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RNA干扰对卵巢癌细胞mTOR表达及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作者:马湘一;奚玲;罗丹枫;刘荣华;王世宣;马丁

    目的:探讨RNA干扰技术对人卵巢癌细胞SKOV3中mTOR的表达及对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SKOV3细胞系,设计合成mTOR siRNA实验分4组:正常培养组:未转染的正常培养SKOV3细胞;空白对照组:转染空脂质体的SKOV3细胞;转染组:转染mTOR siRNA的SKOV3细胞;无义对照组:转染无义siRNA的SKOV3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mTOR蛋白表达水平;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mTOR siRNA转染组SK-OV3细胞mTOR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各对照组(P<0.05);mTOR siRNA转染组SKOV3细胞增殖低于各对照组(P<0.05);mTORsiRNA转染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各对照组(P<0.05).结论:mTOR siRNA对SKOV3细胞中mTOR蛋白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特异性阻断mTOR基因表达可显著抑制SKOV3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与肾脏疾病的关系

    作者:王洪玲;田洁;魏肃

    雷帕霉素(rapamycin)是一类早在1975年从土壤细菌中提取出来的物质,起初将其用作抗真菌治疗,随后又发现其有免疫抑制作用而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后的抗排斥反应当中[1].正是由于雷帕霉素的发现,在1994年研究人员又克隆出了哺乳动物的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而雷帕霉素正是mTOR的特异性抑制剂.当雷帕霉素进入细胞后可以与FK-506结合蛋白12 (FKBP-12)形成复合体,该复合体可以与mTOR特异性结合并抑制后者的功能[2].mTOR是由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mTOR信号复合物1和mTOR信号复合物2(mTORC1, mTORC2),mTORC1和 mTORC2分别行使不同的功能,mTORC1主要功能是刺激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而mTORC2则主要调控细胞的极性和细胞骨架.

  • 电针通过mTOR/P70 S6 K信号途径增强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唐念珍;唐成林;黄思琴;杨辉;张毅;田源;谢辉;陈晓琳

    目的:探讨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重要影响因子mTOR和 P70S6K mRNA 表达量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雄性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普食组( n=10)和模型组( n=60),分别饲以普食和高脂高糖饮食。8 w后选取40只造模成功大鼠再一次随机分为高脂高糖饮食(HFHCD)1、HFHCD 2、电针(EA)1、EA 2组,每组10只;HFHCD 1组和EA 1组继续给予高脂高糖饮食,HFHCD 2组和EA 2组给予普通饮食。电针组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胃脘下俞”,每次20 min,1次/d,针刺14 d。观察大鼠体重、血糖、胰岛素的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mTOR和P70S6K mRNA的表达量。结果 HFHCD 1组比CD组mTOR、P70S6KmRNA明显升高,HFHCD 2组比HFHCD 1组明显降低,EA1组较HFHCD1组明显降低,EA2组较HFHCD2组明显降低,EA2组较EA1组明显降低。结论电针刺激胰岛素抵抗大鼠“足三里”、“三阴交”、“胃脘下俞”能降低mTOR和P70S6K mRNA的表达水平,恢复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正常传导,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维持血糖的正常水平。

  • Vk3对宫颈癌Hela细胞mTOR信号转导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玉和;于春艳;王皓;孙连坤

    目的:观察维生素K3(Vk3)对Hela细胞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及其底物p70S6激酶(pTOS6K)a1、a2、B1、62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mRNA表达的变化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mTOR及其底物的影响,探讨mTOR信号转导蛋白在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Con)、Vk3处理组(Vk3)、Vk3与NAC联合作用(Vk3+NAC)组及NAC单独应用组(NAC),MTT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存活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各组Hela细胞中mTOR、p70S6K-al、p70S6K-a2、p70S6K-β1、p70S6K-β2及cyclinDl mRNA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Vk3组Hela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roTOR、p70S6K-a1、p70S6K-a2、p70S6K-β1、p70S6K-β2及cyclin D1 mRNA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5);而与Vk3组比较,Vk3+NAC组Hela细胞存活率显著增加(P<0.01),上述指标mRNA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Vk3通过其氧化应激作用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降低mTOR信号转导蛋白及cyclin D1的基因表达有关.

  • 细胞自噬与雷帕霉素靶蛋白抑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于菲;荆红运;丁玲;关秀茹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大动脉中脂质和纤维素沉积为特征的渐进性疾病,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引起的急性心血管事件和许多慢性损伤也是全球范围内死亡率,致残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自噬是维持细胞稳态,抵抗外界刺激的自我修复途径.自噬诱导剂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可以通过抑制雷帕霉素靶蛋白,减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现将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介导的mTOR抑制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重点阐述.

