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温针灸与低频脉冲电联合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张智芳;孙晓冬;王海明

    [目的]观察温针灸与低频脉冲电联合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维生素B1 20mg/次,3次/d;腺苷钴胺500μg/次,3次/d.治疗组45例温针灸,取穴: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太溪、血海、髀关;操作:采用30号40mm毫针,穴位局部行75%酒精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于穴位,将清艾条剪成1cm长短,置于足三里穴位针柄上,温灸3次;温针治疗结束5min,采用KT-90A型低频脉冲神经损伤治疗仪,选取患侧下肢腓骨长、短肌、胫骨前肌等肌群,脉冲波形为双向不对称方波(矩形波),频率0.5~5Hz,电流50mA,输出幅度以患者受刺激的神经干所支配区域的肌肉有节律收缩或能耐受为宜;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下肢功能与肌力、不良反应.连续治疗3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3例,显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2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针灸与低频脉冲电联合维生素B1与腺苷钴胺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疗效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及跟骨缺损

    作者:覃凤均;胡骁骅;黎明;沈余明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及跟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5月至2015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15例跟骨骨折导致跟骨骨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15~68岁,平均39.7岁.15例患者彻底清创后均有跟骨较大较深缺损,且有皮肤和软组织缺损,应用腓骨短肌肌瓣填充跟骨清创后形成的空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结果 15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3~24个月,骨髓炎未见复发.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联合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所致较大跟骨缺损安全有效,易于操作.

  • 不同体位下指压不同穴位对脑卒中患者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的表面肌电影响

    作者:葛瑞东;王思远;白硕;葛丽君;尹珏;王淩毅;张晓光;郭京伟

    目的:优化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治疗中的应用.方法:30例偏瘫患者,分别在仰卧伸膝0°位和屈膝90°位下指压偏瘫侧足三里、足临泣穴,对比刺激即刻3s、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大等长收缩的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①刺激前后比较:两种体位下,指压两个穴位,刺激即刻的iEMG明显高于刺激前(P<0.05),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EMG呈逐渐下降趋势.②穴位间比较:两种体位下,均表现为指压足三里穴,胫前肌刺激即刻的iEMG、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EMG均明显高于足临泣穴(P<0.05);指压足临泣穴,腓骨长、短肌刺激即刻的iEMG、停止刺激后的三个3s的iEMG均明显高于足三里穴(P<0.05).③体位间比较:仰卧屈膝90°位指压两个穴位,胫前肌刺激即刻、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的iEMG明显高于伸膝0°位(P<0.05);腓骨长、短肌刺激即刻的iEMG明显高于伸膝0°位(P<0.05).结论:①指压刺激偏瘫侧足三里、足临泣穴均可诱发偏瘫侧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且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良好.②指压足三里穴对诱发胫前肌收缩的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优于足临泣穴;指压足临泣穴对诱发腓骨长、短肌收缩的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优于足三里穴.③仰卧屈膝90°位,指压刺激足三里、足临泣穴对诱发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的即刻效应明显优于伸膝0°位,延续效应无明显差异.

  • 指压穴位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的表面肌电影响

    作者:葛瑞东;郭京伟;王思远;于天源

    目的:利用指压刺激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丘墟穴,观察对比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大等长收缩的表面肌电信号变化,初步探讨指压穴位刺激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早期诱发肌肉收缩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30例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指压偏瘫侧丘墟穴,对比静息状态,刺激前、刺激即刻3s、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大等长收缩的平均肌电值(AEMG)、积分肌电值(iEMG).结果: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大等长收缩AEMG、iEMG刺激即刻明显高于刺激前,停止刺激后第一个3s、第二个3s、第三个3s的AEMG、iEMG呈逐渐下降趋势,且第三个3s的AEMG、iEMG仍略高于刺激前(JP<0.05).结论:指压刺激偏瘫侧丘墟穴可诱发偏瘫侧胫前肌和腓骨长、短肌收缩,提高上述肌肉的兴奋性,并且即刻效应和延续效应良好.指压穴位刺激法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易化技术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的早期.

