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异体肌腱联合带线锚钉内固定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观察

    作者:彭明学;王自鸿;王路军;伍正根

    目的 探讨异体肌腱联合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克氏针临时固定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自2012-10-2017-01诊治的42例新鲜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采用异体肌腱联合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克氏针临时固定肩锁关节.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6~36)个月.所有患者肩锁关节无再脱位发生,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疗效根据肩关节功能Herscovici标准进行评定:优40例,良2例.结论 异体肌腱联合带线锚钉重建喙锁韧带、克氏针临时固定肩锁关节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符合肩锁关节微动生理特点,肌腱瘢痕愈合后强度高、固定牢靠.

  • 同种异体肌腱修复重建治疗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作者:黄东红;王平;卢启贵;孙克民;李政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是临床中常见的运动损伤,因失治、误治可致慢性踝关节失稳及创伤性关节炎.自2009年6月~2010年8月,笔者采用同种异体半腱肌腱修复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8例,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19~48岁,平均29岁.其中行走时扭伤6例,运动伤2例;左踝4例,右踝4例.

  • 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早期对比研究

    作者:关和宇

    目的:比较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疗效差异。方法自2011年10月~2012年10月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163例。根据采用移植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自体组85例,异体组78例。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量、发热天数、术后第7天患肢肿胀程度、患肢肌力恢复程度、术后第3天及第7天CRP值。结果异体组的手术时间(39.2±1.3)min显著低于自体组(52.6±1.7)min,术后异体组引流量(106.7±2.6)ml与自体组(102.6±4.3)ml无明显差异,异体组发热天数(4.6±0.5)d显著长于自体组(1.3±0.2)d,异体组术后患肢早期肌力恢复程度显著高于自体组,异体组的患肢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异体组,异体组术后第3天CRP值(32.9±1.2)mg/L与自体组(31.5±0.8) mg/L无显著差异,异体组术后第7天CRP值(91.7±9.6)mg/L显著高于自体组(12.8±6.1)mg/L。结论异体组术后早期临床疗效优于自体组。

  • 自体肌腱与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对比Meta分析

    作者:李红明;高原

    目的 系统评价自体肌腱与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为临床手术方式和供体肌腱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Med、Wiley InterScience、EBSCO、the Cochrane Library、UMI、Science Direct、OVID、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80年1月至2017年4月,使用收集关于对比分析自体肌腱与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根据循证医学纳入及排除文献标准选用合格文献,经文献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3软件对合格文献中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有12篇文献符合要求,共有1 450例患者,自体肌腱组671例,异体肌腱组77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自体肌腱组轴移试验阳性率、Lachman 阳性率高于异体肌腱组(OR=0.68,95%CI0.48 ~0.96,P=0.03;OR =0.41,95% CI 0.19 ~0.88,P=0.02).异体肌腱组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评分高于自体肌腱组(OR=1.83,95%CI0.30~3.36,P=0.02);自体肌腱组相对胫骨前移度比异体肌腱组高(OR=-1.44,95%CI-2.34 ~-0.54,P=0.002).自体肌腱组和异体肌腱组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较自体肌腱有一定优势,术后患者的关节稳定性优于自体肌腱,两种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效果尚需更多的随机对照研究论证.

  • 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选用自体肌腱与异体肌腱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波

    目的:探讨自体与异体肌腱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自体与异体肌腱治疗,回顾其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韧带修复均一期完成,并成功随访,半月板在术后3个月愈合。结论应用自体肌腱和异体肌腱对临床膝关节多发韧带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大程度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利于恢复膝关节功能。

  • 自体与异体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的对比研究

    作者:康明;吴家文;江玲波;陈海涛;郭汉明;马泽萍

    目的:探讨自体与异体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CL)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选取本院膝关节ACL损伤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0例,采用自体肌腱(取自体半腱及股薄肌腱)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对照组48例,采用异体肌腱(同种异体胫前肌腱)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比较两组的近远期疗效与不良反应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发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1、3、6、12个月Lachman与ADT试验阴性率、Lysholm与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免疫排斥反应3例,观察组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与异体肌腱重建ACL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同种异体材料更容易出现免疫排斥风险,且价格较为昂贵,对于单纯性膝关节ACL损伤患者优先采用自体肌腱重建ACL.

  • 两种方法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志钢;丁海生;刘欣伟;阴彦林;韩玉花

    目的 比较肩锁关节全脱位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后,采用掌长肌腱、异体肌腱2种方法重建喙锁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Rockwood III型以上肩锁关节脱位患者37例,根据自愿原则,其中20例使用掌长肌腱重建,作为观察组;17例使用异体肌腱重建,作为对照组.术后3周应用X线、B型超声分别观察肩锁关节稳定性,重建韧带血运情况及术后并发症,5个月后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肩锁关节稳定情况、重建韧带血运情况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100.0% vs 70.6%,P<0.05).结论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后应用掌长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手术,是治疗移位较大的肩锁关节脱位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 深冻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内侧角及内侧副韧带的临床研究