  • 雷帕霉素靶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的调节

    作者:周宁;陈聪;王翔;李玉民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重要的抗原提呈细胞,通过感受细胞内外环境,加工处理抗原以建立T细胞应答.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一种进化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参与诸多细胞过程.DC可通过mTOR复合物来调控自身的代谢、转录、翻译、抗原加工、细胞因子分泌以及对T细胞的活化.mTOR在调控DC分化和免疫功能中扮演重要的中心角色.

  • 三种自噬调控蛋白在腮腺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磊;李冉;刘江;刘锐;潘峰;杨国海;霍峰

    目的:研究自噬调控中的主要蛋白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蛋白激酶B(AKT)、Beclin 1在良、恶性多形性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检测p-AKT和p-mTOR在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良性多形性腺瘤和正常腮腺组织中的表达.免疫印迹检测p-AKT、p-mTOR、Beclin 1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AKT在正常腮腺组织、良性多形性腺瘤、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5%、40.5%、59.1%.p-mTOR在正常腮腺组织、良性多形性腺瘤、癌在多形性腺瘤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20%、43.2%、65.7%.AKT、mTOR的表达在正常腮腺组织、良性多形性腺瘤、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呈递增的趋势.Beclin 1在3种组织中呈递减趋势.结论:mTOR、AKT在大部分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组织中呈现过度表达而Beclin 1表达下降,这可能与腮腺癌在多形性腺瘤病因、病理机制相关.

  • 二甲双胍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旭;沈宇辉;张伟滨

    二甲双胍作为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口服降糖药,不仅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而近年来其突出的抗肿瘤效应亦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者通过流行病学、体外实验及动物实验等多个方面探索二甲双胍的肿瘤抑制作用和机制,而其研究对象几乎涉及乳腺癌、直肠癌、肺癌等各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已了解的二甲双胍抗肿瘤机制也复杂多样,如调节肝激酶B1(liver kinase B1, LKB1)/腺苷酸(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信号通路及阻滞细胞周期、降低胰岛素水平、抑制胰岛素受体/类胰岛素一号生长因子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receptor, IGF-ⅠR)信号通路、诱导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 CoA car-boxylase, ACC)磷酸化,抑制肝内脂肪合成、杀伤肿瘤干细胞、影响不依赖AMPK的p53/REDD1途径等。

  • mTOR及其信号通路与视神经再生的关系

    作者:许益聘

    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一种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已证实其在调节细胞生长、增殖和调控细胞周期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与视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的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视神经损伤临床治疗的个重要的潜在靶点.本文就mTOR信号通路与视神经再生的关系进行综述.