  • 部分腓骨短肌替代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

    作者:刘志权;李瑞国;陈杰;王志强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经常反复扭伤踝关节,走路不便.笔者自2005年8月~2007年3月收治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采用部分腓骨短肌替代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 逆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临床体会

    作者:张学东;杨润功;于振山;张亚奎;王雪飞

    目的探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在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可行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所致骨外露病例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2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8例,手术原切口均为跟骨外侧"L"形切口,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创面缺损范围1.5cm×2.3cm~3.0cm×4.0cm,病程为2-4个月;所有病例均进行多次换药不见好转.手术时首先给予原切口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和炎性肉芽组织,取出内固定物.设计并切取同侧腓骨短肌逆行肌瓣充填缺损区,观察血运良好后,表面予以中厚游离皮片覆盖,打包加压,石膏托固定2周,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转移肌瓣及植皮完全成活,仅1例伴肌瓣下感染,换药后愈合.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2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皮瓣质地、外形良好,足踝活动稳定,无并发症发生,均可正常行走,无疼痛.结论逆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 顺行腓骨短肌肌瓣在修复胫骨中段骨外露骨髓炎中的应用

    作者:娄宏亮;李治国;连霄飞;马治国

    胫骨中段骨外露、骨髓炎是骨科的常见病,多由严重的创伤所引起,经常合并有小腿前侧及后侧的软组织损伤,如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伤口会出现混合性细菌感染、局部瘢痕、窦道形成,甚至伴有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肢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1].肌瓣具有血运丰富,转移组织量大,可塑性强等优点,转移后有利于控制局部感染,促进伤口愈合[2].邻近非主干血管蒂(肌)皮瓣修复小腿中下段软组织缺损,切取简便,对组织损伤少,不影响肢体的血液供应,成功率高[3].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对18例胫骨中段骨外露、骨髓炎的患者采用顺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1周后行肌瓣表面邮票植皮术,效果满意.

  • 修复踝关节环形软组织缺损伴骨外漏1例

    作者:孙瑞朋;孙静;胡骁骅;沈余明;杜伟力;赵筱卓;赵连魁

    踝及跟腱部位的部分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及肌腱外露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常利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内踝上穿支皮瓣、外踝上穿支皮瓣等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但是踝部环形软组织缺损的创面修复方法报道较少。我院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联合逆行腓骨短肌肌瓣,治疗踝关节环形软组织缺损伴骨外漏1例,获得成功。

  • 腓骨短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

    作者:张文强;原瑞恒

    目的:探讨腓骨短肌移植治疗陈旧性跟腱损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对我院从1992年至2001年陈旧性跟腱损伤患者18例行腓骨短肌移植修复跟腱损伤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有15例因开放性损伤未能正确诊断处理而造成;随访14.2个月(7个月~28个月),按Arner-lindholm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3例;差1例;总的优良率94.4%.结论:重视对跟腱部位开放性伤口的处理.早期诊断、早期修复是治疗跟腱损伤的原则;利用腓骨短肌移植修复陈旧性跟腱损伤,尤其是时间较长,缺损较大者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 同种异体肌腱及自体腓骨短肌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比较

    作者:王成伟;郭鹏超;王雪;帕尔哈提;李璐兵;白靖平

    背景:目前临床多采用自体腓骨短肌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但两种材料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不同.目的:对比自体腓骨短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6例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引起的慢性外踝不稳患者,年龄15-63岁,其中34例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32例采用深冻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后随访观察两组腓骨肌反应时间、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以及目测类比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均低于治疗前(P < 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 0.05);自体腓骨短肌腱组末次随访腓骨肌反应时间高于治疗前(P < 0.05),同种异体肌腱末次随访腓骨肌反应时间低于治疗前(P <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及腓骨肌反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后的踝关节功能、稳定性及运动水平与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效果相当,但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完整腓骨短肌的优点.

  • 腓骨短肌多止点变异一例

    作者:翟雪佳;马建军;王可;欧洋

    笔者在制作1例成年男性左下肢肌标本中,发现其腓骨短肌于跟骨外侧多一止点,该变异较少见,为积累国人解剖学资料,现报道如下.该男尸左下肢的腓骨短肌起点及走行正常,其在外踝水平面上方22.10mm处发出一短头.该短头与腓骨短肌外侧缘成15°,其止点与跟骨结节在同一水平面上相距40.00mm.该短头宽处7.24mm,窄处2.20 mm,厚处2.38 mm,薄处1.14 mm.

  • 双固定螺钉系统治疗第五跖骨近端Ⅰ、Ⅱ型骨折的效果观察

    作者:吕政明;张金中;韩世峰;范奎;孙旭

    目的:评估双固定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第五跖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双固定螺钉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第五跖骨近端骨折患者27例.以X线平片检查、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估术后疗效.结果:24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35个月,平均17.5个月.手术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无并发症出现.术后X线复查所有病例均达到解剖复位,未出现骨折不愈合、再骨折、铆钉松动或断裂等并发症.Maryland足部评分优19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达91.7%.结论:双固定螺钉系统固定术治疗第五跖骨近端骨折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固定牢靠、不需要二次手术取出,是治疗第五跖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

  • 取腓骨短肌前部治疗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朝;李展振;施海峰

    目的 观察采用腓骨短肌前部治疗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的临床疗效,寻找行之有效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重建方法. 方法 取腓骨短肌前部解剖重建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手术前后按踝关节系统评分(详见表1). 结果 27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5~24个月),在随访期间脚踝恢复情况良好,并且无明显复发情况.美国足踝外科(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由术前(51.3+3.5)分提高至术后(84.5±6.2)分,随访期间未发现踝关节不稳复发及其他并发症. 结论 腓骨短肌前部治疗距腓韧带及跟腓韧带陈旧性损伤,能有效恢复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达到满意的疗效.