    作者:勾凤钦;孙宗丕;刘磊

    目的 探讨深冻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内侧角及内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41例长期膝关节内侧不稳定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MR检查示内侧副韧带Ⅲ°损伤,查体外翻应力试验阳性,膝关节旋转不稳定,所有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1年应用IKDC评分、Lyshlom评分评价临床效果;采用30°及0°外翻应力试验和外翻应力位X线片评估关节稳定性.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IKDC评分、Lyshlom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外翻应力位X线测量内侧关节增宽间隙由术前(10.4±2.1)mm 减小到术后(2.6±0.7)mm,其中37例患者<3 mm,4例患者3~5 mm.术后1年30°外翻应力试验阳性4例(19.76%),0°阳性3例(7.32%),旋转不稳阳性4例(9.76%),关节活动度术前(133.1°±7.1°)与术后(130.7°±5.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者术后1年仍有膝内侧局限性压痛.结论 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后内侧角及内侧副韧带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外翻及旋转稳定性,短期临床疗效确切.

  • 关节镜下3种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对比研究

    作者:乔绍文;曹念蒙;陈军;吴西津;陆弛浩;马斌;王国强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腘绳肌腱(HT)或异体胫前肌腱(ATT)配合两种不同固定方法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方法与疗效.方法:2007年9月~2010年6月收治60例单侧膝关节单纯ACL损伤患者,根据ACL重建时移植物与固定方法的不同,分成3组.A组12例,采用自体HT、双桩固定;B组23例,采用自体HT、Endobutton、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C组25例,采用异体ATT、Endobutton、可吸收界面螺钉固定.术后平均随访13.6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KT- 2000关节测量仪测定稳定性评价临床疗效.结果:Lysholm评分、KT2000测试,3组手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3组间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采用四股自体HT或异体ATT配合两种不同固定方法重建膝ACL,早期0.5~1.5年随访效果,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其中采用自体HT、双桩固定重建ACL的方法,具有取材方便、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医疗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荟萃分析

    作者:王伊伦;谢东兴;李辉;杨拓;邓桢翰;杨烨;张屹;丁翔;雷光华

    背景:当今,前交叉韧带重建是修复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常用方法,但就重建移植物的选择问题尚存在不少争议。
      目的:比较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的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Medline 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随机对照试验,所有文献检索截止至2014年7月12日。应用RevMan5.2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输入数据时采取双人核对以确保准确无误。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累计858例受试对象,其中自体肌腱组441例,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组417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自体与非放射性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总IKDC评分[相对危险度=1.02,95%置信区间(0.99-1.06),P=0.21];松弛度[均数差=-0.13,95%置信区间(-0.29至-0.02),P=0.09];Lachman试验[相对危险度=1.04,95%置信区间(0.95-1.13),P=0.37];pivot shift试验[相对危险度=1.00,95%置信区间(0.95-1.05),P=0.96];one-leg hop试验[相对危险度=1.01,95%置信区间(0.96-1.06),P=0.77];Lysholm评分[均数差=-0.64,95%置信区间(-1.45-0.17),P=0.12];Tegner评分[均数差=0.16,95%置信区间(-0.16-0.47), P=0.34]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危险度=1.42,95%置信区间(0.67-3.04),P=0.36]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以上结果表明,自体与非放射线处理的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但鉴于此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此结论有待更多更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 CT图像后处理重建膝关节三维模型:3D-CT评估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骨道差异

    作者:高冠奇;张克远

    背景:有研究表明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效果的因素主要取决于骨道的位置,而目前对骨道位置的研究仍存在一定争议。目的:探讨3D-CT对关节镜辅助下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道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8月收治的58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固定,胫骨端使用可吸收界面钉固定。分别对58个膝关节进行双源CT扫描,使用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重建膝关节三维模型,再现股骨外髁内侧壁及重建后单束骨道,胫骨平台及骨道。根据Lysholm评分分级办法,将随访时Lysholm评分≥80分病例作为优良组,80分以下为不良组,标记、测量股骨及胫骨骨道中心点的相对位置,比较两者的位置关系。结果与结论:3D-CT 三维重建法清晰地反映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骨道及其出入口的位置、固定物及移植物等情况。膝关节功能优良组与不良组患者的术侧膝关节的股骨骨道中心位置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胫骨骨道中心位置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证实,3D-CT能够清晰重建骨隧道及前交叉韧带移植物的图像,临床上可用于评估骨隧道定位与移植物走形的关系。

  • 同种异体肌腱及自体腓骨短肌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比较

    作者:王成伟;郭鹏超;王雪;帕尔哈提;李璐兵;白靖平

    背景:目前临床多采用自体腓骨短肌或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但两种材料的组织学和生物力学特性不同.目的:对比自体腓骨短肌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6例陈旧性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引起的慢性外踝不稳患者,年龄15-63岁,其中34例采用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32例采用深冻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后随访观察两组腓骨肌反应时间、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以及目测类比评分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末次随访的目测类比评分、距骨倾斜角和距骨前移距离均低于治疗前(P < 0.05),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 < 0.05);自体腓骨短肌腱组末次随访腓骨肌反应时间高于治疗前(P < 0.05),同种异体肌腱末次随访腓骨肌反应时间低于治疗前(P <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功能评分、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及腓骨肌反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表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后的踝关节功能、稳定性及运动水平与自体腓骨短肌腱重建效果相当,但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完整腓骨短肌的优点.