  • 雷帕霉素逆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EM-C1细胞对糖皮质激素耐药的研究

    作者:郭霞;周晨燕;高举;朱易萍;顾玲;符仁义;贾苍松;陈艳;李熙鸿;马志贵;李强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是否可以逆转地塞米松(DEX)耐药的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细胞株CEM-C1细胞的GC耐药性.方法 以儿童T-ALL GC耐药株CEM-C1和GC敏感株CEM-C7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不同浓度(1 000 ng/ml、100 ng/ml、10 ng/ml、1 ng/ml 和0.1 ng/ml)雷帕霉素及其联合1 μmol/L地塞米松(DEX)作用后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离心甩片瑞氏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改变.结果 ①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于CEM-C1和CEM-C7细胞,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均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联合应用1 μmol/L DEX后,这一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增强,24 h IC50约为100 ng/ml.②以终浓度100 ng/ml雷帕霉素作用于CEM-C1和CEM-C7细胞18、24及48 h,细胞形态学与对照相比均无明显变化;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均未见明显凋亡;细胞周期测定发现两种细胞均阻滞于G1期,S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③以终浓度100 ng/ml雷帕霉素联合1 μmol/L DEX作用于CEM-C1细胞后,瑞氏染色发现CEM-C1细胞于24 h出现细胞核改变,48 h出现明显凋亡;Annexin V/PI 双染细胞凋亡检测显示细胞凋亡率较单用雷帕霉素及DEX时显著增加,18 h时早期凋亡细胞开始增多,24 h时为明显;细胞周期测定显示S期细胞比率较单用雷帕霉素时显著降低,而G1期细胞显著增多.结论 雷帕霉素能够逆转CEM-C1细胞对GC的耐药性,其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姜黄素对鼻咽癌C666-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赵莉;蔡轶;何艳华;覃媛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鼻咽癌细胞株C666-1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0、10、25、50及100 μmol/L姜黄素作用24h或50 μmol/L姜黄素不同时间(0、6、12及24 h)后,CCK-8法检测C666-1细胞的增殖情况,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浓度姜黄素作用24 h后细胞内AMPK、S6K1及S6蛋白磷酸化情况.结果:与0 μmol/L组比,50、100 μmol/L姜黄素作用24 h后,对C666-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38.33±6.53)%、(21.14±5.36)% vs (100±0.00)%,均P<0.05];50 μmol/L姜黄素作用6、12、24 h后,对C666-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显著增强[(49.6±5.67)%、(47.7±6.65)%、(46.86±9.4)% vs(100±0.00)%,均P<0.05].50、100 μmol/L姜黄素作用后细胞的凋亡率显著增加[(43±12.53)%、(48±8.54)% vs(2.87±1.03)%,均P<0.05],50 μmol/L姜黄素作用12、24 h后,细胞凋亡率随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加[(35.33±5.86)%、(47.33±13.01)% vs (4.33±3.21)%,均P<0.05].50、100μmoL/L姜黄素可促进细胞内AMPK磷酸化,抑制其下游mTOR信号通路中S6K及S6蛋白的磷酸化活化[(3.87±1.38)、(0.19 ±0.16)、(0.39±0.24) vs1; (4.34±1.34)、(0.059 ±0.043)、(0.11 ±0.095) vs 1,均P<0.05].结论:姜黄素可显著抑制鼻咽癌C666-1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影响AMPK、S6K1及S6蛋白磷酸化有关.

  • 食管鳞癌EC-9706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在TGF-β1介导的EMT中的作用

    作者:王峰;轩小燕;彭方慧;王留兴;樊青霞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EC-9706细胞中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活化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介导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方法:TGF-β1(终质量浓度为7.5 ng/mL)或TGF-β1(终质量浓度为7.5 ng/mL)+雷帕霉素(终浓度为200 nmol/L)作用食管鳞癌EC-9706细胞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C-9706细胞中mTOR和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通过Boyden小室实验检测EC-9706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构建裸鼠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移植瘤模型,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雷帕霉素作用后,移植瘤组织中mTOR和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TGF-β1作用后,EC-9706细胞梭形化明显,mTOR mRNA及p-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未进行任何处理的EC-9706细胞对照组(P<0.05),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侵袭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TGF-β1+雷帕霉素组EC-9706细胞mTOR mRNA及p-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TGF-β1单药作用组(P<0.05),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TGF-β1单药作用组(P<0.05),细胞侵袭能力较TGF-β1单药作用组明显下降(P<0.05).雷帕霉素作用后,裸鼠食管鳞癌EC-9706细胞移植瘤组织中mTOR mRNA及p-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E-cadher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鳞癌EC-9706细胞中mTOR可能参与TGF-β1介导的EMT的发生,mTOR可能作为食管鳞癌基因治疗中的有效靶点发挥作用.

  • 雷帕霉素衍生物的开发进展

    作者:栗东方;陈秀华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是很有希望的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针对mTOR的小分子抑制剂已成为国内外药物研究的热点,目前已有药物获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批准上市.本文综述mTOR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以及国外mTOR抑制剂的开发进展.

  • mTOR活化对抗β2GPI抗体/β2GPI复合物诱导THP-1细胞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夏龙飞;巨红妹;周红;王婷

    目的 探讨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抗β2糖蛋白I(β2GPI)/β2GPI复合物诱导THP-1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中的作用.方法 用抗β2GPI抗体/β2GPI和β2GPI/IgG-APS处理THP-1细胞,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100 nmol/L)进行干预实验;收集细胞总RNA和蛋白质,实时定量PCR (RT-qPCR)和TF活性试剂盒分别检测THP-1细胞中TFmRNA表达水平及其活性,western blot检测THP-1细胞中mTOR、磷酸化mTOR(p-mTOR)、p38、p-p38、ERK1/2、p-ERK1/2、JNK、p-JNK、NF-κB p65和p-NF-κB p65的表达情况.结果 抗β2GPI抗体/β2GPI和β2GPL/IgG-APS复合物均能明显增加THP-1细胞TFmRNA和TF活性以及mTOR磷酸化水平(P均<0.05);雷帕霉素能明显降低抗β2GPI抗体/β2GH和β2GPI/IgG-APS诱导THP-1细胞TF的表达水平以及mTOR磷酸化的效应(P均<0.05),也能明显地削弱p38、ERK1/2和NF-κBp65的磷酸化水平(P均<0.05),而对JNK的磷酸化水平无抑制效应(P>0.05).结论 抗β2GPI抗体/β2GPI复合物能够刺激THP-1细胞mTOR的活化,并能影响TF的表达.