  • 逆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踝部软组织缺损4例分析

    作者:吕志军;张雁军;索超

    踝关节周围的软组织缺损,因可利用组织较少,带蒂组织瓣移位受到限制.自2007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移位修复该部软组织缺损4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磁县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26~52岁.腓骨远端开放骨折致骨外露3例,病程3~6个月,骨折均未愈合.2例采用克氏针内固定,创面有脓性分泌物伴骨质感染.1例9年前曾行跟腱修补术,局部破溃跟腱外露1个月入院,外露跟腱周围有炎性肉芽组织生长和脓性分泌物.本组创面2 cm×3 cm~3 cm×6 cm.

  • 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治疗踝关节不稳

    作者:赵胜春;陈红卫

    踝关节是运动中容易受伤的关节之一,尤以距腓前韧带损伤多见.若早期处理不当,往往使病程迁延,或导致踝关节松弛或僵硬,造成以后反复的扭伤和疼痛.目前对此损伤的治疗方式的选择存在争论[1].笔者自2004年11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因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致外侧踝关节不稳患者13例,采用取部分腓骨短肌肌腱重建距腓前韧带,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环型硬纸夹板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51例疗效分析

    作者:余励生

    跖骨骨折在足部为常见,其中尤以第5跖骨基底骨折居多.第5跖骨基底由韧带与骰骨牢固相连,当足部跖屈前足内翻时,腓骨短肌猛烈收缩可发生第5跖骨基底撕脱性骨折.自2002-2006年,作者采用环型硬纸夹板固定治疗第5跖骨基底骨折51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 腓骨短肌逆行肌瓣转移加植皮修复跟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外露

    作者:丘宏伟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的修复跟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外露并发症的方法. 方法腓骨短肌逆行转移肌瓣加植皮术修复8例跟骨术后软组织缺损. 结果术后肌瓣全部成活,Ⅰ期愈合7例,1例肌瓣下感染,经换药后愈合. 结论腓骨短肌逆行肌瓣转移加植皮修复跟骨开放骨折术后骨外露操作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中药外洗结合腓骨短肌肌瓣逆倒转治疗跟骨骨髓炎13例分析

    作者:米豫飞;吕松峰;赵大伟

    目的:探讨腓骨短肌瓣逆倒转治疗跟骨骨髓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腓骨短肌瓣治疗跟骨骨髓炎13例,观察其疗效.结论:采用腓骨短肌瓣逆倒转治疗跟骨骨髓炎手术难度较低,疗效好的特点.

  • 以腓骨短肌腓浅血管为蒂腓骨短肌皮瓣逆行转位术的应用解剖

    作者:罗滨;丁自海;徐达传;王兴海;李泽龙

    目的:为远端蒂腓骨短肌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20例(40侧)尸体下肢标本,对腓浅神经、腓浅血管及腓动脉腓骨短肌的营养肌支进行解剖观测,并在3例下肢动脉灌注标本上观察腓动脉及其分支与周围血管吻合情况.结果:(1)腓浅血管、腓浅神经至小腿中下部走行于腓骨短肌与趾长伸肌间隙中,而后下行于腓骨短肌筋膜表面,在外踝上(10.2±1.9)cm浅出皮下.(2)腓动脉在腓骨中部发出数支弓状动脉,沿途发出2~4支腓骨短肌肌支,这些动脉分别向深部与胫前、胫后动脉,向后与跗外侧动脉、外踝前动脉有交通吻合.结论:以腓骨短肌及腓浅血管远端为蒂的肌皮瓣转位修复小腿下1/3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便.

  • 远端蒂腓骨短肌瓣在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作者:邓国三;赵成利;连继洪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设计远端蒂腓骨短肌瓣转位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结果16例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病例,缺损面积大5 cm×7 cm,小3 cm×4 cm.术后伤口一期愈合14例,二期愈合2例,无1例肌瓣完全坏死.结论远端蒂腓骨短肌瓣是修复小腿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诸多方法中简单、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的方法之一,尤其适合于中、小创面的修复.

    关键词: 腓骨短肌 肌瓣 小腿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