白95( PSD95)、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蛋白分布.结果 与青年大鼠对照组比较,老年对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显著缩短(P<0.05),海马SYP,PSD95,p-Akt和p-mTOR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老年对照组相比,给予SAaB后,青年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原平台象限游泳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海马SYP,PSD95,p-Akt和p-mTOR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 SAaB 能显著改善老年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上调SYP和PSD95表达及激活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 WYE-354调控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抗排斥反应中的mTOR信号传导通路

    作者:王燕;何秀云;石炳毅;黄香玉;郝娟;赵雅贞;朱传智

    目的 探讨mTOR激酶ATP竞争抑制剂WYE-354对小鼠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抗排斥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C57BL/6为受者,BALB/c为供者建立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模型,C57BL/6小鼠行同种同体皮肤移植为自体移植组.移植-2d给药,共21d,阳性对照组为同种异体皮肤移植,雷帕霉素组口服给药0.2ml、剂量1mg/(kg·d),WYE-354药物组腹腔注射0.2ml:低剂量1mg/(kg·d)、中剂量1.5mg/(kg·d)、高剂量50mg/(kg·d).术后3、7、11、21d时,应用免疫印记法留样检测每组脾细胞4E-BP1磷酸化水平,11d行皮肤移植物组织病理染色.结果 阳性对照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少于雷帕霉素组、WYE-354低、中、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帕霉素组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少于WYE-354中、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雷帕霉素组及WYE-354低剂量组皮肤移植物局部淋巴细胞浸润较阳性对照组减少,WYE-354中、高剂量组皮肤移植物局部淋巴细胞浸润较阳性对照组、雷帕霉素组、WYE-354低剂量组均减少.雷帕霉素组、WYE-354低、中、高剂量组均可下调脾细胞中4E-BP1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WYE-354中、高剂量组作用为明显.结论 WYE-354可以抑制mTOR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的调控,并阻滞其细胞周期,减少淋巴细胞向皮肤移植物浸润、显著延长小鼠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

  • mTOR信号通路与心脏疾病

    作者:李小明;杨作成

    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脏疾病的发展演变特别是心肌细胞的生长增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转导通路已逐渐被认识.本文就mTOR的分子结构和相关信号通路及其与心脏疾病的关系做一综述.

  • mTOR信号转导通路与心肌纤维化

    作者:陈淳媛;杨作成

    哺乳类动物雷帕霉素靶蛋自简称mTOR,是磷脂酰肌醇激酶-相关激酶家族(PIKKs)的一员,除蛋白激酶功能外,还是一种重要的信号转导分子,是控制蛋白质翻译和细胞周期进展的重要调控因子,也是调控PIKKs和蛋白激酶B(PKB/Akt)途径的关键因子,能够活化下游蛋白激酶核糖体生物合成和mRNA翻译过程,对细胞由G1期向S期发育起重要作用,控制多种生物酶的产生和活化,对转录也有重要的调控作用.mTOR促进心肌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主要为调控胶原蛋白的合成与稳定,并与TGF-β和αvβ3整合素信号通路相互作用,影响细胞外基质的产生.

  • mTOR信号通路在心肌肥大中的作用

    作者:陈兴;成传访;方燕龄;宫雅南;徐米清

    目的 检测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蛋白在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及H9c2心肌细胞肥大时的表达,探讨mTOR信号通路对心肌肥大的影响.方法 将1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腹主动脉缩窄术(AAC)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8只.AAC后2周,实施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病理学检查.体外研究采用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H9c2心肌细胞肥大.Westem blot检测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AAC组大鼠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d)和心脏重量指数(HWI)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发现,AAC组P-mTOR/mTOR蛋白表达比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研究中,NE组P-mTOR/mTOR蛋白表达比值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及H9c2细胞肥大时,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增加,这提示mTOR信号通路在心肌肥大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的组成及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调节

    作者:闵彦;牛爱军;王开森;孙晓;胡成进

    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进化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在细胞对生长因子,氨基酸及能量变化等外界信息反应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DCs)是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可以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近年来,mTOR对DCs分化、功能调节的研究逐渐增多.有些研究认为,mTOR对DCs的作用是激活性或促进性的,但在另外一些研究中,这种作用是抑制性的.所以,本文对近年来关于mTOR通路对DCs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研究进展

    作者:张瑜;张慧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ADPKD)是一种发病率高、预后差的疾病,它在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有很多进展。

  • 自噬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作者:张军;谷翔;黄问银;李卫东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对机体的危害源于其慢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生命.2013年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11.6%,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1].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脏并发症,由代谢奈乱及微血管病变引发心肌广泛灶性坏死及纤维化进而导致心脏重构,并终进展为功能异常和心力衰竭.糖尿病心肌病临床发病率高、危害大,现被公认为常见和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然而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自噬(autophay)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目前,自噬作为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一个重要靶分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 基于mTOR信号通路探讨中医药干预冠心病研究进展

    作者:王鹏伟;高杉;徐一兰;李琳;于春泉

    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具有调控细胞生长、自噬、增殖和凋亡等生物学功能,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mTOR信号通路的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mTOR和蛋白激酶B(Akt) /mTOR通路日益受到重视.基于2条通路与冠心病关系及中医药的干预作用进行综述.

172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