  • 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作者:亚夏尔?苏来曼;张克远

    背景:前交叉韧带损伤修复采用自体腘绳肌腱还是同种异体肌腱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存在争议。目的:分析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患者123例,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自体肌腱组63例和异体肌腱组60例。治疗后随访进行Lachman试验、Lysholm评分评估疗效。结果与结论:患者均经过8个月以上随访。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好转,两组患者治疗后Lysholm评分、Lachman试验结果均显著好于治疗前,末次随访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说明自体肌腱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相近,医师应根据自身经验和患者情况灵活使用。

  • 自体和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周小钢;袁锟

    目的 研究自体、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30例外踝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患者采用自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B组患者采用异体肌腱重建外踝韧带,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B组长,且A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1年的AOFAS踝-足功能评分、距骨倾斜角、距骨前移距离上的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外踝韧带重建术中,自体肌腱和异体肌腱的疗效相当,其中自体肌腱的术后伤口愈合较快,而异体肌腱的损伤小,二者各有利弊,临床医师应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合理选择.

  • 改良Mayer法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

    作者:马金柱;贾新路;王占朝;苑振峰

    目的介绍应用斜方肌移位治疗肩外展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肩外展运动的生物力学原理,结合斜方肌的解剖学特点,采用改良Mayer法 (在Mayer法的基础上加用异体肌腱)对5例臂丛上干损伤肩外展不能者进行治疗. 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3例,良1例,差1例.结论臂丛上干不可逆损伤所致的三角肌麻痹,如肩关节周围其它肌肉肌力基本正常者,采用改良Mayer法斜方肌移位重建肩外展功能是有效的.

  • 同种异体肌腱移植

    作者:尹大庆

    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异体组织储备方式、保存方法的改进以及检测手段的先进和严密,使异体肌腱在临床上取得与自体肌腱移植近似的效果;并具有容易获取、不增加切口等优点。目前对异体肌腱的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日益增多,均取得了重要的经验。

  • 异体肌腱在修复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伟;李玉成;胡琪;朱瑾;易传军;刘坤;杨辰

    目的 总结分析异体肌腱治疗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4月,我们对23例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患者采用异体肌腱进行修复,其中包括5例多指伸肌腱腱帽滑脱患者.结果 术后23例均获得3~12个月的随访,其中1例复发,有轻度滑移.术后根据临床手功能评定: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5.7%.结论 应用异体肌腱修复陈旧性指伸肌腱腱帽滑脱是一种创伤小、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 手前臂复合软组织缺损修复与异体肌腱移植功能重建

    作者:高峻青;陈逊文;杨克非;何仁荣;陈浩宇;何斌;黄志强

    目的 探讨手及前臂复合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方法 2001年5月~2005年10月,对18例前臂及手部复合软组织缺损患者一期采用胸腹部带蒂皮瓣修复缺损创面,二期采用肌腱移位加多条同种异体肌腱移植重建伤手功能,皮瓣大为39cm×12cm,异体肌腱移植多6条.结果 术后18例皮瓣均成活,皮瓣外形好,异体肌腱移植效果满意,伤手功能恢复良好,部分患者伤肢功能完全恢复.结论 胸腹部带蒂皮瓣加多条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及前臂复合软组织缺损具有损伤小、皮瓣外形好、方法简便、伤手功能满意等特点.

  • 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喙锁韧带联合带线锚钉加强治疗Ⅳ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袁滨;孙鲁宁;冯莹;束昊;杜斌;沈计荣

    目的:探讨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喙锁韧带联合带线锚钉加强治疗Ⅳ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Ⅳ型肩锁关节脱位18例患者均采取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喙锁韧带联合带线锚钉加强治疗的方法。18例患者在治疗前、术后半年及1年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评价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Los Angeles,UCLA)和Constant评分方法对比治疗前后疗效。结果:18例术后均随访12个月。VAS评分:治疗前为(9.98±0.29)分,治疗1年后为(0.09±0.63)分;UCLA评分:治疗前UCLA评分为(7.55±2.77)分,治疗后1年后为(34.86±4.23)分;Constant评分:术前为(32.56±20.66)分,术后1年为(92.36±6.97)分。3个评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异体肌腱解剖重建喙锁韧带联合带线锚钉加强治疗Ⅳ型肩锁关节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交叉韧带损伤镜下重建术后中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许文根;符楚迪;张志敬

    交叉韧带损伤目前成为骨科和运动医学科常见疾病.关节镜下重建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重建材料可有多种选择.多股自体腘绳肌腱,两端带骨块的髌韧带,异体肌腱及人工韧带等.选择不同材料的近期疗效,各家报道比较接近,多数得到肯定结果,但中远期疗效争议较大.作者自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对10例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镜下韧带重建术,现对其进行疗效初步总结.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