  • 前额皮层雷帕霉素靶蛋白在曲马多预处理增强氯胺酮抗抑郁中的作用

    作者:谷新荣;李晓敏;石金云;刘向六;周志强

    目的 观察曲马多预处理对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影响及前额皮层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4只,体重180~220 g,月龄2月,随机均分为三组.行强迫游泳实验(FST) 15 min以建立抑郁状态大鼠.次日,腹腔分别注射生理盐水(C组)、氯胺酮10mg/kg(K组)、曲马多5mg/kg+氯胺酮10mg/kg(TK组),其中TK组在曲马多推注后30 min给予氯胺酮.注药完毕后30min,行FST 5 min并记录其静止时间.行为学测试后,取前额皮层测定p-mTOR的含量.结果 与C组比较,K、TK组大鼠静止时间明显缩短,前额皮层p-mTOR/mTOR表达均上调(P<0.05).与K组比较,TK组大鼠静止时间明显缩短,前额皮层p-mTOR/mTOR表达均上调(P<0.05).结论 曲马多预处理可增强氯胺酮的抗抑郁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上调大鼠前额皮层p-mTOR有关.

  • mTOR抑制剂的多效应作用

    作者:章海涛;季曙明

    蛋白激酶家族参与多种关键的细胞周期功能的调节,对细胞DNA损伤、修复及重组起调控作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和Akt(蛋白激酶B)参与的信号通路在信号传导上起重要作用,可活化一系列其他的激酶链.

  • 细胞自噬、mTOR信号通路在癫痫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金首跃;武强

    癫痫表现为慢性反复发作性短暂脑功能失调综合征,以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反复痫性发作为特征。全世界约有逾5000万癫痫患者[1],我国癫痫患病人数高达900万以上,约占全球患病人数的1/5,并且以每年30万到40万新确诊患者的速度增长[2]。细胞自噬被称为Ⅱ型程序性细胞死亡(PCD),在生物体中参与了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在癫痫等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mTOR)信号通路被指在癫痫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多途径调控癫痫的发生发展,细胞自噬相关途径是该信号通路下游致痫机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 mTOR信号通路与大肠癌演进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常立功;黄培林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是由一系列蛋白分子组成的细胞内重要的信号传导途径之一,其结构复杂,具体功能尚未明了.近年来,随着对大肠癌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mTOR信号通路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mTOR通路的过度激活可促进大肠癌的恶性表型与转移.因此,了解mTOR信号通路在大肠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对指导临床大肠癌的诊疗大有裨益.

  • 氟伏沙明对N2a细胞mTOR、Camk2γ及GSK-3β表达的影响

    作者:严恩石;曾琼;吴姗姗;朱美华

    目的 探讨氟伏沙明对N2a细胞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γ(Camk2γ)及糖原合酶激酶3β(GSK-3β)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培养成功的N2a细胞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复孔,分别加入DMEM(D组)、氟伏沙明0.5μmol/L(F组)和BD1047(σ1受体阻断剂)0.2 μmol/L+氟伏沙明0.5μmol/L(BF组)培养48 h.Western blot检测各组mTOR、Camk2γ及GSK-3β的表达.结果 与D组相比,F组mTOR及Camk2γ表达上调,GSK-3β表达下调(P<0.01);与F组相比,BF组mTOR及Camk2γ表达下调,GSK-3β表达上调(P<0.01).结论 氟伏沙明的药理作用可能与激活σ1受体活性有关.

  • HER-2介导mTOR-FASN通路调节胰腺癌细胞恶性表型

    作者:朱方;张全安;郑勤;徐翰峰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胰腺癌演进过程中的作用,并阐明其分子机制.方法 构建HER-2干扰质粒转染入PANC-1细胞.应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空白组、阴性对照组和干扰组中目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细胞增殖实验(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PAN@1细胞的增殖能力和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目的蛋白和基因表达均降低(P<0.05),干扰组PAN-1细胞的增殖能力减弱,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2期且凋亡增加(P<0.05).结论 HER-2可能通过雷帕霉素靶蛋白脂肪酸合酶(mTOR-FASN)信号通路的活性以及内源性脂肪酸代谢调节胰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

172 条记录 4/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